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春節檔的戰爭,三大還是四大?
平市影視城,《驚天魔盜團》拍攝地。
整個劇組都在爲劇中的飛牌過安檢,這段大戲忙碌。
陳麟風將其視爲整部戲的兩段核心賣點之一,非常重視。
一方面請了劉謙擔任魔術顧問,另一方面,在鏡頭語言和動作上,也專門做了改進。
從這一點上來說,劉謙正適合指導這個。
他本身就很擅長通過把控鏡頭,來提升魔術效果。
很典型的一點改動就是,增加了安保人員的視角。
在這些視角中,根本看不到那張牌,只有四個主角的正常動作。
劇情方面,陳麟風也稍作出調整。
前世的版本中,有四人藉着聽不懂安保人員的話,來拖延時間的橋段。
如今,陳麟風和劉茜茜這兩個華人角色,則是聽不太懂港島粵語,藉着二次確認的時間,來完成操作。
等整段戲結束,主角團出門後。
陳麟風還專門設計了一段戲,讓兩人特意以粵語對話,然後相視一笑。
表明之前其實是在裝聽不懂。
之後另外兩人詢問情況,再借劉茜茜之口,略微解釋華國官方語言和地方方言的區別。
陳麟風的電影中,經常會設計類似的橋段,潛移默化的科普華國的真實情況。
也算是某種導演的私貨了。
除此之外,劉茜茜飾演的角色,在人設上和前世有一個比較大的區別。
沒原作女主那麼豪放。
再怎麼也不會做出當衆把凶兆摘出來的行爲。
而且把牌塞進兇裡,茜茜也做不到啊。
哪怕如今變大了點,也還是沒到那個程度呢。
此外,像原作那樣,女主撲到安檢身上,從鞋底抽牌的動作,安排的有點刻意了。
魔術是轉移注意力的藝術。
原作那樣,一個美女撲到男人身上,想必一大羣人都會將注意力集中到那個方位,還怎麼從鞋底拿牌。
早就被發現了。
況且,安檢這塊,往往會安排有女性安檢,合理性上也堪憂。
凡此種種,就使得劉茜茜這段戲份要大改。
從陳麟風上完節目回來,整個劇組就一直在拍這一整段戲。
如今已經過去有兩三天了。
劉茜茜手支着下巴,坐在椅子上,看着遠處的陳麟風指揮着曹玉調整機位,安排羣演和配角戲份。
就像魔術揭秘之後,會變得一點意思都沒有。
陳麟風拍的這段大戲,在拍攝期間,看起來也非常的無聊。
除了一開始,託比馬奎爾的一段藏牌戲法,是一整段旋轉鏡頭,展示一下手法之外。
後面的劇情裡,有着大量的切鏡,轉換視角和預定的後期特效。
好多戲份都被切的七零八落的。
看起來很是怪異。
劉茜茜忍不住吐槽,“先前讓我們練魔術動作,結果就這。”
“真是讓人大失所望。”
一旁的劉謙聽到,忍不住笑道,“其實魔術也是這樣的,觀衆看到的所有神奇效果,本質上都是很無聊的設計。”
“那我還是等着到時候看正片吧。”
劉茜茜不再觀看自家老公工作,轉而拿起手機上網。
《鏗鏗三人行》纔剛在網上傳播不久。
她昨晚剛看了整一期節目,如今對後續發展可感興趣了。
習慣性的打開微博,點到小風的個人頁面。
大部分人都興奮於陳麟風久違的上節目這事。
粉絲們對節目中,陳麟風再次談起當年和房龍之間的事,最感興趣。
就是覺得自家偶像太謙虛,到現在了,都還不霸氣的承認自己遠超過房龍。
不過偶像就是這種性格,沒辦法。
劉茜茜捂着嘴笑,這羣粉絲太逗了。
“這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吧?”她心想。
繼續翻看。
也有聊到莫巖的評論。
不少人覺得這位算是栽了,本來沒人仔細看過他的小說,名聲還可以。
如今經過陳麟風這麼一宣傳,這兩天好多網友都在網上搜到了其作品原文。
口碑一下子壞了很多。
描述過去的悲慘歷史,和刻意的、誇張化的歪曲,區別還是很大的。
劉茜茜不時的點點頭,很是認可。
緊接着,她看了一條有關於自己的評論。
“風哥文學素養和知識水平這麼高,而劉茜茜,小時候就去國外接受快樂教育,《二十四史》都以爲是一本書,完全就是個九漏魚。
平時在家裡,風哥會不會和她連共同語言都沒有啊。
哎,真是風哥太可憐了,光好看不頂用啊風哥,快和她離了吧。”
“哼,你才九漏魚,你纔沒有共同語言呢。”
劉茜茜氣的不行,臉不自覺的鼓起來。
“又是這羣可惡的女粉在說我壞話。”
“小風這輩子都是我的,我們倆不會分的,你們死心吧。”
她在心裡狠狠的回擊了兩句,然後憤憤不平的關掉微博。
淑女,淑女,不要跟她們置氣。
劉茜茜順平了下自己胸口,轉而點到逼乎。
這是她最近很喜歡看的一個問答網站,裡面有不少厲害的人,寫的答案有時候會讓她感到收穫頗豐。
當初還是陳麟風邀請她註冊的。
目前雖然沒有手機版app,不過用瀏覽器也能登網頁。
劉茜茜點進去,便立馬看到了最感興趣的話題。
“如何看待陳麟風參與的《鏗鏗三人行》最新一期節目?”
