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王(下)

李曄望着自盡而亡,卻不肯倒下的耶律阿保機,臉上沒了玩味之色,與勝利者的優越感,取而代之以類似惺惺相惜的神態。

耶律阿保機說要見他的時候,李曄以爲,對方是想求一條活路,然後效仿越王勾踐,忍辱偷生,費盡心思謀求東山再起。

對於任何一種生物來說——不止是人,最大的需求就是活下去;而對於一個梟雄而言,無論面對何種境遇,遭受多麼大的失敗,付出多麼大的代價,都不能容忍自己失去人上人的地位與權力。

但耶律阿保機卻死得很乾脆。

這個征服草原,建立契丹國,效仿唐朝體制,學習漢唐文化,治理國家提升國力的梟雄與智者,在多年後被自己的兒子——改契丹國爲遼朝、正式稱帝、獲取燕雲十六州的耶律德光——尊爲遼太祖的男人,竟然沒有作最後的搏命抗爭,就慨然死在了自己最大的對手面前。

這讓李曄一時有些感懷。

岐王也有些感慨,不過她感慨的方向有些不一樣,“耶律阿保機也算是個妙人,拋開立場不說,倒也有幾分可敬。功業敗亡不偷生,走投無路不癲狂,臨死之際牽掛的還是手足同袍,倒也不負他草原英雄之名。

“然而我之所以能看到這一切,說到底,還是因爲他的對手是你。如果是碰到旁人,耶律阿保機就算性情爽快,也不會孤身入敵營,在最後時刻還能飽餐、牛飲一頓。他更加可能的境遇,是遭受勝利者的羞辱甚至是折磨。

“他也就更加不可能,還能出言請求你放那些契丹人一條生路。看吧,你的仁德之名,不僅已經在大唐廣爲人知,連對手都認同了。

“若非如此,耶律阿保機放手一搏,縱然敗局已定,咱們的將士與修士,還是會死傷很多。屆時,國中不僅會平添無數孤兒寡母,也不利於後面的征戰。人的個人魅力,有時候真的很管用。”

聽了岐王這番肺腑之言,李曄啞然失笑。

他搖了搖頭,實誠道:“我哪有那麼多的仁德,只不過是不嗜殺,也不喜歡用羞辱與踐踏別人尊嚴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強大與功績罷了。”

岐王雙手一攤,很沒風儀的聳聳肩,“這不就是你的可愛之處?”

可愛兩個字,讓李曄額頭冒出兩條黑線。

不過岐王一本正經的樣子,叫李曄也不好說什麼。

論起來,她是第一個投靠李曄的諸侯,對李曄品性的認知與判斷,是很有發言權的。若不是認可李曄,知道投靠之後,自己不會受辱,身爲一方梟雄,她也不會心甘情願,將自己的基業拱手相送。

對於有志氣的人來說,尊嚴有時候比生存更加重要。

末了,岐王嘆息一聲,看着屹立不倒的耶律阿保機,“無論如何,耶律阿保機臨死之前的表現,怎麼都不會讓人覺得厭惡。既然大家都是功業相爭,並沒有多少私人恩怨,要我看,還是把他埋了吧。”

李曄點點頭,“既然是草原之王,就用王的規制厚葬好了。”

比起草草埋葬耶律阿保機了事,李曄還是決定把喪葬安排的隆重些。

且不說對對手的尊重,本事就是對自己的尊重,把對手貶得一文不值,自己的位次也高不到哪裡去,僅是妥善處理耶律保機的後事,有利於收服一部分契丹人心,也值得李曄動這下嘴皮子。

李曄沒打算把契丹人都殺光。

種族滅絕政策,在李曄看來不僅毫無必要,而且一無是處,滅絕人性就是這個策略的唯一評價。

草原上的牛羊,還是需要人放的,別的姑且不言,羊毛牛奶有多大用處,李曄這個地球來客還是知曉的。

要想長久統治草原,讓這裡長治久安,就得讓牧人能夠吃飽穿暖,不必去靠搶劫、剝奪他人生活財富,就能安居樂業。

那麼發展牛羊及其衍生品的商業貿易,讓中原與草原取長補短,大家能夠互惠互利,無疑是最妥帖的國策。

中原人的巨大需求,一旦激發出來,足夠讓草原人不愁吃穿。

說到底,普通的農夫與牧人,本身又有什麼過錯呢,只要讓他們能好好活下去,絕大部分人,不會吃飽了撐得去擰刀子的。

久而久之,放蕩不羈的草原人,也會生出國家之念。因爲,那是他們安穩幸福的保障。

民族融合,和睦共處,安居樂業,纔是人心所向與歷史發展的必然。

到了那時,大唐只會更加強大。

這是長遠構思。

就短期形勢而言,此戰之後,黃頭、韃靼兩部勢必恢復勢力,在如今草原上大部族不多的情況下,他們會成爲金字塔頂端的存在,留下可用的契丹人,有利於制衡他們。

因爲這些原因,李曄向儀坤州下達了降者不殺的軍令。並且嚴令草原部族軍,與黃頭、韃靼兩部的戰士,即刻起坐守營寨,不得擅出。對契丹修士與軍隊的繳械、收復、納降事務,都必須也只能由唐軍來做。

