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吾往矣

在大明初期,國家的財政捉襟見肘,尤其很難有效地承擔起向北方邊軍持續運送軍糧的重擔,而“開中法”便在這種艱苦條件下運用而生。

朝廷選擇犧牲國家食鹽專營,用鹽引支付給將糧食運送到北方邊軍的商人,而商人則用得到鹽引到鹽場提鹽,從而獲得回報。

由於這是一個暴利的買賣,各地商人紛紛替朝廷將糧食運送到北方,而得到地域之利的晉商尤其活躍,從而讓他們獲得鉅額利潤。

這本是無可非議的國策,畢竟這樣解決了守衛邊疆和持續國家穩定的問題。

正是如此,大明在特殊時期所下放的“食鹽經銷權”便落到了商人手裡,落到了兩淮商團和山西幫等團體的手裡。

隨着九邊地區的陸續開拓農田,加上朝廷軍糧運輸網絡的完善,這運糧的工作朝廷已經能夠輕易解決,“開中法”已經是名存實亡。

到了弘治年間,“開中法”正式被廢除,商人不需要再將糧食運送到九邊,只要向朝廷交納銀兩便能得到鹽引,這便是“引鹽法”。

在“開中法”到“引鹽法”過程中,朝廷的“食鹽經銷權”仍然停留在商人的手中,而這幫鹽商亦是早成了氣候。

他們通過種種手段,付出較低的成本獲得了“食鹽經銷權”,在各個區域形成食鹽壟斷,從而坐享鉅額的利潤,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利益團體。

亦是如此,大明的鹽政弊端在於:朝廷的“食鹽經銷權”沒能賣上好價錢,而百姓卻吃着高價鹽,利潤給那些特定的商人或勳貴所瓜分。

嚴嵩在面對財政壓力之時,去年派鄢懋卿重整四地鹽政,便是想要將“食鹽經銷權”賣得更高一些,但此舉無疑是向兩淮鹽商及其背後的勳貴們動刀子。

這幫人在視嚴嵩爲眼中釘之後,便不遺餘力地幫助徐階,終於將嚴嵩趕下了首輔的位置,而徐階順理成章地接任了首輔。

剛剛過去的一場二十年最大的一場政治風波中,以其說是徐階的勝利,倒不如說是兩準鹽商們的勝利。

徐階藉助兩淮商鹽羣體的力量上位,自然是要“投桃報李”,廢除嚴嵩時期的“暴政”,將朝廷吃掉的鹽利再全部吐出來,讓“食鹽經銷權”重回到一個低價段。

現在徐階已然是進行先期的輿論造勢,將兩準鹽商等等的慘狀訴於京城,將鄢懋卿的種種劣跡公之於衆。只要時機成熟,只要巡鹽御史徐爌上疏請奏,那明年恢復舊制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如果說徐階上臺最重要的舉措是什麼,無疑就是要廢除嚴嵩時期的鹽政。

吳山若是這個時候站出來提出要整頓鹽政,要求提高鹽稅收入,那無疑是要跟徐階站在對立面,跟着兩淮鹽商羣體站到對立面,將會受到前所未有的強大壓力。

“岳父,你是當真打算跟徐閣老和光同塵嗎?”林晧然自是知曉徐階接下來的打算,卻是認認真真地擡頭望着吳山詢問道。

如果吳山一心只想保住戶部尚書的位置,連站出來表達對鹽政立場的勇氣都沒有,那他就斷了跟徐階及其背後兩淮鹽商鬥一鬥的念頭,老老實實地在城北蟄伏。

反正他已經是正三品的順天府尹,哪怕被徐階逼得外放,那亦是到地方出任督撫,終究還能熬得重返京城的那一天。

吳山迎着林晧然犀利的目光,卻是端起茶盞袒露心扉地說道:“現在的朝堂好不容易平靜下來,且徐閣老不是全然諂媚的臣子,或許他能改變這個朝堂現狀!”

林晧然的眉頭輕輕地蹙起,心知這個岳父並不是貪戀權勢的人,而是跟很多官員一般,對新上任的徐階還保留着一絲幻想,希望徐階拿出魄力對這個朝堂進行改革。

只是這些人註定是要失望了,徐階既然能爲首輔的位置而跟兩淮鹽商那幫人狼狽爲奸,那就註定不會觸碰官紳和勳貴的利益,徐階本質是一個標準的政客。

但這樣的政客首輔,並不是當前大明所需要的,實質跟嚴嵩之流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林晧然的臉色微緩,便是認真地剖析道:“徐閣老出任首輔一個多月,但他除了廣開言路拉攏於百官,清洗嚴黨餘孽,他爲當下的朝廷做了什麼?現在朝廷財政出了問題,他這位首輔沒有向皇上提出一個可行之策,反倒是將皮球踢到了戶部,你認爲這樣的人能肩負起大明朝,能夠改變時下的朝局嗎?”

