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大結局

大結局

四月中旬,陽城每年四個月的寒冬期已經過來,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日子。陳寧帶着市發改委、國資委、政研辦、經委等職能部門的幹部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來到已經初具規模的遼西新區調研。原來的遼西重工業區在今年年初已經正式更名爲遼西新區。

當年破爛不堪的北二路,如今已經成爲遼西新區的中心主幹道。新區東部高達三十六層的五星級賓館,望江賓館就坐落在北二路的路口,望江賓館的旁邊,數棟高低不一的寫字樓拔地而起。它們的對面則是大型的購物中心和高檔住宅區。周邊則正在建設醫院、學校、菜市場等各類配套設施。

遼西新區的北部,淩河河畔,通過近一年多來的建設,由香港黃河地產集團開發的英國小鎮中,各種英式建築,已在初顯風貌。 低密度的居住區組羣以及新城市商務中心區之間由連續的多功能步行街以及淩河河畔的英式廣場爲主軸線,集合商業配套、會所醫院、超市教堂各類公共設施。小鎮的整體規劃理念充分利用了陽城的母親河——淩河,引入英國泰晤士河邊小鎮風情和住宅特徵,追求人與自然的最佳和諧,體現遼西新區濃烈的現代化、國際性、生態型以及旅遊文化氣息。並將自然流暢的道路系統與優美的河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建成以後,將成爲整個遼西新區的一個亮點。

中部區域已經完工的市民廣場和正在建設中的遼西區政府大樓構成了整個遼西新區的核心區。南部則是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的各個房地產項目,其中包括了近百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

陳寧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坐在中巴車上,聽着遼西區區長陳一鳴的介紹,都是連連的點頭。遼西重工業區從國企的改制到今天已經初具規模的遼西新區,已經成爲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個樣板。

望江賓館二樓的迎賓閣,陳寧正在聽着遼西區委書記胡偉針對遼西新區下一步建設的工作彙報。

胡偉增補爲陽城市委常委已經正式獲得省委批准同意,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馬玉珍在月初的陽城市委全委會上宣佈了任命。

現在的形勢很微妙,兩個月前,省裡針對陽城的一系列人事調整就是爲了抑制陳寧陽城的強勢。自從陳寧進入陽城後,遼河的固有勢力就已經感受到周繫帶來的威脅,隨着陳寧在陽城的進一步崛起,趁着這次中央對遼河的人事調整,趁機搶班奪權,把陳寧正處於的上升勢頭打壓下去。

儘管由遼河固有勢力的二號人物黃國平兼任了市委書記,儘管調走了陳寧當初最得力肖向東和周天明。但是,隨着胡偉出任市委常委,陳寧現在手裡穩穩地掌握了六票。由於高春陽的案子使得市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何琛和黃國平之間出現了嚴重的裂痕,新任常務副市長現在的態度又顯得有些曖昧。所以,在這場權力的角逐中,陳寧並沒有什麼損失。反而隨着高晉正式出任公安局局長,陳寧在陽城的影響力有進一步加強的趨勢。

新一屆黨代會召開在即,最高權力即將面臨更迭。作爲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遼河派也在準備着應對新的高層人事變動的各項準備措施。省委書記宋士傑更是三天兩頭往京城跑。

關於遼河省在黨代會後的人事變動,現在的傳言很多。陳寧要走的消息更是傳得沸沸揚揚。一種說法是陳寧將被調回部委,出任國資委副主任;另一種說法是陳寧將回到他起家的之江省任副省長。據說這兩個消息都是從中央傳出來的,而且前一種說法還是從一位重量級的領導口中傳出來的。爲此,很多人都深信不移。

彙報完工作後,胡偉忍不住問道:“市長,都說您要離開陽城,這是真的嗎?”

