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三 子儒身死,儒道出

若非是怕破壞了子儒的修行,這些截教弟子,都恨不得直接給子儒灌頂,強行將祂提升至準聖大圓滿的境界。

可惜,闡教弟子卻是不知,子儒既然決定捨棄玄清的一切,那就是混元道果,他也不會留戀,一併舍之。

有舍纔有得!

今日捨棄先天清氣之道果,他日才能得到更強的道果,真正的成就天之正道。

若是貪戀混元道果,不願將其捨棄,那又如何能算得上舍棄玄清的一切?

既要捨棄,那就乾脆一點,全都捨棄,哪怕是至高無上的混元道果,也一併舍之。

以此,來見證子儒的決心。

也就是截教弟子不知道子儒的想法,若是知曉,怕不是會氣瘋了不成。那可是混元道果,玄清昇華一切所得,比之先天至寶還要珍貴,豈能輕易舍之?

就是強行灌頂,也要助子儒成就準聖大圓滿的境界,不讓他捨棄混元道果。

可惜,截教弟子不知曉。

……

………………

回到人皇城後,子儒領着一二弟子,就往守藏室的方向走去。恰逢此時,列寇成道,鄒衍與莊周等大神通者的神念化身,爲了成道,也都相繼離開了守藏室。

弟子走完之後,鴻鈞道祖自覺任務完成,於是就辭去了守藏室掌令一職,正打算騎着青牛,帶着紅雲童兒,一路向西而行。

子儒趕到之時,道祖已經收拾好了行囊,正準備動身呢。只是,看到子儒走來,鴻鈞道祖想了想,遂停下腳步,在原地等候子儒的到來。

“見過道祖!”子儒上前見禮道。既然已經捨棄了玄清的一切,子儒自然不會以徒孫之禮見道祖,而是以晚輩之禮見之。

對此,鴻鈞道祖也不在意,只是皺眉看了子儒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說話。

過了許久,鴻鈞道祖方纔悠悠的說道:“這就是你這一世要走的道路嗎?天之正道,也不失爲一條惶惶大道。可是,你做好修煉此道,要付出的代價了嗎?”

聞言,子儒滿臉凝重的點了點頭,道:“晚輩已經做好付出一切代價的準備。”

參悟天道,豈能不付出代價?

鴻鈞道祖參悟天道,最後生出大愛之心,以身合道,彌補天道之缺,至此天地圓滿,衆生修煉也從難到易,大神通者踊躍而出,先天道尊更多多如牛毛。

在道祖未曾合道之前,兇獸時代,三族時代,豈有這麼多大神通者共處一世,又怎會有這麼多的先天道尊誕生?

洪荒的修煉文明,能有今日這般昌盛,都是鴻鈞道祖合道之功,這是誰也抹不掉的無上功績。

故而,鴻鈞道人才是道祖。

而如今,子儒參悟的也是天道。不過卻不是完整的天道,而是一半天道,即是天道正的一面,天之正道。

鴻鈞道祖參悟天道參悟到最後,選擇了以身合道。子儒參悟的天道,雖然只有一半,但那也是天道,等他參悟到了最後,也將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難逃身合天地的下場。

這是參悟天道必然要付出的代價。對天道理解的越深,越是難逃天道的感召,最後終究要成爲祂的一部分。

而這,就是世間少有人修煉天道的緣故。洪荒之中,先天之道雖有數萬,但那最強的,無疑就是天道了。若無這般隱憂,洪荒參悟天道的大神通者決不再少數,也不會只有道祖一人了,現在倒是多了個子儒。

不過,天道感召雖強,但也不是沒有解決之法的。就如鴻鈞道祖一般,雖然合入天道不得自由,但偶爾也是能掙脫出來,入世遨遊的。

在鴻鈞道祖看來,子儒打得應該是和祂一樣的想法,身合天地之後,以特殊手段護住自己的神智不失,依舊能通過種種方法干擾天地的運轉。

可惜,鴻鈞道祖卻是不知,此刻子儒一心求死,根本就沒準備什麼後手。他打算借天道之手,來斬斷自己身上的一切因果,從而徹底抹消自己與本尊之間的聯繫。

若世上再無玄清,那自然無人能知曉,曾經玄清與風紫宸乃是一人。

……

看着子儒,鴻鈞道祖能夠感受到祂的決心,故而也沒有勸他回頭,只是說道:“你是來向貧道詢問天道的玄妙的嗎?”

