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

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

“鐵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李淳風聽到李泰的話,倒略帶幾分驚訝道。

“不知道啊!”李泰看着李淳風笑道,“若不行,你就用數學證明不行就好了!”

李淳風看着李泰的隨意姿態,倒也只當這是個數學遊戲,道,“那便試試!”

就在李泰與李淳風兩人看着農業學府的學子在天津土地上開墾時,李泰便又寫了一份手書傳給薛大鼎,讓他來一趟天津城,商議下開發滄州的事。

因朝廷已給了自己行政之權,自己能插手滄州,可以通過某些手段直接派遣徭役了。

薛大鼎先看了李泰的回信,接着又連忙打開李泰爲安他心思,從朝廷發過來走了中書省的聖旨,讓薛大鼎鬆了一口氣。

薛大鼎也沒半分遲疑,當天便帶上王有方這錄事乘坐着舟船向天津城而去。

薛大鼎下了船隻,感嘆道,“卻不想這一日便到達天津,杜相逼得我們修疏通運河建立港口後,沒想到能這般的迅速。”

“薛刺史,這可算不得什麼,還能更快呢!”王有方對薛大鼎道,“您這邊請!”

這纔想起跟燕王您來借些人手,幫助滄州把這些水利設施給修建起來。”

“諾!”白鶴點點頭,習慣性的拿出紙筆開始着手記錄起來。

李淳風眉頭挑了挑,雖沒什麼證據,但按照燕王的性格來說,這時候的燕王絕對在演戲。

這個價格對比起其他一些產糧地來說算是相當高了。

而李泰繼續道,“你只看到了滄州本地而已。

至少在古代很多的人甚至連本地的村子都未必出來過,至於這些官員,莫說有整個大唐的概念,實際上在地方上有個州縣概念就很不錯了。

但薛大鼎對李泰的規劃還是相當佩服的,畢竟整個鄭國渠就是李泰做規劃,李泰拉資金,最後把這鄭國渠給真正的建造起來的,正如此,薛大鼎纔會把主意打到李泰身上。

“爲何要這麼操作,直接順着入海口,把船隻開到了港口難道不好嗎?”

至少在他看來李淳風之才,坐鎮一州絕對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是邊境重鎮。

唯有如此落子,才能真正發展起滄州來。”

好吧……自己白期待了!

說實話,這種官員纔是正常官員。

“就第一步來說,你修建的水渠太少,開闢的農田太少,這樣小修小補沒有太多意義。

薛大鼎聽到王有方的話,有幾分疑惑道,“反正到時候直接卸貨就好了,甚至把船開出海去不就可以了嗎?”

薛大鼎倒有幾分驚訝的看着李泰。

“既然如此,爲什麼不收錢?”薛大鼎又問道。

且每次乘坐每人都需上交一石糧食的價格作爲車馬費。

王有方則送着薛大鼎來到這車馬裡,道,“刺史您坐穩了。

薛大鼎聽到這話,摸摸下巴道,“這馳道是燕王修建起來給官員使用的?”

爲什麼馬週會成爲國士之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馬周這底層出來的傢伙,在大局觀上卻幾乎沒有什麼缺陷,更多底層出來的官員就是薛大鼎這種。

不多時,這車馬飛快飛馳起來,看着身邊景物飛速的略過,薛大鼎雖然正襟危坐,但這般飛速的馳道卻沒乘坐過,不免帶着幾分不安道:

“這馳道是……”

“坐坐!”李泰請薛大鼎入座自己的左手位,對面便是李淳風。

畢竟那種地方不按照中央的指示,自己胡亂發展的,從大秦統一以來就沒出現過。

但現在糧價這麼低,農民百姓已經過得夠苦的了,自己實在是不忍心再去搜刮一筆。

唯有如此,才能按部就班的把滄州發展起來!”

說實話,薛大鼎跟李泰當初在鄭國渠上多少算是有交集,但那也只是交集而已。

“河北地區的糧倉?”薛大鼎聽到李泰的話,倒是恍惚了過來,又疑惑的看着李泰,道,“難道是在下製作的方案不夠細緻,新修水利開墾農田自然能增加糧食產量啊!”