吳山的臉上浮起凝重之色,靜靜地品着杯中的茶水,顯然還是在猶豫不決。

林晧然放在石桌上的手攥起拳頭,又是苦口婆心地繼續說道:“你應該看得出,若此次你不能拿出一個可行的理財之策,徐階保不準會趁機將你逼離京城,整個朝堂將無人能夠威脅於他。到了明年,兩淮鹽稅恢復舊例,大明的財政收入不增反減,其問題仍然無法根源。現在大明可能還能夠再挺一挺,但幾十年後,咱們大明恐怕就要危矣!”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很多王朝的滅亡並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問題的不斷疊加所造成的。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林晧然之所以慫恿吳山這個時候站出來,既是想要吳山能夠進行“自救”,亦想要爲這個大明朝真正做一些實事,而不讓鹽政問題最終成爲拖垮大明朝的因素之一。

“若愚,我若是站出來跟徐閣老唱對臺戲,這個朝堂恐怕不知得生起多少波折!”吳山顯然有些意動了,但放下茶盞卻是長嘆一聲道。

進入官場二十多年,他如何看不到當下的官場不再是鐵桶一塊,爲了爭奪權力不斷地相互謀算。正是這一種內耗,令到朝廷根本無法爲百姓謀福祉。

林晧然看着吳山終於鬆口,懸着的心總算能夠輕輕放下,而腦海閃過一句話,當即緊握着拳頭目光堅定地望着吳山道:“雖千萬人吾往矣。”

第431章 一個決定第607章 香山知縣第138章 於休哉第1095章 開堂第742章 強者之姿第388章 冤枉第261章 我哥哥是翰林第847章 接舷戰第911章 京城漩渦第1750章 嘉靖所屬人選第781章 證人第1457章 博弈第1323章 君臣情第349章 辦事效率第86章 雕琢與拳頭第1548章 破綻?第1393章 抽絲剝繭第851章 艦隊朝西第1495章 醉與不醉第1753章 旨降第436章 遠謀第1786章 涼意第661章 關於未來第638章 趕海第774章 神兵第1574章 上任第1668章 林府家風第757章 風波起第1009章 半日閒第1464章 金花第287章 史書第385章 讀書人第1156章 威脅利誘?第1218章 論政第651章 黑石頭第94章 肉香起第87章 小三元第640章 安南世子第117章 青葉酒樓第109章 山村如墨第1540章 天意第1008章 落幕(盟主加更2/3)第299章 謎底第721章 該信誰?第1004章 來歷第745章 友誼萬歲第1343章 人選爭論第292章 奇特的旨意第429章 熟悉的感覺第45章 當頭悶一棒第700章 一則傳聞第1357章 新臺階!第583章 我要小豬留下來第1662章 難題第1649章 翱翔第1413章 揚州雨第364章 像一棵海藻第844章 天使駕臨第759章 虎妞病了第740章 興師問罪?第586章 大話精?第1018章 巧借東風第1519章 新星隕落第726章 背後的玄機第1782章 暴雨夜第875章 隱憂第1480章 平息第1545章 北歸第1784章 十月第751章 香山新城的阻力第944章 嚴世蕃的算盤第1237章 七月流火第394章 重審第1121章 喜憂參半第445章追擊第1448章 判決第1666章 暴雨京城第360章 家書第1314章 世事無常第1780章 小聚第91章 虎妞的小九九第692章 一層紙第839章 長林驚變第1274章 斷鬼神第967章 創收計劃第1210章 命案?第1594章 改姓第1785章 盡責第544章 入獄待遇第762章 人證物證第1361章 微服第1110章 民意第720章 衙門八字朝南開第1663章 買糧第995章 外察結果出爐第611章 加萊奧特的盤算第1653章 暗涌第1398章 徐元季第1401章 瘦西湖第1431章 睥睨天下
第431章 一個決定第607章 香山知縣第138章 於休哉第1095章 開堂第742章 強者之姿第388章 冤枉第261章 我哥哥是翰林第847章 接舷戰第911章 京城漩渦第1750章 嘉靖所屬人選第781章 證人第1457章 博弈第1323章 君臣情第349章 辦事效率第86章 雕琢與拳頭第1548章 破綻?第1393章 抽絲剝繭第851章 艦隊朝西第1495章 醉與不醉第1753章 旨降第436章 遠謀第1786章 涼意第661章 關於未來第638章 趕海第774章 神兵第1574章 上任第1668章 林府家風第757章 風波起第1009章 半日閒第1464章 金花第287章 史書第385章 讀書人第1156章 威脅利誘?第1218章 論政第651章 黑石頭第94章 肉香起第87章 小三元第640章 安南世子第117章 青葉酒樓第109章 山村如墨第1540章 天意第1008章 落幕(盟主加更2/3)第299章 謎底第721章 該信誰?第1004章 來歷第745章 友誼萬歲第1343章 人選爭論第292章 奇特的旨意第429章 熟悉的感覺第45章 當頭悶一棒第700章 一則傳聞第1357章 新臺階!第583章 我要小豬留下來第1662章 難題第1649章 翱翔第1413章 揚州雨第364章 像一棵海藻第844章 天使駕臨第759章 虎妞病了第740章 興師問罪?第586章 大話精?第1018章 巧借東風第1519章 新星隕落第726章 背後的玄機第1782章 暴雨夜第875章 隱憂第1480章 平息第1545章 北歸第1784章 十月第751章 香山新城的阻力第944章 嚴世蕃的算盤第1237章 七月流火第394章 重審第1121章 喜憂參半第445章追擊第1448章 判決第1666章 暴雨京城第360章 家書第1314章 世事無常第1780章 小聚第91章 虎妞的小九九第692章 一層紙第839章 長林驚變第1274章 斷鬼神第967章 創收計劃第1210章 命案?第1594章 改姓第1785章 盡責第544章 入獄待遇第762章 人證物證第1361章 微服第1110章 民意第720章 衙門八字朝南開第1663章 買糧第995章 外察結果出爐第611章 加萊奧特的盤算第1653章 暗涌第1398章 徐元季第1401章 瘦西湖第1431章 睥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