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事成矣

次日夜,張慕得知王國派來的精銳退兵的消息,這個計策看來也是比較順利的,這些人只要一退,他們就能立刻做出一個反應,而北宮伯玉潛藏在冀縣內的兵馬也都相繼進入冀縣內部蟄伏,就等着張慕和王國商議談判,並且張慕對王國本人宣稱投降,意圖在冀縣見面,影潛衛要想既讓北宮伯玉意圖謀反,又得讓王國知道這一切不是假的,就得兩面相顧。

冀縣內的影潛衛和王國手下的人做了一個交易,只要王國一死,他們就扶持那些人繼續統兵,很顯然他們中招了,沒有任何人告訴北宮伯玉將要起兵反過來打王國,而是都在等待王國死的消息,只要王國一死,他們就能順利上位,這一計策,實在是一箭雙鵰,既解決了眼前大敵,又能順利將漢陽拿下。

同時,北宮伯玉又令韓遂向金城靠攏,現在他們唯一能保住的就只有金城、隴西、敦煌和酒泉這四個地盤了,漢陽和武都是保不住了,現在也只能向這四個地方安營紮寨,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而北宮伯玉要親自帶兵前往冀縣誅殺這個叛徒。

“主公,安定那邊來報,北宮伯玉率一萬精騎向薄落谷靠近,貌似是想親自帶兵前往冀縣。”鄧展說道。

“看來很棘手啊,對了!右扶風的援兵何時能到?”張慕問道。

“已經通知到了,三萬大軍已經抵達到隴縣附近,並且補充糧草之後向渭水浮橋靠攏,預計一天左右就能趕到。”荀彧回答道。

“這場作戰實在是太過兇險,我們深入險境,險些被敵方偷襲啊。”張慕說道。

“化險爲夷,你已經幹了很多了。”玄武前輩說道。

“但還是死了很多弟兄。”張慕接道。

他們也都清楚,這次作戰並非一人失誤,而是他們作爲謀士的考慮不周,荀彧也因此做了一個深刻反省,年齡的問題顯得他在戰略上十分不成熟,但是經歷了這幾場惡仗之後,荀彧的潛能才被慢慢激發出來。

荀攸的潛能在於隱藏,光看他的面部表情根本不知道他的實力究竟如何,但是他一旦出策,衆人都會爲之驚訝,而步入中年的賈詡相對來說老辣了很多,在這三人裡,他是最爲成熟的一個謀士,不過他不作爲張慕幕僚,所以也就作罷了。

“將軍打算何時動手?”賈詡問道。

“明日夜晚,待援兵至作爲外援。”張慕說道。

“將軍還是比較保守啊。”賈詡笑道。

“沒辦法,惜命。”張慕聳了聳肩無奈地說道。

和賈詡一樣,誰希望把自己置入險境而沒有外援獨自奮戰的人?賈詡惜命,張慕也惜命,賈詡的緣由只是活下去,而張慕的緣由則是爲了理想而活。

在張慕大軍出征時,弘農郡各個郡縣都被治理地井井有條,陳逸、任峻和棗祗等人分工明確,並且內政荀言也會幫助他們解決一二。

“主母,辛苦了。”陳逸拜道。

“諸位先生辛苦,妾身不過一介女兒身,只能幫到此地。”荀言十分嬌弱地點頭道。

“主母所做皆是我輩所不及,能得主母相助,實在是我等之幸!”任峻拜道。

這些日子荀言給陳逸和王騰等人做了些計劃,內政參事多以民生糧草和刑獄爲主,任峻擅長糧草,荀言就把任峻管理全城糧草的事務交給了他,而大小刑獄就交給擅長這個的王騰去處理。

兵事現在留守的就只有胡憲和太史慈二人,所以訓練守城兵馬就完全的交給了他們二人,明明張慕都交代過的事情爲何荀言又要重新佈置?那就得說說他們各自的計劃了。

之前任峻一直用他的辦法繼續實施屯田制,不過這些日子良田的穀子突然感覺沒那麼茂盛了,於是荀言將她所學的一些東西傳授給了任峻,一個月後,穀子果然有了好轉。

並且,刑獄方面也讓王騰十分棘手,荀言將刑罰方式等級降低層次,禁止嚴刑拷打,以證據說話,三個月內,弘農內無一人再犯刑律。

“主母才能,我等有過而之不及也,請受我等一拜,主公有主母,夫復何求啊。”陳逸笑道。

“是啊,主公可真是找了一個聰慧過人的主母啊。”王騰笑道。

“好了好了,諸位先生退下吧,我家夫君在外征戰,做妻子的應該爲夫君分擔些事情。”荀言點頭道。

而一旁的張寧則是天天訓練身邊的侍女,這也算是張慕對她的一個囑託,一來是保護荀言,二來也互相有個照顧,這次作戰不便帶她,所以就讓她留在家中保護荀言了。

第二日夜晚,張慕親自帶着一衆護衛騎兵來到了冀縣,並且身後的姜敘也已經埋伏起來,早在清晨時城內北宮伯玉的人就已經把冀縣牢牢地掌握在他們的手裡,除了北宮伯玉的人剩下的全都是張慕的人。

王國此時是孤立無援,沒人告訴他,現在他手下已經無人可用,根本沒人是他的手下了。

進入冀縣後,張慕一路被引領到縣衙內,王國笑了笑,沒多說什麼。

“王國,其實我這次來呢,沒有別的什麼想法。”張慕說道。

“不是來投降嗎?”王國問道。

“呵呵呵……投降,你覺得我可能嗎?”張慕笑道。

“什麼?!”王國大怒,但已經遲了,身邊的侍衛早就把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他失敗了。

