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金毗盧水神炮(下)

但也有極特殊的情況,“大擁沙”力大無窮,而且性蠢皮厚,不知疼痛,往往被漁民們亂矛攢刺放了血後,仍得不死,破艙遁海而去,船外罩着的漁網就是防備它掙脫出來,我們遇上的這艘三桅船,特徵非常明顯,要是知道其中緣故的海狼,一看便知是用黿鰲祭龍王爺的打標船,因爲沒有牽引之船,而且牽引船也不可能來這片危機四伏的海域,它顯然是已經被放至遠海,由於最近幾日海上波瀾不驚,天氣好得出奇,纔始終未沉,竟然漂流到了珊瑚螺旋附近。

三桅船雖然已經漏水,卻在搖搖擺擺的起伏之中始終未沉,而且三番五次地撞向我們的座船,明叔雖然爲人不太可靠,但他行遍南洋,航海經驗豐富,在海上見過千奇百怪的各種事情,一看這情況就知道不妙,很可能三桅船裡的“大擁沙”沒死透,撞破了船底,但由於身軀龐大,被卡在了底艙,這種黿鱉之屬,力大無窮能夠負山過海,它不善入深水,定是想在水面上找個什麼東西,撞掉背上甩不脫的船架子,這才陰魂不散的跟“三叉戟號”纏上了。

海霧中能見度低,我們的船也不敢開快了,備不住就讓它撞個正着,雖然三叉戟兩側有銅板裝甲保護,也未必能保證沒事,最要命的是這血船吸引了衆多鯊魚,一旦引來深海的魚龍巨物,那將會是倒海翻江的動靜,明叔就曾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現在想起來兀自心有餘悸,此刻被我一問,當下撿緊要的情形跟我們說了。

由於大擁沙僅在一些自然環境特殊的羣島海域出沒,所以這種打標祭海龍的習俗並不多見,別說我和胖子沒聽說過,就連船老大阮黑也不知曉,只有明叔這種常年在遠海外洋上做亡命生意,專涉狂波驚瀾的海商才瞭解一些。

不過我和胖子對此將信將疑,眼看那艘三桅船即將從水神炮的射擊死角中進入射程,胖子還忍不住問明叔這事是真的假的,喂龍王爺的?海里當真會有龍?那龍宮裡是不是還得有蝦兵蟹將和耍大錘的王八將軍?

明叔目不轉晴地盯住三桅船,生怕錯過了開炮的時機,口裡對胖子說:“有沒有搞錯啊,見過龍王爺的人還能站在這裡說話?你要想知道,就要自己游下去看個明白,那血船再不沉下去,早晚雲無要把海底的大傢伙引上來,到那時候就什麼都晚了,咱們這船雖快也一定沒得逃……快……快開炮……”

在明叔的叫喊聲中,我們的座船與三桅血船之間,再次進入了平行姿態,間距不過十五六米左右,正是使用金毗盧水神炮的最好時機,由於射程實在太近,甚至不用考慮炮擊的提前量和拋物線彈着點等因素,幾乎可以用火炮來直瞄射擊。

金毗盧水神炮是以舊式移動船炮改良設計,並以印度水神“金毗盧”命名。之所以用老式小型艦炮,是因爲所謂的水神炮,並非是以殺傷爲主的海戰武器,它還要在航海中起到多種作用,老式的炮彈更便於改裝,可以根據具體需要,製造使用多種不同用途的炮彈。

炮身接近古時“臼炮”,不過臼炮形體短粗,需向高四十五度角以上開炮,取拋物線射擊敵人。舊時在中國將“臼炮”俗稱爲“虎蹲”,也有叫“田雞雷”,都是以形狀得名,在日本等國則稱它爲“曲射臼”,海神炮的發射原理接近於“臼炮”,不過口徑小了許多,炮身加長,射擊角度可以壓低,在三個訓練有素配合默契的炮手控制下,裝填發射速度也會相應提高許多。

