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節 最高壓力

時斯普魯恩斯並不知道國內具體產生了多大的轟動效一點他可以肯定,那就是白宮的主人會暴跳如雷,必須要有人爲此承擔責任。後來,新奧爾良的港口司令,以及路易斯安那州的衛戍司令都倒了大黴。這兩人也只算得上是主要的替死鬼,負責新奧爾良防空的指揮官當時就正好在遭到轟炸的堤壩附近,堤壩決堤的時候就陣亡了。這還算是好的結果,不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被追授了國會勳章,以表彰其英勇戰鬥的精神,至於他當時到底有沒有英勇戰鬥,還是在逃命的時候完蛋的,恐怕就沒有人知道了。

這些找替死鬼的事情也與斯普魯恩斯沒有多大的關係。現在,新奧爾良肯定是去不了了,而他只有另外兩個港口可以選擇,一是邁阿密,二是聖地亞哥。相對而言,斯普魯恩斯肯定會選擇邁阿密,而不是聖地亞哥,因爲他知道,大安德烈斯羣島根本就守不了多久,如果唐帝國陸戰隊迅速打過來的話,那他的艦隊就將被困死在聖地亞哥,連一點掙扎的機會都沒有。可是,這個時候,根本就不是由斯普魯恩斯來決定艦隊的行動。

十八日下午,斯普魯恩斯就下令艦隊轉向,準備去邁阿密暫時停留,可是艦隊剛完成轉向,他就收到了金上將發來的的電報,讓他繼續留在海上,不要急着前去邁阿密。而爲艦隊補充燃料等物資地船隊將盡快趕過來與他會合。也就是說,大西洋艦隊不可能前往邁阿密。無奈之下,斯普魯恩斯只好修改了命令,讓艦隊繼續在墨西哥灣的東南部海域,也就是與佛羅里達海峽交匯的海域繼續徘徊。等待新的命令。

斯普魯恩斯幾乎可以猜到金上將爲什麼讓他留在海上,此時,國內肯定有人提出要進行報復性打擊,而最有可能執行報復任務的就是大西洋艦隊,而不會是岸基航空兵。也正因爲如此,斯普魯恩斯覺得他像是個等待宣判地囚犯一樣。作爲一名冷靜的指揮官,如果由他來決定大西洋艦隊的行動的話。那麼現在最好是返回諾福克,而不是留在這邊。最重要的是,絕不應該採取任何報復性行動,至少不能讓大西洋艦隊去執行報復行動。很簡單,敵人既然敢於偷襲新奧爾良,那就做好了迎接報復性打擊的準備工作。報復的意義並不是很大,就更不值得動用唯一地艦隊去完成這個任務了。也許。連完成這個任務的可能性都沒有,唐帝國艦隊的司令官也正在等着大西洋艦隊主動送上門去呢。

這些問題也不由斯普魯恩斯決定,他只是艦隊指揮官,而且還只是艦隊的總參謀長,連艦隊司令都不是,又離華盛頓幾千公里,他連發言的機會都沒有,哪裡輪得到他做主了。而此時的華盛頓,包括美國總統。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上將,海軍部長金上將,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上將,剛剛乘飛機趕到地西部戰區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上將,以及其他的一大幫子高級將領正在白宮地橢圓形會議室裡商討着該善後,而其中一個最主要的話題就是要不要報復,以及該怎麼報復。

在會議進行之前,以及進行期間,美軍的情報部門,以及前線的好幾支部隊都在積極的行動。到十八日晚上。也就是在會議開了近6小時,中途還讓參會者吃了晚飯之後。情報部門首先有所收穫。

美國情報機構首先查到了那兩名失蹤的諜報人員,然後迅速的啓動了潛伏在墨西哥政府內的一名從來沒有“使用”過的“鼴鼠”,首先搞清楚,這次地轟炸是由唐帝國遠征軍進行的。隨着調查深入,到當天晚上,美國的情報部門已經瞭解到了一些真實的情報,包括秘密到達的那名上校參謀,以及隨後到達的一支特別的重型轟炸機部隊,還有一批外形奇特的炸彈。只是,當時情報部門沒有能夠獲得更有力的證據,比如照片,也就無法判斷這些情報的真實性。

在事發現場調查地軍隊也很快有了收穫。那架被擊落的轟炸機地殘骸找到了,雖然轟炸機只剩下了骨架,以及一些沒有燒燬的部件,但是美國的航空工程師立即判斷,這是一種新式轟炸機,是一種之前從來沒有在戰場上出現過,也從來沒有被擊落的轟炸機。這些工程師拍下了飛機殘骸的照片,並且對飛機殘骸進行了測量。具體的分析工作還沒有完成,所以也就無法推測出這種新式轟炸機的大概性能。

最大的收穫還是一支美軍的搜尋部隊找到了那枚跳過了堤壩,在空地上爆炸的炸彈的彈片。當時美軍一共找到了五片比較大的彈片,然後由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拼接與復原。要想通過幾塊彈片復原整個炸彈,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在這些彈片中,有一塊是炸彈的外殼,而當時參加復原工作的工程人員中,有一個曾經秘密參加過英國製造“圓桶”炸彈的工作,他一眼就看出了這塊彈片的來歷,並且肯定是與“圓桶”類似的炸彈爆炸後留下的。

有了這三條信息,情況也就基本上清楚了。指揮這次轟炸的是一名身份神秘的上校軍官,雖然有人證實只是一名陸軍上校,但是很有可能是化名而來的航空兵上校,而且是屬於重型轟炸機部隊的軍官。執行轟炸任務的是一支由12架新式轟炸機組成的轟炸機部隊,而且/.英部隊。所使用的炸彈是與英國摧毀魯爾大壩的“圓桶”類似的炸彈。再結合當時參加戰鬥的一些高射炮手的描述,美軍很快就將轟炸行動“復原”。這只是最後階段,而這些轟炸機是從哪裡飛來的,採用的是什麼航線,以及最後是怎麼撤退的,這些都需要更深入的調查與摸索才能得知。

到此,美國總統所需要的東西已經全部有了。會議也很快進入了正題,即要不要報復,以及該怎麼報復。在第一.

