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之間,五年就過去了。
這一年,大丫十三歲,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五年的調養,五年的勤學苦練,她已然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女子。是的,在這五年的時間裡,她跟着哥哥和弟弟讀書練字,又一起勤習防身健體的武功。
武功師父,是一品軒劉掌櫃的朋友汪如海,曾經是西北軍營的一名教頭。大丫年滿八歲那年,通過劉掌櫃請來的,年俸多達二百五十兩整。可以說,爲了學到防身的本事,大丫可謂是花了大本錢的。
汪如海也是個有真本事的,五年過去,大丫、向東、向西、二丫,以及五叔跟姥姥家的孩子,都學了一身的武功。不說別人,單單說大丫,徒手對付三、四個年輕力壯的漢子那也是不費多大力氣的。
向東,是所有孩子們之中,武功最厲害的那個。不說“以一敵百”,最起碼可以“以一敵十”。十個沒有武功底子的壯漢,他只要三兩招,就可以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
就連饒守勤、劉香椿跟五舅,也都跟汪師傅學了幾招很實用的防身招式,三人看上去似乎比五年前還要年輕健康。特別是五舅,隱約還有一股英雄男兒的氣概,不怒而威。
養殖場在五舅的努力下,規模一年比一年大,如今已經多達三百隻雞,兩百隻鴨,一百隻鵝,兩三萬只的魚,五十頭豬。年淨利高達兩千兩銀子,這樣的收成對於山前村的人來說,那是一筆鉅額的財富了!
忍冬山上的金銀花,一年的收成,也超過了一百兩銀子。小作坊的收成,也有一百多兩。跟墨香齋的合作,一直都很穩定,書箱的訂單量,基本上維持在每個月十隻藤箱二十隻木箱的訂單量。
書箱的訂單數量雖然不多,但是藤箱走的是精品路線,一年下來也能掙個一百來兩銀子。饒守勤跟自家五弟對半分,一人得五十兩,也是不小的一比收入,可以養家餬口了!
饒是如此,本着不惹人眼紅的原則,大丫家的日子也過得很低調。房子是五年前蓋的石頭房子,五間正房,東西各兩間廂房。依然是籬笆牆,不過在籬笆牆的外面,還種了一圈荊棘。在樹籬的裡面,又種了一圈高大茂盛的樹木,把石頭房子給遮擋住了。
外村的人從房子外面路過,是看不出那是石頭修建的房子,還以爲就是普通的農家小院。有一年村裡進山賊了,那些山賊也是直奔那些青磚大瓦房,大丫家倒也無人問津。
大丫家一年到底掙了多少銀子,還真沒有幾個人清楚,金銀花能賣銀子,至今也就是跟大丫家關係很好的幾家人知道。養殖場是封閉管理,外人輕易不讓進,到底有多少魚,多少雞鴨鵝和豬,知道的人也不多。除了自家人之外,也就里正、族長跟幾個口風緊的長老知道.
大丫家每年都會捐五十兩銀子給村裡,用來修路修祠堂扶貧請夫子什麼的,金銀花的銷路問題,大丫也會幫里正幾家解決。所以,里正幾個自然領情,不會把大丫家的事情說出去,免得惹人眼紅。
除此之外,大丫家每一年都會買上許多筆墨紙硯,幫助一下那些貧寒人家的孩子,讓那些孩子不至於上不起學堂。有了那五十兩的銀子,本村的人上村辦的私塾是免學費的,但是書本跟筆墨紙硯還是要自己出錢買的。
村裡的五個孤寡老人,大丫一家也儘量的伸出援手,衣服鞋襪和必要的糧食菜蔬,都會定時定量的送去。老人生病了,需要銀錢看大夫,也都會伸出援手。
五叔跟五舅大舅家,也在她的幫助下,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好日子。三家人都置辦了五六畝良田,七八畝的旱地,在山前村來說,這樣的人家算是中等以上的人家了。尤其是五舅,還娶了隔壁村一戶本分人家的閨女,三年前五舅母嫁給五舅的時候也就十八歲,五舅已經二十七歲了!
如今,五舅已經有了一個兩歲的兒子,夫妻倆和和美美的,過得很是不錯。
這天傍晚,五舅跟大舅收拾好了養殖場,就坐在魚塘邊的風雨亭裡聊天。五舅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提起大丫,就不禁感慨萬分。
“俺能有今天,多虧了月丫頭,如果不是她伸出援手的話,俺如今還在五道樑那個地方,過着飢一餐飽一頓的苦日子。”就更不要說,娶媳婦生孩子了。就算能娶上一個媳婦,也絕對不會有孩子他娘這麼溫柔,這麼體貼,這麼可人。
大舅深有同感:“是啊,俺們兄弟倆有今日這樣的好日子,大丫是大功臣!當年,如果不是她的話,俺們就只能窩在那個山疙瘩裡,什麼奔頭也沒有。不但俺們這一輩,就連下一輩的人,都沒啥指望!如今的四弟,不就這樣麼?”
