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商

齊王府門外。

王宣本能地警惕地打量了一眼四周才匆匆轉身進去。

正殿中,蕭銘正負手而立等着他。

“殿下。”

在正殿中站定,王宣看了眼蕭銘,忽然感到今天的蕭銘和往日有些不同。

聽到王宣的聲音,蕭銘轉過身來,昨日他都在忙碌銀行的宣傳事宜,直到今天他纔有空召見王宣,蕭文軒病重,這對他來說絕對不是一個有利的消息。

因爲一旦蕭文軒倒下,這就意味着大渝國如今的平衡態勢徹底紊亂,最嚴重的可能是大渝國徹底陷入內亂。

儘管他不承認蕭文軒是一位明君,但是蕭文軒畢竟是通過軍功當上皇帝的,而太子這位草包繼位根本無法壓制住國內的混亂局面。

對於亂世,明君尚且處境艱難,何況對太子這樣的君主。

面對未來可能會十分混亂的局勢,他明面上裝作漠不關心,但是在暗處他必須從現在就開始籌備,以便在能夠及時應對國內的不利狀況。

所以,他必須繼續加強長安情報網的布控以及對長安官員的滲透。

“你知道皇上昏倒的事情嗎?”蕭銘看向王宣。

怔了一下,王宣說道:“皇上,下官並不知道此事,只是得知皇上的身體微恙,有些日子沒能正常上朝了。”

“嗯,如此說來,宮中的確在隱瞞這件事。”蕭銘的眉頭皺了起來,這樣的大事被嚴格封鎖,當前宮中能辦到的只有趙皇后一人。

王宣不解地問道:“殿下是如何得知皇上昏倒的?”

“是斐中書在給王妃的來信中提及的。”蕭銘說道,他接着問道;“除此之外,長安還沒有其他的異常變化。”

“有,下官本來就是要向殿下彙報這件事,在皇上沒有上朝之後,麗景門的統領楊震曾經出入過東宮。”王宣神色凝重地說道。

“楊震出入東宮?”蕭銘吃了一驚。

這麗景門歷朝歷代都只聽從當朝皇帝的調遣,如今蕭文軒還未駕崩,這楊震就出入東宮,這是擺明了提前在新主子面前搖尾巴。

而且從這點上也能看出蕭文軒病情的嚴重,或許真如斐濟說的一樣,即便是精心調理也只能拖個幾年時間了。

若是趙皇后和太子暗中拖延治療,這蕭文軒更是沒了活頭,畢竟皇權爭鬥一向殘酷,什麼手段都不足爲奇。

王宣注意到蕭銘表情,他說道:“殿下,楊震此人極爲貪權,他這擺明了是另投新主,下官擔心的是皇后和太子就此把持朝政,據說現在不少政令已經由皇后娘娘身邊的宦官王喜代爲傳出,如今朝堂也是議論紛紛,不少大臣要求見皇上,但是都被以皇上需要休養爲由擋了回去。”

蕭銘的眉頭越皺越深,斐濟的信中只有隻言片語,這讓蕭銘無法完全判斷當前長安的情況。

而現在王宣帶來的消息徹底讓他警惕起來,這史書他看的足夠多,現在的情況儼然一個外戚干政,宦官亂權的初始階段。

沉思了一會兒,他說道:“從現在擴大密衛在長安的人數,本王要隨時得到長安的消息,另外你要設計一個將重要人物從長安轉移的計劃,一旦長安有變,你們要能夠保證將本王的母妃,斐中書等人帶回來。”

“是,殿下。”王宣沉聲道,這前面很簡單,但是後面這一條卻很難。

“既然如此,你現在便去籌備吧。”蕭銘說道。

行了一禮,王宣轉身離去。

待王宣離去之後蕭銘又差人將龐玉坤,牛犇叫到了王府中,這二人一個主管政務,一個主管軍隊,如今長安生變,他有必要把消息告訴二人,同時商議一下接下來該如何處置。

“若真如殿下所說,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該加強各州軍隊的訓練和裝備以備不測,投名狀不過是一紙契約,難保太子不會對殿下不利。”牛犇朗聲說道。

