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黨小太監

說到修園子的事情,翁同龢顧左右而言他,我討厭他這種態度,神色便嚴厲起來,翁卻似很受打擊,更加的支吾起來。

我反應過來,他應該有什麼事情想單獨跟我說,但我可不能在這戳破他這層心事,便假做生氣道:“不用說了,待會到養心殿來見朕再說吧!戶部由你該管,總要拿出辦法來纔是!”

“臣領旨。”,翁同龢見我領會他的意思,向我使了個眼色後退下。

額勒和布起身稟奏道:“朝鮮有奏表到,說他們的老趙太妃病死了。此事非同小可,皇上萬萬不可輕視。”

“哦?”,朝鮮死一個老女人,有那麼嚴重嗎?我露出不解的神色。

“皇上,老趙太妃一向親我大清,在朝鮮民間素有德聲,現在她一死,朝王昏聵,朝政必定落入閔氏之手,閔氏向有異志,奴才倒不擔心朝鮮,奴才擔心的是日人恐怕會趁虛而入。”,額勒和布這話說得極有見地,我不禁暗暗點頭。突然想起一個人,難道是袁世凱的摺子?

“額勒和布,你這見地不錯啊。以前還沒看出來呢。”,我有心試探這額勒和佈道。

額勒和布啓奏道:“奴才不敢貪功,此爲駐朝道員袁世凱奏摺所言。該員還加斷言曰,朝鮮數年內必有大事。請朝廷留心。”

我木然,要來袁世凱的奏摺一看,暗歎這時候的袁世凱,的確是一員能臣,這個奏章,盡顯他的才華和眼界。

“朕知道了,擬旨給袁世凱,要他善加提防日人滋事。遇事可決斷,朕給他撐這個腰。”,我暗下決心,甲午之恥已經不遠了,現在就要開始準備了。否則,我這個皇帝當的又有什麼勁!

“好了,其他大小事務,禮親王你們酌情辦理,朕就不一一過問了。記着給太后也送一份去。翁師傅隨我來。”,我交代了事務,便帶着翁同龢向着養心殿我的寢宮和辦公室而去。

一進養心殿書房,屏退左右,翁同龢行禮完畢後奏道:“皇上,老臣無禮,還請皇上恕罪。”

我搖搖手道:“罷了罷了,翁師傅是朕的老師,有什麼心腹體己的話,便在這裡說吧。朕不怪你。軍機處人多耳雜,你小心些也是對的。”

“謝皇上,臣此舉,實是爲了籌措銀子一事,須加防範李鴻章的耳目,臣啓萬歲,北洋水師固爲我朝海上屏障,但北洋水師之規模,與西洋諸國相敵固爲不夠,而對付日本這樣的蕞爾小邦又實是綽綽有餘,既如此,又何必再徒費銀兩?此其一。其二,皇上,修園子一事,實是光緒朝第一等一的大事。皇上雖已親政三年,但皇太后仍時有問政之意,且亦有問政之實……”

“大膽!”,我怕他是試探於我,加之剛纔他對日本的膚淺看法,心中不禁怒意勃發,藉着他說慈禧的事訓斥道:“太后於我親恩比天,朕亦以孝治天下,翁師傅,你可不要忘了人臣的本分!”

翁同龢渾身一顫,連忙跪倒道:“臣萬死不敢忘皇恩,臣自入朝以來,屢蒙特簡加恩,兩朝爲帝師,怎敢時時事事辜負聖恩?也正是臣不敢片刻辜負皇恩,這才冒萬死進斯言,請皇上聽臣一言!”

我見他說的嚴正,加之因爲信息缺乏的緣故,也想多聽他說說話。便換了副神色說道:“起來說話吧。”

“皇上,您今天的變化真是讓老臣心喜欲狂……”,翁同龢起身說道,神色複雜,夾雜着欣喜與敬畏。見我不說話,接着說道:“皇上天子氣象潢潢,老臣深感欣慰。”

呵呵,看來人人都會拍馬屁啊。不過雖說我明知是馬屁,但是聽了這番恭維,和他那表情,還是心裡受用,便稍展笑顏,聽他說話。

“自光緒十三年皇上親政以來,臣無日不思索強我大清,固我皇權之策。但三年來,皇太后一直並未全然放權給皇上,一品大員任免,均要太后點頭方可。臣每思此事,總心急如焚。如今皇太后大壽在即,修園子固爲慶典之用,但尚有另一妙用,皇上天縱英明,應當知之,皇上近來頗重視此事,也足見皇上英明。老臣深爲欣慰。”

難怪,難怪我說閻敬銘準休,他還不走,原來他是在等皇太后的懿旨!不是說閻敬銘對我不敬!而是這皇帝,實在沒有那個權力!

