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臨都驛

三天後。

東都洛陽城西十七裡,臨都驛。

洛陽城作爲大唐開國就設立的“東都”,從行政地位上,僅次於西京長安,在城內城外,設立了數量衆多的驛站。

城內驛站,名氣最大的,自然是都亭驛。

爲啥?

因爲這是來洛陽城官員真正落腳的地方。

比如,你是台州刺史派來東都洛陽公幹的官員,一路驛站走下來,進入東都的最後驛站,自然是洛陽城東的積潤驛,過了積潤驛再走三十里,自然就是洛陽城了,但是,你到了洛陽城,落腳地點,只能是東都的都亭驛。

說我家族兄就在洛陽城爲官,在洛陽城已然置辦了宅院,老寬敞了,我去投奔我家族兄,在他家住着行不行?

對不住!

不行!

爲啥!?

因爲你身上的公事還沒有處理完啊!

大唐人特別講究這一點,公是公,私是私,公私不能混淆,你想投奔你家族兄?!請參考先賢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真想投奔的話,先老老實實地把朝廷交給你的任務完成了吧!

甚至,洛陽城外派的官員,在回到洛陽之後,第一站,也是都亭驛!

比如你是東都御史臺的御史,奉命出巡,走了哪去了哪就不說了,反正你把任務完成的挺好,回到洛陽,自然要到御史臺繳令啊。

結果,巧了,安排你出巡的御史中丞盧奕,今天不在,也出門辦事了。

你在東都御史臺就等着吧,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眼看着天都要黑了,馬上就要敲響淨街鼓了,盧奕盧中丞還沒有回來,怎麼辦?

明天再說唄……得,在外面奔波了這麼多天,我先回家睡一覺去,明天再找盧中丞繳令吧……我本身就是東都御史臺的御史,在東都洛陽難道還能沒個住處嗎?正好我也想我新納的那一房小妾了,回去嘿嘿嘿……

等等!

對不住!

不能回家!

想住宿,必須到東都都亭驛去!

什麼時候繳令了,什麼時候才能回家!

理由,同上,公事未完!

朝廷就是這個規矩,就不能讓你回去!

這麼聽着,是不是有點不近人情?

其實,朝廷也不願意啊……

你一個官員出門,身邊得帶着兩名吏員吧,還得帶着兩名白直保護安全吧,這就最少五個人了,要是出門辦案子,再把犯人提回來,是不是又得多出好多人來?這麼多人,人吃馬嚼的,不都是錢嗎?這些錢,還不是朝廷出?

一人如此,兩人如此,人人如此……積少成多之下,你知道一年下來,光是這一項支出,朝廷就得拿出多少錢糧來?難道朝廷這麼多官員都傻嗎?這些錢留着乾點啥不好,哪怕大家分了,買點羊肉吃,他難道就不香嗎?

但是,朝廷依舊堅持着這個規定!

爲啥!?

這裡面,就涉及到朝廷的公事程序了。

別的不說,還是以這位出京巡查的御史爲例。

你出京一趟,不管去了哪裡巡查,是不是得有個結果啊,說句不好聽的,最起碼,你得寫一份工作總結出來吧?

所謂繳令,繳的是什麼?

除了魚符、驛劵這類最基礎的手續之外,你還要把你的工作成果交出來吧,這一趟人家盧中丞是安排你出去巡查的,你都轉了哪?發現了什麼問題?當地的官員如何?當地的司法如何?有沒有冤假錯案,你是怎麼處理的……一樁樁一件件,你得都跟人家盧中丞說明白了吧,而且還得形成正式的書面文件,除了給盧中丞回報之外,東都御史臺也是要存檔的。

現在,你要繳令的對象,盧奕盧中丞,不在,然後你樂樂呵呵地回家了,如果,僅僅是如果啊,你準備好的公文,被別人看了怎麼辦?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必須要考慮到這樣的風險!

御史出外巡查,有的時候是常規性的巡視,有的時候,卻是針對特殊事件的巡查,比如,邢州有傳言,誰誰誰從河裡挖出來一個石人,獨眼,這玩意你說是祥瑞還是妖孽?咱是不是得派人去看看,不但要確定這是天然產物還是有人刻意爲之?如果是有人刻意如此,是不是有可能要涉及到造反之類額事情……

如果這是事情形成了書面報告的話,被人看到,是不是就給朝廷惹事了——我跟你說哈,邢州挖出來一個獨眼石人,可詭異了,當地還有傳言“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一旦這樣的流言出現,行了,朝廷就別忙乎別的了,準備出兵平亂吧……真要是出現這種情況,你說,這位出門巡視地方、擅自回家的御史,會是什麼樣的下場!?

