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以一當十

不得不說,整個王府對定南和交趾的控制,已經不再是從前那般的粗放式的管理,如今隨着時過境遷,已經開始逐漸細化,比如這裡雖無黃冊制度,卻也有戶籍之類,方便管理。

而這,也給郝風樓提供了便捷。

兩省的戶冊,已多達八百萬,人丁怕是已有兩千多萬,其中漢人的人口,高達一半。

兩省登記在冊的工坊,有九千多家,大小和規模不一,有的工坊,招募匠人數千,有的工坊,不過是十幾人的規模,包羅萬象,囊括了鋼鐵、陶器、瓷器、木具、車馬、紡織等等。

也真因爲工坊的基礎,使得許多行業百花齊放起來,比如書籍,如今每年刊印的各種文章、書籍、報紙就多達上千萬冊,由於知識逐漸普及,文字某種意義來說,成了許多人消遣的工具。除此之外,還有戲院,單單諒山,就有七十餘家,手工業和初級工業的出現,徹底的擊潰了以往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所謂的小農經濟,無非是衣食住行,都是自己料理,自己耕種,自己碾磨,自己紡織,一輩子都可能困在十里鄉間,極少出什麼遠門。

可是工人和匠人的出現,無非就是使得行業出現了更細的分工,由於要按時做工,因而就出現了成衣,因而使酒菜的鋪子繁榮起來,因而讓馬車開始暢銷,這種變化的出現,加速了繁榮,許多行業衍生出來。形成了一條條產業鏈接。

正因爲如此,交趾和定南二省,已經今非昔比。再加上現在的鐵路網已經初具規模,至少從諒山到交州,從交州到大城的鐵路已經貫通,其他的支線,也在繼續開拓,這就使得人員和貨物的往來更加便利。

其實郝風樓明白,所有東西貫徹始終。無非就是兩個字,效率。

因爲社會功能的細分,使得效率大大的提高。就以紡織爲例,小農小戶,自己紡織,首先他們的紡織機器。往往是祖上傳下來。東修修,西補補,勉強使用罷了,而且技術水平極端的落後,至於紡織的婦人,終究不是熟稔的女工,她們需要帶孩子,需要做飯菜。需要納鞋和女紅,這紡織。終究只是業餘,用着最陳舊的紡織機,一個不熟稔的婦人,可能一年到頭,也就織個兩匹布,不但質量低下,沒有花色,而且效率也是低的髮指。

而工坊的出現,同樣是個女工,她們使用的,則是最先進的紡織機器,她們每日在工坊中勞作,因而極爲熟練,技藝精湛,她們因爲有薪水,所以可以心無旁騖的去工作,而衣食住行的事,都可以讓其他更專業的人去負責,因此一個女工,一年到頭,她所生產的布匹,往往多達百匹。

同樣一個人,效率卻有上百倍之多,這就意味着,小農經濟中的婦人,必須得有一百個,才抵得上作坊裡的一個女工,就這,還沒有計算布匹的質量好壞,花色好壞等等。

紡織如此,其他各行各業,也是如此,鄉下的鐵匠鋪子,同樣一個鐵匠,煉出來的鋼鐵,一天下來,可能也不過數斤罷了,因爲他的生產工具,不過是個風箱,一個鍛臺罷了,可是鋼鐵工坊的一個匠人,一天下來,與人協作,卻能產生上百斤的鋼鐵,因爲他們用的,乃是高爐,用的乃是最先進的風箱,分工協作,每一個人,專注去做自己的事,因而每一個程序之中,都能保證工作的匠人,效率都是頂尖。

正是因爲同樣的人,採取不同的生產方式,可是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卻相差如此巨大,這就意味着,諒山的每一個人,能力和效率都是小農們的十倍,十倍百倍的效率,生產出來的東西也是十倍百倍,那麼這兩千萬人口,一年的產值,竟不下於大明上億的人口數量,而事實也是如此,大明的許多布匹、絲綢的生產,竟已被小小的諒山超越,大明一年的鋼鐵量,更是遠遠及不上定南和交趾的半年產量,如此比較,若是刨去人口數量,還有疆域面積的因素,單憑這一點,大明未必是諒山的對手。

……………………………………………………

因爲各行各業的細分,這也導致,官府的職能出現了轉變。

大明的一個縣裡,都有個傳統,即所謂的政權不下縣,朝廷只委派一個縣令,一個縣丞,一個主簿,就可以進行管理,這幾個官老爺,只需招募幾個差役,就可管理數萬乃至十萬的人口。

之所以如此,只是因爲,在這種生產形式單一的地方,其實事務並不多,一個縣,無非就是數十個大姓組成罷了,大家都是在地上找食,就算是有什麼事,宗法進行處置即可,讀書人是少數,只有數百人而已,基本上毋須操心。

可是這裡卻是不同,同樣是一個縣,就必須囊括需要方面了,首先因爲這裡大多都是外來人口,宗法已經不再成爲聯繫社會的紐帶,因而治安問題,就免不了要建立專門的巡捕局,因爲糾紛不再只是鄉人之間的田地之爭,因而必須得有專門的審判機構,不再是縣令一個念頭來公論,於是專門的判官也就出現了。因而工商發達,官府必須對工坊進行管理,那麼專門的工商局亦是出現,因爲稅收變得越來越複雜,不同行業所收取的稅收又大大不同,不再是單一的農稅,因而稅務局亦是出現。

