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三 子儒身死,儒道出

若非是怕破壞了子儒的修行,這些截教弟子,都恨不得直接給子儒灌頂,強行將祂提升至準聖大圓滿的境界。

可惜,闡教弟子卻是不知,子儒既然決定捨棄玄清的一切,那就是混元道果,他也不會留戀,一併舍之。

有舍纔有得!

今日捨棄先天清氣之道果,他日才能得到更強的道果,真正的成就天之正道。

若是貪戀混元道果,不願將其捨棄,那又如何能算得上舍棄玄清的一切?

既要捨棄,那就乾脆一點,全都捨棄,哪怕是至高無上的混元道果,也一併舍之。

以此,來見證子儒的決心。

也就是截教弟子不知道子儒的想法,若是知曉,怕不是會氣瘋了不成。那可是混元道果,玄清昇華一切所得,比之先天至寶還要珍貴,豈能輕易舍之?

就是強行灌頂,也要助子儒成就準聖大圓滿的境界,不讓他捨棄混元道果。

可惜,截教弟子不知曉。

……

………………

回到人皇城後,子儒領着一二弟子,就往守藏室的方向走去。恰逢此時,列寇成道,鄒衍與莊周等大神通者的神念化身,爲了成道,也都相繼離開了守藏室。

弟子走完之後,鴻鈞道祖自覺任務完成,於是就辭去了守藏室掌令一職,正打算騎着青牛,帶着紅雲童兒,一路向西而行。

子儒趕到之時,道祖已經收拾好了行囊,正準備動身呢。只是,看到子儒走來,鴻鈞道祖想了想,遂停下腳步,在原地等候子儒的到來。

“見過道祖!”子儒上前見禮道。既然已經捨棄了玄清的一切,子儒自然不會以徒孫之禮見道祖,而是以晚輩之禮見之。

對此,鴻鈞道祖也不在意,只是皺眉看了子儒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說話。

過了許久,鴻鈞道祖方纔悠悠的說道:“這就是你這一世要走的道路嗎?天之正道,也不失爲一條惶惶大道。可是,你做好修煉此道,要付出的代價了嗎?”

聞言,子儒滿臉凝重的點了點頭,道:“晚輩已經做好付出一切代價的準備。”

參悟天道,豈能不付出代價?

鴻鈞道祖參悟天道,最後生出大愛之心,以身合道,彌補天道之缺,至此天地圓滿,衆生修煉也從難到易,大神通者踊躍而出,先天道尊更多多如牛毛。

在道祖未曾合道之前,兇獸時代,三族時代,豈有這麼多大神通者共處一世,又怎會有這麼多的先天道尊誕生?

洪荒的修煉文明,能有今日這般昌盛,都是鴻鈞道祖合道之功,這是誰也抹不掉的無上功績。

故而,鴻鈞道人才是道祖。

而如今,子儒參悟的也是天道。不過卻不是完整的天道,而是一半天道,即是天道正的一面,天之正道。

鴻鈞道祖參悟天道參悟到最後,選擇了以身合道。子儒參悟的天道,雖然只有一半,但那也是天道,等他參悟到了最後,也將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難逃身合天地的下場。

這是參悟天道必然要付出的代價。對天道理解的越深,越是難逃天道的感召,最後終究要成爲祂的一部分。

而這,就是世間少有人修煉天道的緣故。洪荒之中,先天之道雖有數萬,但那最強的,無疑就是天道了。若無這般隱憂,洪荒參悟天道的大神通者決不再少數,也不會只有道祖一人了,現在倒是多了個子儒。

不過,天道感召雖強,但也不是沒有解決之法的。就如鴻鈞道祖一般,雖然合入天道不得自由,但偶爾也是能掙脫出來,入世遨遊的。

在鴻鈞道祖看來,子儒打得應該是和祂一樣的想法,身合天地之後,以特殊手段護住自己的神智不失,依舊能通過種種方法干擾天地的運轉。

可惜,鴻鈞道祖卻是不知,此刻子儒一心求死,根本就沒準備什麼後手。他打算借天道之手,來斬斷自己身上的一切因果,從而徹底抹消自己與本尊之間的聯繫。

若世上再無玄清,那自然無人能知曉,曾經玄清與風紫宸乃是一人。

……

看着子儒,鴻鈞道祖能夠感受到祂的決心,故而也沒有勸他回頭,只是說道:“你是來向貧道詢問天道的玄妙的嗎?”