子儒點頭,回道:“是的,還請先生指點!”

沒有先回答子儒的問題,鴻鈞道祖反而牽着青牛,邁步朝西方走去,並示意子儒跟上:“且隨貧道走這最後一段路吧!”

子儒聞言,連忙跟上。

而在路上,鴻鈞道祖一邊趕路,一邊朝子儒講着自己對天道的理解。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弗爭。”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

兩人走了數日,鴻鈞道祖突然頓住不語,半響方纔說道:“貧道對天道的理解,已經都告訴你了,剩下的就要靠你自己參悟了。”

子儒聞言,連忙朝鴻鈞道祖感謝道:“弟子多謝先生點撥。”

鴻鈞道祖臉色淡淡,示意子儒可以離開了。可子儒拒絕,堅持要再送道祖一段距離。

道祖也沒堅持,任由子儒送行。

又過了今日,道祖突然朝子儒說道:“你我即將分別,臨別之際,貧道有一言贈之:

“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

“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

“爲人之子,勿以己爲高;爲人之臣,勿以己爲上,望汝切記。”

道祖人間遊歷百載,守藏室枯坐數百載,也不是在玩的,這些感悟,都是祂在人間總結出來的。

鴻鈞道祖是個非常講究因果的人,這些感悟,即是在人間所得,那祂就會將其留在人間,而不是埋藏在心裡,隨祂迴歸天道。

子儒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二者繼續向前,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

子儒佇立岸邊,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聞子儒此語,道祖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

“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子儒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爲於民之感嘆矣!”

道祖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爲之也,何勞人爲乎?”

“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

“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稍停片刻,鴻鈞道祖手指浩浩黃河,對子儒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

子儒曰:“水有何德?”

道祖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爲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爲之益也。”

子儒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衆人處上,水獨處下;衆人處易,水獨處險;衆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爲上善也。”

道祖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爲而治,達者順天而生。

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子儒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子儒告別道祖,與弟子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

…………

事後,有弟子問子儒:“老子如何?”

子儒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遊;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遊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

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

子儒問道道祖之後,心有所感,遂閉關數載,作《春秋》一書,書成之後,子儒曾言:“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春秋》一出,孔子自儒家一脈之外,令闢史家一脈。

青史昭昭,歷筆如刀!

子儒以春秋刻刀作史書,立史家,將那茫茫古史載於史冊,留於後人。

正是因爲《春秋》一書,這諸國混戰的時代,被後人稱之爲春秋時代。

而在寫出《春秋》之後不久,子儒便過世了。

沒錯,子儒死了!

是真的死了,身合天地,真靈融合迴歸天地,成爲了天地的一部分。

那一日,三界震動!

唯有子儒最後之言,響徹天地:“吾輩修士,朝聞道、夕死可矣!”

語落,子儒隕落。

只是,子儒人雖隕落,但其一身正氣不滅,匯入天冥之中,化作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河,橫跨在天地之間,無邊無際。

