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青看他緊張的樣子,心裡略有所感,便笑道:“好了好了,不用緊張,叔叔當然不是在怪你,你這麼懂事的孩子可是少見得很,叔叔喜歡你還來不及呢。對了,你這是要去哪兒啊?我記得你家住在上河街的吧,怎麼跑這兒來了?”
蕭逸天見他換了話題,也就順勢答道:“是這樣的,南叔叔,我認識一個朋友,剛纔去他家坐了一會兒,纔出來就碰上南楠了。對了,南叔叔,剛好有點小事想找你問問,不知道你現在方不方便?”
看着他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南懷青當然不會掃興說不方便,於是他帶着倆小不點兒向江灘的方向走去。
走在江灘上,吹着習習的晚風,南懷青問道:“小天,到底有什麼事就直說吧,叔叔也想聽聽有什麼事能難住我們的小天才。”
蕭逸天干笑了兩聲,然後一本正經的說道:“南叔叔,是這樣的,我認識的那位朋友,有幾個同學家裡條件很差,就想在學校外面擺個小攤賣點零食什麼的貼補一下家用,但是又怕被人扣帽子,所以猶豫不定,想來向你請教一下。”
南懷青愣了愣,然後神色變得嚴肅起來,“你的意思是說,他們想幹個體是嗎?這個問題恐怕有點麻煩啊!”
蕭逸天更愣了,不由得說道:“現在國家還不讓搞私營經濟麼?”話一出口他就知道壞了,就算是天才吧,也不至於問出這麼驚世駭俗的問題來吧?若聽話的人是個普通人也就罷了,可偏偏南懷青就是在縣委坐辦公室的,聽到他這句問話,兩眼似乎開始放光了。
“小天,你這話是誰教你的?”在南懷青想來,一定是有人教唆蕭逸天來問這個問題,他可不知道蕭逸天是重生人士,而且是個對時政記得不太清楚的重生人士。
蕭逸天趕緊搖頭,“沒人教我,這都是從報紙上看來的,前些日子去燕京的時候看到有人在報紙上爭論國家該不該放開私營經濟,我覺得擺攤賣零食
應該也算是私營經濟的一種,所以纔會這麼問。”
他的自圓其說讓南懷青難辨真假,盯着他看了半晌,才點點頭,“哦,是這樣啊,以後可不要在外人面前說這些,免得招來麻煩。”
蕭逸天趕緊賠上笑臉,“嘿嘿,這不南叔叔你也不是外人嘛,以後我會注意的。”一句玩笑話再度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
南懷青摸着下巴想了想,轉頭對他說道:“這個事情我看可以,不過具體的Cao作上最好是跟別人學學,找個食堂什麼的掛Kao一下,每個月交點管理費就行了。”
“呃?”蕭逸天一怔,隨即明白過來,“我說呢,既然國家沒放開私營經濟,那他們是怎麼經營到現在還沒被抓起來的,原來是掛Kao啊!這個辦法真是……嗯,很好,很強大!”
南懷青用異樣的目光掃了他一眼,“哦,怎麼個強*,說來聽聽?”
蕭逸天抓抓頭髮,“呦,叔叔還要考我啊?好吧,我就說說我的看法,說錯了可別笑話我啊。”
說完,他頓了頓,從容的笑道:“之前我看過一些報紙上的評論和文章,關於私營經濟存在的必要性跟合法性,大家是衆說紛紜,我就不再重複他們的論調了,只說說自己的看法。我個人認爲,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國家建設的重心應該轉到經濟建設上來,而一個國家的經濟建設並不光是國有企業的事,事實上私營經濟也應該起到應有的作用纔是。”
“私營經濟顧名思義是屬於非公有制經濟,以前咱們國家是排斥它的,但是我們要看到,在六十年代劉.少.奇就提出過相關的觀點,只不過被當時的大環境給否定了而已。而最近兩年,國家的所有制結構開始逐步進行調整改革,這和現今的就業壓力是分不開的。七十年代末期,由於像我老爸那樣的知青集中返城使本來已經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壓力更大,爲了解決失業問題,中央政府提出“三結合”的就業方
Wшw●тт kдn●¢ o 針,這一適應性的政策調整行爲啓動了所有制結構改革,從而使城鎮私營經濟得以應運而生,所有制結構這個傳統計劃體制的核心和最難觸動領域的改革取得了突破。這就說明改革突破口選擇的最大壓力原則,沿阻力最小化路線推進的邊際改革原則和讓生產者即期獲益的速效原則……南叔叔,這麼看着我做什麼?”蕭逸天正滔滔不絕的陳述自己上一世看過的一些觀點,忽然發現南懷青不知何時已經停下了腳步,兩眼直放光的緊盯着自己,那神情彷彿餓了十天半個月的大漢看到了一桌珍饈佳餚,又好比在少林寺憋了三五年的壯小夥子看到了一個不着寸縷的美嬌娘……總之那種興奮的眼神讓他直起雞皮疙瘩。
南懷青半晌沒有言語,直到站在一旁的南楠也受不了這詭異的氣氛叫嚷起來,他才長長的嘆息了一聲,“小天,說真的,如果不是打小我就認識你,恐怕我會以爲是個返老還童的怪物!”
“怪……怪物……”蕭逸天嘴角抽動了一下,沒有做聲。
南懷青伸手拍拍南楠的小腦袋,笑道:“原以爲我家楠楠就夠早熟夠聰明的了,沒想到和你一比,她完全還是個孩子!剛纔你所說的那些,我也是最近纔有所感悟,可是看看你,早就爛熟於胸了,可惜你的年齡實在太小,不然我一定會把你拉到縣委給我當助手!”
蕭逸天微微一笑,“南叔叔何必自謙呢,我有一種預感,下屆政府換屆,你能進入縣常委班子,憑着你的能力一定能帶領咱陽平人民走上一條致富的好路子!”這可不是他吹捧南懷青,而是知道歷史的他,清楚的記得南懷青正是在第二年的換屆中進了縣常委,主抓全縣經濟工作,並在一年後撤縣建市的時候成爲市委書記。在他的任內,很是爲發展陽平經濟做了一些實事,可惜後來因爲身體原因,早早就退居二線,結果在他退下來之後,新任的領導水平不夠,把陽平的經濟搞得烏七八糟,連續十年在西蜀省排名墊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