“今聖命老臣署理戶部,臣思之,既水師短促難成大器,不若移水師軍費以修清漪園,修好園子後,太后固得一頤養天年之所,而皇上亦可真正親政,乾剛獨斷,此老臣之慰事,亦大清之大幸也!皇上,老臣這番心思,就是解決修園子銀子的辦法,請皇上聖裁。”

說完一番話,翁同龢頗有些累了的樣子,我笑了笑,讓他喝茶。而我卻在思索他這番話,從某種角度來說,他的話的確非常有道理,北洋水師多個幾百萬兩銀子也無力對抗歐美列強,而應付日本的挑釁,從後世的眼光看,儘管的確是經費上有所欠缺,但是隻要將士人人用命,打敗日本也不是沒有可能。況且,他還爲我指出這樣做的一個好處,那就是慈禧也許會老老實實的呆在清漪園中養老,而我就能真正的掌握大權,不再受制於那個老妖婆。

到底能不能這樣幹呢?其實,我早就知道會這樣,這……就是歷史。我躊躇起來,在書房中來回踱步。這時,房門外卻突然見到人影一閃,我心中一凜,這番對話要是傳到慈禧耳朵中去,那可不得了,翁同龢也許還好,但是慈禧對我的防範卻要更加深了。於是連忙喝道:“是誰鬼鬼祟祟的,進來!”

“喳——”,伴隨着一聲清脆的答應,一個年輕的小太監走了進來。看他的樣子,倒是沒有任何猥瑣之態,看來心中沒鬼。

“你叫什麼?在哪個公公手下?在外面幹什麼呢?宮裡的規矩不知道嗎?”,我板着臉喝問道。

這小太監連忙跪下磕頭,臉上雖有些害怕,但說話卻還是一板一眼,思毫不見慌亂:“奴才寇連才,自然知道規矩,奴才在太后梳頭房裡做事,是李蓮英公公該管,奴才雖然進宮不久,但從不敢忘記規矩。剛纔奴才奉李公公之命,來探望皇上……”

我看他說話耿直,不太像個壞人,於是便揮揮手想要他去。

“慢着!”,翁同龢厲聲喝道,板着臉貼近寇連才喝問道:“李公公叫你來做什麼?”

我怕他嚇着這孩子,便說道:“翁師傅,這還是個孩子呢,你別嚇着他。”

翁同龢嗯了一聲,卻繼續喝問道:“說啊,李公公叫你來做什麼?”

“回大人話,奴才沒有錯。”

“沒錯?”,翁同龢回過頭來,神色果決,做了個揮刀的手勢,示意此人不可留。我笑了笑道:“翁師傅過慮了,這孩子不像個沒心沒肺的人。”

說了兩句,便打算把這小太監放走,我實在沒空在這事上費神,許多事要多想呢,況且,就算這傢伙有問題,我能怎麼辦?殺了他?豈不是更加打草驚蛇?

我搖了搖手說道:“算了算了,你回去吧。”

寇連才愣了愣,臉上一動,突然挪動膝蓋爬行到我面前哭泣道:“奴才該死,奴才實際上是奉了李公公的命令,來探聽皇上跟什麼人說話,又說了些什麼話的。”

我一愣,這李蓮英,好大的膽子!也許是我臉上兇光畢露,寇連才畢竟是個孩子,眼淚直往下流,渾身顫抖。

我回復過來,命他起來,寬慰道:“朕不是怪你。你跟朕坦白,這很好。朕不加罪與你,不過,你這次如何回話?”

“奴才的心是向着皇上的,萬歲爺明鑑!奴才本就不想來,但李公公總說不來就把我趕出去,奴才不能不來啊。”,寇連才哭訴道。

我突然想起一個人,心中一振,又問他道:“你說你叫什麼來着?”

“奴才寇連才。”

寇連才,寇連才,是了,清末的愛國小太監,因上書慈禧諫言歸政光緒帝而被慈禧處死。卻沒想到會在這見到他。希望他沒有改變初衷纔好。

我點了點頭,和顏悅色地對他說道:“好了,朕說了不加罪與你,也相信你。不過,朕卻要你回去說朕正與翁師傅說話,商議修園子經費一事。你可知道了?而且,今後你也要常來,李公公叫你來,你就來,該怎麼說朕會教你。知道了?”

寇連才止住哭泣,點頭道:“奴才知道了,奴才誓死效忠皇上!”

寇連纔去後,翁同龢看着他的背影良久,纔回頭對我說道:“願天佑皇上,若此人果真效忠,皇上也加多了一分安全,臣也少一分擔憂!”

我哈哈大笑道:“天自然佑朕!朕乃天子!天不佑朕卻佑誰?”

