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宦海無聲閱讀的幾點說明必看

作品相關 有關 宦海無聲 的幾點說明(必看)

《宦海無聲》是按照中國實際的官場體制進行寫作的,其中的一些情況,都是符合中國實情的,我對其中的一些情況做一下說明,便於讀者瞭解。

一、關於體制內的級別問題。

目前我們國家實行的是三級領導機制,即省、縣、鄉,但是在實際的行政級別中間,遠遠不是這樣,中央的級別是不用說了,部委的級別也是非常明確的,具體到下面,就有些複雜。這是因爲單位多的原因,所以導致了目前的局面,下面我舉例說明。

以湖北省爲例,含有的級別分別爲正省(部)級、副省(部)級、正廳(局)級、副廳(局)級、正縣(處)級、副縣(處)級、正科級、副科級。

湖北省委省政府是正省級單位。

湖北省的省府所在地武漢市,屬於副省級單位,武漢市屬於計劃單列市,在我們國家,計劃單列市都是副省級單位,除此之外,所有省會所在地的城市,例如陝西省西安市,都是副省級單位。也就是說,武漢市委書記和市長,都是副省級的領導,還有,武漢市委書記都是湖北省委常委。在2005年以前,武漢市委書記由省委副書記兼任。

湖北省所轄的市州都是正廳級單位,比如說宜昌市。

武漢市下轄的區委區政府,屬於副廳級單位,比如說武昌區。有些市州所轄的開發區,屬於國務院批覆同意的,屬於副廳級單位。

湖北省所轄的縣(縣級市)屬於正縣級單位。

縣(縣級市)所轄的開發區或者是工業園,省委省政府批覆同意,爲副縣(處)級單位。

縣市所轄的鄉鎮,屬於正科級單位。

(直轄市的情況特殊,本書暫未涉及,不做說明)

二、關於個人職務級別的一些說明

領導人的級別,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有很多的作者都做過說明,我就不重複說明,爲了閱讀的方便,說清楚一些領導人的級別。

《宦海無聲》作品中,將涉及到所有的行政級別,上至國家主席,下至副科級領導,目前的實際級別情況是:

國家主席、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爲最高級別。

國家副主席、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國務委員爲一個級別。

中央部委主要領導、省委書記、省長、省人大主任、省政協主席爲正省(部)級領導。

特別說明,有些中央部委主要負責人、省(市)主要領導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他們的級別爲副總理級別。比如說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等,這些部委的常務副部長,一般爲正省(部)級領導。

中央部委的副職、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的副職,省委常委、省會城市市委書記、市長爲副省(部)級領導。

中央部委的司長(局長)、省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市州的市(州)委書記、市(州)長、市(州)人大主任、市(州)政協主席,爲正廳(局)級。副職、市(州)委常委爲副廳(局)級。

中央部委的處長、省直單位的處長、市(州)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縣(縣級市)書記、縣(市)長、人大主任、政協主席爲正縣(處)級,副職、縣(市)委常委爲副縣(處)級。

縣(市)部辦局、鄉(鎮)主要負責人爲正科級,副職爲副科級,中央部委、省市州單位的科長爲正科級,副科長爲副科級。

涉及到個人,級別是跟隨所擔任的職務明確的,比如說《宦海無聲》中間的西林市委書記和市長,就是副省級領導,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政法委、省委統戰部等單位,都是正廳級單位,但因爲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爲省委常委,所以,這些單位的副職也是正廳級領導,到了市州,同樣是這種情況,主要負責人爲副廳級領導,副職爲正縣級領導。

省委秘書長是省委常委,故省委副秘書長爲正廳級領導,省政府秘書長、副秘書長都是正廳級領導。市(州)委秘書長爲黨委常委,爲副廳級領導,副秘書長一般情況下爲副縣級領導,任職滿三年以後,爲正處級領導,市(州)政府秘書長爲正縣級領導,副秘書長同理,但以前就是正處級領導,擔任副秘書長之後,保留原來的級別。

