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零章 慈寧宮

太后冷冷地看着皇后,一雙蒼老卻依然犀利的眸子,如同兩道利箭,似是要穿透皇后的身體。

皇后卻依然如往常的淡定,她的嘴邊含笑,對太后說道:“萬歲回勤政殿爲母后誦經祈禱,求藥師佛菩薩保佑母后病體早愈,鳳體康健。”

她的聲音不高,卻平穩得如同萬壽山昆明池裡的水。

太后長長地嘆了口氣,對皇后說道:“哀家聽說,自從郭詠不在了,內閣送上來的摺子,都是你閱過之後,直接便返回去,索性連勤政殿也不送了?”

以前是皇帝把遞到他面前的摺子轉去給皇后代爲批閱,而現在則是內閣直接將摺子送到皇后的坤寧宮裡,皇后批閱後便交給秉筆大太監,返回到內閣。一道摺子從遞進到到發回去,從頭到尾都沒有皇帝什麼事。

皇后微笑,並沒有否認:“萬歲一心向佛,是我朝之福,是萬民之福,也是兒媳之福,兒媳自是要爲萬歲分憂,不敢驚擾聖心。”

“哈哈哈,好一個不敢驚擾聖心,哀家當年還真是沒有看出來,居然挑了一個心懷天下的兒媳婦,莫非你也想像太祖高皇后一般肩擔乾坤不成?”太后字字句句中氣十足,哪裡還有方纔病弱的樣子。

皇后卻依然是不緊不慢的語氣:“兒媳一介女流,餘生皆能住在坤寧宮裡便是無上福澤,不敢肖想肩擔乾坤,太祖高皇后之能,世出無雙,母后高看兒媳了,兒媳受不起。”

說完,皇后盈盈跪下。

太后深深地看着她,良久,才重又躺回榻上,對一旁服侍的歐陽嬤嬤道:“讓慶王進來吧。”

歐陽嬤嬤應聲離去,經過皇后身邊時,身姿筆直,看都沒有去看皇后一眼。

太后似乎也忘了,忘記皇后還在那裡跪着。

一國之母的皇后,直到慶王進來時,依然跪在原地。

慶王看到皇后,有些吃驚,上前一步,給太后行了禮,接着便轉身又給跪在地上的皇后行禮,皇后微笑:“都是自家人,哪有這麼多禮的。”

她神態安詳,儼然一副長嫂風範,全然不像是她還跪在地上。

太后終於厭煩了,揮揮手,道:“哀家這裡有慶王侍疾就行了,皇后跪安吧。”

皇后起身時,可能是跪得久了,腿已經酸了,她踉蹌了一下,可是離去的背影卻依然如碧鬆般沉穩筆直。

太后看着皇后的背影,輕輕地嘆了口氣,對慶王道:“哀家也想給你找一個這樣的媳婦,卻又不知是好還是不好。”

慶王笑道:“母后,孩兒聽府裡的下人們閒談時說過一句話,什麼樣的茶壺就要配什麼樣的壺蓋。皇嫂剛好是和皇兄般配的,而我這把茶壺,可不一定也要配這麼一個壺蓋,十有八、九是不配套的,到時漏了熱氣,茶葉泡不開,豈不是弄巧成拙,反而不美。”

“你啊,做了幾筆茶葉生意,便字字句句離不開茶葉了,哪有把自己比做茶壺的,胡鬧。”太后佯怒,可眼睛卻已經彎了起來。

慶王接過宮女手裡的小捶,不輕不重地捶在太后腿上,笑着說道:“不過,孩兒倒是也想娶個能幹的,只是不要像皇嫂這般能幹就好。”

太后嘆了口氣:“能幹?我們家可還真不缺能幹的女子,或許就是女子都太能幹了,才一代不如一代。”