這名御史死不死的,朝廷還真不當回事,但是,朝廷真得防備了有人沒事胡說八道,引動了天下大亂,故而,朝廷出了規定,都別回家了,老老實實地在都亭驛住着吧!

不是說都亭驛肯定比你家安全,但是,都亭驛也算是朝廷的一級行政部門,不管他管啥的吧,好歹也有點防護性的守衛力量,起碼不能讓你攜帶的公文之類的東西不翼而飛!

所以呢,無論是來東都辦事的外埠官員,還是有公事外出的洛陽官員,來到東都洛陽之後,只要公事沒完,落腳點,只能是都亭驛!

也正是因爲如此,東都的都亭驛,掄起名聲來,肯定是洛陽衆多驛站之首!

除了東都都亭驛之外,洛陽衆多驛站之中,名聲響亮的,還有城東積潤驛,和城西臨都驛。

爲啥?

如果說都亭驛是回洛陽必選的落腳點,那麼,積潤驛和臨都驛,就是出京官員必選的出發點。

只不過這兩個驛站,分佈在洛陽城的一東一西,從洛陽城向東,就走積潤驛,從洛陽城向西而行,就要走臨都驛。

那既然回京官員一定要走一趟都亭驛,那麼出京的時候,爲啥不能也走一趟,這一來一回都集中到一起,豈不是方便,還好管理?

這個……純屬有病了!

官員出京辦事,或者受天子指派,或者收上官指派,在自己的衙門就能把所有手續辦齊全了,你再非讓所有出京官員到都亭驛住一宿去?

圖啥!?

他們雖然也是有公務在身,但是什麼正事也都沒辦呢,就算是想泄密都不知道泄啥,非給人家拘起來,人家願意嗎?

再說了,這一宿住在都亭驛,難道不要吃喝?京都好友同僚什麼的,難道不要送行?這頓送行酒是不是在都亭驛裡面喝?

你要是不拘人家,送行酒怎麼喝,你自然管不着,但是你要是非把所有出京官員都聚集到都亭驛,對不住,這頓酒,你得管!

你管這個,事情就麻煩了……

這位出京的官員是什麼級別,前來送行的官員是什麼級別,他們家境如何,平常有啥偏好,上幾個菜,喝什麼酒,你都得給人家照顧到了……但凡有一點不盡不到的地方,行嘞,這不就是得罪人了嗎?

都亭驛招待這些回京官員,這就夠難受的了,再招待這些出京的官員,嘿,真嫌都亭驛事情少是嗎?!

所以,這種事情,都亭驛根本不管。

想喝送行酒?

你去哪?哦,回長安啊……我告訴您啊,出洛陽西門,十七裡,那地方叫臨都驛,出京官員,一般都是在哪裡舉辦送行的酒宴,公家送行,私人送行,都在那兒,您想喝酒?好辦了,您高升一步,去臨都驛喝去吧……

之所以說臨都驛名氣大,就是因爲,朝廷官員離開東都洛陽也好,還是洛陽士子離開洛陽,都在臨都驛有一頓送行酒可以喝……

在這裡要多說一句哈,大家也知道唐人喝酒那種風氣,剛把杯子端起來,一口沒喝呢,就有那種比較愛張羅的開始說話了,欸,今天天氣真好,咱們以“春”爲題作詩玩吧,然後一桌子紛紛響應,一個個把酒杯放下苦思冥想,恨不得今天我要是想不出來一首好點的詩作,我寧可一口酒不喝一口才不吃……

這種風氣好不好,各有評價,咱們不多說。

反正正是由於這種風氣的存在,催生除了大唐詩歌的繁若星辰……

在大唐的各種詩歌之中,單獨有個品類,送別詩。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莫道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都是!

那麼在臨都驛這樣恨不得天天都有送行酒的地方,自然也少不了名篇傳世。

“勿言臨都五六裡,

扶病出城相送來。

莫道長安一步地,

馬頭西去幾時回。

與君後會知何處,

爲我今朝盡一杯。”

“灃頭峽口錢唐岸,

三別都經二十年。

……

猶被分司官系絆,

送君不得過甘泉。”

“揚子津頭月下,

臨都驛裡燈前。

……

前事不須問着,

新詩且更吟看”

