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河山(二)

樑化之聞聽,心裡頭愈發確信是出了大事,趕緊大聲答應下來,隨即打電話通知相關人等。

印甫是第七集團軍司令趙承綬的字,治安則指的是第十三集團軍司令王靖國,二者最近幾天都在晉軍的臨時大本營克難坡參加會議,按照閻錫山去年的指示,佈置鐵血整軍事宜,接到樑化之的電話,不敢怠慢,立刻跳上專車,以最快速度趕往整個克難坡最核心所在,閻司令長官公館。

自打去年公開與八路軍翻臉之後,克難坡這個耗時兩年構建起來的軍事重鎮內,警備級別就一直保持在最高級,原本就狹窄崎嶇的青石板路邊,到處堆滿了大大小小的沙包,哨卡隔着二三十米就是一道,對來往車輛人等嚴加檢查,一道比一道手續嚴格,即便哨卡外等待通過的人員排成了長隊,也絕不肯輕易放行。

趙承綬和王靖國兩人的專車,因爲級別的原因,當然不在警衛人員的檢查範圍之內,儘管如此,二人也在路上耽擱了不少時間,待來到閻公館門前,侍衛長張逢吉已經等在那裡多時了,不待汽車挺穩,立刻帶領幾名侍衛搶先上前拉開了車門,同時大聲說道:“報告二位長官,老總在四孔等着你們,樑秘書長說,他去接次壟先生了,讓您二位到了之後就自己先進去,不用專門等他。”(注1)

“啊,次壟先生也要來,。”趙承綬和王靖國兩個微微一愣,異口同聲的追問。

“當然,是老總命令樑秘書長親自去接的。”侍衛長張逢吉想都沒想,帶着幾分佩服的口吻大聲迴應,話音落下,他自己也是一愣,趕緊將頭轉向了門外,目光裡充滿了困惑。

能被所有人都恭恭敬敬稱做先生的,整個晉綏軍體系內,只有已經年過古稀的山西省黨部執行委員會主任趙戴文,此公雖然手中不染軍權,卻是閻錫山早年留學日本時就結交的摯友,陪後者從辛亥起義,誓師北伐、中原大戰一路走到現在,參與了晉綏軍的所有重大決策,閻錫山在事業上的每一次進步,背後幾乎都有此公的影子,因此在晉綏體系內,素有隱相之名,體系內所有高層人物,包括閻錫山本人在內,提起他的名字來,都會恭恭敬敬地尊稱一聲先生。

然而最近兩年,這位次壟先生,卻離權力的核心越來越遠了,首先因爲他積極推動組建新軍,引起了晉綏體系內部很多老將的不滿,其次,去年秋天的時候,他在晉系決定武力解決新軍之時,大力勸阻,導致消息泄漏,舊軍坐失最佳戰機,進而令很多人都開始懷疑他對晉軍,對閻司令長官的忠誠,再次,也是最致命的問題,就是去年年底和近年年初,晉系決定與日本人進行接觸,曲線救國之時,他居然當着一干將領的面兒,跟閻司令長官拍了桌子,宣佈如果晉系投降,他立刻去跳黃河,寧可一死,也不跟在座衆人同流合污。

最後這一次,可是徹底觸到了閻司令長官的逆鱗,當即,被閻司令長官厲聲斥責了一通,然後命令警衛送回家中“讀書養氣”,當時,趙承綬和王靖國等人都認爲,閻司令長官即便原諒了此人,也不會再向他諮詢任何建議,卻沒想到,才隔了短短几個月,閻司令長官居然就忘記了二人之間的爭吵,非常大度地又派機要秘書樑化之去接這位次壟先生。

既然閻司令長官已經決定不計舊惡了,作爲閻錫山的心腹愛將,趙承綬和王靖國兩人自然就要做得更熱情些,乾脆站在門口跟侍衛長張逢吉一道恭候次壟先生的大駕,一則這樣做可以適度地表達他們對次壟先生的敬意,體現閻司令長官一直所提倡的“尊老敬賢”精神,二來,藉着等待次壟先生這段時間,他們兩個也好稍微做一些準備,免得一會兒在閻司令長官面前表現太差,影響了自家的地位於形象。

侍從長張逢吉是個很純粹的武林高手,官場中的彎彎繞一直不是很在行,雖然不理解閻司令長官對次壟先生的態度怎麼突然又轉冷爲暖,卻絲毫不影響他心中對此人的尊敬,見趙承綬和王靖國兩人決定留在門口陪自己一起等人,很是理解地點點頭,笑着建議道:“兩位將軍不妨先進去跟老總報個到,然後再出來等,我估計閻司令長官等會兒,也會親自出來迎接軍師。”

“多謝張總長。”雖然只是一個很平常的建議,卻令趙承綬和王靖國兩人眼睛一亮,立刻認認真真地向張逢吉道了個謝,然後留下貼身警衛,交出配槍,並肩快步走進了院子。

院子內部,打掃得極爲乾淨,閻錫山本人不喜奢華,因此幾座窯洞的外觀也非常簡樸,除了門窗上都鑲嵌了大塊的玻璃外,與其他富裕鄉下地主的私宅沒什麼兩樣,隔着老遠,人的目光就能透過玻璃,清晰地看見第四孔內,閻司令長官伏案辦公的身影,頭壓得很低,背也已經有些馱了,但是握着毛筆的手卻依舊非常沉穩有力,每次移動,都顯示出此間主人的強大與冷靜。

