第三十三章

“弘文館暫停講習,《孝經》尚餘半部。孤至詔獄,特爲見楊編修。”

朱厚照大步走進牢房,隨行只有谷大用和兩名面生的中官。

當然,這只是在牢房內。

詔獄之外,早有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役層層把守。別說是人,連只蒼蠅蚊子都休想隨意進出。

太子殿下微服出宮,只帶了幾個中官。得知消息,牟斌和王嶽立時嚇了一跳。顧不得其他,忙不迭遣人護衛詔獄。

錦衣紗帽的天子親衛,褐衫圓帽的東廠番子,持刀執棍,臨軍對壘般聚集起來,京城百姓驚嚇不小,連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都驚動了。

這是怎麼着,有人要劫獄?

沒聽說詔獄裡關了什麼惡賊。

還是東廠和錦衣衛宿怨已久,終於要一決-雌-雄,羣集-鬥-毆?

知法犯法,是要翻天不成?

牟斌先一步趕到,控制住局面,並遣人給宮內的王嶽和戴義送信。

“本官在此,一切安好。”

僉事應諾,不假他人,親自飛身上馬,疾馳向宮門。

安排好諸事,牟斌大馬金刀的坐在詔獄大堂,校尉番子左右分立,看那架勢,分明是決意爲太子殿下守門。

一句話:朱厚照什麼時候出來,牟指揮使什麼時候走人。

署理詔獄的顧千戶,此時也只能退到一旁,全由牟指揮使做主。

打探消息的各府家人不敢靠近,只能憑猜測上報。內容自然是五花八門,聽着就不可信。

除了入值文淵閣的三位相公,隱約猜出些門道的馬尚書,多數京官都矇在鼓裡,壓根不曉得牟斌抽了什麼風,錦衣衛和東廠又要做些什麼。

囚室內,楊瓚對外界之事半點不知。

朱厚照坐在椅上,手邊一盞溫水,沒有半點不自在。

“顧卿小氣,竟連茶水都沒有。”

“殿下,非是顧千戶慢待,實因臣不能飲茶。”

“爲何?”朱厚照瞪圓了眼睛,酒不能喝,連茶也不能飲了?

“殿下,臣不小心受了傷,正用藥,不宜飲茶。”

朱厚照的表情忽然沉了下去。

“楊編修因何受傷?”

“此事一言難盡。”楊瓚道,“究其根本,還是臣大意,怪不得旁人。”

隱瞞實情,是出於什麼原因,楊瓚不願多想。

“父皇也不能飲茶。”朱厚照蹙緊眉頭,擔憂之情盡顯,“自正月起,父皇染恙,藥用了許多,斷斷續續一直不見好。孤想幫忙,卻是幫不上。”

聽着朱厚照的話,能感覺到他是真的心焦。

“殿下純孝,定省溫清,陛下每有所見,定然暢慰。”

朱厚照不傻,反而聰明絕頂。

知曉楊瓚只能聽,不能多言,便不再多說弘治帝的病情,轉而道:“孤此行,一爲講習《孝經》,二則是向楊編修問策。”

問策?

“太子有何事不能解?”

太子有問題,三位閣老,六部尚書,翰林院的兩位學士,都能爲太子解惑。何須找上一個小小編修?

“究其源頭,實是同楊編修有關。”

“同臣有關?”

楊瓚更覺詫異。

仔細回想,除了弘文館講習,他同太子間絲毫沒有聯繫。爲何太子會向他問策,更言同他有關?

“谷伴伴。”

“奴婢在。”

谷大用做了半天門柱,終於有了表現機會。得朱厚照吩咐,當即捧出一篇抄錄的文章,正是楊瓚交予謝丕,先後得謝閣老和李閣老讚譽的農商策論。

“此文可是楊編修所寫?”

“回殿下,是臣拙筆。”

“孤在內閣觀政,看到這篇文章。”朱厚照翻到第二頁,指着上面一段道,“於此,孤有些許疑問。”

“殿下要問開中法?”這更說不通。

“是,也不是。”

朱厚照點頭,旋即搖頭。

“開中法乃高皇帝之法,孤聽李相公講過,父皇也常提起。孤想問的,乃是楊編修文中所言。”頓了頓,朱厚照道,“法雖好,可行。然行之不易。此爲何解?”

