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七章 真相

小淵眼中閃過一抹驚懼,只是一閃而逝,但還是被姜伯儒捕捉到了。

他摸着稀稀疏疏的山羊鬍子,若有所思地道:“能令一位堂堂親王被滅口,那這事情一定不小,不過倒也不難查出,不外乎就是事關先帝、太后、祥太子、今上、榮王和慶王這幾人。首先不會是祥太子,但卻一定涉及到祥太子了,惠親王與祥太子年紀相當,兩人雖然差着輩份,卻自**好,所以當他得知此事後,首先想到的便是要將此事告知祥太子。因此,這件事定然與先帝無關,惠親王自幼長在紫禁城裡,若是此事事關先帝,他定然不會去告知祥太子。”

“那麼就只有太后、今上、榮王和慶王了。讓老朽算一算,榮王當年只有十歲,慶王也只有五六歲,他們二人還不能興風作浪,而太后一慣強勢,且又是祥太子的生母,若是與她有關,惠親王應也不會去找太子。”

姜伯儒的話說到此處,他想要說什麼已經很清楚了。

幾個人裡,只餘下當今天子。

姜伯儒頓住話頭,他在小淵眼中看到了輕鬆。

是了,方纔他明明看到小淵眼中一閃即逝的驚懼,而現在,驚懼沒有了,小淵神色也已恢復正常。

姜伯儒知道自己說錯了。

所以小淵纔會沒有了適才的緊張。

姜伯儒微微一笑,他忽然感慨道:“惠親王若還健在,也只有三十出頭,正是年富力強的好時候,可惜,太可惜了。祥太子若是在世,也和他差不多的年紀,祥太子、今上和惠親王雖然差了輩份,可卻是同齡,他們自幼一起長大,感情甚好。據說惠親王性情和善,榮王和慶王年紀雖小,可也與他玩在一起。”

小淵終於開口了:“感情好的只有惠親王和祥太子,與旁人無關。”

他的口氣平淡,如同在說一件與自己沒有關係的事情。

姜伯儒嘆了口氣:“這麼說來,慶王與祥太子也不親厚了,也是,他們雖是一母同胞,可年齡相差甚多,慶王在皇子府長大,與祥太子見面的機會應也不多吧。老朽真是老糊塗了,竟然險些忘記慶王爺不吃糉子的事了,祥太子是端午的生辰,因此慶王便不吃糉子。老朽得知此事時,也從未想過慶王會與祥太子之死有關係,慶王只是個幾歲的孩子,又怎會殺死太子呢,可若是祥太子是因爲慶王而死,慶王在內心深處有愧於祥太子,此事便就說得通了。小淵啊,老朽可說對了?”

“這不關我的事,我自幼長在宮外,對於宮裡的事情一概不知。”小淵冷冷地說道。

“怎會不關你的事啊,惠親王便是最早知道此事之人,因此他才被滅口,可惜他臨死之時沒能將此事告知祥太子,讓祥太子早做打算,否則祥太子也不會早夭。”

“那時慶王只是五六歲的孩子,他又能做出何事,令惠親王和祥太子先後死去,想來想去,也就是他這個人有問題了。”

說到這裡,姜伯儒眼中突然精光四射,他目光炯炯看着小淵,一個字一個字地說道:“慶王並非先帝血脈!這纔是你隱藏已久的秘密!”

小淵別過臉去,望着姜伯儒拿回來的那隻鳥籠。

籠中的百靈鳥可能是重回舊地,正好奇地東張西望,甚至忘記了鳴叫。

小淵把一根手指伸進鳥籠裡,小鳥沒有躲閃,任由小淵用指尖輕撫它頭頂的絨毛。

姜伯儒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但是他還想繼續問下去。

“雖然慶王並非先帝親生,可是他與祥太子也是一母同胞,即使祥太子知道他的身世,想來也不會將此事大白天下,太后深知此事深淺,應該不會爲了慶王而加害自己的嫡長子吧。”