薛大鼎聽到李泰的話語,想要從國家去着眼,不由瞪大了眼睛,就算李泰也想要看看薛大鼎會不會有什麼見解時,薛大鼎無奈道:“還請燕王解惑!”

這時候,盧安壽進來通稟道,“燕王,滄州刺史薛大鼎投來名刺,是否要見。”

“這個……在下也不知道?”王有方對薛大鼎老實回答,“還是請刺史自己去問問吧!”

在這裡,拉一趟車也不過只是幾文錢,最高就沒超過五文價格。

薛大鼎聽到王有方的話語,跟着王有方來到一處馬車行,這馬車上有着修長軌道,向天津城方向蔓延過去,薛大鼎想了想,驚訝道:“莫非是馳道?”

薛大鼎卻又問道,“那在此地乘坐馬車又是怎麼回事?”

“白鶴,你來記錄!”李泰擡起頭,對着一直在自己身邊,看起來默默無聞的白鶴說道。

“自古以來,就算貪官也未必起祈禱糧食漲價啊,若被外面人見到怕不是要怒目欲裂!”

管事人員檢查了王有方手上的官印與過所後,拿了糧票很快便給王有方和薛大鼎兩人準備這馳道上的車馬。

“小了,你的格局小了!”李泰聽到薛大鼎的話,忍不住的嘆了一口氣。

“幽州的糧價怎麼還是這麼低啊……”李泰看着公文喃喃道,

“居然連每石六十都破不了,現在這季節不都應該是青黃不接纔對嘛!”

薛大鼎對着李淳風行禮,雖然李淳風在官職上比自己要來得低,但薛大鼎卻是明白李淳風實際上跟馬周差不多,都是李泰的心腹。

我需要你去滄州進行全面的考察一遍,然後按照這個方案去新修水利。

“有方,你很不錯,很有成長!”薛大鼎聽到王有方的話,摸了摸自己的鬍鬚讚道。

李泰聽到薛大鼎的話倒是沉默的看完了企劃案,擡起頭看着薛大鼎道:“只是如此?”

“給官員準備的?”薛大鼎聽到這話,倒有幾分意外。

而李泰看着薛大鼎道,“重臣,你既來了,你就先說說你的方案好了!”

還是繼續想辦法把各種農具半賣半送的給他們準備好吧……

每條軌道每天要運貨多少,都要提前申請。

“正是!”王有方回答完,對管事人道,“這是我滄州錄事的官印與過所以及兩石糧票!”

從官奴到刺史,這個奮鬥的經歷已經很勵志了。

所以,燕王把津口與港口拆了出來,又用馳道連接了起來。

快點讓對方到達天津就節約出幾分處理事情的時間,與之對比區區一石算不得什麼!”

因爲這馳道貫通天津港口與津口,能直接從港口運輸到津口上!”王有方道。

“這個我也不是很懂!”王有方這倒沒回答上來,道,

“諾!”薛大鼎聽到了李泰的話,點點頭把自己的方案遞給李泰,才說道:

“燕王,您大張旗鼓的讓高陵送糧食過來的事,整個幽州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盧司馬說過,在河裡的船在海上行駛是很危險的,所以想要直接出海是不現實的。

你要以整個幽州,甚至整個大唐的目光去看滄州,讓滄州成爲大唐拼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步就是要讓它成爲北方的棉衣,讓它能更進一步的發展。

若說雙方之間有什麼深厚的關係,薛大鼎自己是完全不知道。

但因爲缺少相應的眼界,基本上靠着自身的能力就只能到達刺史這一級別,想要更上一層就有無形的屏障了。

因爲王有方出身中山王氏,乃王睿後代,比較起自己這官奴出生的人富裕太多了。

這樣的話,某種程度上來說,整個天津都是一個大港口了!”

而李泰看着薛大鼎,道,“先撿小的說,我希望你能夠成爲河北地區的糧倉!”