子儒點頭,回道:“是的,還請先生指點!”

沒有先回答子儒的問題,鴻鈞道祖反而牽着青牛,邁步朝西方走去,並示意子儒跟上:“且隨貧道走這最後一段路吧!”

子儒聞言,連忙跟上。

而在路上,鴻鈞道祖一邊趕路,一邊朝子儒講着自己對天道的理解。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弗爭。”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

兩人走了數日,鴻鈞道祖突然頓住不語,半響方纔說道:“貧道對天道的理解,已經都告訴你了,剩下的就要靠你自己參悟了。”

子儒聞言,連忙朝鴻鈞道祖感謝道:“弟子多謝先生點撥。”

鴻鈞道祖臉色淡淡,示意子儒可以離開了。可子儒拒絕,堅持要再送道祖一段距離。

道祖也沒堅持,任由子儒送行。

又過了今日,道祖突然朝子儒說道:“你我即將分別,臨別之際,貧道有一言贈之:

“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

“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

“爲人之子,勿以己爲高;爲人之臣,勿以己爲上,望汝切記。”

道祖人間遊歷百載,守藏室枯坐數百載,也不是在玩的,這些感悟,都是祂在人間總結出來的。

鴻鈞道祖是個非常講究因果的人,這些感悟,即是在人間所得,那祂就會將其留在人間,而不是埋藏在心裡,隨祂迴歸天道。

子儒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二者繼續向前,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

子儒佇立岸邊,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聞子儒此語,道祖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

“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子儒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爲於民之感嘆矣!”

道祖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爲之也,何勞人爲乎?”

“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

“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稍停片刻,鴻鈞道祖手指浩浩黃河,對子儒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

子儒曰:“水有何德?”

道祖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爲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爲之益也。”

子儒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衆人處上,水獨處下;衆人處易,水獨處險;衆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爲上善也。”

道祖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爲而治,達者順天而生。

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子儒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子儒告別道祖,與弟子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

…………

事後,有弟子問子儒:“老子如何?”

子儒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遊;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遊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

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

子儒問道道祖之後,心有所感,遂閉關數載,作《春秋》一書,書成之後,子儒曾言:“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春秋》一出,孔子自儒家一脈之外,令闢史家一脈。

青史昭昭,歷筆如刀!

子儒以春秋刻刀作史書,立史家,將那茫茫古史載於史冊,留於後人。

正是因爲《春秋》一書,這諸國混戰的時代,被後人稱之爲春秋時代。

而在寫出《春秋》之後不久,子儒便過世了。

沒錯,子儒死了!

是真的死了,身合天地,真靈融合迴歸天地,成爲了天地的一部分。

那一日,三界震動!

唯有子儒最後之言,響徹天地:“吾輩修士,朝聞道、夕死可矣!”

語落,子儒隕落。

只是,子儒人雖隕落,但其一身正氣不滅,匯入天冥之中,化作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河,橫跨在天地之間,無邊無際。