相比之草原蠻子,文明的唐人,下了戰場,到底還是仁慈些,也有紀律性得多。

至於戰利品,李曄還是會給那些草原部族軍,這是承諾。

不失信,這是李曄必須要有的作爲,要不然以後沒法順利掌控草原。

對李曄的安排,草原部族軍一開始頗有微詞,上到酋長下到戰士,經過這些時日的激戰,個個都殺紅了眼,正是情緒激盪的時候,此刻,他們滿腦子都是殺光儀坤州的契丹人,把他們的所有財物,一絲不剩的都據爲己有。

不過在李曄的隆威和唐軍的威懾面前,這些草原部族軍還不至於敢違反軍令。

過了幾日,在他們被血戰激發的兇性冷卻下去,而源源不斷的戰利品,又開始被唐軍雲進他們的營寨,全都交給他們的時候,這些部族軍也就只剩下興高采烈,和讚美李曄的言而有信的份了。

唐軍納降儀坤州的契丹軍時,並沒有出什麼意外,事情進行得很順利。

雖說把他們的牛羊、甲冑、兵刃都收繳,讓很多戰士憤慨且悲傷,但走投無路的他們並沒有選擇。況且李曄也說得很清楚,只要他們聽話,不鬧事,不會讓他們餓死,會讓他們安穩回到自己的部落。

幾個契丹顯赫人物,在聞聽耶律阿保機的死訊後,情緒一度失控。

但是包括耶律敵魯古在內,並沒有人哭着喊着撲向李曄,要跟他拼命。

這些人如此剋制,爲了生存是一部分原因,想必耶律阿保機臨行前的交代,也起了不少作用——畢竟,對於悍勇的草原人而言,出幾個願意爲耶律阿保機赴死的重臣,並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事。

李曄厚葬耶律阿保機的決策,明顯穩住了耶律敵魯古等人的情志。

眼見李曄如此仁德,他們也不再畏首畏尾,開始跟李曄談條件。

“大王是草原上的王,安葬禮儀理應按照草原規制。還請仁慈的安王殿下能夠允許,讓我們運回大王的屍體,將他葬在契丹的聖地!”耶律敵魯古在李曄面前恭恭敬敬地行禮。

人家都說自己仁慈了,李曄也不會自損形象,況且這也沒什麼大不了,還有利於消減契丹人對自己的敵視,就大方應允:“耶律阿保機雖然是孤的對手,但也是世間不可多得的豪傑,落葉歸根,理當如此,孤有什麼理由不答應呢?”

這番話讓耶律敵魯古極爲感動,連忙拜謝李曄,又強調了一遍李曄的博大胸懷。

他態度如此積極,讓李曄頗爲滿意。

顯然,讓耶律阿保機魂歸故里,是耶律敵魯古真心想做的事,至於這其中有沒有爲自己未來考慮,想要在李曄面前留下好印象的念頭,就不必分開細說。

簡而言之,儀坤州之役結束得很順暢,雖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但大家不必再冒着生命危險,擰刀子上陣廝殺,也就沒什麼值得介懷。

儀坤州之役的落幕,標誌着大唐與契丹的這場國戰,以大唐完勝的結果徹底了結。

自此之後,北境安穩下來,縱然草原新格局的形成,還需要李曄再費一些神,但舉世攻唐的局面,已經宣告瓦解。

接下來,出征北境的長安禁軍與大唐修士,至少也能分出一半來,支援河西、蜀中戰場。

“北境戰事的勝利,無論是對河西、蜀中,還是對仙域大戰的局勢,都有極大影響,其份量之重,說是一錘定音也不爲過。”

岐王走進儀坤州的時候,對李曄感慨道,“我們在北境辛苦鏖戰這麼久,總算是收穫到了應有的回報。”

李曄笑着朝岐王拱拱手,“此戰多虧岐王坐鎮中樞,統領大局,今後岐王善戰之名,必將傳遍天下,成爲我大唐天空上,一顆閃閃發光的明星。”