慶王眼中一寒,太后說的沒有錯,也不知沈家是怎麼了,據說當年的太祖高皇后便是一位出身高貴的馬上皇后,她雖然膝下無子,可太祖高義,憐她與自己相伴多年,並未有廢后之心。可是這位太祖高皇后謝氏卻串通孃家,要謀害太祖和當時還未封太子的太宗皇帝,陰謀被發現後,謝皇后狠心地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尚未成年的小公主,在慎行司的人到來之前,也自盡而死。

即使如此,太祖依然沒有廢掉謝皇后的封號,並准許將她和枉死的小公主,葬在皇陵對面的小山上,與太祖的陵墓遙遙相對,史書上記載的則是因爲小公主是女兒身,不能入皇陵,謝皇后思女心切,在小公主去世後不久,便也香消玉殞,死前留有遺命,要伴在女兒身邊,亦不入皇陵。

太祖皇帝先失愛女,再失髮妻,心如刀絞,便仿效盛唐時永樂公主的先例,將女兒葬於距帝陵二里之外的小山上,與帝陵相望,並遵謝皇后的遺願,在公主墓之側,依制建造了皇后墓。

謝皇后雖然負了太祖皇帝,卻是生前死後極盡尊榮。

只是謝家本有反意,雖然後世子孫凋零,卻還是在太宗和高宗末年,兩次意圖謀逆,均被朝廷剿滅,好在都是小打小鬧,並非驚起波瀾,民間甚至並不知悉。

但是也不知是爲何,自從這位謝氏皇后之後,沈家皇朝便是陰盛陽衰。太宗年間,公主弄權,致使朝中十五位大臣伏法;高宗體弱多病,皇后和幾名妃嬪竟然都與太醫、侍衛等人有染,好在高宗還是個明白人,臨終前將自己在潛邸時由宮女所生的長子召進宮來,這位皇長子因爲生母出身低下,不被太宗所喜,二十八歲還沒有記入玉牒,沒想到卻在最後關頭承繼大統,這便是先帝德宗皇帝。

德宗皇帝娶的便是趙太后,趙太后手腕強悍,後宮嬪妃竟無一子活過三歲,她自己則生了四男一女,可謂福澤綿綿兒女雙全。

可惜太子早夭,皇位落入資質平庸的次子頭上,於是便有了太后攝政長達十年之久的事情。

慶王心裡清楚,太后能夠想攝政便攝政,歸根結底,早在先帝在世時,恐怕太后就已經在朝廷裡有了自己的力量,先帝殯天之後,太后羽翼已豐,直接便將皇帝束之高閣,自己做起了攝政太后。