“殿下,大都督說的沒錯,當年寧王之死猶在眼前,殿下千萬不能大意,若問如今諸位皇子最忌憚的是誰,非殿下莫屬,太子若是登基,他也必以殿下爲心頭大患,在下官看來現在不僅要加強軍隊,博文學院的政務學院還要擴大招收學員以應對未來的變局。”

頓了一下,龐玉坤再次提醒道:“殿下,太子若是登基之後收回殿下的名爵和封國,下官不願看見封國的子民再回到以前的日子。”

“末將也不願意見到自己的士兵這兩年白白流血。”牛犇眼睛瞪的很大,蕭銘很少見到牛犇這麼衝動的一面。

“你們的意思本王明白,若是相安無事到罷了,若是欺人太甚,本王也不會步寧王的後塵。”蕭銘緩緩說道。

龐玉坤點了點頭,他接着說道:“殿下,這只是未來之事,現在當前要讓趙皇后和太子不敢對皇上不利,下官以爲現在當讓雷鳴派出騎兵擊殺山海關外的蠻族斥候,然後上書朝廷蠻族在山海關外尋釁滋事,再問皇上身體是否安然無恙,順勢委婉地拖太子和趙皇后精心照料皇上,如此一來,二人必然心中忌憚,不敢亂來。”

“不錯,這是個及妙的辦法。”蕭銘笑了起來,這薑還是老的辣。

牛犇爽朗地笑了起來,“幽州軍訓練了這麼些日子,也該出關活動活動筋骨了,末將回去就讓雷鳴把在山海關外的蠻族斥候給宰了。”

龐玉坤看了眼牛犇,接着他小心地說道:“殿下,當前大渝國糜爛至此,大亂當大治,況且如今宵小環視,當有力挽狂瀾之人才能救大渝國於危難,下官以爲太子不是力挽狂瀾之人。”

牛犇突然擡頭看向龐玉坤,他眼睛轉了轉,忽然有一絲恍悟,他說道:“殿下,末將只聽殿下的。”

蕭銘聞言漸漸收起了笑容,二人這麼說的已經足夠明白了,他們是想要他當皇帝,以前他們或許不敢有這個想法,但是自從青州軍拿下山海關,封國的官員估計心中都有一些小九九,而現在蕭文軒病重,他們越心潮起伏。