省長、市長、縣長、鄉長都是同級黨委第一副書記,在行政機構改革以前,黨委副書記比較多,分管組織的副書記爲常務副書記,機構改革以後取消了常務副書記的稱謂。但部委仍舊保留有常務副部長和副書記的職務。所謂的常務,也就是在主要領導外出或者是暫時未到職的情況下,主持單位的日常工作。

三、關於目前已經取消的一些稱謂的說明

《宦海無聲》中間涉及到的一些名稱,有些年輕的讀者不熟悉,特意做說明。

區委區公所:在1995年以前,縣級以下的單位爲人民公社,區委區公所爲縣委縣政府的派駐機構,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鄉鎮黨委政府,但兩者有一些區別,區委區公所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不能召開黨代會和人代會,不需要選舉,主要領導都是上級指派,級別爲科級,1995年撤區建鄉之後,區委區公所的稱謂逐漸消失,成爲了歷史。

鄉黨委鄉政府:同理,機構改革之前,存在鄉黨委和鄉政府,我們稱之爲小鄉,沒有行政級別,主要負責人有的享受副科級待遇,機構改革之後,成爲了辦事處,同樣沒有級別。

地區行署:這個大家比較熟悉,道理和區委區公所一樣,屬於省委省政府的派駐機構,後來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比如說宜昌市,以前就是宜昌地區,在百姓中間,這種稱謂還是普遍存在的,行政上已經取消了這樣的稱謂。

四、軍隊級別和地方職級關係。

《宦海無聲》中間涉及不多,簡單說說。

縣(團)級、地(師)級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稱謂,實際上就是級別的對應,團長相當於正縣級,師長相當於正廳級,但部隊轉業幹部,一般情況下都是降級使用,保留級別,不會出任相同的職務,比如說軍隊裡面的團長,到地方可能出任副縣長,甚至更低職務,但級別不變。軍長相當於省部級,軍隊中有一個特殊情況,達到副軍級別,都是少將級別,不存在專業的問題了,一般都是終生在軍隊中,所以不存在地方安置的問題。

五、關於本書的一些說明

《宦海無聲》是原生態官場小說,所以,在涉及到職務級別的時候,會非常注意的,嚴格遵循現實,希望讀者大大提出意見建議,在涉及到中央領導人的時候,會用職務代替,不會說出名字,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今後若是有需要,會考慮做出改變的。