而現在的這位皇后,也不過二十幾歲的年紀,便已經隱隱有了權後之心,皇帝不理朝政,皇后卻胸懷天下。正像太后所說,若不趁早壓制,這位王皇后說不定便會成爲第二個謝皇后。

第七七二章 何錯第二四九章 釣魚第五零九章 袁維雲第七三零章 無計可施第七零一章 賊車第二九六章 相見第六七零章 勇氣第六三六章 喜事第四九六章 及笄第四五零章 阿力倫第四五三章 託孤第七章 豈止君不足第二八七章 李家第六八一章 麒麟第四十八章 半江瑟瑟半江紅第六四零章 後盾第三六八章 延壽寺第三七三章 飛刀第一八四章 說謊第二十五章 翠華搖搖行復止第六三一章 掖庭第二四四章 關外第二九四章 碎裂第二三八章 九爺的眉毛第一五五章 妖僧第六七八章 兄妹第六三五章 待產第四四三章 派人第二十五章 翠華搖搖行復止第二一一章 拜帖第六四五章 水餃第二一六章 國公府第五十三章 江南好第六三九章 展顏第三三三章 多嘴第二五六章 竹牌第一二六章 低頭思故人第三九九章 洛陽城第二一七章 小大姐第四三五章 不速之客第四七二章 後續第六二四章 保媒第二六七章 山僧第五二九章 說走就走第五一二章 逃亡第五六八章 蘇淺第三六六章 蘇淺第一三七章 看王孫第一七三章 送禮+番外一、二第二六三章 欺君第三九五章 接風第一二零章 只問知不知第五九二章 終會離去第六六三章 玉成第一一二章 一朝遇故人第六九三章 沒有朋友第六三五章 待產第五章 左擎蒼,右牽黃第六一零章 吳家勳第一四三章 少年遊第三八九章 走馬燈第一六四章 嬤嬤第二五六章 竹牌第一五零章 嘉興有君名蘇淺第四六八章 突變第三三四章 我賠給你第三八七章 乾清宮第七三四章 遺憾第一九零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六五九章 媒婆第五三一章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第二一三章 耿氏兄弟第一二六章 低頭思故人第五十九章 有暗香盈袖第三八四章 回來第五一七章 京城地第一五六章 褚慶第五四一章 笑醒第一一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三零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第一七二章 組織第四四九章 保護第五八四章 猜疑第三十一章 蕙心堪怨第四一三章 不辨風塵色第六六零章 欲說還休第三十九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五五一章 展忱第二一二章 搜查第一二零章 只問知不知第三六八章 延壽寺第一六八章 長史第七四八章 驚變第四九六章 及笄第四三零章 花香第一八零章 碧螺第三八二章 小淵第二零八章 慈寧第一二五章 舉頭望明月
第七七二章 何錯第二四九章 釣魚第五零九章 袁維雲第七三零章 無計可施第七零一章 賊車第二九六章 相見第六七零章 勇氣第六三六章 喜事第四九六章 及笄第四五零章 阿力倫第四五三章 託孤第七章 豈止君不足第二八七章 李家第六八一章 麒麟第四十八章 半江瑟瑟半江紅第六四零章 後盾第三六八章 延壽寺第三七三章 飛刀第一八四章 說謊第二十五章 翠華搖搖行復止第六三一章 掖庭第二四四章 關外第二九四章 碎裂第二三八章 九爺的眉毛第一五五章 妖僧第六七八章 兄妹第六三五章 待產第四四三章 派人第二十五章 翠華搖搖行復止第二一一章 拜帖第六四五章 水餃第二一六章 國公府第五十三章 江南好第六三九章 展顏第三三三章 多嘴第二五六章 竹牌第一二六章 低頭思故人第三九九章 洛陽城第二一七章 小大姐第四三五章 不速之客第四七二章 後續第六二四章 保媒第二六七章 山僧第五二九章 說走就走第五一二章 逃亡第五六八章 蘇淺第三六六章 蘇淺第一三七章 看王孫第一七三章 送禮+番外一、二第二六三章 欺君第三九五章 接風第一二零章 只問知不知第五九二章 終會離去第六六三章 玉成第一一二章 一朝遇故人第六九三章 沒有朋友第六三五章 待產第五章 左擎蒼,右牽黃第六一零章 吳家勳第一四三章 少年遊第三八九章 走馬燈第一六四章 嬤嬤第二五六章 竹牌第一五零章 嘉興有君名蘇淺第四六八章 突變第三三四章 我賠給你第三八七章 乾清宮第七三四章 遺憾第一九零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六五九章 媒婆第五三一章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第二一三章 耿氏兄弟第一二六章 低頭思故人第五十九章 有暗香盈袖第三八四章 回來第五一七章 京城地第一五六章 褚慶第五四一章 笑醒第一一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三零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第一七二章 組織第四四九章 保護第五八四章 猜疑第三十一章 蕙心堪怨第四一三章 不辨風塵色第六六零章 欲說還休第三十九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五五一章 展忱第二一二章 搜查第一二零章 只問知不知第三六八章 延壽寺第一六八章 長史第七四八章 驚變第四九六章 及笄第四三零章 花香第一八零章 碧螺第三八二章 小淵第二零八章 慈寧第一二五章 舉頭望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