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

“他孃的,這些熊本兵還真是兇悍!”一進大帳姚晨就嚷嚷道。

“怎麼了?”正在大帳裡閱讀邸報的陽瑤擡起頭來問道。

“今天我帶着一營熊本兵和一營土佐兵去攻打大和國田代郡,這兩營居然卯上了,硬是要比一比看誰的首級砍得多!”姚晨端起水壺猛灌了一肚子的茶水,然後喘着氣說道。

“那一定是熊本兵贏了。”聽到這裡,陽瑤已經沒有最初的那麼驚奇,一邊拿起邸報,一邊隨意地問道。

“熊本兵比土佐兵多斬獲了三百六十二具首級,而土佐兵斬獲的首級裡還有九十一具是殺良冒功,這差距也太遠了吧。”姚晨恨恨地說道,他現在是近海第六艦隊營統領,除了屬下有一營水兵,還負責指揮三營熊本兵和兩營土佐兵,在韓休的統一指揮下,負責對紀伊國南線東部地區發起進攻。

寧康元年三吳之亂沒有多久,曾華爲了實現對江左從徐州到交州漫長海岸線的控制,下令對北府海軍進行擴建,不但將遠海艦隊第二艦隊搭建出來,還將近海艦隊擴編出第五艦隊,第六艦隊。姚晨做爲一位骨幹,帶着一批老兵被抽調到威海港組建新的第六艦隊。

寧康元年十二月,當江左大勢已定的時候,近海第六艦隊組建完畢,便與第五艦隊被派遣到東瀛,分駐熊本島和土佐島,而第一、第二近海艦隊搭載兩萬餘名在東瀛島廝殺數年的老兵。外加一萬熊本、土佐老兵,奉命南下。直下夷州島(今臺灣島)和廣州,接管江州、廣州乃至交州地盤。配合他們地還有早期到來的第一遠海艦隊。

按照東海道行軍總管韓休地部署,第五艦隊負責討伐吉備國,第六艦隊負責討伐紀伊、大和國,而在三吳撈不到仗的曾、尹慎、陽瑤也看到了北府準備對東瀛大舉用兵,立即請調到了第六艦隊,曾、尹慎被留在熊本島筑紫港指揮部,陽瑤被派到第六艦隊任書記官。剛好被指派到姚晨地這一營。

“熊本兵生性兇狠好鬥。而一旦被馴服卻是最守紀律,最恭順的,的確是最合適的士兵。土佐那幫人。雖然也是兇狠好鬥,卻在守紀上遠遜熊本兵,所以無論從單兵素質還是集體配合上都不如熊本兵,有這樣的結果是能意料得到的。”

陽瑤淡淡地說道,最後追問了一句:“戰果如何?”

“田代郡的直物造戰死。其屬下四千餘人被斬首兩千餘。其餘都投降了,田代造山城被攻陷。我們離大和國地輕島城又近了一步。”姚晨一邊脫身上地鎧甲,一邊答道。

按照紀伊、大和等國的說法,他們地方上分國、縣和村,北府人覺得這島上屁大一個地方動不動叫國,而且還與大和國重複,實在是不方便。所以北府幹脆把“國”叫做“郡”,這還是很擡舉東瀛人了。

“現在紀伊國已經被魏循從東邊打得國滅,其國主武內宿禰帶着殘部六千餘人逃入大和國,與息長足姬命合爲一股,併力對抗我軍,做垂死掙扎。而現在魏循部已經開始從南線的西部對大和國進行攻擊,我們前面地阻力將會少了許多。”姚晨整理了一下便服,坐了下來開口說道,“今年三月份我們收拾了尾張國,與張柯部匯合後便直殺入伊勢,他孃的,這些東瀛蠻子跟猴子一樣,害得我們在伊勢和島津轉了一個多月才與大和國接上火。據說張柯在山代打得很不是很順手,上個月纔開始對大和國東線發起進攻。”

魏循是魏興國的第二子,張柯是張渠的第三子,都是第一批威海海軍軍官學院畢業生,現在分別是第六近海艦隊第一支隊統領,第二支隊統領,而他們的上司,第六近海艦隊提督正是法務部侍郎馮越地長子-馮希。馮希坐鎮土佐島談路港,指揮魏循攻打紀伊國,指揮張柯從茨城向毛野、科野發起進攻。由於第二近海艦隊數萬大軍在前幾年已經將紀伊、毛野、科野、越國、鹿角諸國打得奄奄一息,所以第六近海艦隊接手以後人數雖然少了一半,但是依然能攻勢如潮,再加上三萬多熊本、土佐兵已經在戰火中被鍛煉出來了,所以攻勢更加順利。

