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5 章 救災

賈珂對範康的態度很感到疑惑,剛纔他還說這是自己最大的機會,怎麼現在又勸自己不要登基了。

範康也看出了,賈珂的以後馬上給他解釋道:“主公,現在天下承平日久,天下的大臣心向朝廷的人不少。主公如果立刻登基,恐怕天下就要亂一段時間。”

“那依範先生之見我該如何?”

“主公可先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慢慢清除異己,消除本朝的影響,同時也給天下臣民心裡一個過度的機會。再過一段時間自然水到渠成,天下再也沒有反對主公的人了。”範康終於說出了心中的屠龍策。

賈珂聽完範康的話,仔細的琢磨了一下,覺得還真是這麼個道理,在地球三國的時候,曹操不就是這麼幹的嗎?

曹操之後,司馬懿也是以這條計謀而建立晉朝的。

在賈珂看來如果是諸葛亮不死,最後恐怕也是要走曹操這條路的。因爲他已經把當時的後主劉禪逼到了牆角。

有一首詩說這些人就是最好的解釋: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復誰知?

在賈珂看來諸葛亮只是沒有機會罷了,他已經把權臣能做的事幾乎都做了,他和曹操也只差最後一步了。

既然有這麼多先輩在前,自己難道就不能學一學嗎?如此既能執掌大權,又能平穩過渡,何樂而不爲?

“先生一席話真是驚醒了夢中人,剛纔先生的話勝過十萬大兵。”賈珂對着範康感嘆的說。

“既然主公已經採納了範某的計策,那就請主公稍安勿躁,再過幾個月等到年末的時候,纔是主公動手的機會。”範康見賈珂對自己言聽計從,心中也是十分的欣慰。他想起了他的好友高宏,這人的計策雖然狠辣,但是也是有名的謀士。可惜他的主公並不能對他言聽計從。

賈珂現在完全輕鬆下來,“哦,那我這段時間就該好好休息了,就坐在那裡看着皇上和他的那些手下,能鬧出什麼花樣來。”

和範康談完之後,賈珂就完全的沉寂下來。對於皇帝和劉昱但要求也是有求必應。

左都御史田冶所需要的兵馬,他第二天就準備好了,這讓劉昱好一陣疑惑。賈珂以前對於兵馬看的那麼仔細,怎麼會沒有一點爲難田冶,這麼快就把兵馬爲他準備妥當。

前一段時間皇帝讓驍騎營北上,費了多少功夫他是知道的。現在如此的簡單,讓他心中對左都御史田冶更加懷疑起來。

而皇帝現在和劉昱同樣的擔心,左都御史田冶難道真的投靠了賈珂,成了他的走狗嗎?

皇帝現在所能依靠和賈珂對抗的,就是他在文臣中的力量。如果這些文臣都一個一個背離自己而投向賈珂,那麼他就真的沒有還手之力了。

在左都御史田冶離京的這一天,賈珂代表皇帝帶着其他軍機處的大臣一起前來送行。

只見在大路上停着無數的車馬,大路兩旁是八千的精銳士兵。而車馬旁有無數的壯丁,這些人都是來服徭役的。

在皇城邊上高搭綵棚,賈珂首先代表皇帝向田冶敬酒,接着又把聖旨當着衆人宣讀了一遍。

最後左都御史田冶一手抱着聖旨,一手抱着尚方寶劍,離開彩棚,上了專爲他準備的,欽差大人的八擡大轎,離開京城一直向南去了。

而站在旁邊的孟明不由得羨慕其他來,這個老人已經經歷過幾次這樣的政權更迭了。特別是十幾年前的那一次,其實早就有了端倪,只不過大家沒有發現。

而這一次孟明也發現了,在京城中的氣氛有些不對頭,只不過現在他已經身在其中,不能夠回頭了。

孟明想到這裡,轉過身來對賈珂拱手說道:“賈大人,這一次能夠如此順利起行,還多虧了賈大人您運籌帷幄,要是換個其他人,恐怕現在糧食和兵馬還沒有準備好呢。”

賈珂聽老孟明的恭維,便知道他有意投靠自己,這在以前已經有了端倪,這段時間以來孟明並沒有再去太上皇的寧壽宮,而是儘量的配合自己。看來這個老頭已經看出了自己的心思,開始明哲保身起來。