這條長河,爲子儒死後所化,匯聚了天地間所有的浩然正氣,爲此,這條浩然正氣之河,也是儒家力量的源泉。

而子儒死後,其精神不朽,與天地規則融合一體,化爲至高無上的權柄之力,至大至剛,鎮壓一切。

凡儒家子弟,但凡心懷正氣者,皆可感知到浩然正氣,並可納儒家權柄於一身,號令天地規則。

也就是說,子儒雖死,但祂的死卻是成就了儒道。

自子儒死後,儒家便是儒道,不再是一門學說,而是一門真正的無上大道,具有超乎想象之能爲。

但凡儒家修爲,境界越高,實力越強,浩然正氣一出,同境界之中,幾乎無可匹敵者。

儒家神通,言出法隨,天地莫不從之,堪稱無解。

便是號稱戰力最強的神魔一脈的修士,正面決戰,也不敢輕言勝過儒道子弟。

而且,儒道修煉,進境更是快速無比,也不用煉化先天之氣入體,只需讀書明理,立命立心,就可提升境界,獲得強大的力量。

儒道天驕,甲子之歲,便可成就大儒的境界,一身實力,足以堪比大羅道尊。一甲子不過六十年,區區六十年,就能抗衡大羅道尊,這是何其不可思議之事。

可偏偏,在儒道之中,就真的發生了。這是因爲,儒道的力量,皆是來自於子儒。

子儒雖死,但一身力量未滅,與天地正道融爲一體,化作浩然長河,其力量足以比肩聖人。

儒道體系,就是依託於子儒的力量而生。境界越高,能從子儒身上借來的力量也就越多。在子儒比肩聖人的力量面前,大神通者都不是對手,就更別說先天道尊了。

不過,儒道雖好,可修煉儒道不是沒有代價的。

第七百八十六章 清算因果第七百一十八章 幽冥界的動作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王入主太陽星第一百四十一章 阿修羅教第一百八十八章 萬化神兵訣第七百七十一章 套娃第五百二十八章 昊天!昊天!第六百六十五章 先天遺族第五百三十二章 巫妖量劫,終!第五百二十八章 昊天!昊天!第七百五十三章 盤古印記第二百二十四章 與天常在,與道同存第三百六十六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第六百六十六章 後天生靈第五百五十章 混沌靈寶第八百零六章 解封無垠星空第五百零三章 天地屏障,碎第六十七章 十二品滅世黑蓮第六百六十八章 羞辱第三十章 龍宮 再見敖雪第六百四十三章 盤古出手帶來的影響(昨天的)第五百三十五章 排座位,分果實第七百八十一章 十方伏殺第五百一十章 紫微星主誕生(4000字)第六百一十章 再現的祖巫第八章 白龍第四百一十六章 延續的開天之戰(4000字)第三百三十七章 道劫臨身第八百零六章 解封無垠星空第三百二十五章 易昂 玄都第四百五十六章 星河宙光大陣第一百五十四章 上古之前第五百三十七章 緣由第三百九十二章 地獄本源,酆都六天第八百零四章 先天后天,並行於世第三百九十八章 讓步第四百一十章 大道尊第一百八十二章 被擒第三百四十八章 傳道(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玄黃母氣第八十二章 夸父第四百四十三章 再煉寶(5800)第一百零八章 大羅三難第二百八十二章 先天至寶——洪荒堪輿圖第六百九十二章 夏啓……死了(萬字大章)第七十八章 雷城第六百三十八章 風紫宸的野望第三百七十五章 六道輪迴之業道八三二 圓滿第四十七章 天庭事了第二百三十章 乾坤鼎 浮屠塔第七百二十九章 作秀,盡情的作秀第六十章 上清遊東海第二十四章 三仙島 淨世白蓮第五百一十一章 掏家的混沌魔神(4000字)第四百二十章 局勢在變第五百六十八章 好運氣的昊天?第一百九十二章 西方,魔門第九十九章 混沌煞氣第一百零三章 先天土行大陣第六百八十三章 大千世界裡的熟人第二十四章 三仙島 淨世白蓮第九十九章 混沌煞氣八六九 先天五太第九十三章 易昂氏第六百六十一章 道祖的實力(5000)第一百四十五章 見祖凰第一百三十六 再臨三仙島第七百五十五章 人族,出問題了第六百八十章 天庭崩碎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凰八一九章 褻瀆血脈第七百九十六章 三日之約九一零 大預言術第七百五十二章 強奪天地玄黃塔第七百三十五章 北海妖族第六百八十三章 大千世界裡的熟人第七百零三章 修改記憶第七百章 請昊天看戲第二百八十一章 不周山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屬於劍道的先天符文第二百九十章 混沌珠與人皇印第三百四十七章 羅山(第一更)第二百四十五章 監管玄門弟子第七十二章 三清道訣第四百三十七章 帝俊來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羅山(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歸墟(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二章 劫第三百零三章 顫抖的截教弟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煉製人皇位格第一百七十七章 混沌魔神的轉世第二百六十五章 聖人的本質(求訂閱)第四百九十章 封印第二百五十三章 造化瓶第二百四十八章 受罰的闡教弟子八一一章 天道聖器第七百二十一章 登基第五百零一章 晃動的不周山第八百章 鎮壓混沌魔神
