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大理寺

三天之後,幽州偏將安祿山喪軍辱國事,在大理寺公堂上,三堂會審,正式開始!

杜九郎一大早,天還沒亮就起來了,沐浴更衣,捯飭得特別細緻,比參加大朝會還要精細。

他今天要代表御史臺,前往大理寺,參加三堂會審!

頭戴獬豸冠,身穿獬豸袍,大法官的威嚴油然而生!

杜九郎收拾停當,一看時間,還早……

這是時間必須拿捏好了,斷然不能早早就過去,要不然的話,現在咱沒威嚴!

所以,等會吧……

杜九郎枯坐自家偏廳,面前按捺住自己急迫的心情,焦急等待着,等了半天,一看,怎麼還不到一刻鐘啊?時間怎麼還不到吶?還得半個時辰……再等,困了……

好了,時間終於到了。

“老爺,醒醒,醒醒……到時間啦!”

杜家看門人,上去推醒了杜九郎。

“老爺,再不出門兒,恐怕就得晚了……”

“啊!”

杜九郎驚了。

“怎麼早點兒叫我!?趕緊的吧!別廢話了。”

一句話懟得杜家看門人腹誹不已,那還不是你的事兒!?大早晨的不讓別人睡覺,從三更天就開始折騰,穿上袍子戴上帽子,你就自己跑到偏廳裡面找感覺來了,還不讓我們來打擾不是嗎?你自己睡着了怨誰!?現在又埋怨我們了,忒不講理!

不過他身爲杜家奴僕,也實在說不出什麼來,趕緊安排外邊兒套好車馬,請自己老爺上車,一路小跑直奔大理寺。

你看杜九郎在家的時候不着急,路上時候着急,堪稱一路狂奔,結果,到了大理寺以後啊,反而又不急了。

下車以後,穩穩當當地站在馬車旁邊兒,不動了!

杜家看門人一看,這還有啥不明白的,得嘞,雖說這一路上跑得也不善,但是也不差這麼幾步了……

上前幾步,走到大理寺門口,大聲通報。

“我家老爺乃是御史臺監察御史杜九郎!

奉御史大夫李商隱李公之命,今日前來參加三堂會審!”

大理寺的吏員一聽,哎呀你們怎麼纔來呀?等你們半天啦,趕緊的吧。

杜家看門人一聽,我去,跑了這麼半天,感情還是來晚了!?這不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嗎?趕緊告訴老爺去。

杜九郎聽了家中看門人的回稟,冷哼一聲,還是沒動。

大理石門口的吏員一見,都迷糊了,這貨是怎麼回事?你不是代表御史臺來參加三堂會審嗎,來得晚了也就算了,到了門口怎麼還不進去啊?還擡頭望天,天上能有啥?日頭都老高了,不嫌刺眼嗎?

好在,大理寺終究還是有明白人。

辛評事。

見狀略略一想,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心中暗自鄙視,看來謝三郎說得沒錯,這位杜九郎杜御史,能耐不大、倒是架子不小,不過,他還是滿臉笑容的迎了出來。

出了大理寺大門,步下臺階,足足走了二十多步,笑得心裡直翻噁心,這纔到了杜九郎的面前。

“下官大理寺評事辛二,見過杜御史。

我家少卿袁仁敬袁少卿,早就知道杜御史要代表御史臺來參加三堂會審,故而早就安排下官在此等候。

杜御史,您看天色也不早了,咱們要不就早點進去吧?

我家袁少卿,刑部張侍郎,兵部劉侍郎,早就恭候多時了……”

杜九郎一聽就驚了,臥槽,三個四品官員,都等我一個呢!?那還說什麼啊,趕緊的吧!

他的腳都擡起來了,就要趕緊進去,卻突然又放下了。

他想起來了,他現在不僅僅是一個正八品上的監察御史,而是代表這整個御史臺的杜九郎!

這要是李尚隱,會怎麼樣!?盧奕呢,樑升卿呢!?甚至要是把謝三郎換到他現在的位置上,難道也會着急忙慌地跑進去嗎!?

不會!

想到這裡,杜九郎穩了穩心神,學着樑升卿的面無表情,緩緩提步,走出一種李尚隱的虎步龍行,緩緩地走向大理寺的大門。

辛評事一見他這個德行,不由得哭笑不得,也沒別的轍,只能亦步亦趨地跟在杜九郎的後面。

一共二十多步的距離,竟然讓杜九郎走了小半刻鐘。

大理寺門口的吏員們,都傻了。

這位監察御史……腿腳不好……吧?