如此種種,許多專門衙門的出現,雖然使得這裡多了不少‘閒人’,社會供養的成本也增加不少,可是不可抹殺的是,官府的控制力,也隨之增強,這是歷朝歷代,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未完待續……)

第885章 不知者不怪第57章 善始善終第304章 豈有此理第541章 繼續胡說八道第22章 不解風情第679章 仇人見面第13章 靖難功臣第811章 自古忠臣多良苦第807章 人中龍鳳第641章 瘋狂一把第740章 夫人外交第118章 大功告成雙倍月票求支持第780章 可憐的女人第349章 公道第863章 是爲天子第196章 旗開得勝第80章 重逢第217章 老朱家的傳統第533章 內行指導外行第773章 百業興旺第49章 墨寶第819章 一決生死第809章 殺第89章 黃雀在後第638章 奏對第908章 全面開戰第587章 宮中佳婿第923章 江山靠誰守第239章 大開殺戒第461章 瘋狂第402章 天降神物第477章 榮華富貴而已第245章 瘋狂的趙王第541章 繼續胡說八道第311章 給我一個公道第81章 公主殿下第162章 吾皇萬歲第419章 基業第476章 建功封侯第399章 罄竹難書第807章 人中龍鳳第530章 名動天下第70章 賜衣第280章 勇者第401章 萬國來朝第682章 富強基石第671章 秋後算賬第201章 這麼大的事第934章 一往無前第668章 獨當一面第717章 天命第430章 羣狼噬虎第404章 雄主第851章 京師震動第535章 兇名第905章 劇變第515章 誰家天下第928章 堪亂第544章 你不信就是死第251章 神武衛出動第324章 雷霆之怒第563章 要好好的第6章 笨蛋和聰明人的區別第287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772章 最美好的前途第229章 放馬過來第272章 永無寧日第595章 風光得意第492章 小勝一場第470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895章 新的世界第254章 哪管洪水滔天第15章 動手第765章 退無可退第640章 富貴逼人第790章 萬衆一心第143章 記住你了第64章 抗命第482章 全城圍捕第317章 殺機重重第140章 孤立第116章 真相第407章 哪裡來的船隊第484章 誰家天下第703章 他們都老了第761章 瘋狂第792章 郝張之戰第487章 喧賓奪主第446章 罷相第315章 反彈第679章 仇人見面第435章 決戰紫禁城第659章 誇下海口第534章 天子召問第436章 決戰紫禁城(二)第769章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517章 誰與爭鋒第226章 反擊第52章 陛下有旨
第885章 不知者不怪第57章 善始善終第304章 豈有此理第541章 繼續胡說八道第22章 不解風情第679章 仇人見面第13章 靖難功臣第811章 自古忠臣多良苦第807章 人中龍鳳第641章 瘋狂一把第740章 夫人外交第118章 大功告成雙倍月票求支持第780章 可憐的女人第349章 公道第863章 是爲天子第196章 旗開得勝第80章 重逢第217章 老朱家的傳統第533章 內行指導外行第773章 百業興旺第49章 墨寶第819章 一決生死第809章 殺第89章 黃雀在後第638章 奏對第908章 全面開戰第587章 宮中佳婿第923章 江山靠誰守第239章 大開殺戒第461章 瘋狂第402章 天降神物第477章 榮華富貴而已第245章 瘋狂的趙王第541章 繼續胡說八道第311章 給我一個公道第81章 公主殿下第162章 吾皇萬歲第419章 基業第476章 建功封侯第399章 罄竹難書第807章 人中龍鳳第530章 名動天下第70章 賜衣第280章 勇者第401章 萬國來朝第682章 富強基石第671章 秋後算賬第201章 這麼大的事第934章 一往無前第668章 獨當一面第717章 天命第430章 羣狼噬虎第404章 雄主第851章 京師震動第535章 兇名第905章 劇變第515章 誰家天下第928章 堪亂第544章 你不信就是死第251章 神武衛出動第324章 雷霆之怒第563章 要好好的第6章 笨蛋和聰明人的區別第287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772章 最美好的前途第229章 放馬過來第272章 永無寧日第595章 風光得意第492章 小勝一場第470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895章 新的世界第254章 哪管洪水滔天第15章 動手第765章 退無可退第640章 富貴逼人第790章 萬衆一心第143章 記住你了第64章 抗命第482章 全城圍捕第317章 殺機重重第140章 孤立第116章 真相第407章 哪裡來的船隊第484章 誰家天下第703章 他們都老了第761章 瘋狂第792章 郝張之戰第487章 喧賓奪主第446章 罷相第315章 反彈第679章 仇人見面第435章 決戰紫禁城第659章 誇下海口第534章 天子召問第436章 決戰紫禁城(二)第769章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517章 誰與爭鋒第226章 反擊第52章 陛下有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