熊本、土佐兵在數年地戰爭鍛鍊中,除了極大地提高了單兵素質和整體戰術外,也經過數年的大浪淘沙,對北府地認同和忠誠也達到了一定程度,使得北府終於捨得將一部分比較精良的鋼刀、輕甲裝備給他們,使得這些士兵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所以到了寧康二年三月,魏循滅了紀伊國,張柯滅了科野、三野國,殺入尾張,與這裡的姚晨部會合,開始對大和國分路發起最後的總攻,應該說,大和國滅就在這幾月中了。

“對了,章琪老弟,我看你怎麼一直埋着頭在看邸報,到底有什麼好消息?”姚晨看到陽瑤一直在那裡邊看邸報,邊與自己說話,不由開口問道,他知道陽瑤的脾氣,所以對他這種不禮貌的舉動一點不在意,只是覺得好奇而已。

“看邸報便知天下事,”陽瑤揚了揚手裡邸報笑道,“現在天下大局已定了,四月,天子、太后和謝安、王彪之一干朝臣被大將軍以遷都的名義遷回長安,五月,天子行詔天下,以大將軍監國,總領攝政,大將軍奉詔傳令天下,改三行省爲三省,依北府舊制管制天下。“也在五月,廣州刺史周仲孫奉詔宣佈接受大將軍監國,並領命北上,去長安述職,而左輕侯左大人已經領命南下。就任廣州刺史,兼署交州刺史。”

“而這一份邸報說道。江州豫章郡守竺瑤,南康郡守趙長。荊州長沙郡守周以及交州刺史楊亮不遵天子詔書,分別斥退大將軍使者,邀敬天子,說要爲晉室守節。這些人,真是腦袋糊塗了。楊安將軍領軍經略荊州南部諸郡,揮師直下長沙郡。周遣步騎千餘人送母、妻經宜陽(今江西宜春市)送至南康,誰知道被楊安將軍在路中伏擊。執獲周母妻子女。周只得舉城請降。”

“楊安將軍請周幫助安撫南荊州諸郡,你說這周怎麼說?”

“這廝怎麼說?”姚晨好奇地問道。

“周對楊安將軍言道,其蒙晉厚恩。但老母見獲,失節於此,母子獲全,將軍之惠也,然大義所爲。不敢助敵。”

“這個周真是酸迂得夠可以。現在我們大將軍的話就是天子地話,反我們大將軍就是反天子。大勢都看不清楚,真是傻呀!”姚晨嘲笑着說道。

“我們北府執掌天下,江左的官吏名士難免不會有想法,他們地心裡應該酸溜溜的。”陽瑤嘿嘿地說道。

“我們打羯胡地時候他們幹嘛去了?我們平定江右時他們幹嘛去了?我們北府有今日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姚晨冷然地答道,“不管這些酸事了,章琪你繼續。”

“鄧羌、毛當奉命經略江州,在建昌大敗竺瑤,俘獲其以下三千餘人。接着繼續南下,攻破南康(今江西贛州市),平定了整個江州,大軍繼續南下,直取廣州。”

“廣州蒼梧郡人張育、楊光勾連百越酋帥張重、尹萬,攻陷廣信城(今廣西梧州市),張育自稱越王,封楊光爲太尉,張重爲鎮南將軍、廣州刺史,尹萬爲徵南將軍,越州刺史。而交州刺史楊亮與九真郡豪族趙寶勾連,自稱南海王,舉兵自據。”

“這些都是小事,我們北府大軍一到,自然能將這些百越九真的逆賊一舉剿滅。”姚晨毫不在意地說道,的確,北府軍南征北戰,東征西討,還沒有吃過什麼敗仗,所以骨子裡有一股自信和傲氣。

“南海地區與江左都大不一樣,更不用說與中原地區。當年無論是秦皇還是漢武,都是花了不少力氣平定南海,動員的大軍又是多達五六十萬之多。可以說是耗費巨大。那裡潮溼悶熱,滿地瘴氣,我們廂軍府兵就是再能打仗到了那裡恐怕也難以施展。”陽瑤放下邸報肅然地說道。

姚晨深以爲然地點點頭,他雖然有北府軍人皆有的傲氣和自信,但是還沒有狂妄到輕視一切的地步,南海地區是什麼樣子,他當然從邸報和各種情報中知道得很清楚,所以也很贊同陽瑤所說地這些情況。

