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戰後大分贓

周瑞東和翁同龢的會面,無疑就是雙方一唱一和,各取所需,秦鎧爲他們保住了位置,作爲回報,秦鎧自然要用用他們的筆桿子,周瑞東倒也直白,也沒什麼好客氣的,這是他們應該付的一部分代價而已。

“翁大人,秦總督尚在通州處理一些重要事務,估計三日後可進京……此番後黨的逆臣反亂,大人的意思,那必須一查到底,而秦總督希望得到諸位支持的,還有另外一件事!”

翁同龢自然聽懂這前半段話的意思,那就是要清流的筆桿子配合對後黨親貴口誅筆伐,不過,帝黨這邊也有不少親貴,尤其是那位醇親王,也不知道這秦烈風打的什麼主意,不過……這件事情實在沒什麼難度,就是秦鎧不提,他也準備要痛打落水狗的!

“此番逆臣作亂,自當徹查……周提督,你說的另外一件事所指是何?不妨明言,若是我等能勝任之事,自當鼎力相助!”翁同龢知道,現在可就是雙方談條件的時刻,這位秦大總督沒撈到足夠的好處,那是不可能將這勝利果實拱手相讓的,所以,他也毫不猶豫開出了最優惠的條件。

周瑞東點點頭,忽然一概表情,神色嚴肅的繼續說道:“朝廷這兩百年間,中樞都是權貴所掌控,秦大人的意思,這條規矩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了,你看看,親貴在中樞又幹了些什麼,除了爭權奪利,根本是禍國殃民!”

“……”聽到周瑞東的話,下面這三位想來以筆桿子犀利著稱的清流名士也是嚇了一跳,這評價,還真是毫無顧忌啊。

這大清朝的破廟一步步走到現在的天地,在座的三位,那也是明白人。中樞無能,吏治**,而那個現在下落不明的慈禧,竟然完全違背了後宮干政的大清祖制。但是朝堂上下全都做了瞎子聾子,根本無人敢言,反倒是歌功頌德的馬屁精到處都是。

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卻讓這個年輕的周提督一言說中,滿清200餘年的統治中,爲保障滿洲主體統治。奉行“首崇滿洲”政策,給予旗人以諸多法定特權,在制度上保證全體旗人在長兩百多年間,享受着遠高於國內其他民族的待遇。

滿人入仕,無需任何條件,昨日還是反串老皮襖、牽狗遛鳥之徒,今日就可能入仕爲官、執掌一方,他日位極人臣。掌控這天下國事,這在滿人當中都不是神話,如咸豐寵臣肅順之流就是個明證。

而乾隆皇帝的一道詔書更是將這種區別白字黑字的寫了下來。詔書中說:“嗣後八旗滿洲,須以清語、騎射爲務,如能學習精嫺,朕自加錄用,初不在其學文否也。”而與之對應的,漢人除了八股取士外,別無途徑,不過,乾隆朝之後,吏治早已崩壞。捐官原本就是滿清政府掙錢的一個法門,吏治崩壞後,更是如此。

而另一個明證,就是在官職任用上,對漢人苛刻之至,滿清朝廷之中官職出現空缺時。分爲“滿缺、蒙古缺、漢軍缺、漢缺”,八旗的官缺由自然必須由滿人來擔任,漢人是絕無可能的,而漢缺的官職,滿人則理所當然的依然可以擔任。

涉及禁軍、皇族、理藩院、錢糧軍火等重要職務的官缺均爲滿、**佔,漢人根本不能染指,這就從制度上將佔全國人數絕大多數的漢人排斥在最高權力的中樞之外。歷史上,除了范文程和寧完我這兩個老牌漢奸曾今短暫進入過中樞外,再無漢人進入過中樞。

雍正朝後設立的軍機處沿用至今,軍機大臣歷來都是滿族親貴擔任,漢人根本沒有機會涉足,不過,滿族親貴大臣的能力實在有限,這軍機處則另設立沒有實權的內閣,以漢人文官充當,至於朝堂上的六部,都設有滿族、漢族兩個尚書,滿尚書是正,漢尚書爲副。