陳寧微微一笑,拿起茶几上的煙,遞給了胡偉一支。胡偉連忙擡身接過煙的同時,拿起打火機幫陳寧點燃了煙。噴出一口淡藍色的煙霧,陳寧淡淡地說道:“這個要看組織的安排。”

看着陳寧一副淡然的樣子,胡偉輕輕嗯了一聲。此時剛剛升爲正廳,邁進陽城市最高領導層的胡偉卻沒有半點興奮的心情。他知道此時的心情都會像他一樣,因爲他們已經和陳寧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五月初,新一屆黨代會召開。陳寧第一次作爲黨代會遼河省代表團的一員,參加了黨代會。在這次黨代會上,已經連任兩屆的一號和二號首長任期屆滿,退出了中央最高決策層。一號首長卸下政治局委員、常委、總書記一職,暫時繼續擔任國家主席一職。二號首長同樣暫時保留國務院總理的職務。以待三個月之後的召開的新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正式卸任退休。

三號首長鄭弘沒有任何懸念的接任了總書記一職。原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姚振強作爲一股新興勢力的崛起,並且獲得了絕大部分派別的支持,最終躋身了最高九人領導核心。由於姚振強在負責全國經濟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績,在三個月後的新一屆人大召開的時候,他很可能會接任常務副總理一職。

作爲鄭弘最得力的助手,周長平在此次黨代會上,繼續留任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一職。應該說此次的黨代會因爲關係到最高權力的平穩交接,變化並不是很大,主要也是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妥協,維持目前穩定的政治局面。

五月下旬,新當選的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姚振強,來東北視察工作。第一站便來到了他親手樹立的起來的典型,遼河省陽城市的遼西新區。

當天晚上,陪同完姚副總理視察,卻沒有資格陪姚副總理吃飯的陳寧,剛剛回到二號樓。卻接到了姚振強秘書孫超的電話。

“陳市長,您好。姚副總理要見您。”已經知道陳寧和姚子晴關係的孫超對這位沒有名分的姚家姑爺,語氣是異常的客氣。

陳寧不敢怠慢,連忙趕到了遼河迎賓館。剛剛下車,早已在樓下等候的孫超笑容滿面地迎了上來:“陳市長,您好。”

陳寧也握着孫超的手笑道:“孫秘書,恭喜你。”

陳寧已經從姚子晴那裡得知,孫超作爲姚振強的秘書,這次隨姚振強出來視察之前,剛剛被任命爲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一局正廳級的巡視員。孫超不過四十出頭,現在明確了正廳,以後如果有機會放出去的話,那就一定是副部實職。

孫超對陳寧這麼快就得到消息絲毫沒有感覺到意外,笑着客氣道:“哪裡,哪裡。我還要向陳市長多多學習呦。陳市長,姚副總理正在等您,請跟我來吧。”

陳寧點了點頭,和孫超一起往樓裡走去。走進大廳,孫超看了看四下無人,低聲對陳寧說道:“姚副總理晚飯後,剛剛和宋書記、唐省長談過話。”

副總理下來視察工作,和當地一二把手談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過,當陳寧接觸到孫超意味深長的目光,神情微微一凜,低聲道:“謝謝你,孫秘書。”

坐在遼河迎賓館一號樓的客廳中,陳寧詳細地向姚振強彙報了陽城的工作,以及在未來三年的工作目標。今天在陳寧面前,姚振強顯得比前幾次接見陳寧時要隨便,頭靠在沙發背上,微閉着眼睛聽着。

待陳寧彙報完,這才慢慢地睜開了眼睛,看了看正襟危坐的陳寧,輕輕嘆了口氣道:“你在陽城這兩年,雖說做出了不少工作成績。但是鼓搗出來的動靜還不小,你們遼河省的一些領導可是對你有些不太滿意。怎麼樣,想不想動一動?”

聽到姚振強冒出這樣一句,陳寧不由的一愣,這種話他以前一般都是從周長平的嘴裡說出來。他沒想到一向對他橫眉冷對的姚振強突然會說出這種話來。這其中的變化是不是有點快?讓陳寧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纔好。

姚振強看到陳寧愣愣地坐在那裡沒有任何反應,頓時不滿意地輕輕哼了一聲。

陳寧這才反應過來,擡眼小心地看了一眼自己的這個位高權重的便宜岳父,鼓足勇氣道:“姚副總理,其實這個問題年初的時候,周部長也問過我。但是,陽城目前的發展勢頭不錯,我想在陽城再多待兩年。”

說着,陳寧見姚振強並沒有要打斷自己的意思,便大着膽子繼續說道:“雖然目前陽城原有的國有企業通過土地置換取得的資金用於技術改造和資產重組,已經逐步開始走向復甦。但是,這並不表明這些國企已經脫離了困境。我們陽城作爲一個老工業城市,如果想重新振興的話,拿必須要話大力氣,進一步加強技術引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改革。我們不但要把這位企業救活,還要讓它不斷地壯大。”