翁同龢看着我,目光中充滿敬畏。

*求票!/ll

第二五零章地方官制第一五七章中日馬關敦睦條約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五十七章 行宮賜宴第一二四章 日本的抉折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二三三章 起點第二十七章 北洋更名第十四章 合演A片第一九六章對德皇的建議第一三四章 津輕海戰掃尾第七十二章 外交骨牌第二章 修園第一四五章 兩重天第二九二章薩拉熱窩事件第六十一章 擒縱之道第二五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三四八章體育外交第一八二章俄國人的企第二零六章回鑾第三五零章(大結局)再見夏天第十六章 啞巴虧第一六二章大賞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三十一章 珍妃薦人第九十章 肅第二八零章廢藩置縣第六十五章 逆流第八十章 大計第三章 隆裕第三四六章外交角力第二一一章 世界大戰的陰影第五十四章 撤旗事件第二五一章 工業井噴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新書介紹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第三四三章大戰役第二零三章三處地方的晚餐第五十五章 琅威利第三四九章共治時代第二七四章民意第二章 修園第十七章 神機營第二十七章 北洋更名第二十九章 活蜘蛛榮祿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六十一章 擒縱之道第一七六章軍情局出擊第一八六章針鋒相對第二七三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第三一六章坦克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第二五四章新日本之父第二一三章 第一輪海戰第一一五章 典型第二十六章 琉球中山第五十八章 吳起大於孫武第三一五章 紅色的五月第三十四章 百年大計第二零五章江寧第八十七章 迂迴奇克勒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一零五章 大比第一九四章這是海軍的時代第二九四章韜晦第一三二章 歲在甲午第一四一章 漢城廟坍第三二一章奢望的和平第七十四章 彼時東瀛海參崴不凍論者看二第二八零章廢藩置縣第一百章 海參崴海戰!第五章 一團亂麻第三四一章不滿第一一四章 和風第一八六章針鋒相對第一四七章 出劍第一三六章 自覺第二五五章新時代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一一一章 中英日東京通商友好條約第三十五章 頑固派的反擊第二五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零三章三處地方的晚餐第三零一章赫爾戈蘭灣的驕傲第一五零章 黃金城(新書鏈接在內)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第二八五章贏得未來的西進第三二七章分贓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二五二章 羅斯福總統第三零一章赫爾戈蘭灣的驕傲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二五三章 釜底抽薪
第二五零章地方官制第一五七章中日馬關敦睦條約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五十七章 行宮賜宴第一二四章 日本的抉折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二三三章 起點第二十七章 北洋更名第十四章 合演A片第一九六章對德皇的建議第一三四章 津輕海戰掃尾第七十二章 外交骨牌第二章 修園第一四五章 兩重天第二九二章薩拉熱窩事件第六十一章 擒縱之道第二五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三四八章體育外交第一八二章俄國人的企第二零六章回鑾第三五零章(大結局)再見夏天第十六章 啞巴虧第一六二章大賞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三十一章 珍妃薦人第九十章 肅第二八零章廢藩置縣第六十五章 逆流第八十章 大計第三章 隆裕第三四六章外交角力第二一一章 世界大戰的陰影第五十四章 撤旗事件第二五一章 工業井噴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新書介紹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第三四三章大戰役第二零三章三處地方的晚餐第五十五章 琅威利第三四九章共治時代第二七四章民意第二章 修園第十七章 神機營第二十七章 北洋更名第二十九章 活蜘蛛榮祿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六十一章 擒縱之道第一七六章軍情局出擊第一八六章針鋒相對第二七三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第三一六章坦克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第二五四章新日本之父第二一三章 第一輪海戰第一一五章 典型第二十六章 琉球中山第五十八章 吳起大於孫武第三一五章 紅色的五月第三十四章 百年大計第二零五章江寧第八十七章 迂迴奇克勒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一零五章 大比第一九四章這是海軍的時代第二九四章韜晦第一三二章 歲在甲午第一四一章 漢城廟坍第三二一章奢望的和平第七十四章 彼時東瀛海參崴不凍論者看二第二八零章廢藩置縣第一百章 海參崴海戰!第五章 一團亂麻第三四一章不滿第一一四章 和風第一八六章針鋒相對第一四七章 出劍第一三六章 自覺第二五五章新時代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一一一章 中英日東京通商友好條約第三十五章 頑固派的反擊第二五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零三章三處地方的晚餐第三零一章赫爾戈蘭灣的驕傲第一五零章 黃金城(新書鏈接在內)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第二八五章贏得未來的西進第三二七章分贓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二五二章 羅斯福總統第三零一章赫爾戈蘭灣的驕傲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二五三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