點進去之後,劉茜茜只感覺到混亂,讓人有種來到戰場的錯覺。
箇中言論,有對陳麟風在《鏗鏗三人行》節目裡的言辭表示不滿的。
尤其關於大地主必定有原罪那一段,大量的人在評論區現身說法,說自家過去就是地主,沒有犯下任何罪過,莫名的就被迫害等等。
不知道的,還以爲過去地主家庭才佔大多數呢。
再有就是嘲諷他最後暢想的三條,認爲是在異想天開。
華國想做到這一步,再等五十年吧。
前提還得是歐美世界不發展,等着你。
再有就是反覆強調,莫巖是在爲民請命,甚至有說莫巖是農民出身,根正苗紅的。
“雖然我不一定贊同莫巖的言論,也沒有怎麼看過莫巖的作品,但我願意捍衛莫巖表達自己不同觀念的權利!”
“看看歷史資料,古往今來,一直堅持說真話的人是沒有好的結果的。但是他們還在堅持說。”
反方則挑起了莫巖作品的刺。
此外,莫巖和霓虹一些作家翻譯家的良好關係,也受到詬病。
這本沒什麼,到了一定階層,認識一些外國人很正常。
但結合着他作品裡,有一些疑似爲侵華時代一些霓虹士兵說話的橋段,就比較耐人尋味了。
也有幫陳麟風那三條暢想解釋的。
最典型的觀點就是,人家十幾年前就曾經做出過預言,還都說中了。
尤其是《她》,已經完全證明了他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洞察力。
你什麼水平,說人家異想天開?
雙方在評論區展開大戰,戰的十分激烈。
劉茜茜看的都眼花繚亂的。
……
陳麟風又拍完一段戲,眼看到了11點,接下來這段戲會比較長,中午吃飯之前應該是拍不完。
索性宣佈大家先吃飯,下午再繼續。
他回到自己位置,發現茜茜看手機正看的入迷,於是在她眼前揮了揮手,“看什麼呢,這麼認真?”
