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導,這次三金到手,有沒有什麼感觸?”
“感覺挺開心的,算是滿足了自己的一大心願吧。”
“聽說《小丑》的口碑很好,非常受影評人和觀衆的認可,接下來有爭取奧斯卡的想法嗎?”
“有吧,今年趕不上了,應該會參加明年的奧斯卡。”
萊昂納多想得獎都快想瘋了,肯定是要嘗試的。
媒體記者也想到了這個問題,人羣中有人發問。
“明年角逐奧斯卡,會主要推萊昂納多得獎嗎?”
“小李子也拿到柏林影帝了,他沒有和您一起嗎?”
陳麟風回道,“到時候肯定都會嘗試報一報,至於具體哪一項得獎,得看評委們的看法。”
都知道奧斯卡靠公關,而公關的方向,就代表着力推的方向。
但當衆還是給奧斯卡留點面子比較好。
他頓了頓,又道,“至於Leo,人家得獎了,肯定也想回家高興高興,到時候電影上映的時候,他會跟着一起做宣傳的。”
說到電影上映,有記者順勢問道,“《小丑》會在內地上映嗎,聽說這部電影大概率會被大剪刀卡住。”
陳麟風驚訝道,“你聽誰說的?”
“反正我沒聽說,電影審覈要看上面的意思,現在結果還沒出來,我也不是很確定。”
“請問您對如今的電影審覈制度有什麼看法?”
這誰啊,給我找不自在。
陳麟風擡眼望去,發現是《人民網》的記者,舉着的話筒上面有標呢。
還是家官媒,給自己戳刀子嗎?
“就像大衆所認爲的,我也覺得審覈制度確實有疏漏的地方。
但我覺得應該改正的方向,不是有些人說的放寬限制。”
陳麟風神情認真,“其實我在好萊塢,也面臨審覈的問題,或者換個角度說,每個國家都有當地的禁忌,是不該觸碰的。”
“舉個例子,就像在歐美,你不能去正面描述落榜美術生,闡述所謂反派也有其柔軟或者正面的情感。
又或者想着去描述納粹的人性,覺得他們也可能是好人。”
“同理放在國內,上面對某些點比較在意,不希望人去觸碰,這也能理解。”
“當然,大剪刀確實在部分地方太嚴格,可以適當寬鬆,這個我也同意。
但相應的,我覺得,有些地方,也該更嚴一點,比如明顯的篡改歷史這塊,就管理的太鬆了。”
聽到這裡,人羣裡冒出一句,
“陳導是在指責路導的《王的盛宴》嗎?”
嗯?
又在挑事!
這怎麼又跟路釧扯上關係了?
陳麟風感覺有些莫名,在腦子裡稍一回憶,才反應過來,路釧好像很勇的把電影放在如今的春節檔上映。
之前在柏林,他還沒太注意今年春節檔的情況。
“路導的《王的盛宴》有什麼問題嗎?我現在還沒看到片子具體怎麼樣。”
其實前世是捏着鼻子看過的,看完之後差點覺的自己腦子被強了。
如今他可沒打算再吃一遍屎。
他有些好奇的問道,“對了,我記得《王的盛宴》是在春節檔上的片子吧,現在戰況如何了?”
當記者的都想看熱鬧。
路釧的熱鬧,大家可太想看了。
衆人七嘴八舌的介紹路導的“豐功偉績”。
“《王的盛宴》被其他三位導演給壓慘了,到現在只拿了3千萬的票房。”
“某瓣評分4.8分,v站評分5.0,被網友惡搞了個稱號,叫‘王的剩飯’。”
“有不少人評價說他是篡改歷史,正好和您之前提到的該嚴格的方向相沖。”
“……”
陳麟風有些難評。
這評價感覺比前世還慘啊。
話說當初路釧當初到底爲啥非要在春節檔上映?