這條長河,爲子儒死後所化,匯聚了天地間所有的浩然正氣,爲此,這條浩然正氣之河,也是儒家力量的源泉。

而子儒死後,其精神不朽,與天地規則融合一體,化爲至高無上的權柄之力,至大至剛,鎮壓一切。

凡儒家子弟,但凡心懷正氣者,皆可感知到浩然正氣,並可納儒家權柄於一身,號令天地規則。

也就是說,子儒雖死,但祂的死卻是成就了儒道。

自子儒死後,儒家便是儒道,不再是一門學說,而是一門真正的無上大道,具有超乎想象之能爲。

但凡儒家修爲,境界越高,實力越強,浩然正氣一出,同境界之中,幾乎無可匹敵者。

儒家神通,言出法隨,天地莫不從之,堪稱無解。

便是號稱戰力最強的神魔一脈的修士,正面決戰,也不敢輕言勝過儒道子弟。

而且,儒道修煉,進境更是快速無比,也不用煉化先天之氣入體,只需讀書明理,立命立心,就可提升境界,獲得強大的力量。

儒道天驕,甲子之歲,便可成就大儒的境界,一身實力,足以堪比大羅道尊。一甲子不過六十年,區區六十年,就能抗衡大羅道尊,這是何其不可思議之事。

可偏偏,在儒道之中,就真的發生了。這是因爲,儒道的力量,皆是來自於子儒。

子儒雖死,但一身力量未滅,與天地正道融爲一體,化作浩然長河,其力量足以比肩聖人。

儒道體系,就是依託於子儒的力量而生。境界越高,能從子儒身上借來的力量也就越多。在子儒比肩聖人的力量面前,大神通者都不是對手,就更別說先天道尊了。

不過,儒道雖好,可修煉儒道不是沒有代價的。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道認可第七百三十五章 北海妖族第六百三十四章 三皇時代的落幕(除夕快樂)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方第六百四十章 祭祀天地第二百二十九章 向女媧借寶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道皇庭第五百七十二章 復活燧人氏等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人族分裂的開始第三百九十章 立十八層地獄第一百三十二章 太一神威第一百一十三章 都天神煞第六百七十九章 輝煌的落幕第一百七十七章 混沌魔神的轉世第三百一十二章 爲東海立規矩第一百零一章 激戰第十八章 紫宸洞天第一百九十三章 當年真相(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七章 太一親至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道在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先天靈寶與大羅金仙第一百七十九章 殘破的西方大地第四百六十二章 釋放周天星辰第三百零八章 分寶巖第七百八十六章 清算因果第三百六十七章 六道第二十章 香火神道 東海第五十四章 福禍相依第六百九十四章 改天換地第八百零一章 五大神州第一百章 意外第三百二十三章 法侶財地第七百八十九章 盤古印記第五百四十四章 魔門的陰謀第二百零八章 紅塵與七情六慾第十章 三族戰場第五百六十五章 混沌意志第四十五章 先天八卦第六百二十四章 軒轅的暗示第六十二章 先天道體第四百四十九章 人族大劫的開端,薪火異變第四百章 東方青華長樂世界第五百三十一章 女媧舉薦的人選第七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昊天第三十七章 定人倫第五百二十八章 昊天!昊天!八八三 子儒身死,儒道出第七百七十八章 不斷潰敗的人族大軍九零四 想要搬去洪荒的生命神殿第七百七十八章 不斷潰敗的人族大軍第三百四十四章 煉就靈魂第一百六十一章 太古遺蹟破碎第二百八十八章 二招第三百二十五章 易昂 玄都第五百九十二章 拿命去填第三百五十七章 輪迴的來歷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界樹的誘惑第一百八十二章 被擒第七百九十七章 紫宸劍,碎!第四百二十一章 妖族對策第五百三十三章 人族再起第六百六十章 戰太清第一百六十八章 初代種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時空的源頭第五百六十九章 道毒 小不周山第二百零七章 先天靈寶——紫宸劍第六百一十二章 人族分裂的開始第三百二十二章 重臨七曜州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黑天魔神(已修改)第一百七十三章 混沌胎膜第一百章 意外第六百五十八章 氣運的構成第四百零七章 三花聚頂第一百零二章 混沌魔神之血第二百二十三章 上清出手第六百五十一章 諸聖的實力第五百零四章 亂第四百三十九章 帝俊的謀劃,望舒被迫轉世第四百一十一章 強第五百八十二章 四大凶獸牌供能機第四百四十九章 人族大劫的開端,薪火異變九一零 大預言術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神通者出關第六百五十四章 後天氣運第三百五十四章 奈何橋後,輪迴……八四八 挖人族的根第五百七十五章 失道寡助(5000字)九一五 道祖第五百三十一章 女媧舉薦的人選九一三 盤古!