而對他來說,他不是不想當皇帝,他只是不想當出頭鳥成爲衆矢之的,畢竟他這個另類在大渝國可沒人喜歡,他可不想被羣毆。

第1133章 運河第1132章 四面開花第二百二十五章 鋼鐵城牆第七百三十三章 蠻族援軍第八百一十七章 貝善之死第1105 論罪第四百八十四章 排隊槍斃第三百八十七章 線索第七十七章 密信第1132章 四面開花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第七百五十七章 發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功成第1137章 扣押第五百八十三章 假仁假義第七百五十七章 發酵第三百四十二章 緊繃的弦第六百四十五章 軍隊國家化第五百一十六章 營救計劃第九百七十六章 求援第二百五十七章 歸來第二百一十四章 暗中佈置第五百八十二章 三山王第六百八十四章 變法第七百九十九章 衝向平州第1130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三十一章 動力之論第八百八十四章 哄騙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名狀第八百六十七章 自行車第九百四十六章 蕭琪再現第四百五十九章 蒸汽機工坊第一百八十四章 勝利的凱歌第三百零九章 戰略第一百七十二章 染血的戰場第四百一十一章 推廣土豆第1180章 壓到駱駝的稻草第十五章 不傻呀第一千一十一章 倭國變革第九十二章 展覽會第八章 土地的問題第六百二十七章 雍王歸附第1036章 行政區第七百一十三章 國策第五百八十八章 新兵訓練第四百三十三章 鹽運司第二百五十二章 孤軍深入第五百九十七章 生擒魏王第10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艱難的教學第1138章 火藥味第1158章 進擊的普魯士第八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七百六十一章 擴張軍隊第八百六十九章 布蘭登的再次到來第四百五十章 高麗水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賜官第五百四十四章 那就生吧第10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罪將牛犇第一千章 六部軍區第五百四十四章 那就生吧第1168章 閃擊第五百九十一章 逆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不足之處第四十章 蕭文軒第六百四十五章 軍隊國家化第七百章 高麗動向第六百零一章 政令調整第二百九十六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一千零一章 軍工體系第六百四十三章 楚王稱臣第八百四十二章 工業的關口第六百五十三章 四皇子之死第八百零九章 文藝復興的開端第七百六十五章 以牙還牙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渝國的寶貝第七百七十一章 幸災樂禍的楚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民兵法令第四百四十五章 紐科門蒸汽機第四百七十六章 倭亂琉球第八百五十五章 戰爭財第六百五十四章 燕國覆滅第五百四十章 魏王發難第八百一十六章 流血的錦州第二百九十八章 民間反響第九百二十七章 不樂觀的形勢第九百九十四章 以血還血第七百四十三章 《海古城條約》第六百八十二章 征程第10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陷阱第1161章 喪家之犬第九百八十九章 徵虜!徵虜!第四十五章 馭下之術第一百五十章 火炮試產第二百七十九章 展望第1063章 平民化第二百六十八章 特事特辦第四百八十六章 蔑視
第1133章 運河第1132章 四面開花第二百二十五章 鋼鐵城牆第七百三十三章 蠻族援軍第八百一十七章 貝善之死第1105 論罪第四百八十四章 排隊槍斃第三百八十七章 線索第七十七章 密信第1132章 四面開花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第七百五十七章 發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功成第1137章 扣押第五百八十三章 假仁假義第七百五十七章 發酵第三百四十二章 緊繃的弦第六百四十五章 軍隊國家化第五百一十六章 營救計劃第九百七十六章 求援第二百五十七章 歸來第二百一十四章 暗中佈置第五百八十二章 三山王第六百八十四章 變法第七百九十九章 衝向平州第1130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三十一章 動力之論第八百八十四章 哄騙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名狀第八百六十七章 自行車第九百四十六章 蕭琪再現第四百五十九章 蒸汽機工坊第一百八十四章 勝利的凱歌第三百零九章 戰略第一百七十二章 染血的戰場第四百一十一章 推廣土豆第1180章 壓到駱駝的稻草第十五章 不傻呀第一千一十一章 倭國變革第九十二章 展覽會第八章 土地的問題第六百二十七章 雍王歸附第1036章 行政區第七百一十三章 國策第五百八十八章 新兵訓練第四百三十三章 鹽運司第二百五十二章 孤軍深入第五百九十七章 生擒魏王第10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艱難的教學第1138章 火藥味第1158章 進擊的普魯士第八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七百六十一章 擴張軍隊第八百六十九章 布蘭登的再次到來第四百五十章 高麗水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賜官第五百四十四章 那就生吧第10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罪將牛犇第一千章 六部軍區第五百四十四章 那就生吧第1168章 閃擊第五百九十一章 逆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不足之處第四十章 蕭文軒第六百四十五章 軍隊國家化第七百章 高麗動向第六百零一章 政令調整第二百九十六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一千零一章 軍工體系第六百四十三章 楚王稱臣第八百四十二章 工業的關口第六百五十三章 四皇子之死第八百零九章 文藝復興的開端第七百六十五章 以牙還牙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渝國的寶貝第七百七十一章 幸災樂禍的楚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民兵法令第四百四十五章 紐科門蒸汽機第四百七十六章 倭亂琉球第八百五十五章 戰爭財第六百五十四章 燕國覆滅第五百四十章 魏王發難第八百一十六章 流血的錦州第二百九十八章 民間反響第九百二十七章 不樂觀的形勢第九百九十四章 以血還血第七百四十三章 《海古城條約》第六百八十二章 征程第10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陷阱第1161章 喪家之犬第九百八十九章 徵虜!徵虜!第四十五章 馭下之術第一百五十章 火炮試產第二百七十九章 展望第1063章 平民化第二百六十八章 特事特辦第四百八十六章 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