唯一不限滿漢的地方督撫,在康熙、乾隆乃至咸豐年間,漢人高官十不足一二,現在局面倒是有些顛倒,除了東三省總督和四川總督外,9大總督中倒是有7個是漢族高官,這也是這次力挺小皇帝親政時,秦鎧能聯絡達成臨時同盟的重要原因。

不過,這種局面僅僅是曇花一現,究其原因,洪楊之亂和捻軍之亂中漢族重臣起到了滿足親貴完全無法發揮的作用,地方漢族督撫,幾乎都是起于軍功,而就是原本的歷史上,很快,地方督撫的權力又再次悉數落入滿足親貴之手。

下面三人聽到周瑞東提出的要求後,也是一臉的驚咋模樣,這秦大總督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這要把滿族親貴從中樞裡踢出去,大清兩百多年,誰敢這麼說過!這跟昨天被滅掉的逆黨幾乎可以同罪論處……完完全全夠得上謀逆的罪名!

三人當中,寶廷可是正兒八經的黃帶子出身,不過他倒是算不得那種得勢的親貴,祖上的勳爵早沒了,而且他也是兩榜進士及第的正牌讀書人,對於這滿漢之分的弊端那也是心知肚明,現在這局面,若是還任用親貴把持中樞……這北京城看起來還得亂上一場!

寶廷倒是第一個表示認同周瑞東這觀點,這帝國的中樞應該要好好的調整一番!親貴把持的中樞,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壞事!他這一開口,翁同龢、文廷式自然毫無意見。

翁同龢身爲戶部尚書,其實他的官職全稱是“戶部漢尚書”,尚有個戶部滿尚書熙敬,一切重大事情,都還是這個滿尚書說了算,這個秦烈風要接着這次的時機,動一動這朝堂上的權力佈局,對他而言,看起來只會是一件好事……當然,一切都要跟秦鎧仔細談清楚才行!

這一次拜訪一坐就是整整大半天,翁同龢離開提督府之後,京城裡立刻傳遍了小道消息——皇上要實行新政啦……秦鎧此時此刻自然不知道周瑞東和翁同龢扯皮的細節,他正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另外一件大事情當中,當北京城戰況傳來之時,戰事的結局多少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八旗軍的糜爛程度遠超他的想象,這倒也讓他暫時把注意力從軍事上轉移到政治上來。

戰爭永遠是政治的延續,對於戰爭論中論斷,他一直來都是感同身受,自己手中的槍桿子確實已經十分的強悍,但是,光憑着槍桿子,還是有着太多的事情沒辦法一蹴而就,甚至於一下子拔出這滿清的朝廷,他在仔細推演下也無法做到。

小皇帝在戰事中受傷,而且受傷的程度超出他的意料,他已經急令現在早就是體系內教授的戴維醫生和以手術刀聞名的軍醫羅棟趕去北京城,無論如何要先把小皇帝的性命保住,目前有太多事情,需要一個傀儡!小皇帝無疑就是個最佳人選!

當然,自己要能操縱這個傀儡,絕非易事,甚至於,自己要進京,都面臨着太多的風險,現在的局面,可不像一個多月前自己在上海與六省總督秘密約定的那樣,當時候,總督們都有着同樣的利益,有着同樣的擔心。

這朝堂上的親貴們一心捧着慈禧的臭腳,雖然暫時不至於拿這些督撫們怎麼樣,但是,誰都知道一點,這些親貴可都一個兩個眼熱着封疆大吏們手上的大權呢,唯一的障礙,只是暫時找不到扳倒這些封疆大吏的藉口,而且目前這些封疆大吏底子都未免太硬了點。

這時代,即便是南洋體系實力最龐大的兩廣,皇權至上的概念依然盛行,何況是其他省份呢,而自己能挑起的最大矛盾,無疑就是滿漢之間這倒兩百年間不斷加深的隔閡,滿清朝廷所謂的那一套滿漢一家的說辭,其實徹徹底底都是謊言。