第42節 堡壘戰場第11節 受到置疑(下)第1節 勤奮的天才第81節 果斷出擊第50節 分工合作第24節 衝鋒的號角第4節 北海海戰第19節 最後的考驗第42節 挑戰第17節 未知的海洋(上)第24節 復出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上)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下)第44節 重點清除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上)第16節 鷹的決鬥第70節 死板的代價第29節 翻天倒海第53節 規避第18節 再添麻煩第13節 磨刀不誤砍柴功第24節 炮轟海港第18節 選擇目標第6節 訪問日本(上)第25節 流亡政府第37節 上尉的報告(下)第41節 追殲第63節 島嶼絞肉機第2節 戰爭的本質(下)第39節 由邪改正第50節 新任艦隊司令官第33節 血色夕陽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下)第11節 無奈之舉第75節 校長的賭注第54節 重型魚雷第37節 空中先鋒戰第8節 撥雲見日第54節 重型魚雷第4節 頭號艦隊第54節 擦肩而過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上)第7節 對德政策第34節 彈雨第52節 飛蛾撲火第73節 勝利的意義第33節 冒險伏擊第3節 喜憂參半第8節 小試身手第35節 飛向黎明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下)第13節 滾動的鈔票第39節 叮囑第53節 鞭長莫及第8節 自由行動權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下)第13節 海陸之爭第13節 刀鋒槍口第21節 全面備戰第16節 鷹的決鬥第13節 海陸之爭第8節 戰略牽制第18節 離弦之箭第33節 在黑暗中摸索第30節 合作?第61節 大鵬展翅第18節 關鍵點第65節 戰略空運第55節 等待天亮第11節 貴族與平民第53節 濃縮的都是精華第78節 等待中的折磨第6節 隼鷹展翅第20節 秘密會晤第20節 兩敗俱傷第30節 堅持方向第58節 殺回開普敦第19節 德國人的賭注第13節 天羅地網第24節 關門打狗第72節 倉促出擊第46節 誘餌與獵人第61節 衝刺轟炸第70節 死板的代價第4節 錯過的晉升第89節 自損八百第28節 絕密工程第10節 熱身第15節 不成熟的戰艦第25節 忌諱第18節 成本問題第16節 現代納爾遜第62節 晴天霹靂第48節 決定乾坤第43節 緊急軍情第69節 長腿戰機第29節 戰爭號角第2節 裝甲鐵騎第16節 英雄凱旋(下)第25節 忌諱
第42節 堡壘戰場第11節 受到置疑(下)第1節 勤奮的天才第81節 果斷出擊第50節 分工合作第24節 衝鋒的號角第4節 北海海戰第19節 最後的考驗第42節 挑戰第17節 未知的海洋(上)第24節 復出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上)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下)第44節 重點清除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上)第16節 鷹的決鬥第70節 死板的代價第29節 翻天倒海第53節 規避第18節 再添麻煩第13節 磨刀不誤砍柴功第24節 炮轟海港第18節 選擇目標第6節 訪問日本(上)第25節 流亡政府第37節 上尉的報告(下)第41節 追殲第63節 島嶼絞肉機第2節 戰爭的本質(下)第39節 由邪改正第50節 新任艦隊司令官第33節 血色夕陽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下)第11節 無奈之舉第75節 校長的賭注第54節 重型魚雷第37節 空中先鋒戰第8節 撥雲見日第54節 重型魚雷第4節 頭號艦隊第54節 擦肩而過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上)第7節 對德政策第34節 彈雨第52節 飛蛾撲火第73節 勝利的意義第33節 冒險伏擊第3節 喜憂參半第8節 小試身手第35節 飛向黎明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下)第13節 滾動的鈔票第39節 叮囑第53節 鞭長莫及第8節 自由行動權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下)第13節 海陸之爭第13節 刀鋒槍口第21節 全面備戰第16節 鷹的決鬥第13節 海陸之爭第8節 戰略牽制第18節 離弦之箭第33節 在黑暗中摸索第30節 合作?第61節 大鵬展翅第18節 關鍵點第65節 戰略空運第55節 等待天亮第11節 貴族與平民第53節 濃縮的都是精華第78節 等待中的折磨第6節 隼鷹展翅第20節 秘密會晤第20節 兩敗俱傷第30節 堅持方向第58節 殺回開普敦第19節 德國人的賭注第13節 天羅地網第24節 關門打狗第72節 倉促出擊第46節 誘餌與獵人第61節 衝刺轟炸第70節 死板的代價第4節 錯過的晉升第89節 自損八百第28節 絕密工程第10節 熱身第15節 不成熟的戰艦第25節 忌諱第18節 成本問題第16節 現代納爾遜第62節 晴天霹靂第48節 決定乾坤第43節 緊急軍情第69節 長腿戰機第29節 戰爭號角第2節 裝甲鐵騎第16節 英雄凱旋(下)第25節 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