得到安王的奉承,岐王不禁背起手,翹起鼻尖,裝模作樣哼了一聲,顯得很是得意、開心。

第一章 勤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浴血同袍 操戈爲敵第一百三十三章 道心第一百零五章 傳說第八十三章 牧羊女的光輝時刻(下)第八十二章 主動出擊第四章 安穩的與不安穩的第三章 無人打擾第六十八章 蜀軍之敗(中)第二章 聖子與蜚妖第三十章 你爲什麼不動第七章 以天下爲棋 換立錐之地(中)第四章 安穩的與不安穩的第一百零三章 屬於朕(中)第八十二章 牧羊女的光輝時刻(上)第一百零八章 驚喜第一百零三章 你錯了第四十二章 即將到來的大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規矩第四十八章 你找死(三更)第十六章 士氣之爭第七十八章 原來是白狼大人(三更)第九十五章 高手(5)第七十七章 老夫做不到第三十七章 哭聲第一百一十一章 見面即分生死第三十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4)第八十二章 親上前線第一百零五章 誅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進展與大戰第三十三章 格桑第八十六章 故人與故事(下)第七十八章 彼此彼此(二更)第十八章 爲殿下赴湯蹈火第四十五章 嬀州會戰(1)第一百三十四章 習慣第五十七章 撩撥第四十章 絕殺局(2)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成第一百二十章 勸降第七十三章 帝道第三境第五章 相信我的名字第一百三十一章 原來早已找到第六十三章 合理與不合理第五十九章 慷慨赴死(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九十五章 聖姬?岐王?(三更)第六十四章 城破第五十四章 還是要來(第三更)第四十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7)第九十四章 開戰前夕第五十三章 寒簫第九十九章 平壤之戰(4)第四十四章 彩頭第七十五章 掌控(1)第五十六章 醉仙樓第四十四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下)第二十九章 你我能奈他何?第五十一章 收服第九十九章 意外第六章 吳鉤第五十九章 離長安第五章 聯合第十一章 雖遠必誅(二更)第三十八章 再會少司命(第三更)第二十七章 掏心換心第一百零三章 我不信第三十九章 你要爲孤王負責第五十八章 勝負第五十四章 分化瓦解第三十三章 你還可以第二十八章 志得意滿第四十九章 廣寒仙子(第三更)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第二十九章 你我能奈他何?第八十四章 王來了(1)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八十一章 無從實現(三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磨盤第六十二章 故人相見(第二更)第八十二章 無趣第八十六章 王來了(3)第六十三章 合理與不合理第九十二章 勝負已分(下)第九章 驚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馬海戰(2)第十三章 先鋒戰冤句(中)第七十四章 上任(5)第五十七章 兄弟相見第四十四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下)第六十八章 行刺(3)第三十七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4)第三十九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6)第一百二十三章 宮變(8)第二十一章 蓬萊大計第一百零六章 要不要賞我一些法寶?第五十七章 決勝第八十四章 溜了溜了(三更)第五十五章 帝道第三境
第一章 勤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浴血同袍 操戈爲敵第一百三十三章 道心第一百零五章 傳說第八十三章 牧羊女的光輝時刻(下)第八十二章 主動出擊第四章 安穩的與不安穩的第三章 無人打擾第六十八章 蜀軍之敗(中)第二章 聖子與蜚妖第三十章 你爲什麼不動第七章 以天下爲棋 換立錐之地(中)第四章 安穩的與不安穩的第一百零三章 屬於朕(中)第八十二章 牧羊女的光輝時刻(上)第一百零八章 驚喜第一百零三章 你錯了第四十二章 即將到來的大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規矩第四十八章 你找死(三更)第十六章 士氣之爭第七十八章 原來是白狼大人(三更)第九十五章 高手(5)第七十七章 老夫做不到第三十七章 哭聲第一百一十一章 見面即分生死第三十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4)第八十二章 親上前線第一百零五章 誅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進展與大戰第三十三章 格桑第八十六章 故人與故事(下)第七十八章 彼此彼此(二更)第十八章 爲殿下赴湯蹈火第四十五章 嬀州會戰(1)第一百三十四章 習慣第五十七章 撩撥第四十章 絕殺局(2)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成第一百二十章 勸降第七十三章 帝道第三境第五章 相信我的名字第一百三十一章 原來早已找到第六十三章 合理與不合理第五十九章 慷慨赴死(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九十五章 聖姬?岐王?(三更)第六十四章 城破第五十四章 還是要來(第三更)第四十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7)第九十四章 開戰前夕第五十三章 寒簫第九十九章 平壤之戰(4)第四十四章 彩頭第七十五章 掌控(1)第五十六章 醉仙樓第四十四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下)第二十九章 你我能奈他何?第五十一章 收服第九十九章 意外第六章 吳鉤第五十九章 離長安第五章 聯合第十一章 雖遠必誅(二更)第三十八章 再會少司命(第三更)第二十七章 掏心換心第一百零三章 我不信第三十九章 你要爲孤王負責第五十八章 勝負第五十四章 分化瓦解第三十三章 你還可以第二十八章 志得意滿第四十九章 廣寒仙子(第三更)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第二十九章 你我能奈他何?第八十四章 王來了(1)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八十一章 無從實現(三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磨盤第六十二章 故人相見(第二更)第八十二章 無趣第八十六章 王來了(3)第六十三章 合理與不合理第九十二章 勝負已分(下)第九章 驚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馬海戰(2)第十三章 先鋒戰冤句(中)第七十四章 上任(5)第五十七章 兄弟相見第四十四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下)第六十八章 行刺(3)第三十七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4)第三十九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6)第一百二十三章 宮變(8)第二十一章 蓬萊大計第一百零六章 要不要賞我一些法寶?第五十七章 決勝第八十四章 溜了溜了(三更)第五十五章 帝道第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