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兒,這些要退回去嗎?”
宋二叔同樣看出來了。
宋錦搖了搖頭,“不必了,退回去一個鬧不好會翻臉。權貴之家最重臉面。”
“那等日後尋到同等價值的再回送。”
“二叔考慮得很周到。”
宋錦覺得這樣處置挺好。
宋二叔又語重心長道:“只是錦兒呀,長公主和駙馬爺在徽州,不管你和秦大人怎麼樣,按照禮數也該去拜見了。”
“錦兒明白。”
宋錦心情複雜地應道。
宋二叔沒有提出要同去。
秦老大和李氏回來是爲了祭拜逝者,宋錦這個“兒媳婦”過去,外人不會說什麼。宋家人上趕着過去拜訪,難免會招來閒話。
宋錦讓家人幫忙抄醫書,簡單收拾東西便去黟縣。
到達了黟縣。
宋錦先去了藥坊休息一晚。
次日一早出門,換上了素淨的衣服,即是身上沒有戴多餘的首飾,僅是一根木質的髮簪,化了遮掩的妝容,帶上了宋二叔和銀瓏備好的禮品。
上了馬車之前。
宋錦心裡多了幾分感慨。
前不久,她還想着這輩子不會再來秦家溝。
誰知道這麼快又來了。
馬車停在秦家大房的宅子前。
人尚未出車廂。
外面居然有人求見,說是秦馳有急信要給宋錦。
宋錦掀開車簾。
只見那人遞來極小的竹管。宋錦識得這類小竹管,通常是綁在信鴿腿上,用來裝信的小竹管。
宋錦從小竹管中空處,掏出一張捲起來的紙條,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小字。
很是熟悉的字體,應該是秦馳親筆所寫。
上面大概的意思,開始是向宋錦說明了宋父一事,坦然當初赫連楷和宴江南想要藉此來威脅他,他去救人卻是無功而返,後來京城局勢塵埃落定,宋父的下落仍是未明。秦馳在信中爲了曾經的隱瞞致歉,不求她的諒解,只希望她不要恨他。
末了又道李氏身子欠恙,希望宋錦暫且不要在李氏面前提和離之事。
避免刺激到李氏。
和離之事,等他歸來會同李氏解釋。
宋錦垂下眼影,不知在想着什麼,只是動作很慢的捲起了紙條,塞回到了小竹筒內,再收入了袖袋。
面容冷肅的邁出車廂。
守在外面的官兵,看到宋錦過來,本來想擋着的,從裡面快步出來的一個嬤嬤,上來向宋錦行禮,再親自領着她去見李氏。
“錦兒回來了?”
李氏歡喜的向宋錦伸出手,把正想行禮的宋錦拉住,“自家人不需要多禮,跟以前那般即可。”
宋錦這才留意到李氏。
李氏的衣服樸素。
即便是樸素也不是往日可比,衣服的料子極好。
宋錦想開口叫人,又閉上了嘴。
李氏沒有留意到她的異樣,將她帶回了屋子裡,再把伺候的人打發了出去,於是跟宋錦嘮叨了起來。
回來去祭拜過老劉氏。
李氏說本來想回京,是她想到宋錦可能會回來,便想多留幾日,如今看來怕是要過年才能走,“在這裡住着,最不耐煩的就是應付老宅。你公爹回來之後,心情就沒有舒朗過,天天被他爹叫去四房,話裡話外是想跟我們去京師,讓你公爹給他養老。”
宋錦沒想到秦老頭厚臉皮到了這種程度,“有分家書在呢,您讓公爹裝傻糊弄過去就行了。”
“哈,咱們想到一塊兒去了。”李氏正是這樣讓丈夫糊弄秦老頭,“馳兒小時候,日子過得多艱難啊,也沒見兩個老的搭把手。不不,他們不僅沒有搭把手。還要將我賺的血汗錢拿走一半……”
當初急需銀子給兒子看病,由此可見李氏心裡有多恨老劉氏。
李氏得知老劉氏死了當晚,破天荒的喝醉了,別人當她難過,只有她知道,她是高興的。
這次陪丈夫回來一趟,僅是想跟過去的苦難告個別,因爲這次離開之後,往後餘生她不會再來徽州。或許李氏是真的開心,一直握着宋錦的手不放,如同壓抑狠了的人突然得到發泄一般,傾訴着這些年秦家二老的種種不公。
宋錦回握着李氏的手。
不僅是尋常人過得難,明明出身尊貴,依舊是身不由己,半生艱辛。
“現在您終於是苦盡甘來。”
宋錦聲音溫柔的安慰。
實則上現在宋錦的心有些飄忽,過來的時候,想過和離一事,讓李氏知道之後,她很可能會受到李氏的遷怒和刁難。畢竟,婆婆對兒媳婦再好也越不過親兒子。
她怎麼也沒料到。
剛到這裡就要聽李氏訴苦。
過去那麼多年,李氏不曾跟宋錦說過這些,如今恢復了身份,今非昔比了,對過往更該是避諱。偏偏李氏就這樣跟她說了。
間接也說明了,李氏把宋錦當成可以信任的人。
這讓宋錦心生慚愧。
幾次想將和離一事說了,隨即想起秦馳信中提到李氏身體不好,又只能將話嚥了回去。
李氏忽然話音一轉,提起到了宋家人,“你家人回來了,大家可好?”
“尚算可以。”
宋錦微微低頭,斂眸輕聲道,“唯有我父親下落不明,有線索說最後是在京師失蹤。”
“等我回去,讓人幫你打聽打聽。”李氏當即說道。
宋錦出聲道謝。
閒聊時,提到了徽州難民。
宋錦順勢將自己接下來的打算道出,“我想將宋家祖傳的醫學典籍公開,讓更多人有機會學醫救人。不過這些醫書一般人不易懂,我想着能不能歸結出一本普通病症的醫學手冊,把各種疾病的症狀區別、治病的方子寫清楚,讓普通百姓只要識字便可讀懂……”
“你這想法極好!”
李氏面上的笑容柔和,“碰到困難,儘管來尋我。”
“多謝殿下支持。”宋錦感激的起身,向李氏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
李氏樂得咯咯笑,笑點了點宋錦,“你這孩子突然這般多禮了,好生令人不習慣。”
宋錦一本正經補充道:“草民是在替天下受益的百姓,感謝公主殿下的高義。”
“呵呵呵……”
此舉又逗得李氏大樂。
當是宋錦這個兒媳婦在逗趣,卻不知宋錦是懷着十二分真誠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