小淵的手指還在小鳥的頭頂,聞言,他的指尖忽然揚起又落下,小鳥發出一聲悽慘的叫聲,像沒頭蒼蠅似的,撲騰着翅膀在籠子裡上竄下跳。

小淵靜靜地看着籠中忽然暴躁的小鳥,嘴角揚起,浮出一抹嘲諷的笑。

“父王死於太后之手。”小淵冷冷地說道。

他口中的父王便是惠親王。

“祥太子早在父王之前便知悉了此事,父王去世之後,祥太子便買通了皇子所的人,想要暗中殺死慶王,可是太后早就在他身邊安插了眼線,太后恨祥太子不念手足之情,又恐他有朝一日會對自己下手,便想找機會讓他犯下過錯,令先帝廢掉這個太子,到那時,她再向太子施以援手,讓他留在自己身邊做個富貴王爺。”

小淵說到這裡,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真是可笑啊,他竟然會對眼前這個第一次見面的老頭子,說出了這個秘密。

雖然並沒有合盤托出,但是也是七七八八了。

太奇怪了,也不知爲何,姓姜的說話的時候,自己總想打斷他,總想告訴姓姜的,他說的不對,事情不是這樣的。

可是自己真的把這件事說出來了,反而覺得輕鬆了。

小淵想笑,他也不知道是要笑什麼,或許是笑自己吧,笑自己竟然被人輕而易舉引進套中。

姜伯儒卻好像對他的失態視而不見,順着他的話想當然地說下去:“太后是不喜歡今上的,十八年前,慶王尚幼,太后最看重的兒子還是祥太子,無奈祥太子不能留在東宮了,虎毒不食子,即使祥太子要殺慶王,太后依然沒有想要將祥太子置之死地。”

“太后想要讓榮王取代祥太子,入主東宮。榮王自幼喜愛騎射,先帝多次誇獎於他,還將自己最喜愛的一柄長弓賜給他。對,就是榮王,老朽想通了,是榮王害死了祥太子,這亦是榮王要起兵的主要原因,他當年費盡心力殺了祥太子,可是皇位卻是今上的,他自是不甘,便有了謀反之心。”

