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的一聲,李亨將手中書信摔倒了地上,雙眼之中,寒光閃爍,看着屹立在下方的老道士。李亨冷聲說道:“李盛還真有臉!若非當初他挑撥離間,我李氏豈會有此災禍?現在父皇死了,本太子差點丟了『性』命,老二、老三死了,他李盛成功登基,奪走了我的一切。現在怎麼着?發來書信要與我結盟?封我爲王?他有什麼資格?”
那老道士微微稽首說道:“大殿下,當初你們幾位皇子爭奪皇位,用點手段那是無可厚非。只是沒想到二皇子如此大逆不道,這才造成如此任何李氏子弟不願看到的後果。但無論如何,如今嫡系血脈就大殿下與陛下了,還請大殿下三思!”
“三思?”李亨冷笑道:“也行,那就讓李盛退位,讓我來做這皇帝。那樣我不但會封他爲王,也會和他共抗外敵的。如何?你可有資格代李盛做主?沒有就滾回去告訴李盛,我李亨早晚會拿回屬於我的一切,也不用與他聯手!滾,在我改變主意之前!”
“好了,殿下,姜子牙道友乃是封神時期的名相統帥,豈能如此失禮?”原本只有李亨與姜子牙的書房之中出現一道淡淡的聲音,看似稱讚姜子牙,語氣中確實蘊含着莫名的意味。而後隨之一位英武雄霸,盛氣『逼』人的年輕道人出現在那。
看到來人,李亨起身施禮說道:“見過金旭先生!”語氣中卻是蘊含着真誠的尊敬,絲毫沒有因爲他失禮的出現而生氣。這份尊敬不僅僅是因爲當初正是金旭出手救得他的『性』命,更是因爲這些日子金旭給他講的一些道理。金旭畢竟是三皇五帝時期過來的人,更是遊走在當時的人族之中,瞭解當時三皇五帝的許多措施,對李亨影響頗深。
老道士,也就是姜子牙對金旭出現絲毫不意外,就像他對李盛說的,這些關乎未來重大事情,李亨根本沒有決定權。姜子牙稽首對金旭說道:“金身劍尊,久聞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對金旭語氣中的寓意姜子牙卻是視若不見。
金旭微笑道:“姜道友謬讚,山野道人比不得聖人門徒。姜道友纔是雄姿英發,老當益壯。殿下。日後有機會還要多與姜道友親近,聆聽教誨,比貧道這個門外漢強多了。”
李亨聞言神情迅速連連變化,卻是僵硬的對着姜子牙施了一禮,卻未說話。姜子牙也不在意,只是對金旭說道:“金道友說笑了。如今道友爲逍遙山出面,元龍聖人成就不滅聖位。道友也算是半個聖人弟子,不比貧道差。不知道友對貧道之前所說之事有何意見?”
金旭搖頭說道:“雖然貧道非常贊成,但是決定權還在殿下手中。不過道友可以暫且等待幾日,貧道會爲殿下陳述利害,期待殿下改變主意。”
姜子牙聞言無奈搖了搖頭,當年因爲越權與姬發生隙,今日本想挑撥離間,卻不想金旭說的滴水不漏,看旁邊李亨感激神『色』,怕是適得其反,更加崇拜起金旭以及逍遙山來。對此姜子牙無可奈何,起身離去,等着那明顯早就註定的結果。
大唐北郡,一片連綿不絕的軍營之中,嘿嘿哈哈『操』練的聲音傳來,氣勢不凡。而在軍營深處,一座軍營之中,八位將領左右分坐,相互之間,小聲交談着。就在這時,大帳再次被揭開,一箇中年男子龍行虎步的走了進來,一身勁裝,頭頂熱氣騰騰。能夠有修爲在身,卻是出了如此大汗,顯然之前的運動很是激烈。
看到來人進入,八位將領紛紛起身,大聲喝道:“見過統領!”
那人笑呵呵的擺擺手,示意衆將坐下,而後走到當中空着的座位坐下。而後如鷹隼的雙眼掃過衆將,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猶然而生。男子微笑問道:“大清早你們不訓練士卒,都跑本將軍者來幹嗎?”
幾位將領互相對視一眼,隨即最年長的,坐在左側上手的老將起身抱拳說道:“統領大人,我等前來,是爲天下衆生而來。懇請將軍振臂一呼,大軍席捲天下,還地仙界一個安定!”
隨即八位將領齊齊跪倒在地,齊聲高呼道:“請將軍大軍所指,還地仙界一個清淨!”
