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人心潰散

“拉開他們!拉開他們!”

座位上的張洪急的大吼,不停的拍驚堂木。

這些都是普通百姓,又在廷尉府大堂,總不能太過,衙役們奮力拉扯,根本拉不開,憤怒的百姓淹沒了大堂。

四處聞訊而來的衙役衝進來,幾乎是一個一個的將人給拖了出去,然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纔將袁譚給救出來,帶到了後堂。

“怎麼樣?”

後堂一間偏房內,王朗伸着頭問道。

醫師翻來覆去折騰半天,還是轉頭擡手道:“回廷尉,沒救了。”

王朗,張洪等人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

好好的審案,結果罪犯被百姓打死在正堂,這叫什麼事情?

張洪揮手,趕走了所有人,與王朗低聲道:“廷尉,現在怎麼辦?”

袁譚被打死在廷尉大堂,而且案子還沒審完,這怎麼向朝廷,向宮裡交代?

尤其是‘潁川黨’要是懷疑其中有貓膩,認爲是廷尉府針對‘潁川黨’,將惹來大麻煩。

王朗沉思一陣,道:“你老實告訴我,其中是否有你安排的人?”

百姓憤怒可以理解,但憤怒到這種程度,就令人心生懷疑了。

張洪回頭瞥了眼,越發低聲道:“是有幾個人,下官已經讓人給錢封口,出洛陽躲一陣子了。”

王朗皺了皺眉,道:“毆打袁譚,也是安排的。”

“不是。”張洪道:“只是讓他們帶帶風向,是百姓太過憤怒了。”

王朗冷哼一聲,道:“不是你的人,伱猜會是誰的人?”

張洪臉色微變,道:“廷尉……”

“行了,”

王朗打斷了他的話,道:“死了就死了,這個案子要的儘快結束,不能繼續損害丞相、朝廷的聲譽,我去一趟尚書檯,說明一下即可。你將案情了結,將判詞貼在門外。”

“是。”張洪道。但他心裡還是覺得,這裡面頗爲詭異,還有別人的手筆。

……

王朗還沒到尚書檯,消息已經先一步到了。

鍾繇下意識的瞥了眼荀攸,與荀彧道:“袁譚被百姓打死,未必是一件壞事,轉圜餘地大了很多。”

袁譚被憤怒的百姓打死,至少會減輕朝廷面臨的壓力,袁紹要謀反的藉口也並不那麼充足。

荀彧神色不動,道:“各州州牧以及一些郡守將陸續進京,我們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說服他們,完全支持‘建安五年施政綱要’,並戮力同心,全力推動。”

荀攸彷彿沒有察覺到鍾繇的目光,道:“吏曹也準備好了,對於一些語焉不詳,遲疑不決之人,會安排他們輕鬆的事情,或者請他們辭官。”

鍾繇有些意外的看着荀攸,這種自斷羽翼的行爲,不是荀攸的風格。

荀彧輕輕點頭,道:“我已經擬定了一份名單,等我們見過各州州牧後,名單會擴大,吏曹要做好準備。”

荀攸飛速接話,道:“好。”

荀彧擡頭,彷彿聽到外面的腳步聲,道:“公達,你見一見王廷尉吧,我與元常去見何顒與劉岱。”

“好。”荀攸起身,轉身向外走去。

等他走了,鍾繇面帶疑惑道:“公達這是怎麼了?”

荀彧拿起身邊的茶,淡淡道:“今天有個風聲,諸葛玄即將進京,接任吏曹尚書。”

鍾繇一怔,道:“他不是打定主意不入仕嗎?”

荀彧喝了一口,道:“何顒與公達一同入朝,劉岱是宗親,這兩人的態度至關重要,一定要說服他們。”

鍾繇已經明白了,所謂的風聲,多半是荀彧放出去的。

就這樣輕鬆的拿捏住了荀攸,簡單,直接,有效。

“我來。”鍾繇嚴肅着臉道。

他慣常嚴肅着臉,但朝野都知道,這位鍾僕射是出名的善於遊說,三羌,烏桓,鮮卑都是他爲欽使,安撫再三。

荀彧看着他,道:“吏治,賦稅,戶丁,土地,這四大項,從吏治開始,目前的重點還是賦稅。”

鍾繇作思索狀,道:“治粟都尉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另外,遏制土地兼併,也要落到實處。”