炮彈的種類包括子母彈,彈膛中空,內容許多鉛丸炸藥,膛中構造特殊,有前後各部,能在空中炸裂,母彈爆炸後,子彈四散,覆蓋面極廣,子彈內裝有碾碎的鉢羅藻,可以使鉢羅藻碎流蓋住一定區域的海面,鉢羅藻爲印度洋海中異類植物,物之屬性有生剋制化,凡海中之魚鱉鯨鯢水族之屬,大多懼怕這種海藻,遇到鱉魚鼓浪傾覆舟船的情況,可以逼迫其暫時遁入海底。

此外“金毗盧水神炮”的各種炮彈裡,還包括開花彈,開花彈也是內分兩層,又分銅鐵兩種質地,着彈後炸爲碎片,威力甚大,是一種轟擊礁石或建築的攻擊形炮彈;另有實心鋼甲彈,中心堅實,外裹鋼衣,穿透力強,專用來攻擊海匪的鐵甲艦船;葡萄彈則是在膛內即炸裂,紛飛脫膛,不能及遠,諸如此類,舉不勝舉。正因其在海上效用衆多,是航船的守護神,故以金毗盧相稱,英國人則稱它爲震海炮,最早是英國海軍發明,後來在南洋被廣爲使用。

只見那三桅船正在金毗盧水神炮覆蓋範圍內起伏晃動,明叔連連催促發炮,我讓古猜抱來一枚子母彈填入炮膛,利用千里傳音筒讓阮黑儘量保持船速平穩,然後一揮手發出信號,胖子早把引線點燃,哧哧一陣白煙,震海炮的炮口火光一閃,硝煙雲瀰漫中炮彈射入了三桅船的船身深,隨後又聽見母彈中的子丸闢啪亂響,隨着爆炸聲起,鉢羅藻到處飛散,三桅船船裡船外盡是鉢羅碎藻。

我本想再指揮衆人繼續炮擊,但那“鉢羅藻”也真有奇效,血船下的大擁沙被其所迫,雖然它不耐深水,也不得遁入海中暫避,就連海面上那些聞腥而至的鯊魚,也紛紛逃散。

眼見三桅船沒下海面,脆弱的船身被水壓一帶,就成了碎片,只有船身的層層漁網,裹着一個巨大青黑色之物沉入海底,血水把整個海面都染紅了,想必那黑色小山般的大擁沙身上帶血,又失了那層木船的阻擋,在海底必定躲不過惡魚的圍追堵截,或被殲,或逃遁,再不會對我們構成威脅了。

艙裡的衆人齊聲歡呼,我對明叔等人說:“四十年代靠戰鬥,五十年代靠口號,六十年代靠憶苦,七十年代靠批判,到了現如今八十年代,咱當然要靠辦法了。辦法就是戰術,我看今後只要靈活練用類似的戰術,咱們一定可以順利撈回月光明珠和秦王照骨鏡。”