“第一遠海艦隊已經搭載五千熊本兵南下,這月還有五千土佐兵南下,到時將有一萬熊本土佐兵馬做爲平定蒼梧和交州叛軍地前鋒。”姚晨想了想便開口說道,“這樣也好,能儘量減少我軍的損失。”在他的話語中,暫時還沒有把熊本、土佐兵地損失算在北府軍正式損失中,畢竟相對北府軍豐厚撫卹和待遇,僱傭熊本、土佐兵實在是太便宜,死後給上價值十餘個銀圓的貨品或者是劃上十幾畝土地,都會讓那些熊本、土佐人趨之如鶩,奮不顧身了。

“關鍵是我們這裡必須加快步伐,只要將大和國、吉備國盡數解決了,近十萬熊本、土佐兵才能盡數南下,爲我北府開拓南海地區。據遠海第一艦隊送回的情報,更南處有海域萬里,土地和島嶼無數,據說那裡有一年三熟的稻子,有各色各樣的香料,有各種木材寶石,都等着我們去開拓。”陽瑤抖着邸報說道。

“可是這東瀛島也不是那麼好打,我們收納朝鮮、漢陽兩郡不過三、四年時間,可是東瀛三島從興寧三年我北府就開始用兵,一直打了近十年,好容易纔打到今日這尾聲地局面。而付出地代價是府兵傷亡近兩萬,熊本、土佐兵死傷不下五萬,漢陽、朝鮮郡兵死傷更高達十萬。這東瀛三島呢?熊本據估計原本有近六十萬人口,土佐有近四十萬人口,現在一個只剩不到四十萬,一個只有二十餘萬。”姚晨開始盤算起東瀛戰事。

“而東瀛本島有大小諸國二十一國,現在只剩下吉備國和大和國苟延殘喘,死於戰亂中的本島軍民不下百萬,這島上各處現在是數百里無人煙,比當年高句麗還要殘破。”

說到這裡,陽瑤和姚晨都心裡有數,朝鮮和漢陽郡多半是原高句麗、百濟、新羅、任那百姓,雖然經過數年地蝗蟲戰術,人口損失過半,但是北府官方對他們還是不放心,除了大肆移民之外,還在想法設法地削減本土居民的比例,畢竟中原自己人口都缺乏,根本抽不出更多的人口來移民。所以北府以東瀛戰事爲藉口,在朝鮮和漢陽兩郡進行募兵,窮困潦倒的兩郡原居民爲了生計紛紛加入到東瀛遠征軍。由於北府有意無意地安排,這兩郡郡兵死傷慘重,再加上北府將兩郡生存投降的世家貴族盡數遷徙到涼、秦等州,兩郡的原居民實力終於達到了北府中樞的預料目標。

雖然這些大家心裡有數,但是這些都是不能擺上檯面的陰謀,不過總比當年北府在河州,黑水直接揮動屠刀來減少人口來得“文明”。敢於反抗的“異族”已經化成了泥土,而活下來的全是願意接受同化的百姓,他們將在宗教、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以最快的速度被同化,這也是曾華一直在國學中鼓吹的民族大融合-我們要讓野蠻的部落徹底融入華夏民族,一起創造璀璨的華夏文明。而熊本、土佐以及將來的東瀛本島都是用這種方法來進行民族大融合的。

“我們經略東瀛三島,耗費巨大,要不是大將軍一直堅持,我實在想象不出看不到什麼收益的三省中樞會同意我們打了十年,我們北府的海軍幾乎就是在東瀛戰事中慢慢成長壯大起來的。東瀛三島打了幾乎十年,大部分的後勤糧草都是靠從青、冀、幽州海運過來,幸好這幾年中原河北風調雨順,這才能堅持到現在。真想不到大將軍會對東瀛如此恨之入骨,咬着牙打了十年也不鬆口。”陽瑤放下手裡的邸報,嘆息道。不過他不知道,任何一個從現代穿越過去的“有志人士”,十個有十一個會將東瀛先除之而後快。

“不管怎麼樣,現在總算到尾聲,我們只要再加一把勁就能滅掉大和國了,不要讓唐簡他們佔了我們上風。”姚晨接言道。唐簡原本是青州北海世家子弟,後來青州大亂,家破人亡之後只得泛海爲盜,後來歸降了北府,現在已經是近海第五艦隊提督,負責對吉備國的經略。

“你有這個心思就好了,聽說大和國主伊奢別命居住的地方叫豐明宮(位於現在日本奈良縣原市大輕町),只要你率軍先攻入那裡,一份功勳是跑不掉的,要記得,我們這裡離那最近。”陽瑤搖着頭說道。