這亦步亦趨的,怕不是個瘸子?

當然,也有聰明點的,配合上剛纔杜九郎剛纔的做派,已經猜出來了,這貨就是誠心拿捏架子呢!

直到杜九郎和辛評事進入了大理寺的大門,一衆吏員卻忍不住紛紛嗤笑。

“我還納悶呢,御史臺的御史老爺們,怎麼走道都這樣啊?現在想想,這位杜御史,怕不是有意在模仿御史大夫李尚隱李大夫走路的方式吧……嘿嘿嘿,就學了個慢,沒學着穩……這是啥?畫虎不成反類犬?”

“嘿嘿嘿……別這麼說別這麼說,你忘了,人家汜水謝三郎也是御史臺的監察御史,人家這麼走道嗎?”

“嘿嘿,也對……

不過話說回來,人家李尚隱是什麼人物?御史大夫,在朝中號稱半相,那是有名的朝堂大佬之一,又是這位杜御史的頂頭上司,人家杜御史學學李大夫的走路,也是正常……

不過他可能就沒想過,李大夫如今也年屆五十了,快慢沉穩,自然由心……

他杜九郎呢,不過是二十餘歲的年輕人,區區正八品下的監察御史而已,也敢這麼龍行虎步的……

好,他龍行虎步,威嚴無比,自然能夠震懾咱們這一羣連品級都沒有的吏員,只是不知道,他進了大理寺,面對咱家少卿,堂堂的朝廷四品命官,還能不能走出這股子威嚴來?”

“哈哈哈……還威嚴?讓咱家少卿,和刑部,兵部兩位侍郎,一共三位四品大員等他一個小小的監察御史,還能威嚴,哼,不尿了褲子,就算他杜九郎憋得好!”

“哎呀,怪不得人們常說,御史臺之中,上上下下二十多個御史裡面,只有這位杜九郎最是廢物,一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爲因爲監斬張氏兄弟的案子,正好撞到了汜水謝三郎的手上,也算是非戰之過吧,人家汜水謝三郎是什麼人物,總不能敗在他的手上,就說杜九郎是廢物吧……嘿嘿,今日一見,廢物果然還是有原因的……”

大理寺門口的這羣吏員,也算是見多識廣了,尤其對同爲三法司之一的御史臺很是關注,聊起來之後,一個個毒舌得厲害,這也就是杜九郎已經進了大理寺的大門,要是沒進去,聽到這幫吏員的議論,估計能氣得當場腦淤血嘍。

不說一衆吏員如何議論,只說杜九郎,步入大理寺之後,心情很是激盪。

大理寺,乃是大唐三法司之一,主要職責,審理京都各縣徒刑以上的案件,複覈刑部判罰的死刑。

說白了,就是京城的“大案、要案”都需要大理寺進行審理,全國範圍內的“大案、要案”都要到大理寺來複核。

真要是說起來,這個職責,本身就侵佔了尚書省刑部的一部分職責。

具體說起來,有點繞,都別急哈。

先說分級,一共是兩個分級。

第一個,大唐刑罰的分級,五級,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第二個,大唐行政級別的劃分,僅以律法管理這個角度來說,縣級,州府級,國家級。

說現在有個人犯了法,縣衙門把人捉拿歸案,縣令也好,縣尉也好,拿出卷宗一看,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判罰吧。

這個時候,就涉及到刑罰的分級了。

輕罪,判笞刑也好,判杖刑也罷,反正就是打板子,不管大板子還是小板子吧,縣令就能直接宣判。

重罪,需要判罰徒刑以上的那種,這個級別的罪犯,縣衙就無權宣判了。

怎麼辦?

出具初步的判罰意見,上報!

上報給州府,州府拿過來,先看卷宗,後看縣衙門出具的初步判罰意見。

一看徒刑,嗯,這個咱這兒就能辦!