第五章 火瓢蟲第八章 無盡神道(3)第二十四章 黑塔第二十三章 羣屍第二十四章 錦鱗蚦第四十二章 還願第二十八章 龍獺(上)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下)第二十八章 惡魔第一章 地仙村古墓第九章 內藏眢第四十四章 總路線 總任務第五十二章 萬分之一第三十二章 空亡第四十五章 奪魂前言第四章 利涉大川第五章 食人蟻(5)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1)第三十八章 天目第二十四章 黑塔第二章 潛逃者第六章 魚骨廟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3)第五十二章 夜深人靜第四十九章 感染擴大第九章 散魂孔(2)第三章 蝴蝶行動第十章 雷公嶺(2)第十三章 死者——身份不明第三十三章 碧水之玄第七章 荒山老屍(4)第二章 渡河第五章 火瓢蟲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2)第二十四章 神仙果(1)第十四章 失蹤(下)第十九章 化石森林第九章 鐵馬幫(2)前言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4)第三十二章 雲藏寶殿第二十一章 逆襲(5)第五章 打神金鞭(1)第二十一章 金風寨第三十章 黃金大道(2)第十五章 歐文教授的研究報告(2)第十六章 突圍(2)第十章 戚繼光墓(5)第六章 鬼衙門第四十五章 奇遇第三十六章 西北偏北第七章 起死回生(3)第二十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上)第二十三章 神筆第二章 秦王照骨鏡第二十六章 胎動第四十四章 總路線 總任務第六十章 懸棺第十一章 幽靈血船第二十一章 逆襲(2)第九章 鬼打牆(1)第三十三章 水潭第十三章 吊死鬼(3)第六十七章 賬簿第二十八章 太陽神廟(2)第十九章 鬼角(5)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2)第十二章 墳冢(2)第五十一章 數字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4)第三章 蝴蝶行動第四十章 由眼而生 由眼而亡第五十一章 鬼月亮第十一章 三清觀(5)第六十三章 沉默的朋友第十二章 逃命(2)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2)第四十三章 噩兆第十三章 黃皮子(7)第十章 雷公嶺(2)第十六章 屍油河(6)第七章 盜洞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場(下)第三十五章 難以置信第五章 食人蟻(6)第十六章 防以重門第五章 食人蟻(5)第十二章 恐慌第十章 雙面屍(1)第三十三章 碧水之玄第三十九章 舌頭第二十一章 異底洞第三十四章 看不見的故人第五十四章 過龍兵第十四章 妖奴第五章 打神金鞭(2)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2)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1)第三章 發丘印
第五章 火瓢蟲第八章 無盡神道(3)第二十四章 黑塔第二十三章 羣屍第二十四章 錦鱗蚦第四十二章 還願第二十八章 龍獺(上)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下)第二十八章 惡魔第一章 地仙村古墓第九章 內藏眢第四十四章 總路線 總任務第五十二章 萬分之一第三十二章 空亡第四十五章 奪魂前言第四章 利涉大川第五章 食人蟻(5)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1)第三十八章 天目第二十四章 黑塔第二章 潛逃者第六章 魚骨廟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3)第五十二章 夜深人靜第四十九章 感染擴大第九章 散魂孔(2)第三章 蝴蝶行動第十章 雷公嶺(2)第十三章 死者——身份不明第三十三章 碧水之玄第七章 荒山老屍(4)第二章 渡河第五章 火瓢蟲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2)第二十四章 神仙果(1)第十四章 失蹤(下)第十九章 化石森林第九章 鐵馬幫(2)前言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4)第三十二章 雲藏寶殿第二十一章 逆襲(5)第五章 打神金鞭(1)第二十一章 金風寨第三十章 黃金大道(2)第十五章 歐文教授的研究報告(2)第十六章 突圍(2)第十章 戚繼光墓(5)第六章 鬼衙門第四十五章 奇遇第三十六章 西北偏北第七章 起死回生(3)第二十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上)第二十三章 神筆第二章 秦王照骨鏡第二十六章 胎動第四十四章 總路線 總任務第六十章 懸棺第十一章 幽靈血船第二十一章 逆襲(2)第九章 鬼打牆(1)第三十三章 水潭第十三章 吊死鬼(3)第六十七章 賬簿第二十八章 太陽神廟(2)第十九章 鬼角(5)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2)第十二章 墳冢(2)第五十一章 數字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4)第三章 蝴蝶行動第四十章 由眼而生 由眼而亡第五十一章 鬼月亮第十一章 三清觀(5)第六十三章 沉默的朋友第十二章 逃命(2)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2)第四十三章 噩兆第十三章 黃皮子(7)第十章 雷公嶺(2)第十六章 屍油河(6)第七章 盜洞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場(下)第三十五章 難以置信第五章 食人蟻(6)第十六章 防以重門第五章 食人蟻(5)第十二章 恐慌第十章 雙面屍(1)第三十三章 碧水之玄第三十九章 舌頭第二十一章 異底洞第三十四章 看不見的故人第五十四章 過龍兵第十四章 妖奴第五章 打神金鞭(2)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2)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1)第三章 發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