有了這些名篇打底,臨都驛的名氣自然是越來越大,自然是越來越熱鬧了。

今天的臨都驛,自然也是如此。

不但送行之人不見稀少,反而看起來更多了一些,把臨都驛大堂都坐得滿滿堂堂的。

就這,還有人源源不斷地趕來。

這些人之中,有一個隊伍最是引人矚目,男男女女一百多人,肆意調笑,完全不顧路上行人的目光。

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們這羣人是怎麼回事了……

外圍的一羣大漢,一個個神氣完足,身形高大不說,一個個還都長得高大雄壯,一看,就是金吾衛出身的“人樣子”,一個兩個的還好說,一羣人走在了一起,前前後後把男男女女隱隱保護在中間,即便他們都沒有提馬挎刀,別人也看得出來,這都是在職的金吾衛,如今出了洛陽城,肯定是外出公幹。

至於被他們保護在中間的,要是一羣男的還不好說,但是有了一羣鶯鶯燕燕,一個個打扮的花枝招展還滿臉的憧憬和興奮,這還用說嗎?一定是宮中出身的女官、宮女!

能夠她們混在一起,還能談笑無忌的,能是誰!?你沒看他們一個個都面白無鬚的,說話輕聲細語,行動坐臥之間,女性化的動作居多……

那麼,他們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

宦官!

一開始意識到這兩個字,驛路之上的行人,紛紛色變,一個個趕緊給他們讓開了道路。

爲啥?

因爲宦官自從大唐立國以後,就一直沒啥好名聲!

這幫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身體殘缺的原因,關在皇宮之中還好點,再怎麼折騰,也有宮牆隔着,也影響不到宮城外面的世界。

但是,這幫子宦官只要一出了宮城,頓時化身財狼野獸,那真是吃人不吐骨頭。

而且你還真不知道,指不定什麼時候,在不經意之間,就得罪了這幫子宦官,你跟他們折騰的話,人家多多少少還代表着天子的臉面,無論如何,也不能得罪天子玩啊,真惹了天子不高興,那就不是簡單的問題了……

所以,對於這樣的宦官,大多數人看待他們就如同看待癩蛤蟆一樣。

趴在腳面上,不咬人,噁心人,抽冷子還真備不住咬你一口!

打他吧,噁心巴拉的。

不打他,沒完沒了的噁心人……

怎麼辦?

躲唄!

但是,其他人能躲開,有人可躲不開啊!

誰?

臨都驛的驛長。

這哥們姓劉,本是洛陽城中坐地的一名富商,據說還跟劉普會有點親戚關係,被河南縣選了出來,當了臨都驛的驛長,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兢兢業業的經營臨都驛,也算是勞苦功高吧。

他這些年不知道接待了多少南來北往的官員,當然也少不了宦官這個羣體,尤其開元二十一年,李老三帶隊前來洛陽城的時候,也曾在臨都驛歇腳,更是讓他“接待”的履歷更加光彩,好歹人家也是接待過李老三的驛長,全大唐你問問去,天下水陸傳驛三千多,有幾個接待過天子的驛長?

所以,他還能看不出這些宦官的身份嗎?

劉驛長一見這羣宦官,不但來了,到了臨都驛門口還不走了,下馬的下馬,下車的下車,一看就要在臨都驛休息一番再上路……

劉驛長回頭看了大堂一眼,再轉過頭來,已經是滿臉苦笑,正想上前提醒一番,卻不料,一名二十來歲的小宦官,下馬之後直奔他而來,捏着公鴨嗓子,一臉的不耐煩。

“你就是臨都驛的驛長?

怎麼當了這麼多年驛長的?

瞎是嗎!?

沒看見爺來了!?

這麼多人都在,還不趕緊去把大堂清空,爺們也歇腳!

耽誤了爺們的正事,小心你的腦袋!”

劉驛長一聽這個,臉上怒氣一閃,嘿,小雜碎這話,說的好!得嘞,我看你還能得意多長時間!?

一邊想着這個,一邊回頭,再次望向了驛站的大堂。

小宦官一見,頓時不樂意了,跳起來就給了劉驛長一腳。

“聾了是嗎!?

往哪看呢!?

還不趕緊去安排!?”

劉驛長還真沒防備他說動手就動手,愣是讓他踹了一個踉蹌。

臉上怒色剛起,卻聽得有人一聲低喝。

“住手!”