既然他偷來了橄欖枝,那麼自己也就接下了。

“老先生這樣的誇獎,讓賈某真是受之有愧,如果沒有您前後奔波幫忙,我哪裡能這麼快就完成了這些部署。我還要多謝老先生呢。”賈珂也滿臉含笑的說道。

老孟人見得到了賈珂的迴應,於是對着賈珂微笑起來,一切盡在不言中。

劉昱在旁邊看到這一幕,不由的恨的牙冠之癢癢。他萬萬沒有想到孟明竟然敢背叛太上皇,在大庭廣衆之下就向賈珂獻媚。

劉昱正要上去說幾句,給賈珂添點兒不痛快。旁邊突然有人拉了拉他的袍袖,劉昱回頭一看,原來是刑部尚書孫彥。

“劉大人還請息怒,現在還不是生氣的時候,咱們還是以戒急用忍爲上。”孫彥臉上帶着笑,悄悄的說道。

劉昱被他這麼一說,心裡就像潑了一盆涼水,這段時間他的火氣越來越大。甚至經常和賈珂爭鋒,這樣下去也許會把賈珂逼到不得不造反的地步。那時候他就是朝廷的罪人了。

劉昱趕緊向孫彥拱拱手算是對他的謝意了。

但是劉昱也沒有發現,他的脾氣仍然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變得越來越暴躁,雖然現在一時的平靜,但是卻不能改變的他性格的變化。這也是上天在借他的手,逼迫賈珂動手。這哪裡是人力所能夠改變的?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利許多,左都御史田冶南下江淮之後。憑藉他的威望以及手下的軍馬,很快就穩定住了局勢。各地也開始開倉放糧,百姓們暫時是算有口吃的了。

但是如此重的災害,仍然抵擋不住各處貪官的貪婪,他們一個個都把手伸到了賑災糧食上。

幸虧有左都御史田冶親自做鎮,他憑藉尚方寶劍連殺了七八個官員。這才把這股風氣壓下去,但是即使這樣一些小偷小摸,仍然是沒有間斷過。

左都御史田冶帶去的糧食,也只能有六七分到了災民手中。其他的都被大小官員一層層盤剝了。

這些官員對這種事情已經是輕車架熟了,他們也不敢大肆的把糧食直接就揹回家,他們以老鼠搬家的形式,在每次熬粥時只要是少放上一些,粥熬的稀一些,就能矇混過關。

而災民們對這種粥已經是感恩戴德了,畢竟這一次舍粥沒有在裡面吃出石子,而且粥還算粘稠,雖然沒有到插筷子不倒的地步,但是也能保證餓不死人了。災民們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而左都御史田冶對這件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他們不太過分,田冶也就不再幹涉了。

因爲這件事牽扯的人太多,他也不能把所有人都殺了。因此也只能抓大放小,努力維持着各方的平衡,使局勢不至於失控。

田冶就這麼一路走走停停,終於在20多天之後到達了淮河兩岸。

田冶剛剛來到安徽的首府長沙,就有安徽巡撫帶着大小官員前來迎接。

田冶根本就沒有和他們見面,直接就進入了安徽巡撫爲他準備的宅子。

在一切安在一切安排好之後,田冶才單獨見了安徽巡府王順,這個王順也算是一個好官了,前一段時間淮河剛剛決口,他帶着人親自上梯,才保住了幾次淮河的安危,要不然等不到現在,淮河着兩岸早就成了汪洋。

田冶在花廳接見了王順,兩人分賓主落座之後,田冶首先詢問道:“王大人,這一次是怎麼回事?往年這個時候,淮河兩岸也是有陰雨連綿,怎麼今年的河堤就堅持不住了?”

“田大人,不怕您生氣,今年的河堤根本就沒有在維修,而且以前修的那些河堤也不過是樣子貨,能堅持到現在已經是萬幸了。”

田冶聽完之後並沒有說別的,他已經從王順的口氣中聽出了對和道衙門的不滿。

但是現在還不是同河道衙門算總賬的時候,等到這一次賑災完畢纔是給他們一個厲害,從上到下沒有一個能跑得了。

“王大人,你說實話,現在安徽有多少災民,安徽庫府的糧食能堅持多長時間?”

“回稟欽差大人,安徽現在有災民至少五六百萬,要說安徽的庫府存糧也有五六十多萬擔。”

田冶聽完他的回稟,不由得對這位巡撫似刮目相看。別的地方的存糧都恐怕被忠順王賣的差不多了,而這位巡撫竟然能在安徽留下五六十萬擔的糧食以備急用,看來是頂住了忠順王的壓力,也算是一位爲民的好官了。

田冶算了一下自己帶的200萬擔糧食,從京城一路走來不停的賑寄,等到了現在還剩下150萬擔左右,再加上這五六十萬擔,也能支撐到明年的開春,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田冶這時候心中還有另外一個想法,那就是這一次賑災時間越長越好,他已經看出了京城現在是劍拔弩張,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他再回去,不管是哪一個人得勝,自己都是有功無過,而且也不用費力的思考向哪一邊站隊。

“王大人,從今之後你就主要負責河堤的維修,在這件事上你還是有經驗的,組織那些災民以工代賑,不能讓這些青壯們有閒下來的功夫,否則的話光吃飯不幹活,恐怕就有不可測的事情發生。”

王順現在對田冶的話是言聽計從,立刻就回答田冶道:“欽差大人放心,我今天就去組織人手,明天就讓他們上河堤去。”