州刺史也好,府尹也罷,大筆一揮,徒刑可以,就這麼判罰吧。

自有公文上傳下達。

下達,把州刺史或者府尹的判罰意見給縣衙門,由縣衙負責實施,說白了,判了徒刑,就是讓犯人“勞動改造”,具體地點,就是案發的縣城範圍。當然,也可能有其他的職位,那就由縣衙出人,把罪犯押解到制定的地點去服役。

上傳,徒刑也好,笞刑、杖刑也好,這些案子,無論大小,無論你能不能判決,只要是判了,就得上報給刑部,請刑部複覈,一般情況下,要是沒有冤假錯案,基本就是個備案,要是被刑部複覈出毛病來,那就發回來重審重判,不過徒刑以下的案子,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

再回到剛纔的流程節點上。

縣衙上報處理意見,到了州府,州府一看,流刑,或者死刑,這個麻煩了,咱們這兒不能判了。

但是,不能判也不能直接把公文上報給刑部,一級公文傳遞,得有一級公文傳遞的職責,具體到這件事情上,州府地審覈一下案情,看看是不是有所疏漏,要是有的話,就案子打回去重審,要是沒有的話,附屬處理意見,然後再上報給刑部。

刑部接到卷宗之後,該怎麼宣判就怎麼宣判,該是流刑就是流刑,該是死刑就是死刑。

這還不算完。

因爲流刑以上,在大唐就算是大案、要案了,這樣的案子,不管發生在哪裡,爲了防止刑部濫用職權,還得把案卷傳遞給大理寺,請大理寺進行復核。

要是流刑還好,大理寺複覈完了,確認了,就算是流程走完了。

要是死刑,更麻煩,大理寺複覈一遍還不算完,還得上報門下省,由門下省出面審覈一遍,同樣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再上報給天子,天子確認了,死刑的案子纔算是走完了流程。

然後的處理就簡單了,公文再次逆向傳遞,每一級衙門都要附屬意見,最後交到縣一級去具體實施。

整個流程說起來繁瑣,但是按照層級對應關係來看,倒也是簡單。

笞刑,杖刑,縣衙門審理,縣衙門定罪,州府衙門複覈。

徒刑,縣衙門審理,州府衙門定罪,刑部複覈。

流刑,縣衙門審理,州府衙門第一次複覈,刑部定罪,大理寺第二次複覈。

死刑,縣衙門審理,州府衙門第一次複覈,刑部定罪,大理寺第二次複覈,門下省第三次複覈,天子御筆親批。

總之,刑罰越重,涉及的衙門就越多,整個流程就越長。

當然了,這是比較理想化的狀態,規定肯定是這麼規定的,但是具體操作起來,就變了樣了。

主要原因,還是整個流程過長,消耗的時間太多。

比如,一個罪犯入室行兇,殺了人家一家三口,犯人抓到了,如果按照流程走的話,少說得折騰半年,不但是人家苦主等不了,就是縣太爺也不願意等,這樣的畜生,還讓他在大牢裡面糟蹋半年糧食,別說對不起苦主了,都對不起農民伯伯的辛苦。

怎麼辦?

縣太爺直接發令,給我打,打死拉倒!

縣衙衙役,找那身強力壯的,大棍子論起來,往死了打。

前文說過,唐朝的刑杖、大杖、小杖各有規格,大杖那種,玩了命地往後背上招呼,一般人可扛不住三五十下。

反正基本上,一頓招呼,肯定能把犯人當堂打死。

按規矩、按流程說,這樣肯定不對。

但是人家縣太爺也有說的啊,按律,可分三次,共刑杖二百下,他殺了人家一家三口,還不承認,我懶得跟他廢話,就直接動刑了,誰知道這小子兇殘歸兇殘,不禁打啊,三十刑杖下去,打死了,怨誰?只能怨他命不好,又或者,是人家一家三口在天有靈,借了我縣衙役之手,給自己報仇雪恨來了……

這麼一說,誰還因爲一個喪盡天良的必死之人,跟縣太爺較勁去?

行吧,就這麼着吧,下不爲例哈……

這便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了。

那爲什麼說大理寺的職責,侵佔了刑部的一部分呢?