第319章 僵持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備初遇牽招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題第十五章 鐵浮屠(四)第十章 皇甫來訪第360章 沽縣之戰第六章 書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野雞變鳳凰的劉備第166章 屬於劉備的精銳第232章 皇室的利益第317章 千里奔襲第八十一章 夢第243章 再添良將第365章 密令第318章 殺劉宏第315章 終於動手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速度之間的作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贈禮不如贈書第398章 西域初勝第一百四十七章 粉墨登場第292章 雙狼共舞第一章 黎明第260章 太丘病重第259章 又出來一方勢力第334章 汜水關激戰第345章 慢慢打,打完接盤第245章 何氏插手第269章 貪污的下場第357章 三方對峙第六十二章 鏖戰(二)第四十七章 幻境第二章 槍術第四十八章 大比武(二)第三十六章 鴻門宴第一百零六章 冊封諸將第一百一十八章 數十年兄弟情誼第178章 大漢四庭柱第五十一章 大比武(四)第291章 誰反悔誰孫子第395章 法令再改第七十五章 線索(求推薦票!)第347章 神威天將軍第329章 起兵第179章 廣宗鬥法第321章 儲存軍備第六十一章 楊彪的問題(求推薦票)第192章 腹黑的荀攸第五十九章 匈奴鷹派第319章 僵持第198章 黑甲之謎第354章 以戰養戰第286章 丁原求助第229章 不費吹灰之力第351章 離間計第296章 一羣人的計劃第六十四章 封賞(求推薦票)第166章 屬於劉備的精銳第十九章 訓練(一)第341章 界橋衝突第五十六章 遇襲第202章 金城之變第二章 槍術第406章 一路推進第217章 不可多得的人才第349章 打破甄氏壟斷第224章 天王蓋地虎!第341章 界橋衝突第一百一十九章 將軍,抄書很要命啊~第177章 荀公達又要陰人了第343章 延伸至幷州第四十三章 戰陣奧秘第205章 聯合出征第221章 進攻失利第六十五章 初遇困難第一百三十一章 是的,抄書太爽了!第397章 呂布迴歸第270章 短暫的陪伴第二章 槍術第178章 大漢四庭柱第四章 捕風捉影第286章 丁原求助第三十九章 曹陽演習(一)第280章 背後交易第十九章 訓練(一)第六十二章 鏖戰(二)第四十二章 上古陣法第234章 背後的原委第238章 狂傲的代價第409章 折戟沉沙第255章 人走茶涼第265章 匠人楷模第402章 廣漢交鋒第六十八章 完善律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都出來減肥幹活!第362章 三方混戰第211章 馬騰,虧得你爲將門之後!第192章 腹黑的荀攸第九十三章 治國之道(明天起一更,詳情見前文)第167章 欲擒賊,先擒王第251章 韓遂投降
第319章 僵持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備初遇牽招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題第十五章 鐵浮屠(四)第十章 皇甫來訪第360章 沽縣之戰第六章 書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野雞變鳳凰的劉備第166章 屬於劉備的精銳第232章 皇室的利益第317章 千里奔襲第八十一章 夢第243章 再添良將第365章 密令第318章 殺劉宏第315章 終於動手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速度之間的作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贈禮不如贈書第398章 西域初勝第一百四十七章 粉墨登場第292章 雙狼共舞第一章 黎明第260章 太丘病重第259章 又出來一方勢力第334章 汜水關激戰第345章 慢慢打,打完接盤第245章 何氏插手第269章 貪污的下場第357章 三方對峙第六十二章 鏖戰(二)第四十七章 幻境第二章 槍術第四十八章 大比武(二)第三十六章 鴻門宴第一百零六章 冊封諸將第一百一十八章 數十年兄弟情誼第178章 大漢四庭柱第五十一章 大比武(四)第291章 誰反悔誰孫子第395章 法令再改第七十五章 線索(求推薦票!)第347章 神威天將軍第329章 起兵第179章 廣宗鬥法第321章 儲存軍備第六十一章 楊彪的問題(求推薦票)第192章 腹黑的荀攸第五十九章 匈奴鷹派第319章 僵持第198章 黑甲之謎第354章 以戰養戰第286章 丁原求助第229章 不費吹灰之力第351章 離間計第296章 一羣人的計劃第六十四章 封賞(求推薦票)第166章 屬於劉備的精銳第十九章 訓練(一)第341章 界橋衝突第五十六章 遇襲第202章 金城之變第二章 槍術第406章 一路推進第217章 不可多得的人才第349章 打破甄氏壟斷第224章 天王蓋地虎!第341章 界橋衝突第一百一十九章 將軍,抄書很要命啊~第177章 荀公達又要陰人了第343章 延伸至幷州第四十三章 戰陣奧秘第205章 聯合出征第221章 進攻失利第六十五章 初遇困難第一百三十一章 是的,抄書太爽了!第397章 呂布迴歸第270章 短暫的陪伴第二章 槍術第178章 大漢四庭柱第四章 捕風捉影第286章 丁原求助第三十九章 曹陽演習(一)第280章 背後交易第十九章 訓練(一)第六十二章 鏖戰(二)第四十二章 上古陣法第234章 背後的原委第238章 狂傲的代價第409章 折戟沉沙第255章 人走茶涼第265章 匠人楷模第402章 廣漢交鋒第六十八章 完善律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都出來減肥幹活!第362章 三方混戰第211章 馬騰,虧得你爲將門之後!第192章 腹黑的荀攸第九十三章 治國之道(明天起一更,詳情見前文)第167章 欲擒賊,先擒王第251章 韓遂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