接下來幾天事情果然像王志說的那樣進行,災民們有了粥吃,再加上王順的組織都去修河堤,也沒有功夫想其他的了,一度混亂甚至有些緊張的氣氛才慢慢的平息下去。

田冶見一切慢慢的平順,這才向朝廷寫了幾份奏章,令人快馬送到軍機處。

第 296 章 自斃第 348 章 婚約第 112 章 密議第 426 章 趕到第 109 章 劉雨迴歸第 597 章 發現第 499 章 駕崩第 152 章 800里加急第 592 章 破城第 743 章 求援第 248 章 詢問第 769 章 孟明去世,雨村上位第 544 章 靈泉第 61章 寶玉第 579 章 江南(求訂閱)第 108 章 圍困第 633 章 鬥將第 328 章 家常第 216 章 中門第 789 章 投降第 261 章 婚前第 699 章 承諾第 407 章 接見第 374 章 覲見第 649 章 密謀第 426 章 趕到第 540 章 奔赴各地第 214 章 敗敵第 359 章 對策2第 523 章 闖宮第 421 章 勾引第 129 章 遇賢第 106 章 偷城第 574 章 放縱(求訂閱)第 432 章 訓子第 465 章 壓迫第 552 章第 513 章 分化第 298 章 決定退位第 695 章 姐弟相見第 146 章 大勝第 409 章 發現第 493 章 爲主分憂第 689 章 商稅(2)第 605 章 家宴第 370 章 亂象初顯第 527 章 發配第 444 章 稅收第 432 章 訓子第 597 章 發現第 460 章 信物第 8 章 請拖第 795 章 康順四十五年第 538 章 清查第 444 章 稅收第 234 章 突圍第 582 章 對陣(求訂閱)第 529 章 警告第 8 章 請拖第 384 章 越線第 92 章 被圍第 127 章 召見第 111 章 三月第 64 章 實缺第 473 章 住處第 624 章 鹽事第 305 章 定基第 430 章 記恨第 55 章 武藝大成第 714 章 算計第 149 章 死戰第 496 章 逼宮2第 610 章 提醒第 716 章 和親第 327 章 寶釵入京第 740 章 奪權第 113 章 栽贓第 107 章 失敗第 189 章 押送第 5 章 初見賈政第 215 章 見駕第 633 章 鬥將第 465 章 壓迫第 705 章 朱林氏第 398 章 袖手旁觀第 390 章 奶孃第 25 章 準備第 52 章 清水與墨汁第 551 章 催促第 633 章 鬥將第 358 章 對策1第 423 章 興師問罪第 22 章 誓言第 324 章 主宰第 429 章 示威第 495 章 逼宮1第 685 章 有孕第 307 章 民心第 473 章 住處第 246 章 上朝
第 296 章 自斃第 348 章 婚約第 112 章 密議第 426 章 趕到第 109 章 劉雨迴歸第 597 章 發現第 499 章 駕崩第 152 章 800里加急第 592 章 破城第 743 章 求援第 248 章 詢問第 769 章 孟明去世,雨村上位第 544 章 靈泉第 61章 寶玉第 579 章 江南(求訂閱)第 108 章 圍困第 633 章 鬥將第 328 章 家常第 216 章 中門第 789 章 投降第 261 章 婚前第 699 章 承諾第 407 章 接見第 374 章 覲見第 649 章 密謀第 426 章 趕到第 540 章 奔赴各地第 214 章 敗敵第 359 章 對策2第 523 章 闖宮第 421 章 勾引第 129 章 遇賢第 106 章 偷城第 574 章 放縱(求訂閱)第 432 章 訓子第 465 章 壓迫第 552 章第 513 章 分化第 298 章 決定退位第 695 章 姐弟相見第 146 章 大勝第 409 章 發現第 493 章 爲主分憂第 689 章 商稅(2)第 605 章 家宴第 370 章 亂象初顯第 527 章 發配第 444 章 稅收第 432 章 訓子第 597 章 發現第 460 章 信物第 8 章 請拖第 795 章 康順四十五年第 538 章 清查第 444 章 稅收第 234 章 突圍第 582 章 對陣(求訂閱)第 529 章 警告第 8 章 請拖第 384 章 越線第 92 章 被圍第 127 章 召見第 111 章 三月第 64 章 實缺第 473 章 住處第 624 章 鹽事第 305 章 定基第 430 章 記恨第 55 章 武藝大成第 714 章 算計第 149 章 死戰第 496 章 逼宮2第 610 章 提醒第 716 章 和親第 327 章 寶釵入京第 740 章 奪權第 113 章 栽贓第 107 章 失敗第 189 章 押送第 5 章 初見賈政第 215 章 見駕第 633 章 鬥將第 465 章 壓迫第 705 章 朱林氏第 398 章 袖手旁觀第 390 章 奶孃第 25 章 準備第 52 章 清水與墨汁第 551 章 催促第 633 章 鬥將第 358 章 對策1第 423 章 興師問罪第 22 章 誓言第 324 章 主宰第 429 章 示威第 495 章 逼宮1第 685 章 有孕第 307 章 民心第 473 章 住處第 246 章 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