沒有立即回答,楊瓚反問道:“殿下可有解?”

“孤仔細想過,實是無解。”朱厚照老實承認,“問過李閣老,李閣老卻道,解鈴還須繫鈴人。欲知其中端的,還需著文之人。”

寫文的是誰?楊瓚。

楊瓚在哪?詔獄。

於是乎,一國的太子殿下換上麒麟服,假扮錦衣衛,跑到詔獄問策。自以爲天衣無縫,實際已讓錦衣衛和東廠繃緊神經,齊齊跳腳。

楊瓚忽感頭疼。

發現朱厚照此行有李閣老推動,更是連牙一起疼。

“孤誠心求教,還請楊編修教我。”

“殿下萬勿如此!”

見朱厚照站起身就要彎腰,楊瓚嚇了一跳。

一個七品的翰林院編修,何德何能,讓太子彎腰?

事情傳出去,他甭想再踏出詔獄一步,必將-牢-底-坐-穿,面-鐵-壁-終-老。

“殿下相問,臣必實言。然臣才智有限,能言的不過是皮毛。殿下欲-要詳解,仍需請教三位閣老。”

不管有用沒用,預防針必須打好。

朱厚照點頭,端正做好。

楊瓚深吸一口,站直,掃一眼紙上所言,道:“臣言法可行,實因陛下聖德,政治清明。於國有利之法定能施行。”

“既能實行,爲何又言難?”

“殿下且聽臣言。”

楊瓚定了定心神,知道今天這番話傳出去,怕要得罪不少人,但他沒有選擇。李閣老推動太子來詔獄問策,誰知不是爲考驗他?假如背後還有天子之意,更不能輕忽。

寧可得罪人,也要講“實話”。

“殿下應知,開中法本以糧換鹽引,初五石可換一引。”

“孤知。”

“後因水路不暢,陸運耗費甚巨,海運風險愈大,朝廷下令以糧折銀,可於戶部以銀換取鹽引。”

朱厚照沒有出聲,這些事他比楊瓚記得還牢。

“自此,鹽商內遷,商屯荒廢。內遷商人多聚江浙兩淮,金陵繁華遠盛國朝開立。然戶部庫銀未見豐盈,邊軍糧秣更是一年少似一年。殿下可知何故?”

朱厚照皺眉,顯然想不通其中的關竅。

鹽商聚集,金陵繁華,證明以銀換鹽引之法可行。然庫銀不豐,邊軍少糧卻是不爭的事實。

“朝廷下發的鹽引都有定數,換取的銀糧亦有定數。”楊瓚肅然表情,“戶部造冊,不敢輕易做假,這少去的銀兩糧秣都去了哪裡?”

“可是有朝官貪墨?”

“貪墨倒在其次。”

楊瓚搖頭,火耗踢鬥,地方文武京中大員皆心知肚明。然地方官的手再長,也輕易伸不到鹽引上去。能在其中得利之人,不是宗室外戚也是勳貴功臣。

“殿下,臣不才,以一引作比。”楊瓚以指蘸水,在桌上劃過,“行開中法,鹽商需出五石糧方可換取一引。然有人可只出一石,乃至一石不出,便可向朝廷奏討鹽引,其後轉售於鹽商,獲取巨利。”

“什麼?!”

“再有一種,換鹽引的米糧皆爲陳糧,蟲蛀鼠咬,同糟粕無異。以陳糧換鹽引,再以鹽引換新糧,獲利亦是極豐。”

“好大膽!”

朱厚照猛的握拳,重重捶在桌上。

他是真怒了。

心寬不假,於政治上的敏銳度不及親爹,也不假。但楊瓚將事情掰開揉碎,一通大白話講出來,再心寬也受不了。

“國之蠹蟲!”