大漢朝廷的賦稅,絕大部分來自於土地,是以‘賦稅問題’,歸根結底,還會落在戶丁、土地上。

兩人說着,對視一眼,頓時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連年戰爭,製造了無數人口死亡,同樣遺落了衆多的荒地,對朝廷來說,是不缺地的,但另一方面,世家大族也在趁機發戰爭財,土地,尤其是腴田基本都落在士族大戶手中,同時,這些士族大戶也成了受難百姓的‘庇護所’。

因此,士族大戶比以往更加膨脹,有地有錢有糧,更有無數青壯,隨時可以武裝。

相對而言,朝廷在地方的權力影響本就微弱,即便多年改革,企圖增加控制力,可‘穩定’對於世家大族來說同樣彌足珍貴,他們消化了戰爭中的迅猛發展,在地方上的影響力與控制力更是不同以往。

大漢朝廷推行的‘新政’,想要從他們身上收稅,面臨的阻力可想而知。

這些阻力在‘新政’推行這麼多年後,朝廷深知其中的艱辛,是以感受到壓力最大的尚書檯,不說呼吸不順,那也是舉步維艱。

兩人對視着,沉默半晌,鍾繇道:“你是打算從哪裡開始?”

荀彧道:“幷州。幷州地廣人稀,連年戰亂,相對壓力小一些,由幷州開始,也算積累經驗。”

鍾繇也猜到了,頓了頓,道:“好,司隸不能亂,不過,我覺得青州也可以同時進行。”

荀彧神色動了動,搖頭道:“力量不夠。”

大漢朝廷雖然已經實際上控制了北方八州,可對於地方上的實際掌控力,跟不上來說,還在依託於地方的士族大戶,同時在兩州‘開戰’,朝廷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各種資源應對上,也是‘捉襟見肘’。

鍾繇深吸了一口氣,站起來道:“那就幷州!晚上我們宴請何顒。”

作爲幷州牧,何顒在幷州的‘新政’推行上,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態度,執行力,都是對‘新政’的成敗有着決定性的作用。

荀彧坐着沒動,欲言又止。

宮裡要出京微服私訪,這給尚書檯平添了巨大壓力。

“還有事情?”鍾繇看着他問道。荀彧起身,道:“沒事,走吧,我也去見見陳宮。”

鍾繇面臨疑色,卻也沒有追問,與荀彧往外走,道:“洛陽府尹儼然等同於以往的司隸校尉,只不過沒有兵權,聽說,他最近在三輔之地推行‘兵農一體開墾’,還是頗有成效。”

荀彧點頭,道:“陛下對他也頗爲讚許,近年來,他安置了災民數十萬,能力不錯,品行俱佳,將來或可入尚書檯。”

鍾繇道:“我去年在宮裡,聽陛下的意思,好像有意陳宮去工曹。”

“這些再說吧,司隸不能亂,但‘新政’也不能停。”

荀彧與鍾繇邊走邊說,出了尚書檯。

……

宮外,袁譚的判決書被貼在了廷尉府外,引來了無數駐足圍觀。

在刻意的引導下,洛陽城的輿論鋒芒直指袁氏,將荀彧徹底給摘了出來。

孫權喬裝打扮,仔細看過判決後,悄悄離開,來到不遠處一個茶樓。

“舅父。”孫權進到包廂,擡手見禮道。

吳景神情凝重,道:“坐下說吧。”

孫權依言坐下,靜等着吳景說話。

吳景神色沉思,彷彿不知道怎麼開口,好半晌才道:“朝廷這邊誅殺了袁譚,袁紹肯定有動作,徐、豫州聚兵吳郡,到底是針對袁紹,還是你兄長,尚且難說。”

孫權早就接到了吳景的密信,臉上也疑惑的道:“朝廷這次處置的有些果決,而且彷彿有意逼反袁紹,這是有什麼陰謀嗎?”

吳景輕嘆一聲,道:“非同以往了。朝廷拿下徐、豫二州,已經有了興盛之象,無懼任何叛亂,袁紹反不反,對於朝廷來說,疥癬之疾。”

孫權深深擰眉,朝廷的強大,對他們來說,並非是好事情。

孫權雖然才十四五歲,可已經十分成熟,認真思索半晌,道:“舅父怎麼看?”

孫策佔據吳郡,被夾在朝廷與袁紹之間,可以說是相當兇險。

吳景爲此也想過多日了,道:“陛下之前一直在推動孫劉聯姻,那劉備雖然能力不濟,但總歸是宗親,又是豫州將軍,與他結親倒也是不錯的選擇,早日將你們二姐送入豫州吧。”

孫權面色遲疑,道:“這一點,怕是不夠吧?”