他現在正在等一個人……周瑞東在北京勤王取得的驚人戰績,雖然秦鎧還沒準備以報紙媒體的力量來進行傳播,這個……目前還不是時候!但是,消息已經擴散開了,至少,盡在咫尺的天津衛那邊,李中堂已經得到了確切的消息,畢竟在北京城,除了官吏外,尚有各國領事館,要完全封鎖消息幾無可能。

事實上,秦鎧也沒打算封鎖消息,消息通過形形色色的渠道透露出去,正是他計劃中的一環,而事實上,他接到來自廊坊的加緊公文,李中堂在廊坊周圍固安、永清、武清佈下的淮軍在前日就忽然間撤走了,而周馥和薛福成兩人已經趕到廊坊,正在一路趕來。

看起來,自己忽然間掌握了朝堂上的主動權,即便這份主動權到目前爲止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但是,以李中堂的眼光豈會看不到其中的巨大利益,秦鎧其實很明白一點,在上海密約締結之時,真正能有信心讓這份密約成爲現實的,說白了,他自己也未必十足把握。

但是,現在局面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手握重兵而且入駐京師,更要命的是,京師的禁軍竟然因爲內訌落下了十足的把柄,就目前局勢來看,秦鎧的聲音甚至可以變成朝廷聲音,那上海密約的內容一下子就變得大有希望了!

而且,更具價值的是,李中堂已經從這其中看到了淮軍拱衛京畿所帶來的巨大可利用價值,這時候,他不派人來,那還真就成了政治白癡啦!

