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船民齊某某從信安江游水進入城中,帶來王總司令關於守軍向楓林港突圍的指示。
副軍長、第67師師長陳頤鼎與第16師師長曹振鐸商議後,以第64團第2營擔任掩護,丟棄了重傷員及一切重武器、騾馬車輛等,利用夜暗天雨突圍西撤。
在第64團第2營官兵英勇頑強的抗擊下,已經佔領了城門及城牆的鬼子始終未能進入城內,亦未能阻止住突圍的部隊。
激戰至7日拂曉,第64團團長謝士炎率領第2營殘部100餘人從東門突圍,繞道向清明鎮轉進。
衢州爲鬼子佔領。
……
“衢州被鬼子佔領了,這幾天也下了好幾天的雨,衣服到現在都還是溼潤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黴。”
吳剛吃着附近村民送來的米篩爬,看着旁邊的楚雲說道。
“別說這些,你吃的米篩爬,能告訴我有什麼歷史嗎?”
楚雲看着吳剛問道。
“你自己不會百度嗎?爲什麼要問我。”
吳剛一臉不高興地說道。
“我就想知道而已。”
楚雲說道。
“那就調查啊,最好越詳細越好。”
吳剛說道、
“……”
??“米篩爬”浦江的風味小吃。
面和虛後,搓成一指寬麪條,然後搞下一小團,用拇指在米篩上一摁一卷,再輕輕一拔就成。菜料以幹羅卜片伴煮爲多。
調料除普通鹽外,蔥末、蒜糊、薑絲、胡椒、辣油等均可,固時而異,隨人喜好,自由調味。“米篩爬”吃起來又韌又爛,口感好,老少皆宜。
據說以前浦江是個偏遠貧窮的彈丸之地,秋夏農忙季節農事非常繁重,男人們每天起早貪黑的在地裡幹活,婦女們則在家裡洗衣做飯餵豬。
那時候的鄉下多以麪食爲主,當時沒有手錶,男人們做生活往往會忘了時間,等他回到家的時候麪食已經糊了;有時候婦女們把做好的麪食裝在飯桶裡,拎着掛籃送到很遠的地裡,麪食非但糊了而且沒有了熱氣,吃起來簡直就像喝麪湯一樣,不好吃而又吃不飽。
男人們吃不飽就沒有力氣做生活啊,於是有一位的主婦就不忍心了,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想出一種不會糊掉、冷掉也好吃的麪食來。
話說有一年到了秋收季節,這位主婦剛剛將新碾的白米篩好,心裡惦記着在外做生活的丈夫,沒有將米篩子收起就開始揉麪了,正當她在揉麪的時候,她的小孩也摘了一個小麪糰在一旁的米篩子上揉,主婦驚奇的發現小孩在米篩上揉出來的麪糰兒佈滿了雕花一般的小釘,甚爲好看,於是她突發萌想,乾脆學着小孩的樣子,在米篩上一摁一捺一彈,不一會功夫,一個個“雕工”細緻的小東西爬滿了整個米篩子。
主婦欣喜異常卻又起了一絲擔憂,喜的是丈夫看到這麼精緻的的麪食一定會跟她一樣高興,會誇她和小孩,明天村裡人知道了大家一定會都來學她呢。
憂的是萬一丈夫回來了,這新鮮玩意已經糊成麪湯了怎麼辦?
時間容不得她再去細想,還是和往常一樣她將這些麪食下了鍋,水一開揭開鍋蓋只見所有小疙瘩都浮出水面翻滾着,一個一個白白嫩嫩的晶瑩剔透,自己就忍不住嚐了嚐,發現味道還挺香。
然後她又放進了一些生菜和筍乾,繼續往竈堂裡添柴禾,五分鐘後水又開了,再嘗一次味道已經很棒了,香氣撲鼻鮮味實足,跟以往做的任何一種麪食都不一樣。
等到丈夫歸家的時候又是已經很晚了,妻子揭開鍋蓋一看發現這次的麪食竟然沒有糊掉!遲歸的丈夫看見妻子端上來的奇怪東東滿腹疑惑,一個個小東西做得那麼精緻,心裡甚是佩服妻子的手藝,但是他又有些生氣,對妻子說生活都忙不過來了,你還有閒功夫雕刻這些吃的東西?
妻子並不生氣,勸丈夫嚐了再說,丈夫皺着眉頭吃了一口,嘿嘿這東西真好吃啊,吸溜吸溜一口氣吃了個精光。
妻子又給她添了一碗,這次他吃得慢了一些,一邊細細品嚐一邊問妻子這麼好吃的東西誰教你做的呀,妻子就前前後後的把過程說了一般,丈夫那個高興啊,這麼好看這麼好吃的東西做起來竟然如此簡單不費時間,他迫不及待的要給這新鮮玩意起個名字,妻子靈機一動說這是你兒子在米篩子上爬出來的東西,就叫米篩爬吧。
於是,這種浦江獨有的以工具和動作命名的食物“米篩爬”就這樣誕生了,一傳十十傳百的,沒多長時間米篩爬傳遍了整個浦江,家家戶戶都做起了米篩爬,有的人家沒有筍乾就用蘿蔔代替,沒有蘿蔔就用青菜,花樣也就多了起來。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米篩爬的樣子和做法一直流傳到了現在,所以你去浦江的鄉下看看,儘管現在幾乎沒有人再操農活了,但是每家都會保存這一個米篩子。
特產功效:麪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睥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主治髒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
另外,蔬菜也含又很多的維生素,營養豐富。
……
“在這個梅雨季節裡面,吃着這些小吃的確是一種享受。”
吳剛看完這些後說道。
“我到是覺得一點也不喜歡,我最喜歡的只有太陽光照射下的房子,這樣才值錢。”
楚雲回答道。
“比餓說這些了,待會還要得到鬼子那邊去搜索機器人的活動。”
吳剛看着他們說道。
“你對智能機器人的瞭解到底有多少、”
楚雲問道。
“我又不是來自未來,楚醫生你來自未來不是很清楚嗎?”
吳剛繼續提問道。
“我以前的歷史不好,所以我一點也不想說了。”
楚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