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黃忠VS關羽

程昱揮手命其下去休息,黃敘、呂蒙則跟隨慕容平一起走了出去,當帳中只剩下程昱及黃忠兩人時,卻聽程昱忽然道:“將軍,屬下有罪。望將軍責罰。”

黃忠見此情景,還未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只是上前將其攙扶起來:“你這是做什麼?軍師立下如此汗馬功勞,何罪之有?”

程昱怎能看不出黃忠的意思,此事不僅未於其商議,黃忠起初還頗爲反對。起身後仍然鞠躬以對黃忠:“屬下知道將軍敬佩雲長公,卻未告訴你,就私自行動。願受軍法處置。”

程昱爲江東立下如此大功勞,有怎會有罪呢?他深明一個道理,作爲一支部隊,若是上層不和,那麼手下的將士則會軍心渙散。程昱此舉無非是顧全大局。

黃忠其實也沒有怪罪程昱的意思,雖然飽讀兵書也知道上兵伐謀這樣的道理。只是這麼對待一個堪稱英雄的人物。實在令其有些不能接受。

次曰,整個襄陽及周遍遊散的百姓可謂是鬧翻了天。

一個個吵嚷着要加入江東軍,對此江東軍高層除了黃忠外,無不興高采烈。百姓之中一些精壯之士加入部隊便要想到達前線做先鋒部隊。紛紛嚷着誓要將襄陽奪回,手刃關羽。

顯然,慕容平的演技很成功,在幾人的輪流勸說下,這才阻止了新加入的百姓部隊參與到這一戰,一來是爲他們的生命安全考慮,現在尚無作戰經驗,這二來嘛亦是怕百姓們知道了真相。

正午,大部隊開拔向襄陽城圍攏,百姓的怨聲也傳到了關羽的耳朵裡,關羽聽到此事的一剎那,正拿在手中的茶杯,被其捏破。鮮血順着流了下來:“什麼,我爲他們着想,現在卻成了這等卑鄙小人?”

當然,關羽也不是傻子,立刻就想到了這一定是黃忠所使用的詭計,令百姓反感本部後,即使駐兵襄陽也會遭到百姓的不滿。

犀利的丹鳳眼望着大門外的遠方,冷冷道出兩字:“卑鄙。”

“報,將軍,黃忠領大軍於城外叫罵。”

正調節情緒的關羽,似乎被黃忠的叫罵所動,眉頭一皺:“走!”順手拿過青龍偃月大刀,徑直向襄陽城門走去。

關羽此時的心情異常複雜,心思亦是非常混亂。若是丟了城池,自己如何向大哥交代?城外的叫罵之聲越來越響。

黃忠卻沒有說半句話,只是身邊的黃敘、呂蒙等人是將關羽從頭到腳都招呼了一遍。正罵戰時,黃敘眼尖,見到襄陽城門大開,一身穿綠色長袍,黑色鎧甲,手持大刀的人向這邊衝了過來。與其交手數次,卻未討得一點便宜。如此影響深刻之人黃敘怎能不認得,來人赫然便是——關羽雲長公!

“黃忠老兒,我家軍師說你乃一代豪傑。卻不料汝是這等鼠輩,竟然栽贓嫁禍於我。今曰我勢必取你項上人頭以泄我心頭之憤!”言罷關羽便提起大刀向這邊衝了過來。

爆喝聲中氣十足,顯然是被氣昏了頭。

黃敘等人正暗中發笑,卻見黃忠也已經策馬衝出,兩人將至交手時,黃忠卻喝住關羽:“關將軍請留步。”

關羽倒果真英雄,聽到黃忠一喝,勒住跨下戰馬,擡起手中青龍大刀直指黃忠:“黃忠老兒,你還有什麼話可說?我們手底下見真章吧。”

被關羽一說,黃忠頓時老臉通紅,見關羽正氣頭上,定不會聽自己解釋:“關將軍,汝仁義之舉感動襄陽百姓,若我不這麼做,恐怕天下難服啊。”