第七百八十六章 清算因果第七百一十八章 幽冥界的動作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王入主太陽星第一百四十一章 阿修羅教第一百八十八章 萬化神兵訣第七百七十一章 套娃第五百二十八章 昊天!昊天!第六百六十五章 先天遺族第五百三十二章 巫妖量劫,終!第五百二十八章 昊天!昊天!第七百五十三章 盤古印記第二百二十四章 與天常在,與道同存第三百六十六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第六百六十六章 後天生靈第五百五十章 混沌靈寶第八百零六章 解封無垠星空第五百零三章 天地屏障,碎第六十七章 十二品滅世黑蓮第六百六十八章 羞辱第三十章 龍宮 再見敖雪第六百四十三章 盤古出手帶來的影響(昨天的)第五百三十五章 排座位,分果實第七百八十一章 十方伏殺第五百一十章 紫微星主誕生(4000字)第六百一十章 再現的祖巫第八章 白龍第四百一十六章 延續的開天之戰(4000字)第三百三十七章 道劫臨身第八百零六章 解封無垠星空第三百二十五章 易昂 玄都第四百五十六章 星河宙光大陣第一百五十四章 上古之前第五百三十七章 緣由第三百九十二章 地獄本源,酆都六天第八百零四章 先天后天,並行於世第三百九十八章 讓步第四百一十章 大道尊第一百八十二章 被擒第三百四十八章 傳道(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玄黃母氣第八十二章 夸父第四百四十三章 再煉寶(5800)第一百零八章 大羅三難第二百八十二章 先天至寶——洪荒堪輿圖第六百九十二章 夏啓……死了(萬字大章)第七十八章 雷城第六百三十八章 風紫宸的野望第三百七十五章 六道輪迴之業道八三二 圓滿第四十七章 天庭事了第二百三十章 乾坤鼎 浮屠塔第七百二十九章 作秀,盡情的作秀第六十章 上清遊東海第二十四章 三仙島 淨世白蓮第五百一十一章 掏家的混沌魔神(4000字)第四百二十章 局勢在變第五百六十八章 好運氣的昊天?第一百九十二章 西方,魔門第九十九章 混沌煞氣第一百零三章 先天土行大陣第六百八十三章 大千世界裡的熟人第二十四章 三仙島 淨世白蓮第九十九章 混沌煞氣八六九 先天五太第九十三章 易昂氏第六百六十一章 道祖的實力(5000)第一百四十五章 見祖凰第一百三十六 再臨三仙島第七百五十五章 人族,出問題了第六百八十章 天庭崩碎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凰八一九章 褻瀆血脈第七百九十六章 三日之約九一零 大預言術第七百五十二章 強奪天地玄黃塔第七百三十五章 北海妖族第六百八十三章 大千世界裡的熟人第七百零三章 修改記憶第七百章 請昊天看戲第二百八十一章 不周山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屬於劍道的先天符文第二百九十章 混沌珠與人皇印第三百四十七章 羅山(第一更)第二百四十五章 監管玄門弟子第七十二章 三清道訣第四百三十七章 帝俊來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羅山(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歸墟(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二章 劫第三百零三章 顫抖的截教弟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煉製人皇位格第一百七十七章 混沌魔神的轉世第二百六十五章 聖人的本質(求訂閱)第四百九十章 封印第二百五十三章 造化瓶第二百四十八章 受罰的闡教弟子八一一章 天道聖器第七百二十一章 登基第五百零一章 晃動的不周山第八百章 鎮壓混沌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