【順便推薦下一本新書《辛亥軍閥》,老作者的新書,應該還不錯】

第994章 海軍在行動第1038章 暴風火控平臺第31章 鬥爭、在馬尾第1319-1320章 碾壓式勝利第1277章 皇后級戰巡第133章 醞釀在廣州的陰謀第66章 德國人又送上門了第691章 漢城事畢第986章 環太平洋演習第375章 戶籍卡的貓膩第142章 袁世凱的謀斷第1123章 意義重大的公司法案第67章 戰爭的號角第1169章 北京的態度第673章 英國人的軟肋第725章 突發軍情第724章 德國的選擇第743章 宣戰第407章 直達墨爾根的航道第1051章 南亞包圍網第445章 怒江II型淺水炮艇發威第358章 畫圈圈羅第545章 嫁禍第878章 碧瑤城這顆棋子第1114章 綠色煤炭產業佈局第493章 慈善和產業輻射網第359章 秘魯的土着必須賠錢第765章 鐵路和掌控第888章 靜觀其變第574章 後黨的總攻第425章 南北演變的開始第851章 農稅政治紅利第751章 北洋的奮戰第722章 最後的時機第711章 歐洲的烽火第122章 新戰艦的下水儀式第1083章 新的改革征途第1132章 龍系綜合火控第194章 對峙越北第381章 完美的“玉衡”級重巡第1332章 空襲(一)第1005章 狹路相逢第1135章 費舍爾的大手筆第945章登陸日本第565章 上海密約第1074章 海峽殖民地之戰第914章 主炮決勝的時代第945章登陸日本第627章 英國人的態度第1149章 世紀協定第1300章 局勢大變第809章 大包圍第252章 猛擊北寧第1293章 碾壓的火力第1058章 大戰的序幕第434章 小日本在行動第182章 權力遊戲第1079章 驚人的教育觀點第777章 塔米爾要塞浴血戰第231章 秦鎧的宣言第848章 我們需要怎樣的中樞第126章 八一版刺殺教範第1243章 百萬噸戰列艦第728章 巴夏禮滾蛋了第607章 裁軍方略第1373章 突襲戰(二)第670章 澳門、澳門第1048章 怒海猛擊第277章 腹黑趙烈文第710章 俄國人在行動第242章 大艦隊戰爭錄第250章 胎死腹中的小野浜鐵工所第971章 進入印度洋的第一步第521章 A等絕密計劃第1188章 底線第479章 兵分四路第848章 我們需要怎樣的中樞第516章 兵鋒奇出第966章 凱旋大會第704章 南中國海上的艦隊第1359章 琉球號的逆襲(一)第101章 海軍夢第1215章 中國的依仗第1167章 關鍵的轉向點第354章 森有禮的使命第62章 滅國之災第747章 炮術和跨時代的炮座第719章 擇日而戰第25章 敵人都是紙老虎第524章 京師的對策第1206章 射擊指揮儀的競爭第446章 掏英國佬的腰包第1041章 重創皇家海軍第1220章 集團式技術攻關第467章 軍官大集訓第437章 急襲破敵第740章 圈套第304章 最早實戰的潛艇第56章 人心,是需要凝聚的第1058章 大戰的序幕
第994章 海軍在行動第1038章 暴風火控平臺第31章 鬥爭、在馬尾第1319-1320章 碾壓式勝利第1277章 皇后級戰巡第133章 醞釀在廣州的陰謀第66章 德國人又送上門了第691章 漢城事畢第986章 環太平洋演習第375章 戶籍卡的貓膩第142章 袁世凱的謀斷第1123章 意義重大的公司法案第67章 戰爭的號角第1169章 北京的態度第673章 英國人的軟肋第725章 突發軍情第724章 德國的選擇第743章 宣戰第407章 直達墨爾根的航道第1051章 南亞包圍網第445章 怒江II型淺水炮艇發威第358章 畫圈圈羅第545章 嫁禍第878章 碧瑤城這顆棋子第1114章 綠色煤炭產業佈局第493章 慈善和產業輻射網第359章 秘魯的土着必須賠錢第765章 鐵路和掌控第888章 靜觀其變第574章 後黨的總攻第425章 南北演變的開始第851章 農稅政治紅利第751章 北洋的奮戰第722章 最後的時機第711章 歐洲的烽火第122章 新戰艦的下水儀式第1083章 新的改革征途第1132章 龍系綜合火控第194章 對峙越北第381章 完美的“玉衡”級重巡第1332章 空襲(一)第1005章 狹路相逢第1135章 費舍爾的大手筆第945章登陸日本第565章 上海密約第1074章 海峽殖民地之戰第914章 主炮決勝的時代第945章登陸日本第627章 英國人的態度第1149章 世紀協定第1300章 局勢大變第809章 大包圍第252章 猛擊北寧第1293章 碾壓的火力第1058章 大戰的序幕第434章 小日本在行動第182章 權力遊戲第1079章 驚人的教育觀點第777章 塔米爾要塞浴血戰第231章 秦鎧的宣言第848章 我們需要怎樣的中樞第126章 八一版刺殺教範第1243章 百萬噸戰列艦第728章 巴夏禮滾蛋了第607章 裁軍方略第1373章 突襲戰(二)第670章 澳門、澳門第1048章 怒海猛擊第277章 腹黑趙烈文第710章 俄國人在行動第242章 大艦隊戰爭錄第250章 胎死腹中的小野浜鐵工所第971章 進入印度洋的第一步第521章 A等絕密計劃第1188章 底線第479章 兵分四路第848章 我們需要怎樣的中樞第516章 兵鋒奇出第966章 凱旋大會第704章 南中國海上的艦隊第1359章 琉球號的逆襲(一)第101章 海軍夢第1215章 中國的依仗第1167章 關鍵的轉向點第354章 森有禮的使命第62章 滅國之災第747章 炮術和跨時代的炮座第719章 擇日而戰第25章 敵人都是紙老虎第524章 京師的對策第1206章 射擊指揮儀的競爭第446章 掏英國佬的腰包第1041章 重創皇家海軍第1220章 集團式技術攻關第467章 軍官大集訓第437章 急襲破敵第740章 圈套第304章 最早實戰的潛艇第56章 人心,是需要凝聚的第1058章 大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