“既如此,事情都已經做了,何必廢話,動手吧。”關羽喝道。

黃忠此時還想說什麼,見關羽衝將上前,卻也不再作聲,手中梨花刀揮舞迎向關羽大刀,兩人兵器交接錯開身後,關羽心中暗驚,黃忠果然名不虛傳,古稀之年尚能接住我全力一擊。不愧爲江東軍中少有的高手。甚至關羽亦是生平罕見之對手。

聽過了黃敘等已經與關羽交過手的人說過,對於關羽的功力黃忠倒也不足爲奇。第一次交手黃忠便立刻判斷出關羽輸的面比較大,出手急噪,顯然是在氣頭上。招式混亂第一招便出了這般力氣。顯然是對黃忠極爲仇視。

黃忠此時卻還未盡全力,與關羽第二次交鋒時,手上力道稍微有些鬆弛,被關羽震的手臂發麻。

關羽乃是一心想至黃忠於死地,而黃忠則自覺愧於關羽,一直在採取遊斗的辦法,實際上兩人功力也相差無幾。百餘回合竟然不分勝負,黃中也漸漸開始拿出狀態,竟然從一開始的下風打到現在的不相上下。

關羽氣極,手中大刀更是舞動的出神入化,顯然是準備用上殺招,黃忠自知力氣不及,兵器交接瞬間,將關羽大刀力道卸去大半,手中梨花刀亦是被砍了好大一條缺口,被關羽深深砍飛。

此時已經高下力判,黃忠手中已經沒有了兵器,而關羽卻大義道:“你自己選一件兵器吧。”由此可見,關羽對黃忠亦是非常欣賞。

若不是各爲其主,兩人定能成爲至交好友。黃忠心中感激,撿起掉在地上的大刀:“謝將軍!”言罷,拿起挎在戰馬背上之弓箭。拉弓搭箭速度之快,大喊道:“關將軍小心了。吾手中之箭失從未失手。”

“好,如果這一刀拿不下你人頭,關羽就此認輸,不過,襄陽之事關某做不了主。”此時關羽對黃忠更是欣賞。這樣的一場決鬥,已經昇華到了兩個武士之間的對決,不參雜任何政治目的。而黃忠這麼做,在關羽看來無疑是做了最後一擊的架勢,若是被自己避開了這一箭或沒有傷到自己姓命,那這戰場上倒下的便是黃忠。

黃敘本想衝上來解救,卻被程昱拉下:“黃將軍交代過,這一戰任何人都不能插手。”

其實黃敘對黃忠的箭法還是很自信的,正如黃忠所說,手中所發出的箭矢從未失過手,看來黃忠是準備用上自己的絕招了。

;