第446章 突襲第488章 笑面神第330章 臣彈劾第314章 水生之打不得第412章 老成謀國第386章 不行第237章 靠水難生(二)第214章 瑾姑娘是個好姑娘第396章 慈不掌兵第228章 謝新竹也是有保鏢的人了第358章 高明、少女、大漢第306章 楊家女兒第473章 平康坊第28章 白骨亂蓬蒿第257章 擡手,向下,切!第508章 粱十六,真死了第594章 廢物第338章 多喝熱水第559章 罵楊第383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596章 局勢大壞第338章 多喝熱水第253章 還有個誠意,不知道夠不夠?第349章 高主事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651章 火!重箭!第125章 虎!楊二姐!第509章 下一步第680章 鳴冤!第635章 世態炎涼第401章 傳召第57章 洛陽初見第439章 閻王殿?第118章 不管第335章 明察秋毫第644章 猜是誰?張瑝!第368章 燒冷竈也講究時間窗口第409章 貴人第114章 小義,換紙第618章 抓捕何二第73章 兩個疑點第691章 謝三郎,到了第477章 死灰就要復燃第288章 楊洄第562章 覆盤!任老道,救命恩人?第583章 問案第94章 孫逖宅中宴第490章 人命錢第53章 這纔是官司(求收藏~!)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314章 水生之打不得第330章 臣彈劾第301章 繼續探查第655章 土!機會第394章 主導權第120章 上路吧,楊七!第590章 真反了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667章 土!鬱鬱蔥蔥第343章 姓陳!第486章 結案吧……第421章 洛陽東門第626章 謝三郎逼反安祿山?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103章 枯枝敗葉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53章 這纔是官司(求收藏~!)第296章 戰陣之威第248章 御史被殺第78章 楊老三第207章 不能賠第399章 三郎何必爲難三郎第221章 狠人善用保辜期第589章 當初、如今第480章 楊家一門之國忠第34章 徒弟不是想收就能收的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314章 水生之打不得第270章 林會長何許人也第272章 就是漕幫第314章 水生之打不得第79章 謝直不高興了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37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28章 白骨亂蓬蒿第639章 顏真卿與謝三郎不得不說的故事第482章 灞水幫,粱十六第368章 燒冷竈也講究時間窗口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504章 不出千,我耍賴第409章 貴人第397章 避嫌第198章 美娘案第293章 引蛇出洞第288章 楊洄第594章 廢物第444章 嫌少第152章 多謝員外郎美意第310章 水生之宿怨
第446章 突襲第488章 笑面神第330章 臣彈劾第314章 水生之打不得第412章 老成謀國第386章 不行第237章 靠水難生(二)第214章 瑾姑娘是個好姑娘第396章 慈不掌兵第228章 謝新竹也是有保鏢的人了第358章 高明、少女、大漢第306章 楊家女兒第473章 平康坊第28章 白骨亂蓬蒿第257章 擡手,向下,切!第508章 粱十六,真死了第594章 廢物第338章 多喝熱水第559章 罵楊第383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596章 局勢大壞第338章 多喝熱水第253章 還有個誠意,不知道夠不夠?第349章 高主事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651章 火!重箭!第125章 虎!楊二姐!第509章 下一步第680章 鳴冤!第635章 世態炎涼第401章 傳召第57章 洛陽初見第439章 閻王殿?第118章 不管第335章 明察秋毫第644章 猜是誰?張瑝!第368章 燒冷竈也講究時間窗口第409章 貴人第114章 小義,換紙第618章 抓捕何二第73章 兩個疑點第691章 謝三郎,到了第477章 死灰就要復燃第288章 楊洄第562章 覆盤!任老道,救命恩人?第583章 問案第94章 孫逖宅中宴第490章 人命錢第53章 這纔是官司(求收藏~!)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314章 水生之打不得第330章 臣彈劾第301章 繼續探查第655章 土!機會第394章 主導權第120章 上路吧,楊七!第590章 真反了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667章 土!鬱鬱蔥蔥第343章 姓陳!第486章 結案吧……第421章 洛陽東門第626章 謝三郎逼反安祿山?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103章 枯枝敗葉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53章 這纔是官司(求收藏~!)第296章 戰陣之威第248章 御史被殺第78章 楊老三第207章 不能賠第399章 三郎何必爲難三郎第221章 狠人善用保辜期第589章 當初、如今第480章 楊家一門之國忠第34章 徒弟不是想收就能收的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314章 水生之打不得第270章 林會長何許人也第272章 就是漕幫第314章 水生之打不得第79章 謝直不高興了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37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28章 白骨亂蓬蒿第639章 顏真卿與謝三郎不得不說的故事第482章 灞水幫,粱十六第368章 燒冷竈也講究時間窗口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504章 不出千,我耍賴第409章 貴人第397章 避嫌第198章 美娘案第293章 引蛇出洞第288章 楊洄第594章 廢物第444章 嫌少第152章 多謝員外郎美意第310章 水生之宿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