第412章 老成謀國第80章 謝正第56章 真相大白第621章 故作鎮定第174章 首倡之人第350章 塵埃落定第409章 貴人第141章 人證第610章 老了第18章 資源原來是怎麼回事第311章 水生之常走夜路終見鬼第676章 金!箭矢……第458章 再走臨都驛第478章 楊加一門之太真第16章 蝴蝶金簪第643章 送行第28章 白骨亂蓬蒿第502章 真心話大冒險(大唐版)第138章 口供!口供!第368章 燒冷竈也講究時間窗口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400章 大唐通譯的多重兼職第545章 你到底是誰?第212章 咳咳,您的好友老田上線第250章 監察御史杜九郎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276章 血汗錢第98章 字帖=公信力第680章 鳴冤!第526章 到底有沒有關係第482章 灞水幫,粱十六第440章 嫣紅色細紗第323章 水生之何幫主第19章 到底是什麼醜事?第122章 一出好戲第576章 從龍之氣的多角度解讀第471章 誰敢再攔謝三郎第547章 還有人!?第206章 瑾姑娘第103章 枯枝敗葉第528章 奏請天子,徹查!第686章 一路走好第459章 有人謀反第462章 吾往矣第552章 敢死!第517章 悲情任老道第493章 如何逼出邢縡第673章 所謂投誠第32章 王某收徒而來第591章 不給他們機會!第649章 火!早有佈置第311章 水生之常走夜路終見鬼第462章 吾往矣第604章 鍥而不捨地忽悠,還是有效果的……第352章 人情得還第421章 洛陽東門第321章 水生之喝茶第309章 所謂打壓糧價第511章 待貴客,三郎茶第601章 實事求是第649章 火!早有佈置第453章 一百衝兩千第363章 白馬寺第386章 不行第594章 廢物第320章 水生之各有所求第508章 粱十六,真死了第一章 石淙山摩岩石刻第224章 河南縣尉成了角力點第260章 楊萬年該死第663章 土!他看見……第478章 楊加一門之太真第142章 楊公子,不忙走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440章 嫣紅色細紗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482章 灞水幫,粱十六第325章 誅心第254章 所謂的合則兩利第522章 火藥!三千斤!第639章 顏真卿與謝三郎不得不說的故事第431章 分工,分不下去……第526章 到底有沒有關係第461章 混賬第539章 連環計第477章 死灰就要復燃第572章 案中案第63章 又見蝴蝶金簪第195章 精明的胖子,胖子的精明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402章 大姐夫盧寧第217章 河南縣尉行不?第7章 三審第510章 誰在通風報信第633章 求不來!第334章 我不管第545章 你到底是誰?
第412章 老成謀國第80章 謝正第56章 真相大白第621章 故作鎮定第174章 首倡之人第350章 塵埃落定第409章 貴人第141章 人證第610章 老了第18章 資源原來是怎麼回事第311章 水生之常走夜路終見鬼第676章 金!箭矢……第458章 再走臨都驛第478章 楊加一門之太真第16章 蝴蝶金簪第643章 送行第28章 白骨亂蓬蒿第502章 真心話大冒險(大唐版)第138章 口供!口供!第368章 燒冷竈也講究時間窗口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400章 大唐通譯的多重兼職第545章 你到底是誰?第212章 咳咳,您的好友老田上線第250章 監察御史杜九郎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276章 血汗錢第98章 字帖=公信力第680章 鳴冤!第526章 到底有沒有關係第482章 灞水幫,粱十六第440章 嫣紅色細紗第323章 水生之何幫主第19章 到底是什麼醜事?第122章 一出好戲第576章 從龍之氣的多角度解讀第471章 誰敢再攔謝三郎第547章 還有人!?第206章 瑾姑娘第103章 枯枝敗葉第528章 奏請天子,徹查!第686章 一路走好第459章 有人謀反第462章 吾往矣第552章 敢死!第517章 悲情任老道第493章 如何逼出邢縡第673章 所謂投誠第32章 王某收徒而來第591章 不給他們機會!第649章 火!早有佈置第311章 水生之常走夜路終見鬼第462章 吾往矣第604章 鍥而不捨地忽悠,還是有效果的……第352章 人情得還第421章 洛陽東門第321章 水生之喝茶第309章 所謂打壓糧價第511章 待貴客,三郎茶第601章 實事求是第649章 火!早有佈置第453章 一百衝兩千第363章 白馬寺第386章 不行第594章 廢物第320章 水生之各有所求第508章 粱十六,真死了第一章 石淙山摩岩石刻第224章 河南縣尉成了角力點第260章 楊萬年該死第663章 土!他看見……第478章 楊加一門之太真第142章 楊公子,不忙走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440章 嫣紅色細紗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482章 灞水幫,粱十六第325章 誅心第254章 所謂的合則兩利第522章 火藥!三千斤!第639章 顏真卿與謝三郎不得不說的故事第431章 分工,分不下去……第526章 到底有沒有關係第461章 混賬第539章 連環計第477章 死灰就要復燃第572章 案中案第63章 又見蝴蝶金簪第195章 精明的胖子,胖子的精明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402章 大姐夫盧寧第217章 河南縣尉行不?第7章 三審第510章 誰在通風報信第633章 求不來!第334章 我不管第545章 你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