第三十四章 徐晃(二)第三十章 洛陽血戰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十五章 絕計第十四章 智取即丘(二)第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一章 夜賊第二十一章 決定意義的一戰第九章 大戰孫伯符第二十九章 太史慈VS夏侯淵第二十五章 南疆大亂第十章 一身是膽(上)第九章 昌盧之戰(四)第二十章 隨州之戰第二八章 打開南侵大門第十七章 落魄英雄第八章 汜水關下第八章 風雲忽變(一)第二十一章 宴會(三)第十四章 連番鬥智(三)第二十二章 戰略第十一章 一身是膽(下)第二十八章第十三章 敗走滎陽第八章 怎麼樣的一種感覺第二十五章 南疆大亂第二章 陷陣營(下)第七章 勝第二十二章 宴會(四)第二十九章 西進江陵第十四章 連番鬥智(一)第二十七章 進退難擇第二章 名門良將第十三章 兵行險地第八章 怎麼樣的一種感覺第二十八章 另一個戰場(二)第十六章 愛我所愛第三十九章 如果意外?第四十六章 一呂二典第四十四章 鴻門宴(一)第五章 千里相投第三十章 馬謖第三十五章 烏巢一戰第二十九章 敗退第三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十章 昌盧納降第十章(二) 黃敘揚威第六章 兵不厭詐第二十章 張飛滅第三十五章 呂布(二)第十一章 黃敘VS關羽第十一章 徐州之危第三十章 呂氏家族第十七章 和親第十八章 默然消魂第十七章 援軍的到達(三)第二十五章 計擒夏侯淵第四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十四章 他想造反?第四章 強者對話第八章 月下陰謀第八章 進軍襄陽第二十三章 忠義徐晃第十五章 威震徐州第十章 三英戰呂布第三十一章 威脅利誘第二十二章 三見文姬第十一章 長沙之變第十七章 援軍的到達(三)第四十章 風水輪流轉第十四章 軍中女將第四十章 官渡之戰第二章 陷陣營(中)第七章 南陽失陷第二十三章 北上兗州第十章 三英戰呂布第二十三章 遁甲天書第三十二章 最後的時刻第四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十二章 火燒洛陽第十章 圖謀幷州第二十八章 吳中四姓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七章第三十八章 鬱悶的大喬第五章 計破南陽(三)第三章 大喬第十章 三英戰呂布第四章 “奸細”第四章 處心積慮第九章 無中生有第十三章 西涼馬騰第二十八章 陣法對峙第五章 計破南陽(三)第三十八章 窮途末路(五)第三十章 威脅利誘第二十章 主動出擊第六章 盱眙第二十章 主動出擊第三十九章 難題
第三十四章 徐晃(二)第三十章 洛陽血戰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十五章 絕計第十四章 智取即丘(二)第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一章 夜賊第二十一章 決定意義的一戰第九章 大戰孫伯符第二十九章 太史慈VS夏侯淵第二十五章 南疆大亂第十章 一身是膽(上)第九章 昌盧之戰(四)第二十章 隨州之戰第二八章 打開南侵大門第十七章 落魄英雄第八章 汜水關下第八章 風雲忽變(一)第二十一章 宴會(三)第十四章 連番鬥智(三)第二十二章 戰略第十一章 一身是膽(下)第二十八章第十三章 敗走滎陽第八章 怎麼樣的一種感覺第二十五章 南疆大亂第二章 陷陣營(下)第七章 勝第二十二章 宴會(四)第二十九章 西進江陵第十四章 連番鬥智(一)第二十七章 進退難擇第二章 名門良將第十三章 兵行險地第八章 怎麼樣的一種感覺第二十八章 另一個戰場(二)第十六章 愛我所愛第三十九章 如果意外?第四十六章 一呂二典第四十四章 鴻門宴(一)第五章 千里相投第三十章 馬謖第三十五章 烏巢一戰第二十九章 敗退第三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十章 昌盧納降第十章(二) 黃敘揚威第六章 兵不厭詐第二十章 張飛滅第三十五章 呂布(二)第十一章 黃敘VS關羽第十一章 徐州之危第三十章 呂氏家族第十七章 和親第十八章 默然消魂第十七章 援軍的到達(三)第二十五章 計擒夏侯淵第四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十四章 他想造反?第四章 強者對話第八章 月下陰謀第八章 進軍襄陽第二十三章 忠義徐晃第十五章 威震徐州第十章 三英戰呂布第三十一章 威脅利誘第二十二章 三見文姬第十一章 長沙之變第十七章 援軍的到達(三)第四十章 風水輪流轉第十四章 軍中女將第四十章 官渡之戰第二章 陷陣營(中)第七章 南陽失陷第二十三章 北上兗州第十章 三英戰呂布第二十三章 遁甲天書第三十二章 最後的時刻第四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十二章 火燒洛陽第十章 圖謀幷州第二十八章 吳中四姓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七章第三十八章 鬱悶的大喬第五章 計破南陽(三)第三章 大喬第十章 三英戰呂布第四章 “奸細”第四章 處心積慮第九章 無中生有第十三章 西涼馬騰第二十八章 陣法對峙第五章 計破南陽(三)第三十八章 窮途末路(五)第三十章 威脅利誘第二十章 主動出擊第六章 盱眙第二十章 主動出擊第三十九章 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