吳景點點頭,道:“你兄長那邊自有考慮,你無需多慮。蔡邕或者鍾繇有女,我想辦法讓你婚配,你可有異議?”

孫權一怔,旋即擡手道:“願聽憑舅父安排。”

吳景看着孫權,心裡微鬆。

這孫堅二子,一個勇猛無畏,一個心思縝密,都是當世不可多得的人才。

吳景盡心盡力的爲孫家外甥謀劃,沉吟着道:“再過幾日,我送你入宮侍讀,陛下對你兄長頗爲忌憚,你要小心謹慎,與二位殿下的關係要謹慎處理。雖說大殿下是默認的東宮太子,但未正式冊立之前,一切都有變數,切莫大意。”

這樣是宮裡早就要求的事情,吳景拖延多日,現在只能應命了。

孫權沉色點點頭,心裡不由得緊張起來。

袁譚的身死,令他倍感不安。如果說洛陽是龍潭虎穴,那皇宮就是刀山火海,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

吳景見孫權點頭,心裡還在思慮。

這些手段,根本不足以幫助孫策在吳郡立足,還需要其他手段。

可他雖然是工曹尚書,看似位高權重,實則遠離權力核心,在無形中被孤立,對於孫策的幫助,微乎其微。

“我再想辦法,爲你兄長謀劃一樁親事吧。”吳景道。

在這種時候,幾乎沒有什麼手段比聯姻更爲有效了。

孫權看着吳景,道:“舅父,朝廷裡,真的無人可用嗎?”

吳景看着孫權,細思着他的話,不由一怔,道:“你的是意思?”

孫權道:“以我來看,朝廷並非鐵板一塊,有些人,是可用的吧?”

吳景深深的注視着這個外甥,道:“你是指……”

孫權擡起手,手指沾水,在桌上寫了一個字。

吳景看着那個字,緊緊皺眉,旋即伸手抹掉,道:“我儘量想辦法試一試。”

孫權旋即一笑,道:“舅父也無需爲兄長太過擔憂,袁紹看似兵多將廣,但寒冬臘月,他不會貿然開戰。即便開春,也不會。袁紹沒能佔得豫、徐二州,便處於守勢,不會貿然公開叛亂,他只能向南,吞下荊、交二州,聯絡益州劉璋,三羌,共抗朝廷,二分天下。”

吳景搖了搖頭,道:“殺子之仇,豈是那麼容易忍下的。我們能做的都做了,只能看天意了。”

到了這種時候,他們的選擇並不多,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但也是絕佳的機會!”

孫權卻並這麼想,雙眸隱晦閃動,道:“舅父,這何嘗不是一個機會!袁紹叛逆,爲天下所不容,如果兄長擇機,先行滅袁,盡得荊、交二州,以江東基業,坐觀天下,未嘗沒有大業之機!”

吳景臉色驟變,左右四顧,繼而沉聲低喝道:“休得胡言!”

孫權卻直視吳景,道:“舅父,我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朝廷的‘新政’,這些正常破肖王莽新朝,必然激起天怒人怨,或是自毀之舉!”

吳景老臉糾結在一塊,心裡堵的慌,不知道該說什麼。

從內心來說,他還是有那麼一點向着朝廷的,希望大漢中興。

可他也有自私的一面,希望家族不倒,香火永續。

孫權說的沒錯,朝廷的政策,是‘自殺之舉’,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強迫,別說地方上了,便是六曹,便是尚書檯,最支持宮裡的‘潁川黨’,都是在強大壓力下,不得不執行。

這樣‘不得人心’的國策,可想而知會帶來怎樣的反彈以及可怕後果。

吳景心裡掙扎着,無奈的嘆息道:“謹言慎行。”

孫權微笑着,道:“舅父,只要朝廷這一次不是針對吳郡,那麼我們便有機會。依朝廷的的‘新政’,至少需要三年時間,三年,足夠發生很多事情了。”

