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0 章 朝議

原來皇帝在小太監剛一稟報的時候,就已經出來了,沒有打擾戴權。可是他聽到小太監的稟報之後,就再也忍不住了,氣的大聲咆哮。

戴權這時候跪在地上,只知道不停的磕頭,請皇帝息怒。

皇帝平復了一下心情,但是臉色依然是通紅。他立刻下令道:“傳朕旨意,把守宮門的太監立即杖斃,以後誰要敢再出這種事情,朕殺他的九族。”

皇帝說完這話接着又狠狠的瞪了戴權一眼,“你還愣着幹什麼?還不趕快把信使給朕接進來,耽誤了大事,朕連你的腦袋一起要。”

戴權這才連滾帶爬的跑出去,皇帝見戴權出去了,就想回東暖閣內等消息,只是剛一回身便覺得天旋地轉,旁邊的貼身太監趕快過去扶住,焦急的說道:“萬歲爺,您怎麼了?要不要傳太醫?”

皇帝扶着他的手,稍稍緩了片刻,這才恢復過來,然後一把推開他便進了東暖閣。

戴權連滾帶爬地出了養心殿,一路小跑來到了宮門口。只見現在宮門外已經聚集了一堆人。

戴全身旁的小太監立刻分開人羣讓戴權來到裡邊,只見裡面有一個太監正在那裡痛哭嚎啕。正是那個把門的太監。看來他也知道了自己的下場。

戴權看到這人之後,臉上的怒氣騰的就上來了,直接吩咐自己身旁的小太監:“把這個狗東西給咱家拖到一邊,就當着衆人的面打死。讓大家也看一看,以後還有誰敢阻攔緊急軍情。”

他手下的小太監都打了一個寒戰。但是手上卻不慢,一起上前將這個痛哭的太監,直接綁起來壓到了宮門的大廣場上,接着早有過來的慎刑司的太監,將這個太監綁在了一個春凳上。然後舉起板子就狠狠的向他背後打去。一時間廣場上慘叫不絕,血液四濺。

戴權不理這些,來到景陽鐘的鐘樓上。對着那個正在敲鐘的軍士說:“小兔崽子,還敲什麼?皇上已經知道了你的事,有什麼事先和咱家說。”

那敲鐘的信使這才住手,他回頭來看到一個穿着華麗的老太監。一看就是宮中有身份的人。這時候他趕緊上前跪倒說:“公公,我是密雲來得信使,奉了我家守備之命,爲京城送八百里加急。韃靼人已經離我們密雲城不足一百里了。”

戴權一聽到這裡已經是嚇得魂飛魄散,密雲離京城也就是幾十裡地的路程。如果按密雲送來情報,等於就是韃靼人已經到了京城了。這可是天大的事。

於是戴權對着信使說:“你現在就跟着我,咱們一起去見皇上。”

說完這話,戴權也不敢停留,轉身就向內宮跑去。而這信使也跟着戴權一路小跑來到了東暖閣外。

皇帝在東暖閣內並沒有等多久,就聽見外邊一陣嘈雜,接着戴權便一個人先進來了,戴權一進來就跪倒在地,焦急地回道:“萬歲爺,是密雲的緊急軍情,好像韃靼人已經到了密雲。”

皇帝一聽他這話,又覺得一陣的眩暈。但是他咬牙挺住了,對跪着的戴權問道:“信使和軍情嗎呢?”

“信使在外邊等待,軍情也在他身上,奴才不敢擅動。”

皇帝怒聲說道:“那還不趕快讓他進來。”

戴權趕忙出去把信使領入東暖閣,信使一進入東暖閣就跪在地上磕頭,並且大聲說道:“皇上,密雲八百里緊急軍情,今日午時啓程,黃昏之前到京。”說完這句話後,又把懷中的書信掏出,雙手呈給皇帝。

旁邊的小太監,趕快接過信來送到皇上面前。皇帝接過書信,立刻打開觀看上面的消息。

信中的大致內容是,古北口被韃靼人用計攻克,現在敗軍已經到達密雲,從敗軍口中得知韃靼人做一次人數衆多,不下十幾萬,而且密雲已經發現韃靼人的前鋒,密雲兵微將寡,請求朝廷趕快支援。

皇帝看到這個消息,還好有些心理準備,雖然現在還是覺得,腦門突突的跳,但還是能夠勉強平息下自己的怒火。

正在這時戴權進來稟報,“啓稟皇上,各位大臣已經在宮門外等候了,不知皇上是否召見。”

皇帝聽到這個消息,纔想起剛纔信使撞了景陽鍾,各位大臣必定要進宮朝見,正好自己要與他們商量這次韃靼人入侵的事情。

於是便傳令道:“擺駕太和殿,傳旨各大臣在太和殿見駕。”

皇帝傳完旨意之後,便向東暖閣外走去,一羣太監趕忙跟上。到了東暖閣外已經有一頂明黃的小轎等待。皇帝上了小轎,有四個太監擡着,便往太和殿而去。

皇帝到達太和殿時,衆大臣都已經在殿內等候多時了。見到皇帝來了衆大臣一起跪倒在地三呼萬歲,行三拜九叩之禮。

皇帝坐在寶座上,沒有讓這些大車們站起來,他看着下面的這些大臣,見他們一個個跪在那裡,一臉懵懂的樣子,就覺得有氣,於是陰沉着臉說道:“剛纔有人撞了景陽鍾,你們知道什麼事嗎?”