姜伯儒似是沉醉於自己編織的故事當中,撫着鬍子洋洋自得。

小淵白了他一眼,仰頭望天,真是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第九十八章 畢竟西湖六月中第七十九章 擬就王孫借十分第五二六章 碰面(今曦今朝和氏璧加更)第七四八章 驚變第三三八章 相約第三十三章 迷津欲有問第三八九章 走馬燈第三三六章 投名狀第五十一章 遙憐小兒女第八十章 馬蹄催(今曦今朝和氏璧加更)第四五九章 醫者第三一六章 啞巴第五三八章 奇貨可居第六五六章 過聞第六一五章 繼續第四四五章 夾層第六零七章 斷腕第四九零章 來信第一零五章 停船暫借住第六三五章 待產第四五五章 放血第七十六章 可憐天下女兒心(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章 左擎蒼,右牽黃第三二六章 暗語第三五五章 送你一盞燈第三十七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第三十一章 蕙心堪怨第二九五章 出現第五零四章 舉棋第二七八章 霍家第三七九章 玉笛公子第七十章 窮山惡水?第四三二章 君子好逑第四零八章 徹夜長談第六十一章 心計欲何施第六二二章 曾經來過第三二七章 兄弟第七四三章 言盡第四七七章 小哥哥第二三七章 氣死九爺了第二零四章 感同第六二四章 保媒第三八五章 鬧劇第三二一章 爲敵第七一三章 蓮花座第四九零章 來信第六一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三八章 奇貨可居第七五一章 進城第十三章 屋漏偏逢連陰雨第六七九章 彩雲歸第三六六章 蘇淺第七十三章 風煙起(第三更,求訂閱求月票求打賞)第七七三章 一瞬間第二二一章 手串第三二四章 離開第二六八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二六七章 小楓第五三三章 合意第五九二章 終會離去第十六章 驛路交遊熟第七四四章 偷襲第四一七章 怨咽空自悲第二五三章 防風第三四一章 奇怪第二六二章 閒淡第六二二章 曾經來過第九十一章 在水一方第四三六章 忽看庭際刀刃鳴第四十一章 橫玉笛,韻悠悠第三九一章 帳目第六四七章 小姑娘第四二零章 古珍軒第三十四章 嘔啞嘲哳難爲聽第五九三章 找人第三八二章 小淵第四五三章 託孤第六零九章 進宮第五八六章 太子第四二零章 古珍軒第七一九章 阿茶第二一二章 搜查第二一二章 搜查第三零六章 聞說第七三八章 君王有語第五七六章 如出一轍第三九八章 夜探第六七三章 臘八第七十二章 春花秋月何時了(第二更)第七五五章 提親第六二七章 百年世事不勝悲第六二三章 巧笑第二九零章 笑了第二十七章 征衣暗塵易染第二八四章 無奈第五三一章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第三四二章 賜婚第五九六章 女尼第二六七章 小楓第四十五章 清泉石上流
第九十八章 畢竟西湖六月中第七十九章 擬就王孫借十分第五二六章 碰面(今曦今朝和氏璧加更)第七四八章 驚變第三三八章 相約第三十三章 迷津欲有問第三八九章 走馬燈第三三六章 投名狀第五十一章 遙憐小兒女第八十章 馬蹄催(今曦今朝和氏璧加更)第四五九章 醫者第三一六章 啞巴第五三八章 奇貨可居第六五六章 過聞第六一五章 繼續第四四五章 夾層第六零七章 斷腕第四九零章 來信第一零五章 停船暫借住第六三五章 待產第四五五章 放血第七十六章 可憐天下女兒心(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章 左擎蒼,右牽黃第三二六章 暗語第三五五章 送你一盞燈第三十七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第三十一章 蕙心堪怨第二九五章 出現第五零四章 舉棋第二七八章 霍家第三七九章 玉笛公子第七十章 窮山惡水?第四三二章 君子好逑第四零八章 徹夜長談第六十一章 心計欲何施第六二二章 曾經來過第三二七章 兄弟第七四三章 言盡第四七七章 小哥哥第二三七章 氣死九爺了第二零四章 感同第六二四章 保媒第三八五章 鬧劇第三二一章 爲敵第七一三章 蓮花座第四九零章 來信第六一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三八章 奇貨可居第七五一章 進城第十三章 屋漏偏逢連陰雨第六七九章 彩雲歸第三六六章 蘇淺第七十三章 風煙起(第三更,求訂閱求月票求打賞)第七七三章 一瞬間第二二一章 手串第三二四章 離開第二六八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二六七章 小楓第五三三章 合意第五九二章 終會離去第十六章 驛路交遊熟第七四四章 偷襲第四一七章 怨咽空自悲第二五三章 防風第三四一章 奇怪第二六二章 閒淡第六二二章 曾經來過第九十一章 在水一方第四三六章 忽看庭際刀刃鳴第四十一章 橫玉笛,韻悠悠第三九一章 帳目第六四七章 小姑娘第四二零章 古珍軒第三十四章 嘔啞嘲哳難爲聽第五九三章 找人第三八二章 小淵第四五三章 託孤第六零九章 進宮第五八六章 太子第四二零章 古珍軒第七一九章 阿茶第二一二章 搜查第二一二章 搜查第三零六章 聞說第七三八章 君王有語第五七六章 如出一轍第三九八章 夜探第六七三章 臘八第七十二章 春花秋月何時了(第二更)第七五五章 提親第六二七章 百年世事不勝悲第六二三章 巧笑第二九零章 笑了第二十七章 征衣暗塵易染第二八四章 無奈第五三一章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第三四二章 賜婚第五九六章 女尼第二六七章 小楓第四十五章 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