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絕情
許棠喝的這一回茶,喝得人都緊繃了。
哪怕是離了太后的跟前,卻還是緩不過來。
在宮裡住着,一天也都沒睡好。
第二日一大早,天光都還沒亮,許棠就醒了,且還睡不着了。
索性就乾脆起來,洗漱穿衣。
今日要滴血驗親,故而太后將宗室都叫了過來。
烏泱泱的,也聚了一大幫子的人。
從辰時開始,宮門口就絡繹不絕的停了馬車。
爲表公允,太后又令朝中六部尚書,並京兆府府尹榮大人,一同見證。
畢竟,這皇族子嗣,不得馬虎。
許棠自是沒有座位,且是跟着太后一同過去。
許棠先到太后宮中等候,見到太后時,她已在廊下賞鳥約有兩刻鐘了。
太后宮中養了有孔雀,早晨是餵食的時候,那些宮人們端着食過來,孔雀便呼啦啦連跑帶撲的過去了。
許棠看得津津有味。
其實上一輩子她就想說,怎麼看這孔雀的習性,也和雞差不多。
就是長得比雞好看點。
不過,太后一出房門瞧見這一幕,倒是忽然想起了甄夫人榮氏。
那時候,家裡來了一隻孔雀,榮氏喜歡,每日早晨都看得津津有味。
許棠的眼睛,真是像極了榮氏。
太后心裡柔軟也被喚醒幾分,縱是清醒過來,知道這不是榮氏,卻也溫情三分,“有什麼好看的?”
許棠當然不能說出心頭的想法,當即隨口說:“聽說鳳凰乃百鳥之王,孔雀乃是鳳凰所生,孔雀羽毛如此華麗,卻不知鳳凰又該是如何?”
太后笑笑:“大約是更好看的。”
一行人一路浩浩蕩蕩到了麟德殿,宗親們與大人們都到齊了。
太后進去,許棠亦步亦趨跟着,眼觀鼻鼻觀心,實則心裡多少有些緊繃。
而此時,葉清時也在門外候着了。
太后坐下,受了衆人禮之後,便環視一圈,緩緩開口:“今日叫你們來,你們也該知曉是爲什麼事兒了罷?”
衆人沒一個吭聲的。
最後,太后看向了年歲最長的康親王。
這位老親王,今年已是八十高齡。
說起來,就是福安公主也得叫一聲堂叔。
這位康親王,輩分實在是大。不過也實在是不管事兒。
如今太后看過來,這位老親王只彷彿沒瞧見,裝傻充愣的繼續坐着,心頭默唸自己是個擺設。
太后卻不肯放過:“康親王,福安公主說,先帝當初將幼子寄養在了她手裡,充作她的孫子養。如今,福安公主讓孩子回來認親,這個事兒……”
康親王這才顫巍巍開口:“既然是福安公主說的,那倒是有可能。她和先帝關係最好。我是真什麼都不知道。”
這一推四五六,把自己摘了個乾淨的作法,是這位老親王長壽的秘訣。
不過康親王這話,也讓太后失笑:“這倒是,福安公主是當初先帝十分敬重的。只是,哀家不明白,爲何要將孩子送出宮去。那時候,本宮都還只是個小小的妃嬪呢,到底是不知道那麼多,所以心裡糊塗得緊。也拿不定主意。”
許棠聽着,覺得太后也有點兒一推四五六,將自己摘出去的意思。
當初,葉清時的生母到底是怎麼死的?還不是拜太后所賜?那時候雖說太后是個妃嬪,可實在也是寵冠六宮。
福安公主這個時候緩緩走出來,朝着太后一拜:“那時候娘娘可能不記得了,這孩子的生母遭人陷害,說是與侍衛私通,才懷的孕。當時,她也不能面見先帝,所以一直未能爲自己伸冤。”
衆人就這麼聽着福安公主編瞎話。
安安靜靜的。
太后微微眯着眼睛,面上微微帶着笑,靜靜的等着後續。
福安公主輕嘆一聲:“可憐她也是堅強,眼瞅着還有一個月才臨盆,可聽聞自己要被處死,硬生生的想法子將孩子催生下來了!然後託付給自己信任的人,將孩子偷偷養着。又將信物交給了那人,求那人尋到機會幫着自己伸冤。”
“那這麼說來,先帝是知曉這件事情了。”太后緩緩問道,就等着福安公主將這件事情牽扯到自己頭上。
當初,是她暫代宮務,也是她下令處死宮女的。
當初她發現那宮女早產的時候,已是晚了。孩子也不見了。再去尋,就尋不着了。
福安公主輕嘆一聲:“先帝知曉這個事情,已經是兩月之後了。那孩子也是命大,早產一月,也沒個母乳,竟然勉強存活了。”
“先帝暗地裡查明,是有人故意陷害,以至於才讓太后當時信了她的話。只是事情已成定局,先帝思量許久,說若翻案,難免讓太后也失了威信,造成後宮動盪。而且還牽扯到了先帝髮妻——加上先帝當時子嗣也多,所以並不在意是否多個兒子。想了想之後,就將我叫去了。”
福安公主這話,將太后摘得是一乾二淨。
許棠分明瞧見,太后神色裡多了一絲興味。
不過,太后也總算是緩和下來。
福安公主說完了,輕聲呼出一口氣:“太后您是知曉的。本來這個事兒,我是半個字也不想多提。可誰知,有人就是要將那孩子牽扯進來——”
福安公主眼淚都落下來:“那孩子也是命苦的。本是一顆心想要報效國家,想做官的,可誰知剛一露頭,就屢遭刺殺,如今還遭人陷害!”
福安公主當着這些宗親的面,咬牙切齒的咒罵:“也不知是哪個黑心的,竟如此禽獸,連自己的親人也能下得去手!”
太后沒做這個事兒,問心無愧。
所以瞧着底下幾個宗親個個尷尬,還有些好笑。
這福安公主年歲大了,卻也是個皮的。
這會嘴皮子痛快,有什麼好佔的。
屋裡靜默了好一會兒,太后這才緩緩開了口:“說起來,這個事兒,倒不是個小事兒。所以,哀家也命人去查。只是年代太久,實在是找不出什麼蛛絲馬跡來。”
“是而,如今只能用一個法子。”
滴血驗親。
太后問諸位宗親可有異議。
自然有人有異議:“光是憑藉幾句話,難道就要相信這是先帝的兒子?”
太后只看向福安公主。
這個時候,福安公主倒成了衆矢之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