“你做出來的方案很仔細,但也太細緻了!”李泰深吸了一口氣,拿起這份方案,思索了一下,開口道,“我對滄州的定位是河北的糧倉,但不只是糧倉。

所以平日裡面的一些費用,基本都是王有方負責出,但等到自己發俸時,自己再給王有方補上。

這也是雙方的一種相處模式,相互之間倒也相得益彰,沒有因此鬧過。

“這是燕王修建的起來的馳道,我上次乘着這馳道去港口的。”王有方感慨道。

當然如果給現錢也可以,不過一般上會比市價多收取一層。”

第三步要讓它成爲大唐的鹽罐子,使得大唐都缺少不了它。

雖然自己沒有特地的打聽過,但李淳風在幽州這地方,多少有幾分神話般的人物。

“重臣,伱來得可真快,快來快來,我們秉燭夜談,把滄州給全面規劃好!”

薛大鼎還沒有入門,李泰便迎了出來,開口對薛大鼎道,

“大意了!”李泰心中默默吐槽了一句。

面對李泰的反應,薛大鼎愣了愣有些疑惑道,“那燕王的意思是?”

薛大鼎一時間沒反應過來,自己身爲滄州刺史,爲滄州謀福祉怎麼就格局小了!

畢竟李淳風不但與軍方能笑談風聲,甚至協助李泰處理政務也都得心應手。

這樣小修小補,雖能讓滄州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卻很可能在你離開滄州後就會反貧。

就在這一眨眼的時間,已經見到天津城,而這馳道倒也是繞着天津城而過,並沒直接進入天津城中。

說實話,很多必須要從大處着眼,很重要的一點是爲了避免人走政息的情況。

但對比關中之地,到底人口稀少,後在修繕大運河時,發現如同高陵徭役般的天津徭役。

王有方道,“據盧司馬說,因爲燕王認爲,有官員從外地而來,多數都是身有重任。

這時候誰會漲價,誰敢漲價!”

“不是,據盧司馬說,這主要是給航運的貨物使用的。

當然想歸想,但說總歸是不能這麼說的,李淳風道,

說實話,這價格主要怪李泰,李泰大力收購糧食,把幽州地區的糧食價格收到五十五文,甚至已經有每一石六十文的趨勢了。

畢竟如果以國家的要求來要求某一處地方怎麼樣發展,那地方官不論怎麼換,換得人怎麼樣,但在大方向上,肯定還是跟整個國家的政策保持一致性的。

自己其實挺希望糧食的價格稍稍漲一漲,這樣自己也能夠順利收割一波財富。

不過到了城門口,卻見到這天津城內倒是有幾分長安城的風氣,依舊是方方正正的坊市,並且城門口更是能夠叫到馬車直接把人拉到指定的位置。

每一步都是前一步的鋪墊,製作計劃時,更要爲後一步預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

王有方還沒來得及高興,就回答道:

“這是燕王給有急事的官員安排的,只允許官員乘坐。

“回燕王,因滄州乃幾大河流交匯,更兼有運河便利,所以我便想修繕滄州水利開墾良田。但滄州之地雖然算不上苦寒。

與之對比,薛大鼎不自覺的感覺到一絲肉疼,那可是整整一石的糧票,幽州地區可是五十五文起步啊。

“你呀!”薛大鼎聽到王有方的話,想要笑話幾句,但話語間,卻已經從天津的郊區已經見到天津城城池了,卻是感嘆這馳道的迅捷啊!

當然,至於糧票的事,薛大鼎多少記在心裡,等到自己發俸的時候還給王有方。

“哦,重臣總算是來了!?”李泰一陣驚喜,連忙道,“讓他進來!”

這馳道上的車馬速度極快,今日就能去向燕王府投名刺!”