朝廷一年糧稅,滿打滿算不及四百萬兩。

自弘治元年,不是北方地動,就是南方大水,隔三差五還有幾場蝗災,有些遭災的州府,弘治十六年的糧稅仍在積欠。

戶部和光祿寺的庫銀多用於賑災,朝廷不至寅吃卯糧,邊軍的待遇也是每況愈下。

國庫不豐,邊軍告急。

朝廷能等,犯境的韃靼不會等。弘治帝被逼得沒辦法,只得從內庫往外掏錢。爲補缺額,連太宗皇帝留下的庫銀都動了不少。

內庫獨立於國庫,屬於天傢俬產。

弘治帝寵兒子,內庫有多少錢,皇后不知道,朱厚照卻是十分清楚。之前多次看到過弘治帝爲庫銀髮愁,只是不知內中詳情。

此番楊瓚舉出鹽引之例,雖只涉及表面,相當膚淺,也徹底引出了朱厚照的怒火。

“如何除掉這些蠹蟲,楊編修可有辦法?”

“殿下恕罪,臣並無辦法。”

“無法?”

“殿下問文章所言,臣能予以解答。如何革除鄙陋,除患興利,非臣所能,還需朝廷諸公。”

“楊編修莫要謙虛。”

“非是臣謙虛。”楊瓚搖頭道,“一人之力,不可及天下事。《莊子》有載,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臣以淺知拙見,言高皇帝之法,已有-狂-妄之嫌。於殿下所言,實是無能爲力。”

看着楊瓚,朱厚照仍是不信。

楊瓚微笑道,“朝堂之上,三公九卿皆爲舉世大才,骨鯁之臣。臣才蔽識淺,度德量力而行,方不負殿下信任。勉強爲之,不能興利,反而貽害。”

“在其位,謀其政?”

“誠然。”

朱厚照沒有繼續追問,站起身,正色道:“同楊編修問策,孤受益匪淺。”

“殿下厚贊,臣不敢當。”

“當得。”

經谷大用提醒,知時辰不早,朱厚照又道:“孤觀此處不錯,清淨。楊編修且安心住着,孤三日後再來。”

“臣……謝殿下賞識。”

安心住着?

還有比這更打擊人的嗎?

可太子殿下出言,再牙疼也得受着。

“還有,”離開囚室之前,朱厚照似想起什麼,轉頭道,“此間事是父皇之意,牟指揮使是奉命行事。”

“臣知。”

幾天的時間,足夠楊瓚想明白。

“臣謝陛下隆恩。”

“恩。”朱厚照笑道,“楊編修同父皇所言一樣。”

留下這句話,朱厚照不再繼續說,揹着手,瀟灑走遠。

楊小探花站在囚室裡,眼睜睜看着門鎖落下,毫無辦法。

話只說半截,究竟是心寬還是故意?

朱厚照離開,詔獄外的錦衣衛和東廠番役自不會多留。牟斌親自護送太子殿下回宮,王嶽和戴義先後得知消息,當即遣人告知寧瑾。

寧瑾知道了,弘治帝自然也就曉得了。

在乾清宮暖閣覲見的三位相公,或多或少聽了一耳朵。

劉健和謝遷不得不佩服李東陽,人老成精,不服不行。

李東陽淡定得很。

說他老狐狸,這兩位又年輕多少?

“不變操履,不露鋒芒。深才高德,養志蘊氣。徹見其性,實乃誠和陶然。”

評語出自弘治帝之口,流入三位閣臣之耳,再無他人知曉。

清寧宮中,吳太妃讀完一段經書,問道:“什麼時辰了?”

“回娘娘,將屆申時中。”

“這個時候了?”緩緩舒一口氣,吳太妃捻熄檀香,道,“有些日子沒出門了,不能再不見人。”

輕扶起吳太妃手臂,女官道:“娘娘可要去西苑走走?四五月的節氣,正好賞綠。”

吳太妃卻是搖頭。

“去仁壽宮。”

“仁壽宮?”

“別多問,走吧。”

“是。”

吳太妃輕易不出殿門,年曆淺的宮人少有知曉。

仁壽宮裡的王太后,卻比吳太妃更像是個隱形人。

既非天子生母,又不如吳太妃一般,對太子有養護之恩,生生被萬貴妃壓制了二十年,雖未入冷宮,也不比廢后好上多少。

今上登基,吳太妃退居清寧宮,王太后避居仁壽宮,都是非宮中大典不輕易露面。相比坤寧宮的熱鬧,愈發顯得清冷寂寞。

聽到吳太妃來訪,王太后微有些吃驚。

絲毫不擺太后架子,親自出殿門相迎。

天順年間,兩人同選東宮。成化帝登基,吳氏爲後,王氏爲妃。

萬氏盛寵跋扈,吳後被廢,王氏被朝臣推上後位,卻是戰戰兢兢,謹小慎微了過了二十年。

如今相對,烏絲均已雪白,桃李之華不再。恩怨消散,被天子冷待的寂寞酸楚,唯有彼此才能明白。

“見過太后。”

“你這是要折煞我嗎?”