最後,懇請讀者大大對支持,收藏和推薦《宦海無聲》。

羣號爲76154578

第100章 不出所料第779章 中央領導視察(1)第306章 忙亂(1)第341章 調整的奧妙第790章 吃癟(2)第662章 出乎預料第785章 當變則變第836章 張勳的彙報(2)第109章 工作職責第765章 用人思路第580章 命案(4)第890章 人心不可測(1)第640章 盧雲峰的態度第155章 北京之行(2)第389章 馬蜂窩第97章 結婚請柬第142章 李明的彙報第255章 動盪的局勢第256章 熱血(1)第836章 張勳的彙報(2)第663章 孟耀飛的軟肋第856章 預料中的不同意見(1)第670章 省委常委會上的較量(1)第604章 崩潰(4)第173章 交心第320章 分歧第232章 插手工程第644章 農民工子弟學校第554章 雷霆手段(1)第413章 黃志華的麻煩(2)第600章 重手三百五十三章 市委的搬遷第534章 難得的機會(2)第510章 靈與肉的結合第642章 經濟工作會第668章 宣傳的誤區(2)第143章 許光坤的巡視第201章 山雨欲來(1)第775章 頻繁的拜訪(2)第799章 幹部的調整第136章 直截了當第398章 暗線第469章 丁原的及時教誨第64章 農業稅的問題(1)第259章 小風暴第70章 菸草站的挑釁第380章 盧雲峰的召見第654章 馮桂雅的選擇第394章 市政府常務會第628章 德陽市的班子第265章 淮安市市委書記第703章 生死較量(4)第259章 小風暴第852章 瑣事第48章 一擼到底(2)第856章 預料中的不同意見(1)第371章 招商引資的思路第210章 徐義傑的生意第674章 冰災(3)第784章 痛苦的反思第155章 北京之行(2)第35章 相關準備第434章 現實情況第367章 必須的技巧第634章 確定秘書第558章 幹部的調整第420章 黃夢的要求第860章 全新的局面(2)第852章 瑣事第125章 舞廳裡的風波第611章 精準的分析第201章 山雨欲來(1)第639章 不要好高騖遠(2)第153章 徐竹心的態度第186章 暗鬥(4)第44章 初來乍到第588章 驚弓之鳥第875章 意外第572章 香港考察(2)第356章 英雄本色(1)第89章 水泥廠的風波(2)第772章 徐少傑的脾氣(4)第248章 推心置腹第626章 幹部的調整第554章 雷霆手段(1)第137章 陳登祥的轉變第13章 立碑第292章 機會第863章 獨撐局面第637章 追查到底(2)第209章 第一次絕唱(3)第403章 審計風暴(5)第866章 短暫的迷糊第674章 冰災(3)第590章 說情者第117章 視察(3)第880章 馬留良的意見(1)第907章 粉墨登場(1)第449章 真正的風暴(4)第216章 幹部的選擇
第100章 不出所料第779章 中央領導視察(1)第306章 忙亂(1)第341章 調整的奧妙第790章 吃癟(2)第662章 出乎預料第785章 當變則變第836章 張勳的彙報(2)第109章 工作職責第765章 用人思路第580章 命案(4)第890章 人心不可測(1)第640章 盧雲峰的態度第155章 北京之行(2)第389章 馬蜂窩第97章 結婚請柬第142章 李明的彙報第255章 動盪的局勢第256章 熱血(1)第836章 張勳的彙報(2)第663章 孟耀飛的軟肋第856章 預料中的不同意見(1)第670章 省委常委會上的較量(1)第604章 崩潰(4)第173章 交心第320章 分歧第232章 插手工程第644章 農民工子弟學校第554章 雷霆手段(1)第413章 黃志華的麻煩(2)第600章 重手三百五十三章 市委的搬遷第534章 難得的機會(2)第510章 靈與肉的結合第642章 經濟工作會第668章 宣傳的誤區(2)第143章 許光坤的巡視第201章 山雨欲來(1)第775章 頻繁的拜訪(2)第799章 幹部的調整第136章 直截了當第398章 暗線第469章 丁原的及時教誨第64章 農業稅的問題(1)第259章 小風暴第70章 菸草站的挑釁第380章 盧雲峰的召見第654章 馮桂雅的選擇第394章 市政府常務會第628章 德陽市的班子第265章 淮安市市委書記第703章 生死較量(4)第259章 小風暴第852章 瑣事第48章 一擼到底(2)第856章 預料中的不同意見(1)第371章 招商引資的思路第210章 徐義傑的生意第674章 冰災(3)第784章 痛苦的反思第155章 北京之行(2)第35章 相關準備第434章 現實情況第367章 必須的技巧第634章 確定秘書第558章 幹部的調整第420章 黃夢的要求第860章 全新的局面(2)第852章 瑣事第125章 舞廳裡的風波第611章 精準的分析第201章 山雨欲來(1)第639章 不要好高騖遠(2)第153章 徐竹心的態度第186章 暗鬥(4)第44章 初來乍到第588章 驚弓之鳥第875章 意外第572章 香港考察(2)第356章 英雄本色(1)第89章 水泥廠的風波(2)第772章 徐少傑的脾氣(4)第248章 推心置腹第626章 幹部的調整第554章 雷霆手段(1)第137章 陳登祥的轉變第13章 立碑第292章 機會第863章 獨撐局面第637章 追查到底(2)第209章 第一次絕唱(3)第403章 審計風暴(5)第866章 短暫的迷糊第674章 冰災(3)第590章 說情者第117章 視察(3)第880章 馬留良的意見(1)第907章 粉墨登場(1)第449章 真正的風暴(4)第216章 幹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