五舅皺眉:“四哥那是自找的,又懶又饞又自私,那樣的人就算去了京城,就算有人幫忙,也註定不會有什麼奔頭!”
“是啊,這幾年裡,俺們前前後後,也給了他快有三十兩的銀子了!可是,聽村裡人說,一轉眼他就把那銀子給輸掉了!俺們又不是什麼大戶人家,這樣的兄弟,實在是沒法幫了!”
“就是啊,救急不救窮,大丫這話說得很有道理!”五舅的話,讓大舅心裡那最後的一點愧疚,也煙消雲散了。
兄弟倆感嘆一番,就上了小木船,回對岸的家裡去了。三年前,養殖場就蓋了四間青磚大瓦房,兩間正房是臥室,另外兩間低矮一點的是廚房跟工具房。如今家裡人多,就分成了兩個班次,五舅、五舅母一個班次,大舅又跟大舅母一個班次。不過,天氣晴好的時候,到了飯點,都是回對岸的家裡吃。
大丫一家,已經基本上不管養殖場的事情了,幾乎全權託付給五舅,由他當家作主。也就是每隔三五天,會去一次,看看情況。順便,也跟姥姥一家聊聊天,交流一下意見。
大表姐春來,果然嫁給了茂山的兒子小海,只是成親三年了,如今也只有一個剛滿月的女兒小蔥。小海的奶奶很不高興,整天罵罵咧咧的,對春來相當的不滿。
今天,正是給孩子做滿月酒的日子。
大丫一家帶着禮物,走到庭院的門口,正聽見小海的奶奶那響亮的聲音:“你以爲你是誰啊?嫁給俺大孫子都三年了,連個蛋都沒有生!哼!不過是個丫頭片子,是個賠錢的貨,也值得花那麼多的銀子辦什麼滿月酒?有這閒錢,還不如給老二的幾個孩子去上學堂!”
春來和小海氣得臉色鐵青,卻不敢回嘴,心裡可真是憋屈極了!
大丫怒火萬丈,飛奔而入,一腳就踢翻了一隻裝滿了地瓜的簍筐:“你這是什麼話?難道小蔥就不是你嫡親的曾孫女?你也是女的,小的時候也是丫頭片子,這麼說來你也是賠錢的貨!”
說話間,劉香椿和饒守勤幾個已經趕來了,每個人的手中都提着一個籃子,裝得滿滿的。有布匹,有雞和豬肉,也有小孩的衣裳鞋襪,以及米麪等等。每一樣東西,一看就是上好的,晃花了衆人的眼睛。
就有人議論:“哎呦,這不得要十兩銀子,才能置辦下來?”
“是啊,可不是。大丫一家,也真捨得啊,這十里八鄉都找不到這麼大方的人家了!”
也有人眼紅,忍不住說風涼話:“哎,不過是個丫頭片子,送這麼厚的禮幹啥?”
春來眼眶都紅了,心裡難受得很。
“表姐,別難過,有些人就是嘴賤,就當是狗在亂叫好了!”大丫伸手拍了拍表姐的肩膀,從自己手中的籃子裡掏出一對赤金的鈴鐺,還有一把精巧的銀鎖,一對銀手鐲。
“表姐,這是我給小蔥的禮物,還請不要嫌棄,這是我的一片心意。在這裡祝小蔥身體健康,快快樂樂!”見表姐想要拒絕,大丫連忙把這幾樣東西塞到了表姐的手中,態度非常堅定。
“謝謝月兒,小蔥有你這麼個表姨,那是她天大的福氣!”春來的心裡暖烘烘的,之前的不快也沖淡了許多,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大丫目光凌厲的掃過小海的奶奶,大喊一聲:“二丫,把禮物放去表姐的房間,不要被小人給貪去了!這些東西,都是俺們家送給小蔥跟表姐的,哪怕是一根麪條,我也不願意給那些心術不正的人吃!”
小海的奶奶聽得臉一陣紅一陣白,有心想要上前去搶一塊布料,卻又沒有這麼膽子和臉皮。唉,可惜了啊,這麼多好東西,原本都該是自己的,如今卻要便宜了那個深山裡嫁來的人。
小海奶奶小的時候是在鎮上長大的,一直很看不起春來,只因爲春來是來自深山的。在春來的面前,她就自覺高人一等,對春來從沒過好臉色。
大丫就又嘆道:“唉,表姐真是可憐啊!原本我還以爲表姐夫的娘是個好婆婆,這門親事再好不過,沒想到卻冒出一個這麼不靠譜的太婆婆來!這日子,可咋過啊?小蔥不就辦個滿月酒,用得着這樣不依不饒的?”
語氣輕柔,卻如一塊大石頭掉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