王太后眼圈微紅,直接稱我,而不稱哀家。

“宮規不可廢。”

吳太妃堅持行禮,王太后無法,擰不過,只能等吳太妃起身,親自引她回到常居的靜室。

“太后娘娘也念《道經》?”

“常日無聊,道可靜心。”

“一晃二十年過去,心還不靜?”

“想靜,卻是騙不了心。”同吳太妃一樣,王太后也是一身道袍。只是按照太后規制,更精美些。

“你好歹是順心一回,我卻在甕子裡憋屈了二十年,二十年啊!”

這些話,王太后不能同宮人說,只能藏在心裡。吳太妃的來訪,徹底引出埋藏多年的委屈。

“順心一回,換來冷宮獨對寒月。”吳太妃苦笑,“早年間,我也不是不後悔。”

“你後悔,我卻是羨慕。”似陷入了回憶,王太后喃喃道,“我這二十年,哪裡還像個人。不是冷宮,勝似冷宮。到頭來只恨自己懦弱,不能順心一回。”

吳太妃沒有接言,等王太后自己回神,才道:“早些的事,能放下也就放下吧。我這次來,是有事同您商量。”

“何事?若是大事,我怕是幫不上忙。”

“坤寧宮的事,太后娘娘可知道?”

王太后點點頭,道:“皇后的性子,若是能扳正,也不至於鬧到這個地步。可到底是太子生母,天子的髮妻,不能總這麼關着。”

“天子的意思,是早些爲太子擇親。”

“太子?”

“對。”吳太妃道,“太子實歲十四,虛歲十五,翻年便要束髮。若陛下有心,當會提前爲太子行冠禮。爲東宮選妃也該儘早。”

沉吟片刻,王太妃道:“你來尋我便是爲這事?”

“不敢瞞太后。”

“可……”王太后有些猶豫,“不問皇后?”

吳太妃搖頭。

王太后微微嘆息,“你我都避了幾十年,如今又要攪進去,何苦。”

“苦不苦,都不能推。”吳太妃輕聲道,“太后若是見到天子,便知我爲何要如此。”

“天子?”

王皇后面露驚容,吳太后再次搖頭。

四目相對,兩柱檀香渺渺升起,描摹成一副虛幻的圖景,須臾飄散。

“好吧。”

許久,王太后終於點頭。

吳太妃鬆了口氣,爲太子選妃,不經皇后,卻也不能由一個廢后做主。王太后出面方纔名正言順,堵得住旁人之口。皇后能就此警醒些,也是太子之幸。

相比吳太妃,王太后卻是面露苦笑。

躲了這麼多年,終究還是躲不開。

第三十六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章第八十一章第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六十六章第六十四章第九十四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二十二章第八十四章第四十一章第七十二章第三十五章第六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九十七章第七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三十九章第171章 番外三第五十六章第八十二章第七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章第一章第五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170章 番外二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九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一百六十章第四章第九十二章第三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二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七十七章第三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170章 番外二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七十五章第七十六章第五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三十八章第二十章第六十七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六章第四十二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九十八章第二十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五十七章第四十六章第七十三章第八十七章第十三章第四章第四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八十一章第六十六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八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百零一章第171章 番外三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九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章第八十一章第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六十六章第六十四章第九十四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二十二章第八十四章第四十一章第七十二章第三十五章第六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九十七章第七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三十九章第171章 番外三第五十六章第八十二章第七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章第一章第五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170章 番外二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九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一百六十章第四章第九十二章第三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二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七十七章第三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170章 番外二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七十五章第七十六章第五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三十八章第二十章第六十七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六章第四十二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九十八章第二十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五十七章第四十六章第七十三章第八十七章第十三章第四章第四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八十一章第六十六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八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百零一章第171章 番外三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九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