底下的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皇帝,於是便一起說道:“臣等萬死。”

皇上氣的對下面說:“韃靼人十幾萬人馬現在已經到了密雲,你們還在這裡做春秋大夢,是不是把腦袋丟了才能清醒。”

殿下的大臣們,聽到皇帝這麼說,一個個都驚駭欲絕,他們從來沒想到京師會送到危脅,於是一下子底下就炸開了鍋。

衆人都在紛紛議論,就是前幾年韃靼人圍了宣府鎮,情況也沒有這次危機,哪一次好歹宣府中還有賈珂可以就近救援。而這一次京城附近除了三大營,就沒有別的兵馬了。

而這些大臣們都是人精,他們對於三大營的戰鬥力從來就不抱什麼希望。

皇帝看着他們亂成一鍋粥的樣子,更是氣憤用手使勁在御案上一拍,大聲的呵斥道:“都給朕閉嘴,有話一個一個的說,吵成一團像什麼樣。三位大學士,你們三個先說。”

大學士李潞立刻站出來說道:“皇上現在事情緊急,應該當機立斷,命令城外三大營的軍隊,立刻進城參與守城。”

皇帝聽了他這話覺得很有道理,立刻傳旨:“京營節度使王子騰何在?”

這是從武班中走出一位中年的儒將,來到大殿中央,立刻跪倒說道:“臣王子騰見駕,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立刻向王子騰傳令道:“你立刻整頓城外三大營,令他們從三個城門以次進入京城,立刻上城參與防守,防備韃靼人偷襲。”

王子騰跪在下邊回答道:“臣,王子騰尊旨。”說完便站起身來,像殿外走去。

安排好王子騰防守京城之後,皇帝心中稍微有了一些底,對還在下邊跪着的衆大臣說:“行了,都起來吧,今天的事情也不能怪你們。”

衆位大臣在下面跪了這麼長時間,終於等到皇帝發話讓他們起來。就差一個一個費勁的從地上爬起來。有些年老體弱的還需要旁邊的同僚幫忙。

衆位大臣站起身來,然後按文東武西的規矩,在太和殿兩旁站立。

皇帝見衆人都起來了,便接在問道:“還有什麼主意都說出來,韃靼人這一次來京城,恐怕來者不善,咱們必須想個對策。”

大學士嚴慕這時候出班奏道:“皇上,三大營雖然有十五萬人馬,但是都是沒有見過真正的陣仗的,靠他們守城還有一些用處,如果想要擊退韃靼人恐怕難上加難。”

皇帝皺着眉頭不高興的問:“李愛卿,朕的三大營就真的怎麼不中用嗎?你不要危言聳聽。”

在皇帝的印象中,三大營都是天下的精銳。而且每一次他出行三大營都裝甲整齊。威風凜凜的樣子,不像是不能打仗的。

還沒有等嚴慕回答,旁邊的大學士潘永便搶先站出來回道:“陛下,李大學士所言不差,三大營確實戰力堪憂。他們的祖輩本來是我朝的精銳,只不過當他們的父祖之輩去世以後,他們就漸漸的腐化了,那他們會戰韃靼人恐怕結果堪憂。”

皇帝一聽這話,差點被氣笑了。以前沒有戰事的時候,他們一個一個和自己說三大營精銳天下少有,現在一遇到見真章的時候,他們又和自己說三大營已經腐敗,不堪大用。如果不是韃靼人入侵,自己恐怕到死都不會知道自己依爲城牆的三大營,竟然已經腐朽不堪,不能再戰。

“那你們說該怎麼辦,總不能讓韃靼人在京城四周來去自由,甚至驚動祖宗陵寢。”皇帝說完這句話,好像也想起了本朝幾位皇帝的陵寢都在城外,要是被韃靼人破壞,自己死後用什麼臉面去見先帝?