聽完陳寧的話,姚振強久久沒有說話,看着陳寧一臉凝重、誠懇的神情,終於露出一絲久違的笑容。點了點頭。

看到姚振強點頭,積壓在陳寧心頭一個多月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起身告辭,剛剛準備離開的時候,卻聽到姚振強在背後叫住了自己。

只聽見姚振強嘆了一口氣道:“子晴和小強已經回到燕京了。你有時間多去看看他們娘倆。”

其實,姚子晴回到燕京的消息,陳寧早就已經知道了。但是這句話從姚振強的嘴來說出來,意味着什麼?那是意味着姚振強對自己的認可和接納。

陳寧的身形一下子頓成了,慢慢地轉過身子,看着坐在沙發上那個頭髮花白的老人,重重地點了點頭:“知道了,爸。”

姚振強的動作也一下象定格了一樣,不過,馬上還是朝陳寧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出去了。當陳寧的身影消失在門口後,姚振強突然長舒了一口氣,同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嘴裡低聲嘀咕了一句:“這小子,總算開口叫了一聲。”

姚振強單獨召見陳寧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遼河省委各位大佬的耳朵裡,特別是對於那些急於想把陳寧提出遼河省的人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是相當震撼的。誰都知道陳寧是周長平的人,雖然姚振強對陽城原遼西重工業基地的國企改制很欣賞,但他們原本都以爲這不過是原省長王長林從中牽線搭橋。如今,姚振強作爲一股新興力量躋身最高權力核心,是取得了方方面面的認可的,也是各個派系竭力要拉攏的對象。誰都不敢輕視這股力量。

後來,據說從姚振強的秘書孫超的嘴裡傳出,姚副總理對陳寧同志在陽城的工作成績相當欣賞,姚副總理希望陳寧在振興陽城這座老工業城市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績。

這句話一經傳開,原來傳聞陳寧要走的消息立刻銷聲匿跡。果然,七月中旬,遼河省和陽城市的人事又有了重大的變動。

中組部常務副部長親臨陽城,宣佈了中組部的決議:遼河省委遼河省委副書記、陽城市委書記黃國平調任西北某省任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代省長。

陳寧同志任遼河省委委員、常委,陽城市委委員、常委、市委書記。並且提名遼河省的一名副省長作爲陽城市市長的候選人。

從此,再也沒有人敢質疑陳寧在陽城乃至整個遼河省的地位。

三年以後,陽城市在以陳寧爲班長的領導班子的共同努力下,陽城的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陽城爲核心的北方重工業基地。