那將軍輕笑道:“是不是我趙匡胤將來一日君臨天下,你們也是開國功臣。是不是?”中年人卻正是那趙匡胤。此刻見八位將領臉『色』尷尬的跪在那裡,揮手讓他們起身。
趙匡胤輕輕說道:“非是本將軍不理解你們的心情,只是此時時機未到,貿然起兵,只會落個粉身碎骨的下場。”
有一將領不服氣的起身說道:“統領大人,此話末將不理解。如今大唐李盛,原太子李亨,叛軍朱溫三方大戰,各地城主也紛紛自立爲王,又有西賀牛洲梵國,北俱蘆洲妖國蠢蠢欲動,這天下已經足夠『亂』了,爲何統領卻如此說?”
趙匡胤沒有因爲被質疑而生氣,看了八位將領一眼說道:“諸位,剛剛收到消息,李亨以原大唐太子,一字並肩王九千歲的身份與李盛結盟,共拒朱溫。同時,梵國分裂,內『亂』不止,無暇東顧。諸位還認爲現在是起事的好時機嗎?”
八位將領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震得一愣,隨即一位將領說道:“將軍,我大軍在這北疆與妖國征戰,最是勇猛精銳。如今天下瞬息萬變,更是時不我待,更應該盡在出手纔是啊!”
趙匡胤點頭說道:“不錯,單以軍隊素質而言,我軍佔盡優勢。但是北疆貧困,軍隊數量也是最少。如今妖國更是蠢蠢欲動,至少要留下一半軍隊防禦。如此諸位還有信心席捲天下嗎?”
那位老將聞言不甘的說道:“統領,恰逢『亂』世,英雄並起,難道我等就只能坐壁上觀,成爲一個局外人?”
趙匡胤搖頭說道:“那自然不行。諸位一開始就想錯了。如今不論這天下怎麼『亂』,都還是骨子裡以大唐爲尊,爲正統。大唐威嚴尚未退去,任何與之作對者,都不會有好下場。但之前說的也對,時不我待,錯過這機會就不知下次在何時了。我們要出兵,但不是造反,而是勤王平叛,直指朱溫。”
一個將領遲疑的說道:“統領,如此雖好,但卻是平白矮了李氏一頭。將來時機成熟之時,起兵造反更是難免要背上反覆小人之名,也是得不償失啊!”
趙匡胤笑道:“那是在李氏能夠再次一統天下的基礎上纔會發生的,那是不可能的。將來天下分裂乃是定勢,就看誰存誰滅。到時根本不需要擔心背叛之名。”
“可是萬一要是”那老將軍不放心的問道。
趙匡胤說道:“這個盡請放心,根本不可能。就想上古時期的封神戰爭,雖然記載言語不詳,但也能感受到當時那個時代的波瀾壯闊,更有無數大能身影閃現。此次也是大劫,更是變幻莫測。每一方大勢力背後都有大能支持,根本不會輕易覆滅。只需等到大唐正統名分盡失,就是我等起事之時。好了,都下去做好安排,不日我們起兵平叛!”
衆將聞言施禮告退,精明之人已經開始思索,自己實力背後是哪位大能呢?而隨着衆位將軍傳達下命令,整座大營開始有條不紊的運轉起來,等待着爆發的那一刻。
混沌不知處,幾位聖人道場隱匿其中。
極樂世界之中,不僅準提與接引在,耶和華也在。三位聖人臉『色』都比較沉重,局勢卻是出乎意料的艱難。靈山內『亂』,導致梵國分裂,西賀牛洲一時間『亂』成一團,更有妖族身影不時閃過,『亂』上加『亂』。
靈山內『亂』,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接引和準提的預料。內『亂』的源頭不是如來佛祖,而是觀世音三位菩薩,當年的闡教金仙。爲了預防叛『亂』,兩位佛教聖人全力栽培如來佛祖,使之如今距聖人一步之遙,一心證道,不理外物。
結果證明佛教聖人是正確的,如來無心他顧,卻不想闡教三位卻是毅然出手。沒想到元始天尊如此果斷,讓三位弟子承受反叛因果,證道無望,註定恢恢。但又不得不承認,如此卻是打『亂』了佛教佈置。
更讓佛教聖人憂心的是,這證明三清再次走到了一起,而且是放下了一切成見,齊心協力。而一心一意的三清,那是最可怕的。
耶和華也知道佛教受挫,此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耶和華說道:“如此佛教人手緊張,不如我從西方大陸調集大軍進入東勝神州,如何?”
準提搖頭說道:“此事萬萬不可。耶和華道友不知道東方排外之心如何堅決。一旦異族入侵,無論是爲了民心聲望,還是內心真心實意,都會一致對外。此次我等不得不認輸,退讓一步。不過這僅僅是開始,結果如何,日後見分曉吧。”
如此三位聖人卻是暫時的認輸退讓,謀劃接下來的打算,爭取扳回一局,再爭取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