聽着好外甥的話,吳景心裡的天平開始傾斜,默默點頭。

第307章 怒氣第294章 人心第231章 丁原的鴻門宴491.第491章 平定烏桓第340章 曹操的高明手段第197章 兵鋒所向第259章 齷齪事467.第467章 生分第147章 七進七出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381章 瑞雪兆豐年第296章 坐不住的曹操421.第421章 貴公子第292章 另有圖謀第529章 遇刺第534章 聰明與糊塗第593章 中興第393章 一記重錘第99章 抄家事第359章 黃忠戰呂布第9章 緊張局勢第537章 上洛第281章 一碗羹第592章 經營第229章 接連的第102章 御駕親征(求訂閱)第84章 代君行事第560章 目光第183章 郭嘉奇計第345章 董卓撤兵第290章 戰前拉扯第53章 偷雞不成第145章 與朝臣的隔閡第571章 定計三羌第218章 盧植病重第329章 大卸八塊第317章 末世人心第280章 曹操的自立之說第271章 風起丞相府第233章 無處不在第398章 謠言四起第319章 會盟第196章 陛下說的果然沒錯第146章 上天示警479.第479章 歸去來第54章 十六治國方略421.第421章 貴公子499.第499章 亂與穩467.第467章 生分第19章 治病第2章 殺入禁宮第374章 真相第52章 年號光熹第362章 曹操的艱難選擇第128章 荀彧第370章 天子忌諱第23章 沆瀣一氣505.第505章 愚鈍第406章 殺雞駭猴第230章 盧植亡故第358章 合兵459.第459章 三天結案第259章 齷齪事第192章 豢養第55章 內政外兵第550章 陰陽第14章 籌碼第110章 黨團第22章 皇甫嵩第549章 選擇三第171章 人財兩得第251章425.第425章 碎嘴子第41章 就今晚吧第16章 四世三公第380章 破局第406章 殺雞駭猴第198章 龍鳳胎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第344章 都是壞人第275章 監視曹操第54章 十六治國方略第259章 齷齪事504.第504章 一聲殿下第278章 皇家沒一個簡單的431.第431章 狠辣手段第61章 曹賊第546章 取首級第302章 不好的預感415.第415章 太一第532章 棋盤與看客508.第508章 都不簡單第50章 家國第259章 齷齪事第79章 董卓的特殊性第283章 敏感時刻第16章 四世三公第325章 心思詭譎490.第490章 潰敗
第307章 怒氣第294章 人心第231章 丁原的鴻門宴491.第491章 平定烏桓第340章 曹操的高明手段第197章 兵鋒所向第259章 齷齪事467.第467章 生分第147章 七進七出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381章 瑞雪兆豐年第296章 坐不住的曹操421.第421章 貴公子第292章 另有圖謀第529章 遇刺第534章 聰明與糊塗第593章 中興第393章 一記重錘第99章 抄家事第359章 黃忠戰呂布第9章 緊張局勢第537章 上洛第281章 一碗羹第592章 經營第229章 接連的第102章 御駕親征(求訂閱)第84章 代君行事第560章 目光第183章 郭嘉奇計第345章 董卓撤兵第290章 戰前拉扯第53章 偷雞不成第145章 與朝臣的隔閡第571章 定計三羌第218章 盧植病重第329章 大卸八塊第317章 末世人心第280章 曹操的自立之說第271章 風起丞相府第233章 無處不在第398章 謠言四起第319章 會盟第196章 陛下說的果然沒錯第146章 上天示警479.第479章 歸去來第54章 十六治國方略421.第421章 貴公子499.第499章 亂與穩467.第467章 生分第19章 治病第2章 殺入禁宮第374章 真相第52章 年號光熹第362章 曹操的艱難選擇第128章 荀彧第370章 天子忌諱第23章 沆瀣一氣505.第505章 愚鈍第406章 殺雞駭猴第230章 盧植亡故第358章 合兵459.第459章 三天結案第259章 齷齪事第192章 豢養第55章 內政外兵第550章 陰陽第14章 籌碼第110章 黨團第22章 皇甫嵩第549章 選擇三第171章 人財兩得第251章425.第425章 碎嘴子第41章 就今晚吧第16章 四世三公第380章 破局第406章 殺雞駭猴第198章 龍鳳胎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第344章 都是壞人第275章 監視曹操第54章 十六治國方略第259章 齷齪事504.第504章 一聲殿下第278章 皇家沒一個簡單的431.第431章 狠辣手段第61章 曹賊第546章 取首級第302章 不好的預感415.第415章 太一第532章 棋盤與看客508.第508章 都不簡單第50章 家國第259章 齷齪事第79章 董卓的特殊性第283章 敏感時刻第16章 四世三公第325章 心思詭譎490.第490章 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