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爭辯

書房之內,正中一張丈長大案,案上筆墨紙硯均非凡品,古銅鼎鐺,金塊珠礫,棄擲迤邐;左右兩側,四座書架,青銅瓷瓶,珊瑚玉器和那秘書法帖,縱橫層疊,擺放極爲講究;牆壁之上,徹上明玉,繪以彩飾;地面鋪正方形紅琉璃磚,鑲紅剪邊大窗飾五彩龍紋簾布;正門兩角,東立日晷,西設嘉量。

建築佈局乃是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正牆之上一副氣勢磅礴山河錦繡的壁畫,上樑橫着一匾,乃是“奉若天命”四個正楷,四條金龍盤柱,前兩根分別寫着:“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後兩根是那“克寬克仁皇建其有極,惟精惟一道積於厥躬”

鋪上古錦紗繡鋪墊的大炕之上坐着一人,頭戴通天冠,白玉珠十二旒,垂在頰前,穿金黃絳紗袍,佩方心曲領,刺織五爪金龍,手捧書奏,眉頭緊鎖,凝視閱讀。

房內並排站着三人,最前一人,一身深紅官服,看他頂上烏紗,卻是當朝宰相丁制,中間一人,一身赤紅官服,卻是三公之一的太師劉鋤,最尾一人,一身黑色官袍,年越四五十歲,與前兩人相較卻年輕的多,此乃兵部尚書周置。

當中坐着那位便是九五之尊,此地便是皇帝的御書房,皇帝眉頭緊鎖,房內三人,年過七旬的老丞相丁制,本無實權卻兼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內閣大學士等職位的劉太師,還有兵部尚書周置,三位國之重臣同在,可見必有大事發生。

皇帝看完,嘆了一口氣,道:“三位愛卿,以爲此事可信否”。

丁制與周置沉默不語,太師劉鋤拱手彎腰道:“皇上,此事關乎國之安危,卻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皇帝嘆道:“這怎麼可能,莊老元帥怎麼會做出通敵賣國的事情來,朕不信,可證據確鑿”。

太師劉鋤道:“帥印不假,請皇上立即招莊元帥回京,徹查個明白”。

丁制道:“皇上萬萬不可,所謂三軍不可一日無帥,莊老元帥一旦回京,必定軍心動搖,西夏近年來蠢蠢欲動,礙於莊老元帥守關有法,十年來才一直按兵不動,一旦莊老元帥回京,必定揮軍東進”。

皇帝皺眉道:“這可如何是好,真讓朕好生爲難”。

太師劉鋤道:“皇上不必憂慮,莊老元帥鎮守三關多年,威嚴之勢領那西夏國不敢輕舉妄動,莊老元帥十年未歸家,不管此事真假,是該讓他回家一趟,再說了,莊老元帥年事已高,是應該有人來接掌鎮西軍的帥印”。

一直沉默不語的周置聞言一顫,奏道:“啓奏皇上,微臣以爲此事須從長計議,不可妄斷,莊元帥向來以治兵嚴謹,守關有道,微臣以爲他斷然不可能有叛逆之心,這於情於理如何也說不通,此爲其一,其二,莊元帥愛兵如子,受全軍將士擁戴,將士一心,鎮西軍才能成爲一支虎狼之師,領西夏不敢輕舉妄動,其三,如今朝中又有那位將軍能代替莊元帥擔起守邊重任,此三點,微臣以爲劉太師之策不可行”。

皇帝點頭:“嗯,周卿所言有理,如此說來確實不妥”。

太師劉鋤思索之後,道:“陛下,周大人所言雖在理,臣所提出的問題卻不得不正視,倘若那莊將軍因年事已高而駕鶴歸去,驟然發生豈不更是軍心動盪,還不如趁此機會交接帥印,平穩過渡”。

皇帝點頭:“太師所言也是有理”。

周置一臉不喜:“依太師之人,你認爲何人能代替莊元帥擔起守邊重任,此即朝中卻沒有那位將軍有此威望,臣有一策,何不將易元帥召見上京,讓他掌領鎮西軍的帥印,豈不兩全其美,若是如此對於召莊元帥回京,臣便沒有異議”,對於劉大師獨攏朝中大權,周置向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此事關係國之安危,他卻不能袖手旁觀。

皇帝猶豫道:“可先皇已經下旨將易元帥貶爲平民,永不錄用”。

太師劉鋤道:“易元帥天下聞名,臣本來沒有異議,可皇家金口豈可出爾反爾,陛下若將易元帥召回,豈不置先皇於不敬,再說了,臣以爲朝中並非像周大人所說那般,沒人能擔起守邊重任,臣引薦孫灝接掌鎮西軍帥印”。

周置不善的朝劉太師看去,冷道:“孫灝將軍乃是太師之婿,卻不知太師此舉是何目的”。

太師劉鋤不看周置,朝皇帝道:“陛下,舉賢不避親,舉親不避嫌,孫將軍之才之賢,臣敢以頂上烏紗擔保”。

孫灝才能雖不弱,但周置看來,豈能與征戰沙場數十載的莊元帥相比,威望不及其十之一二,若是西夏舉兵來侵,危矣,此事隱情甚多,卻蹊蹺的很,若是西夏陰謀,那後果可真不堪設想,邊關告破,其餘三國必是趁機入侵,想到這裡,周置額冒冷汗,國破在乎一念之間,朝淡定從容的老丞相看去,望他能出言勸說。