劉茜茜擡頭,眉頭皺的緊緊的。
“之前的《鏗鏗三人行》,我覺得你說的很對,爲什麼網上好多人還是不認可,甚至指責你在亂說啊。”
陳麟風恍然,原來她是因爲這個愁呢。
“嗨,人多了,自然是抱有什麼思想的都有,再說了,人家是不是收錢說話,咱也不知道,不用糾結這個。”
他拉起劉茜茜的手,“走,咱們去吃飯吧。”
“嗯…好吧。”
看了一上午評論,被正反方觀點攪弄的腦袋昏昏的劉茜茜,精神爲止一清,搖搖頭不再去想。
確實,什麼人都有,沒必要爲這些人煩惱。
時間進入12月中旬,各種新聞雜亂繁多。
莫巖得獎這前後的一系列事件,是其中最爲火熱的新聞。
期間大量的媒體下場,參與各方討論。
待到後來,雙方旗幟鮮明,幾乎擺明了車馬。
幫着莫巖說話的媒體,多是《燕京新報》《南方報》《財經報》《讀者文摘》《文學博覽》一類的報刊雜誌。
微博上,一衆公知,持讚揚諾獎,支持莫巖的態勢,造出的聲勢不小。
另一方,則多是互聯網媒體,豬廠、鵝廠都有不少報道。
《萌芽》《河大報》《小說界》這類和陳麟風關係好的媒體,多是認同他的觀點。
還有僅存的少數偏左媒體,出來發聲,表現一下存在感。
比較奇特的是,娛樂圈有不少媒體也參與其中,站在了莫巖的對立面。
這就純粹是陳麟風這些年發育的成果了。
別的不說,娛樂圈媒體,大半都和陳麟風有比較近的關係。
其中有一些,還是麒麟系出錢扶持的。
京圈、光線、博納等同樣掌控娛樂圈媒體力量的公司,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還是很願意配合陳麟風的。
只有官媒,像是沒看到,基本不摻和相關言論。
民間大衆層面,不少人形成了隱隱的印象:
有個叫莫巖的作家,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可是好像不是個啥好的,具體獎不好還是人不好,則衆說紛紜。
總體口碑就這麼不尷不尬,又有糜爛之勢。
而網絡和媒體層面,幫着莫巖說話的,以公知和南方系媒體爲主。
網友層面,其名聲漸漸的黑了。
只是公知勢大,就僵在這了而已。
在陳麟風看來,莫巖依靠着那些媒體和名人,維持輿論均勢,其實不是一件好事。
那些幫他說話的媒體,尤其是公知羣體,能有什麼好名聲嗎?
越往後越是黑乎乎一片啊。
莫巖這等於是從文學作家羣體,滑落到了公知羣體。
這要是再過幾年,到了20年代。
“嘖嘖,和矮大緊他們坐一桌。”
陳麟風不禁搖頭。
爲莫巖先生的未來名聲而感到惋惜。
什麼話題都不可能永遠火熱。
到了12月下旬,除了文學界的傳統媒體,還在曠日持久的討論。
娛樂圈這邊,媒體們很快便將目光的重心,投入到今年的賀歲檔影片中來。
畢竟這纔是他們的本業。
如今的賀歲檔,不只是這一個多月上映電影的事,還要考慮到春節檔的因素。
隨着過去兩年,春節檔電影存在感越來越強。
到底是選擇賀歲,還是春節,這就成了一個問題。
考慮到《你的名字》在春節獲得如此誇張的成績,去年《警察事件2》的票房也不錯。
今年,不少大佬都將目光瞄向了春節檔。
其中最爲讓人矚目的,就是幾位大導的作品。
張一謀的《宋蒙之戰》;
王佳衛的《一代宗師》。
前世賀歲檔播出的電影,如今轉戰春節檔了。
很明顯,這是受了陳麟風的影響。
再有,就是周星星的《西遊降魔篇》。
這三位大牌導演齊聚春節檔,被媒體形容是火星撞地球。
如今還只是賀歲檔期間,但媒體們好多都在討論三位大導激情碰撞的新聞。
他們還在可惜,陳麟風今年春節檔沒有什麼電影。
“哪怕《警察2》或者《颶風營救2》這種沒親自上手,但重點監製的電影也好啊。
到時候也可以說是四大導演決戰紫禁之巔。
可陳導確實是沒趕上。
可惜,實在可惜。”
除了三位導演之外,春節檔還有一部電影,不得不提一下。
那就是路釧導演的《王的盛宴》。
這部電影本該是12年年底上映的,但路釧特意說服制片方,調整了時間。
他很自信,覺得如今新生代導演不斷崛起,老一代導演逐漸落幕。
小陳能做到,路釧也行。
該是他嶄露頭角的時候了。
而春節檔正是這麼一個好時機。
趕上還有三大導演同臺競技,到時正好屠張滅王,掃平星星,
剩下一個小陳,隨後再收拾。
路釧想的很好,就是媒體不太配合。
這麼多報道,都只提三大導演,不說他路導的名字。
這讓他有點不滿。
不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最後他專門聯繫了幾家媒體,在報道中,將三大導演,改爲四大。
你們想要四大導演的嘛,如今正好,加我一個,劇本都給你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