一瞬間,趙承綬的心思就跳回了中原大戰前夕,那時也是閻司令長官與次壟先生意見相左,一個執意要戰,一個堅持要與南京中央政府妥協,換取晉綏系治下各地的休生養息之機,結果次壟先生以跳江相要挾,卻被閻司令長官命令侍衛抱住,拖進後宅“冷靜。”,隨即,二十五萬晉綏軍與中央軍在上千裡戰線上,往來廝殺,血流成河,關鍵時刻,張小六子帶領東北軍在晉綏軍後背上**了一刀,閻司令長官不得不忍痛放棄了富庶的北平、天津、河北、豫西,退回晉地和綏遠,從此晉綏系就走了下坡路,再也無力恢復往日的輝煌,(注2)

就在他稍稍一走神兒的功夫,王靖國已經搶先一步跑到了第四孔的門口,隔着玻璃端端正正敬了個禮,大聲喊道:“報告,卑職王靖國與第七集團軍司令趙承綬,奉命前來覲見,祝閻司令長官身體康健,每戰必勝。”

“胡鬧。”閻錫山立刻起身從裡邊拉開門,笑着斥責,“老夫身體康健,與每戰必勝有什麼關係,,你這個懶鬼,想逗老夫開心都不肯下功夫把馬屁話理通順,居然還好意思喊得這麼大聲。”

“嘿嘿,嘿嘿!”王靖國故作憨厚狀撓頭,紅着臉低聲解釋,“這,這不是看您老人家太累了,就讓您老人家高興高興麼,您老身體康健了,自然就能讓全軍上下的士氣提高百倍,這每戰必勝,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狗屁。”閻錫山又笑着罵了一句,心裡先前剩餘的怒火,卻迅速消失得無影無蹤,“你們兩個既然到了,就跟我一起出去接接次壟先生吧,他年紀大,上下車不太利索,得有個細心的人去攙扶一把。”

“是。”王靖國和趙承綬兩人迅速交換了一下眼色,齊聲迴應。

閻錫山滿意地看了二人幾眼,倒揹着手慢慢向院子外邊走,王靖國落後半步跟隨,一邊走,一邊低聲說道:“次壟先生如果知道您一直在門口等他,心裡即便還有芥蒂,想必也會煙消雲散了,,說實話,這些日子開會時看不到他老人家的身影,卑職還真的有點不適應。”

“他那個人,脾氣大着呢,能不去報紙上發聲明與我割席絕交就不錯了,纔不會在乎我迎接不迎接他。”閻錫山笑了笑,輕輕搖頭,與趙戴文相交這麼多年,彼此將對方的脾氣秉性都摸得清清楚楚,上次的爭吵,趙戴文絕對不會輕易忘懷,但這並不妨礙他繼續給自己出謀劃策,也不妨礙自己繼續視他爲兄長和軍師,只不過在議事時,自己這邊儘量不要再提跟日本人妥協的話頭而已。

“次壟先生年紀大了,所以就不願意看着咱們晉綏軍冒險,其實在他老人家心裡,還是將咱們晉綏軍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趙承綬雖然拉不下臉來像王靖國那樣故意討閻錫山歡心,卻也慢慢追上前,低聲替當事雙方找臺階下。

然而,閻錫山卻根本不需要這個臺階,又搖了搖頭,繼續笑着說道:“他的想法,我很清楚,我的難處,他也清楚,只是他這一輩子,視功名富貴猶如糞土,而我這輩子,也始終在名利場中掙扎,做不到他那麼超脫,所以有時意見向左,也是必然。”

“老總也是爲了我們這些人將來有個安身之地,纔不惜委屈了自己,真的要是沒有我們這些不爭氣的晚輩拖累,想必又是另外一番作爲。”聽閻錫山的話語裡,始終帶着一股鬱郁之意,王靖國立刻接口,大聲替對方分憂。

“拖累,。”閻錫山顯然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回過頭,滿臉詫異,但是很快,他就大聲笑了起來,笑得非常開心,以至於不知不覺中,便有兩行老淚順着眼角慢慢滑落,“拖累,你雖然不肯好好用功讀書,但是這個詞卻用得相當好好,拖累,拖累,只是不知道是老夫拖累了晉綏軍,還是晉綏軍拖累了老夫,,唉,老夫當年看不懂張小六子,現在想來,他也必是如此,才行止狂狽,最終落個深陷囹圄的下場吧,。”