穿越真相(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變故再起第三百一十一章 禮讚九天仙尊第三百五十一章 逐漸迪化的冥河(第五更)第五十四章 福禍相依第五百零六章 巫妖之門八四八 挖人族的根八五五 心存死志的玄清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現的混沌鍾第五百四十八章 弒神槍第七百零六章 再臨界海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道認可第七百三十五章 北海妖族第六百三十四章 三皇時代的落幕(除夕快樂)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方第六百四十章 祭祀天地第二百二十九章 向女媧借寶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道皇庭第五百七十二章 復活燧人氏等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人族分裂的開始第三百九十章 立十八層地獄第一百三十二章 太一神威第一百一十三章 都天神煞第六百七十九章 輝煌的落幕第一百七十七章 混沌魔神的轉世第三百一十二章 爲東海立規矩第一百零一章 激戰第十八章 紫宸洞天第一百九十三章 當年真相(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七章 太一親至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道在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先天靈寶與大羅金仙第一百七十九章 殘破的西方大地第四百六十二章 釋放周天星辰第三百零八章 分寶巖第七百八十六章 清算因果第三百六十七章 六道第二十章 香火神道 東海第五十四章 福禍相依第六百九十四章 改天換地第八百零一章 五大神州第一百章 意外第三百二十三章 法侶財地第七百八十九章 盤古印記第五百四十四章 魔門的陰謀第二百零八章 紅塵與七情六慾第十章 三族戰場第五百六十五章 混沌意志第四十五章 先天八卦第六百二十四章 軒轅的暗示第六十二章 先天道體第四百四十九章 人族大劫的開端,薪火異變第四百章 東方青華長樂世界第五百三十一章 女媧舉薦的人選第七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昊天第三十七章 定人倫第五百二十八章 昊天!昊天!八八三 子儒身死,儒道出第七百七十八章 不斷潰敗的人族大軍九零四 想要搬去洪荒的生命神殿第七百七十八章 不斷潰敗的人族大軍第三百四十四章 煉就靈魂第一百六十一章 太古遺蹟破碎第二百八十八章 二招第三百二十五章 易昂 玄都第五百九十二章 拿命去填第三百五十七章 輪迴的來歷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界樹的誘惑第一百八十二章 被擒第七百九十七章 紫宸劍,碎!第四百二十一章 妖族對策第五百三十三章 人族再起第六百六十章 戰太清第一百六十八章 初代種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時空的源頭第五百六十九章 道毒 小不周山第二百零七章 先天靈寶——紫宸劍第六百一十二章 人族分裂的開始第三百二十二章 重臨七曜州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黑天魔神(已修改)第一百七十三章 混沌胎膜第一百章 意外第六百五十八章 氣運的構成第四百零七章 三花聚頂第一百零二章 混沌魔神之血第二百二十三章 上清出手第六百五十一章 諸聖的實力第五百零四章 亂第四百三十九章 帝俊的謀劃,望舒被迫轉世第四百一十一章 強第五百八十二章 四大凶獸牌供能機第四百四十九章 人族大劫的開端,薪火異變九一零 大預言術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神通者出關第六百五十四章 後天氣運第三百五十四章 奈何橋後,輪迴……八四八 挖人族的根第五百七十五章 失道寡助(5000字)九一五 道祖第五百三十一章 女媧舉薦的人選九一三 盤古!穿越真相(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變故再起第三百一十一章 禮讚九天仙尊第三百五十一章 逐漸迪化的冥河(第五更)第五十四章 福禍相依第五百零六章 巫妖之門八四八 挖人族的根八五五 心存死志的玄清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現的混沌鍾第五百四十八章 弒神槍第七百零六章 再臨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