二〇〇五年五月,陳寧調任商務部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部長。在兩年後的黨代會上,剛剛過了四十四歲生日的陳寧被選爲新一屆中央委員。兩個月後闊別了之江七年之久的陳寧又回到了之江,出任之江省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代省長,之後在之江省人大全會上,正式當選省長。成爲全國最年輕的省長。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三百四十七章 相信你們第二百四十五章 初到京城第四百零三章 鋼管廠改制第三百六十二章第一章 畢業第四百零五章 危機感第八十七章 華誼集團第一百四十五章 書記辦公會和遭遇野蠻執法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葉鄉事件第四百零八章 進京跑部第一百十一章 認親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確選擇上架感言第四百七十四章 同學聚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初到京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結婚紀事(二)第三百十八章 主動檢討第五章 回家第四百七十章 不可思議第三百四十六章 莊園聚會第三百九十四章 理想第二百六十三章 後續反應(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舉報第三百三十九章 心中有你第四百二十九章 放手一搏第一百五十章 麻煩上門第六十章 探視第四百八十二章 巧遇第四十一章 可真狠哪第三百五十八章 發改委的批文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主內,我主外第二百零九章 託管和收購第三百六十章 新單位第三百八十三章 熟悉的聲音第二百十三章 案子第七十九章 出事了第二百十八章 案情新進展第三百五十三章 我是李非凡第四百四十章 鄭曉遇刺第三百七十章 不是公然唱反調嗎第二十四章 進駐電氣集團第一百九十五章 父女第一百零四章 反腐風暴第四百四十一章 轉機第二十九章 約會第四百五十八章 常委會上的初次較量新書《重生之民國歲月》上傳第四百二十四章 心腹手下第一百十七章 晴廬春色第二百二十章 發現新情況第三百八十章 有情況第二百七十五章 強勢的女市長第四百三十一章 槍聲第一百六十九章 由不得你第三百七十八章 敬酒第四百六十一章 下雪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京城軼事第三十三章 縣委書記第二十四章 進駐電氣集團第三百三十五章 秘書人選第二百六十章 您是個好官第四百七十八章 論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外放第二十九章 約會第一百九十七章 父女相認第二百七十四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八十一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三百十二章 遭遇車禍第四十六章 豎新鄉考察第三百二十八章 離別第八十二章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第四百六十六章 指導救災第一百八十章 柳暗花明第四百三十九章 再爲人父第四百三十八章 又是滅口第一百十七章 晴廬春色第三百四十八章 性質變了第八十四章 招商博覽會第三百六十七章 談一談工作第二百九十九章 訴苦第三百九十九章 突發事件第八十八章 投資意向第一百九十三章 吳保榮請客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七十二章 貸款第四百三十六章 調查方向第一百九十四章 看房第三百二十九章 透過表象看實質第二十三章 調查組第八十一章 事後處理第二百零七章 萬毅第八十章 季文和的態度第二百三十五章 也有求我的時候第四百四十章 鄭曉遇刺第二百零八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三百五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十五章 秘書們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院起火了第七十九章 出事了第四百二十章 致命所在
第三百四十七章 相信你們第二百四十五章 初到京城第四百零三章 鋼管廠改制第三百六十二章第一章 畢業第四百零五章 危機感第八十七章 華誼集團第一百四十五章 書記辦公會和遭遇野蠻執法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葉鄉事件第四百零八章 進京跑部第一百十一章 認親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確選擇上架感言第四百七十四章 同學聚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初到京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結婚紀事(二)第三百十八章 主動檢討第五章 回家第四百七十章 不可思議第三百四十六章 莊園聚會第三百九十四章 理想第二百六十三章 後續反應(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舉報第三百三十九章 心中有你第四百二十九章 放手一搏第一百五十章 麻煩上門第六十章 探視第四百八十二章 巧遇第四十一章 可真狠哪第三百五十八章 發改委的批文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主內,我主外第二百零九章 託管和收購第三百六十章 新單位第三百八十三章 熟悉的聲音第二百十三章 案子第七十九章 出事了第二百十八章 案情新進展第三百五十三章 我是李非凡第四百四十章 鄭曉遇刺第三百七十章 不是公然唱反調嗎第二十四章 進駐電氣集團第一百九十五章 父女第一百零四章 反腐風暴第四百四十一章 轉機第二十九章 約會第四百五十八章 常委會上的初次較量新書《重生之民國歲月》上傳第四百二十四章 心腹手下第一百十七章 晴廬春色第二百二十章 發現新情況第三百八十章 有情況第二百七十五章 強勢的女市長第四百三十一章 槍聲第一百六十九章 由不得你第三百七十八章 敬酒第四百六十一章 下雪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京城軼事第三十三章 縣委書記第二十四章 進駐電氣集團第三百三十五章 秘書人選第二百六十章 您是個好官第四百七十八章 論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外放第二十九章 約會第一百九十七章 父女相認第二百七十四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八十一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三百十二章 遭遇車禍第四十六章 豎新鄉考察第三百二十八章 離別第八十二章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第四百六十六章 指導救災第一百八十章 柳暗花明第四百三十九章 再爲人父第四百三十八章 又是滅口第一百十七章 晴廬春色第三百四十八章 性質變了第八十四章 招商博覽會第三百六十七章 談一談工作第二百九十九章 訴苦第三百九十九章 突發事件第八十八章 投資意向第一百九十三章 吳保榮請客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七十二章 貸款第四百三十六章 調查方向第一百九十四章 看房第三百二十九章 透過表象看實質第二十三章 調查組第八十一章 事後處理第二百零七章 萬毅第八十章 季文和的態度第二百三十五章 也有求我的時候第四百四十章 鄭曉遇刺第二百零八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三百五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十五章 秘書們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院起火了第七十九章 出事了第四百二十章 致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