太師劉鋤道:“陛下,請下旨吧”。

周置無辯駁之詞,急道:“臣願用項上人頭擔保莊元帥絕無叛逆之心”。

太師劉鋤朝周置看去,淡道:“周大人,我沒說莊元帥有叛逆之心,只是此事須有個完美的解決之法,我剛剛所說便是良策”。

周置激動道:“太師,你如此草率,將國之安危置於何地,皇上請三思”。

劉鋤大聲喝道:“我忠心耿耿,此舉也是爲皇上分憂,周大人你莫要血口噴人”。

皇帝喝道:“兩位卿家不要吵了,我已有決策,火速修書一封,召莊元帥回京,至於邊關重任暫時就由鎮西軍副帥統管,至於孫灝將軍是否能擔任守邊重任,等莊元帥回京再議”。

三人告退,皇城之外,周置痛心疾首道:“老丞相,剛剛在御書房你爲何不勸勸皇上”。

丁制道:“周大人,你就是太魯莽了,不識體察龍顏,其實皇上心意已定,叛逆之事讓他憂心忡忡,他只不過想博的我們三人支持,此事須從長計議”。

周置嘆道:“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只能期望這一個月,不會從邊關傳來征戰的消息,老丞相就此拜別,我要到十一王爺府走一趟”。

丁制道:“我正有此意”。

周置喜道:“有丞相隨同,那就更有分量了”。

丁制擺手道:“我們同去卻是不妥,我晚上再去”。

第182節 竭盡所能第272節 先睹爲快第528節 才三小姐第95節 品第44節 女子多嬌第8節 人間百態第13節 憐花惜玉的本性第57節 戀愛中的女子第26節 無巧不成第56節 肆虐第6節 大戰在夕第18節 秦淮風月(二)第17節 先揚後抑04第212節 家事第6節 羣龍爭鳳還有一隻雄草雞第256節 美夢成真第179節 仁孝難全第54節 困惑第512節 敞開心扉第54節 困惑第74節 答兒海子第46節 誰纔是神兵03第44節 融合第67節 極樂則永離第104節 快樂的脫俗第309節 回京第159節 是天真還是邪惡第390節 惡與善第386節 風光第45節 你是我的人第5節 活色生香第96節 求醫第53節 均第11節 人爲天作第261節 人情味七十六節 女子心若蛇蠍第92節 英雄末路第44節 開第60節 生非第112節 簡單的要求第7節 詩會第21節 各謀其利第109節 孰強孰弱第63節 採藥01第88節 再見第87節 天作戲第459節 再會竟是無言第115節 瞻望思尋第64節 採藥02第11節 青樓如此多嬌第114節 愛的火苗第34節 小姐閨情第77節 糾纏第33節 水含笑第462節 不速之客第49節 德品爲先第60節 國勢第53節 歡喜雙修第23節 矛盾激化第60節 可愛的人兒第197 安分守己第498節 背後勢力第360節 花前檐下第25節 坑人第85節 曲高和寡第67節 習武之風第257節 到底有多愛第255節 乍現第252節 情感萬千奇妙第418節 紫荊名將第29節 怕你不成第92節 明爭暗鬥第17節 一心那管倫理阻第102節 同聚第198節 代筆同心第193節 突兀的相見第507節 深宮放肆第32節 只有你能欣賞我第26節 一笑傾城第2節 女扮男裝第120節 迷第107節 冤家第91節 沐彤第358節 生命的豐滿第60節 國勢第282節 小鬼威風第28節 美人出浴第407節 奇將之鬥第73節 降服第322節 人心是肉做的第322節 人心是肉做的第221節 應世報第99節 如願以償第61節 定情信物第9節 笑顏動心第41節 朝堂第1節 女人心海底針第9節 色心授魂第75節 美好難再第1節 雷動風行
第182節 竭盡所能第272節 先睹爲快第528節 才三小姐第95節 品第44節 女子多嬌第8節 人間百態第13節 憐花惜玉的本性第57節 戀愛中的女子第26節 無巧不成第56節 肆虐第6節 大戰在夕第18節 秦淮風月(二)第17節 先揚後抑04第212節 家事第6節 羣龍爭鳳還有一隻雄草雞第256節 美夢成真第179節 仁孝難全第54節 困惑第512節 敞開心扉第54節 困惑第74節 答兒海子第46節 誰纔是神兵03第44節 融合第67節 極樂則永離第104節 快樂的脫俗第309節 回京第159節 是天真還是邪惡第390節 惡與善第386節 風光第45節 你是我的人第5節 活色生香第96節 求醫第53節 均第11節 人爲天作第261節 人情味七十六節 女子心若蛇蠍第92節 英雄末路第44節 開第60節 生非第112節 簡單的要求第7節 詩會第21節 各謀其利第109節 孰強孰弱第63節 採藥01第88節 再見第87節 天作戲第459節 再會竟是無言第115節 瞻望思尋第64節 採藥02第11節 青樓如此多嬌第114節 愛的火苗第34節 小姐閨情第77節 糾纏第33節 水含笑第462節 不速之客第49節 德品爲先第60節 國勢第53節 歡喜雙修第23節 矛盾激化第60節 可愛的人兒第197 安分守己第498節 背後勢力第360節 花前檐下第25節 坑人第85節 曲高和寡第67節 習武之風第257節 到底有多愛第255節 乍現第252節 情感萬千奇妙第418節 紫荊名將第29節 怕你不成第92節 明爭暗鬥第17節 一心那管倫理阻第102節 同聚第198節 代筆同心第193節 突兀的相見第507節 深宮放肆第32節 只有你能欣賞我第26節 一笑傾城第2節 女扮男裝第120節 迷第107節 冤家第91節 沐彤第358節 生命的豐滿第60節 國勢第282節 小鬼威風第28節 美人出浴第407節 奇將之鬥第73節 降服第322節 人心是肉做的第322節 人心是肉做的第221節 應世報第99節 如願以償第61節 定情信物第9節 笑顏動心第41節 朝堂第1節 女人心海底針第9節 色心授魂第75節 美好難再第1節 雷動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