“那你看好了。”姚晨興奮地答道,然後轉頭對帳外說道,“把斥候隊長其他營官都叫來,我要開會了。”

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66章 金城之戰(一)第169章 延城決戰(一)第227章 戰爭還是和平?(二)第172章 沙州和西州第11章 夜渡長江第231章 徐州事件第57章 關中(三)第206章 進學(四)第204章 進學(二)第125章 萬馬度陰山(四)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46章 聖教(上)第114章 初戰拓跋(四)第151章 涼州戰事(二)第3章 襄陽第159章 我們要西征(一)第119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二)第201章 三省第259章 哥特人(四)第160章 我們要西征(二)第254章 即位與稱帝第66章 金城之戰(一)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20章 入成都第242章 江左風雲(三)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5章 梁州(3)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104章 木根山之戰(完)第145章 永和十年(四)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69章 悲喜交加第108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84章 幷州(二)第191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三)第264章 南海攻略(二)第172章 沙州和西州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60章 關中(六)第240章 江左風雲(一)第122章 萬馬度陰山(一)第34章 武都(2)第147章 姑臧火光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280章 - 三皇會議(一)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20章 入成都第35章 武都3第33章 武都(1)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235章 各幹各的第179章 狼孟亭第187章 虜家不解漢兒歌第60章 關中(六)第136章 勇氣與榮譽(一)第40章 幕克川第224章 華夏必勝(四)第259章 哥特人(四)第208章 天災人禍(二)第2章 南逃(2)第163章 第一次西征(二)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86章 上郡第268章 泰西封風雲(一)第252章 塵埃落定(三)第177章 冀州風雲(五)第84章 幷州(二)第214章 西征前夕第72章 周第274章 - 聖主之劍(二)第25章 梁州(3)第215章 侯洛祈的選擇(一)第236章 洛陽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一)第219章 侯洛祈的選擇(五)第107章 河北戰事(二)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64章 永和五年的冬天第252章 塵埃落定(三)第217章 侯洛祈的選擇(三)第141章 慕容恪(三)第75章 江夏第97章 九月鷹飛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24章 梁州(2)第116章 風雪夜歸人第84章 幷州(二)第103章 木根山之戰(下)第196章 渤海道(二)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30章 仇池(2)第130章 懊悔的人們(一)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281章 - 三皇會議(二)第58章 關中(四)第147章 姑臧火光
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66章 金城之戰(一)第169章 延城決戰(一)第227章 戰爭還是和平?(二)第172章 沙州和西州第11章 夜渡長江第231章 徐州事件第57章 關中(三)第206章 進學(四)第204章 進學(二)第125章 萬馬度陰山(四)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46章 聖教(上)第114章 初戰拓跋(四)第151章 涼州戰事(二)第3章 襄陽第159章 我們要西征(一)第119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二)第201章 三省第259章 哥特人(四)第160章 我們要西征(二)第254章 即位與稱帝第66章 金城之戰(一)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20章 入成都第242章 江左風雲(三)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5章 梁州(3)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104章 木根山之戰(完)第145章 永和十年(四)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69章 悲喜交加第108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84章 幷州(二)第191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三)第264章 南海攻略(二)第172章 沙州和西州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60章 關中(六)第240章 江左風雲(一)第122章 萬馬度陰山(一)第34章 武都(2)第147章 姑臧火光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280章 - 三皇會議(一)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20章 入成都第35章 武都3第33章 武都(1)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235章 各幹各的第179章 狼孟亭第187章 虜家不解漢兒歌第60章 關中(六)第136章 勇氣與榮譽(一)第40章 幕克川第224章 華夏必勝(四)第259章 哥特人(四)第208章 天災人禍(二)第2章 南逃(2)第163章 第一次西征(二)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86章 上郡第268章 泰西封風雲(一)第252章 塵埃落定(三)第177章 冀州風雲(五)第84章 幷州(二)第214章 西征前夕第72章 周第274章 - 聖主之劍(二)第25章 梁州(3)第215章 侯洛祈的選擇(一)第236章 洛陽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一)第219章 侯洛祈的選擇(五)第107章 河北戰事(二)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64章 永和五年的冬天第252章 塵埃落定(三)第217章 侯洛祈的選擇(三)第141章 慕容恪(三)第75章 江夏第97章 九月鷹飛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24章 梁州(2)第116章 風雪夜歸人第84章 幷州(二)第103章 木根山之戰(下)第196章 渤海道(二)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30章 仇池(2)第130章 懊悔的人們(一)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281章 - 三皇會議(二)第58章 關中(四)第147章 姑臧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