皇帝想到這裡,不由得悲從心頭起,眼淚就在眼眶中打轉。看着底下這些大臣,自己花錢養他們又有什麼用?到了關鍵時刻,沒有一個能爲自己分憂的。

大學士李潞看到皇帝悲傷的樣子,知道他是害怕幾位先帝的陵寢被騷擾,於是出班奏道:“皇上,現在還沒有到那個地步,可傳旨讓附近幾省的節度使立刻起兵勤王,並且命令九邊中,宣府鎮與遼東的節度使,立刻起騎兵前來支援,這兩處離京師最近,而且這兩處的兵馬最爲精銳,騎兵數量也是最多的。這兩處騎兵來了,最少也能有四、五萬騎人馬,到時候即使不能勝,也能保京師太平。”

第 14 章 密議第 190 章 交接第 771 章 寶玉續絃第 445 章 緊逼第 247 章 賞罰第 762 章 徵高麗(1)第 381 章 收糧第 283 章 病重第 313 章 名單第 348 章 婚約第 646 章 國難思良將第 56 章 團圓宴第 280 章 懷孕第 19 章 揚威第 495 章 逼宮1第 69 章 捉拿第 538 章 清查第 731 章 三年第 667 章 勸說第 141 章 冬訓第 536 章 亡羊補牢第 775 章 入城第 106 章 偷城第 315 章 行禮第 198 章 主公第 354 章 結束第 748 章 奪嫡開始第 416 章 友誼第 614 章 賜藥第 503 章 投靠第 122 章 暗鬥第 532 章 敲打第 115 章 遊擊第 404 章 家常第 166 章 進退第 778 章 撲朔迷離第 695 章 姐弟相見第 486 章 密旨第 132 章 晉升第 634 章 鬥將(下)第 212 章 起兵第 705 章 朱林氏第 296 章 自斃第 227 章 無敵第 339 章 猜忌第 385 章 面授機宜第 324 章 主宰第 466 章 聯絡第 116 章 遊擊2第 205 章 投降第 424 章 建議第 286 章 喜事第 57 章 阿芙蓉第 321 章 決裂第 386 章 刑訊第 308 章 演說榮國府第 671 章 主客易位第 42 章 對話第 311 章 賈雨村第 177 章 兩鎮第 416 章 友誼第 85 章 清點第 71 章 大閱第 175 章 喜訊第 282 章 迎接第 397 章 衆叛親離第 47 章 管事第 261 章 婚前第 102 章 攻守第 413 章 活稀泥第 287 章 拜訪第 373 章 糧食第 449 章 流言第 414 章 決心第 97 章 偷營第 296 章 自斃第 175 章 喜訊第 177 章 兩鎮第 468 章 下注第 499 章 駕崩第 419 章 弄權第 202 章 三年第 380 章 人情第 759 章 忠烈祠第 50 章 祭祖第 595 章 善後第 92 章 被圍第 784 章 初戰第 588 章 中伏第 190 章 交接第 397 章 衆叛親離第 78 章 試製第 675 章 走門路第 797 章 駕崩第 711 章第 721 章 戰略改變第 382 章 口諭第 556 章 放榜第 268 章 佈置第 497 章 傳國玉璽
第 14 章 密議第 190 章 交接第 771 章 寶玉續絃第 445 章 緊逼第 247 章 賞罰第 762 章 徵高麗(1)第 381 章 收糧第 283 章 病重第 313 章 名單第 348 章 婚約第 646 章 國難思良將第 56 章 團圓宴第 280 章 懷孕第 19 章 揚威第 495 章 逼宮1第 69 章 捉拿第 538 章 清查第 731 章 三年第 667 章 勸說第 141 章 冬訓第 536 章 亡羊補牢第 775 章 入城第 106 章 偷城第 315 章 行禮第 198 章 主公第 354 章 結束第 748 章 奪嫡開始第 416 章 友誼第 614 章 賜藥第 503 章 投靠第 122 章 暗鬥第 532 章 敲打第 115 章 遊擊第 404 章 家常第 166 章 進退第 778 章 撲朔迷離第 695 章 姐弟相見第 486 章 密旨第 132 章 晉升第 634 章 鬥將(下)第 212 章 起兵第 705 章 朱林氏第 296 章 自斃第 227 章 無敵第 339 章 猜忌第 385 章 面授機宜第 324 章 主宰第 466 章 聯絡第 116 章 遊擊2第 205 章 投降第 424 章 建議第 286 章 喜事第 57 章 阿芙蓉第 321 章 決裂第 386 章 刑訊第 308 章 演說榮國府第 671 章 主客易位第 42 章 對話第 311 章 賈雨村第 177 章 兩鎮第 416 章 友誼第 85 章 清點第 71 章 大閱第 175 章 喜訊第 282 章 迎接第 397 章 衆叛親離第 47 章 管事第 261 章 婚前第 102 章 攻守第 413 章 活稀泥第 287 章 拜訪第 373 章 糧食第 449 章 流言第 414 章 決心第 97 章 偷營第 296 章 自斃第 175 章 喜訊第 177 章 兩鎮第 468 章 下注第 499 章 駕崩第 419 章 弄權第 202 章 三年第 380 章 人情第 759 章 忠烈祠第 50 章 祭祖第 595 章 善後第 92 章 被圍第 784 章 初戰第 588 章 中伏第 190 章 交接第 397 章 衆叛親離第 78 章 試製第 675 章 走門路第 797 章 駕崩第 711 章第 721 章 戰略改變第 382 章 口諭第 556 章 放榜第 268 章 佈置第 497 章 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