另外則是什麼別全部堵在港口上,後來我回去想了想,應該是這軌道直接就跟那些起重貨物的地點相互連接了,避免了大量的人全部擁堵在了港口。

“燕王您做個人吧!”李淳風看着李泰看公文的樣子,忍不住在心中摸摸吐槽

一次性就做到位,避免將來還要進行河流改道,重修修繕!”李泰認真說道。

看着李泰一上來就砸下了這麼一個計劃,薛大鼎卻有些沒有反應過來,愣了愣說道,

“這需要多少的人力,需要多少錢糧?”

“你去把整個滄州的地形地貌做一份詳細圖冊出來,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

(本章完)

第3章 初見竇靜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計劃》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428章 受傷的人第430章 重開絲綢之路第233章 軍用轉民用第208章 貞觀的年常第528章 爲了勞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156章 冬日第442章 萬象神宮第11章 煤炭與飼料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521章 各自的應對第42章 什麼是錢,我沒見過錢第23章 匯聚學府第319章 南市第26章 建設商鋪第277章 被發現了第2章 立志於農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449章 考成法第119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238章 吐谷渾來襲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122章 馬球場的見聞第31章 火種計劃第321章 交稅第91章 量化百姓價值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體面人第471章 身鑄薪柴第195章 火之法則第29章 圖書館第109章 李世民的決斷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162章 巡查體系第485章 分封第69章 高陵沒有收入第388章 來到滎陽第345章 點金術的力量第93章 與張萬歲的愉快交流第324章 飛行的熱氣球第93章 與張萬歲的愉快交流第127章 長樂來訪第53章 捕魚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109章 李世民的決斷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397章 月餅製作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102章 各自的羨慕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317章 稱心第168章 嶺南舊事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524章 交鋒第29章 圖書館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417章 陳大德歸來第196章 吃火鍋第212章 學子們的安排第69章 高陵沒有收入第58章 以醫者爲榮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268章 高原反應第245章 洛陽開發計劃第23章 匯聚學府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486章 政治的延續(今天一更)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402章 覆滅高昌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414章 武侯八卦陣第79章 與杜如晦的交鋒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211章 傳信第19章 製作手套第486章 政治的延續(今天一更)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謀劃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專業畫大餅第382章 鉅艦抵達(陽了)第328章 大唐的道門第101章 拿錯劇本了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45章 難民出現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149章 新的計劃第181章 河東衛家第498章 順利的伏擊第395章 李泰缺人中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53章 捕魚
第3章 初見竇靜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計劃》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428章 受傷的人第430章 重開絲綢之路第233章 軍用轉民用第208章 貞觀的年常第528章 爲了勞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156章 冬日第442章 萬象神宮第11章 煤炭與飼料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521章 各自的應對第42章 什麼是錢,我沒見過錢第23章 匯聚學府第319章 南市第26章 建設商鋪第277章 被發現了第2章 立志於農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449章 考成法第119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238章 吐谷渾來襲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122章 馬球場的見聞第31章 火種計劃第321章 交稅第91章 量化百姓價值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體面人第471章 身鑄薪柴第195章 火之法則第29章 圖書館第109章 李世民的決斷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162章 巡查體系第485章 分封第69章 高陵沒有收入第388章 來到滎陽第345章 點金術的力量第93章 與張萬歲的愉快交流第324章 飛行的熱氣球第93章 與張萬歲的愉快交流第127章 長樂來訪第53章 捕魚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109章 李世民的決斷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397章 月餅製作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102章 各自的羨慕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317章 稱心第168章 嶺南舊事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524章 交鋒第29章 圖書館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417章 陳大德歸來第196章 吃火鍋第212章 學子們的安排第69章 高陵沒有收入第58章 以醫者爲榮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268章 高原反應第245章 洛陽開發計劃第23章 匯聚學府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486章 政治的延續(今天一更)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402章 覆滅高昌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414章 武侯八卦陣第79章 與杜如晦的交鋒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211章 傳信第19章 製作手套第486章 政治的延續(今天一更)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謀劃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專業畫大餅第382章 鉅艦抵達(陽了)第328章 大唐的道門第101章 拿錯劇本了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45章 難民出現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149章 新的計劃第181章 河東衛家第498章 順利的伏擊第395章 李泰缺人中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53章 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