注1:四孔,閻錫山在克難坡的公館,是傳統山西風格的窯洞,共有七個窯,閻通常都在第四孔處理公務。

注2:張小六子,即張學良,晉軍全盛時期,控制了北平、天津、河北、山西、察哈爾南部與河南部門地區,中原大戰後,除了山西和綏遠之外,其他地區都被張學良所得。

第5章 赤子(七)第3章 晨星(八)第2章 橫流(七)第4章 榮譽(一)第3章 晨星(六)第5章 赤子(十)第1章 離家(一)第1章 問情(六)第7章 滿江紅(四)第5章 人情(四)第2章 五月的鮮花(五)第2章 磨劍(四)第4章 羣英(五)第5章 上前線(三)第3章 風雲(一)第7章 歸去(三)第3章 天與地(二)第8章 戎機(三)第1章 早春(三)第3章 風雲(四)第1章 山居(五)第4章 榮譽(三)第3章 風雲(七)第7章 滿江紅(九)第1章 離家(一)第1章 誓言(一)第7章 滿江紅(二)第5章 赤子(十二)第2章 逆流(三)第1章 早春(七)第3章 風雲(十一)第四章 重逢八上第2章 五月的鮮花(三)第7章 歸去(三)第3章 晨星(五)第4章 兄弟(十上)第3章 風雲(七)第1章 迷城(五)第7章 滿江紅(一)第3章 磨劍(三)第7章 滿江紅(八)第6章 長城謠(六)第6章 碰撞(四)第5章 赤子(二)第1章 迷城(三)第1章 早春(二)第1章 迷城(四)第1章 早春(四)第5章 赤子(八)第3章 縱橫(八)第3章 縱橫(三)第2章 出塞(六)第5章 赤子(十三)第3章 縱橫(八)第5章 赤子(十二)第2章 橫流(七)第1章 山居(一)第5章 人情(三)第7章 歸去(六)第4章 羣英(三)第6章 長城謠(六)第2章 流光(三)第1章 山居(一上)第3章 縱橫(四)第1章 問情(三)第5章 赤子(十四)第4章 兄弟(十)第2章 五月的鮮花(三)第2章 磨劍(七)第1章 早春(七)第2章 橫流(二)第4章 羣英(五)第4章 羣英(四)第8章 戎機十一上第1章 迷城(六)第7章 歸去(四)第6章 碰撞(四)第5章 赤子(十三)第5章 烽煙(一)第3章 晨星(七)第四章 重逢八中第1章 誓言(六)第3章 晨星(二)第6章 碰撞(六)第3章 風雲(五)第1章 早春(六)第4章 兄弟(二)第3章 風雲(四)第7章 滿江紅(七)第3章 山南山北(六)第7章 滿江紅(六)第4章 羣英(十)第5章 赤子(十二)第3章 風雲(十三)第5章 人情(一)第3章 天與地(五)第6章 碰撞(五)第2章 橫流(六)第1章 問情(六)第4章 羣英(四)
第5章 赤子(七)第3章 晨星(八)第2章 橫流(七)第4章 榮譽(一)第3章 晨星(六)第5章 赤子(十)第1章 離家(一)第1章 問情(六)第7章 滿江紅(四)第5章 人情(四)第2章 五月的鮮花(五)第2章 磨劍(四)第4章 羣英(五)第5章 上前線(三)第3章 風雲(一)第7章 歸去(三)第3章 天與地(二)第8章 戎機(三)第1章 早春(三)第3章 風雲(四)第1章 山居(五)第4章 榮譽(三)第3章 風雲(七)第7章 滿江紅(九)第1章 離家(一)第1章 誓言(一)第7章 滿江紅(二)第5章 赤子(十二)第2章 逆流(三)第1章 早春(七)第3章 風雲(十一)第四章 重逢八上第2章 五月的鮮花(三)第7章 歸去(三)第3章 晨星(五)第4章 兄弟(十上)第3章 風雲(七)第1章 迷城(五)第7章 滿江紅(一)第3章 磨劍(三)第7章 滿江紅(八)第6章 長城謠(六)第6章 碰撞(四)第5章 赤子(二)第1章 迷城(三)第1章 早春(二)第1章 迷城(四)第1章 早春(四)第5章 赤子(八)第3章 縱橫(八)第3章 縱橫(三)第2章 出塞(六)第5章 赤子(十三)第3章 縱橫(八)第5章 赤子(十二)第2章 橫流(七)第1章 山居(一)第5章 人情(三)第7章 歸去(六)第4章 羣英(三)第6章 長城謠(六)第2章 流光(三)第1章 山居(一上)第3章 縱橫(四)第1章 問情(三)第5章 赤子(十四)第4章 兄弟(十)第2章 五月的鮮花(三)第2章 磨劍(七)第1章 早春(七)第2章 橫流(二)第4章 羣英(五)第4章 羣英(四)第8章 戎機十一上第1章 迷城(六)第7章 歸去(四)第6章 碰撞(四)第5章 赤子(十三)第5章 烽煙(一)第3章 晨星(七)第四章 重逢八中第1章 誓言(六)第3章 晨星(二)第6章 碰撞(六)第3章 風雲(五)第1章 早春(六)第4章 兄弟(二)第3章 風雲(四)第7章 滿江紅(七)第3章 山南山北(六)第7章 滿江紅(六)第4章 羣英(十)第5章 赤子(十二)第3章 風雲(十三)第5章 人情(一)第3章 天與地(五)第6章 碰撞(五)第2章 橫流(六)第1章 問情(六)第4章 羣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