要和三大導演競爭。
哦,那沒事了。
“原來是這樣,我現在對路導的新片預期已經夠低了,回頭我去看看具體咋樣。”
這個話題暫時就過了。
採訪一連持續了一個多小時,隨後陳麟風等人在安保和公司這邊的人員保護下離開機場。
回來之後,少不了要先回去看看父母,把春節給補上。
現如今剛初十,沒到元宵節,就還算在年內。
當然,劉茜茜不在,代她去看望劉小麗也是少不了的。
這位不怎麼用爲女兒操心之後,又把自己的事業心給拉起來,開了個舞蹈班,教教年輕小孩子。
生活過得很充實。
見面之後,只是多問了問柏林電影節的情況,然後就是催生。
感覺和中老年婦女也沒什麼差別了。
除此之外,陳麟風比較關注的,就是今年的春節檔。
雖然少了他的參與,但精彩程度一點不減。
年初媒體們炒作三大導演的競爭,最終果然一語成讖。
競爭最激烈的,就是《宋蒙之戰:1259》(電影全稱)《一代宗師》《西遊降魔篇》這三部電影。
這點從大年初一開始,就決定了主體態勢。
當時路釧《王的盛宴》還是佔了一些排片的,大概在百分之十幾。
可《王的盛宴》在初一這個時間段,也不過纔拿了1000萬的票房。
這等於是直接宣告結束戰爭了。
票房拿的不多,名聲卻很響。
當然是負面意義的。
被網友們噴慘了。
主要就集中在他對於劉邦、項羽、韓信等過去歷史人物的“基情”描寫上。
各種歷史陰謀論就更不用說了。
就這,路釧還一直標榜自己是重現歷史,爲此查了非常多資料等等。
本來之前《南京》這片子被陳麟風噴過之後,當時就出了大名。
如今很多影迷觀衆對他本身就不太信任,想着先看看形勢再說。
結果初一的勇士們看完,輿論徹底爛掉。
基本除了專門試試(屎)的人,就再沒什麼人看了。
排片也一落千丈。
春節檔的競爭是最激烈的,你撐不起來,院線這邊是毫不客氣,肯定要給你降排片。
因而,還是那三部的比拼。
初一的時候,三部片子票房差距不算太大,分別在8200萬,7800萬,7300萬左右。
畢竟前期的營銷,幾乎都是捆綁在一起的。
周星星的《降魔篇》在前,《宋蒙之戰》稍後,《一代宗師》排最後。
從票房上來說,三者很明顯都沾了春節檔的光。
前世《西遊降魔篇》在他印象裡,應該不到八千萬。
《宋蒙之戰》沒出現過的電影,這個數字也不低。
《一代宗師》更是換個檔期,結果明顯不一樣。
前世首周才1.8億,如今顯然是高多了。
此前兩年,陳麟風一部《你的名字》,一部《警察2》,確實是將春節檔給提前做熟了。
觀衆們已經逐漸有了大年初一看電影的習慣。
這個習慣傳染是很快的。
如今單日市場大盤已經超過2.8億,跟後世沒得比,但相比過去,一直在往上漲。
初二初三,三部電影的排位基本維持不變。
《一代宗師》逐漸跟不上步伐,三天報收1.8億,正好和前世首周票房一樣。
而《西遊降魔篇》和《宋蒙之戰》競爭逐漸激烈,三日票房分別爲2.5億和2.4億。
到初三這天,兩者的票房更是相差無幾。
不過《宋蒙之戰》在逆跌,口碑越來越好。
市場逐漸讓位給這兩部電影,影院排片都基本一致。
一個是神魔電影,西遊題材,天然的大熱門。
一個則是大滿貫、國師導演,戰爭大場面。
關鍵這次劇情竟然還不錯,幾乎可稱得上近年來老謀子最好的電影了。
於是競爭很快來到白熱化。
年初五那幾天,報紙上天天都有抹黑對方的新聞報道。
張衛平和王忠磊幾乎快要打起來了。
不僅如此,張衛平還着重渲染,電影《宋蒙之戰》有陳麟風的加持,電影劇本大量的採取了他的意見。
大講特講這是小陳導和張導的又一次合作。
這就是《夕陽》第二啊。
然後被華藝大罵無恥。
奈何《西遊降魔篇》真沒小陳什麼事,他也想碰瓷營銷,但沒有由頭。
最終首周下來,《西遊降魔篇》6.6億.
《宋蒙之戰》則有7.2億,連着幾天單日破億,已經實現了反超。
陳麟風回來這段時間,雙方還在戰鬥中。
他特意去電影院,看了下《宋蒙之戰》的成片。
之前只看過剪輯版,沒有配音和後期特效,實在不美。
如今的劇情正是經陳麟風提意見,改了之後的版本。
開場便是航拍,蒙古騎兵鋪滿整個草原的大場面,他們從草原進軍中原,衝向一個小城。
電影主角是個中原地區的小豪強子弟。
便是在這時候,遭受到蒙古入侵的侵害,家破人亡。
只剩他一人,帶着一幫因爲家仇,不願投賊的鄉人,從北方一路逃到南方。
最終成了南宋軍中的一個小軍官。
電影的序幕,主要就是講述蒙古南下,燒殺搶掠的大背景,以及引出男主。
電影的男主角,張一謀選中了劉曄出演。
隨後第一幕,便是在男主的視角下,展現釣魚城這個山城堡壘,以及主將王堅(張峰毅出演)的戰爭準備。
這一點,張一謀聽從陳麟風建議,找了不少專家教授來儘量保證還原。
工匠們改造城防,“九口鍋”這樣的巨型鍊鐵設備,鑿山飲水防止斷江圍城……
城外,男主接受命令實施堅壁清野,帶領着斥候小隊和蒙軍斥候對戰等。
第一幕主打一個烘托戰爭氣氛,也奠定整部電影的基調,屬於是羣像劇。
副將張珏(胡君出演),
川蜀防務負責人餘玠(鮑國岸),
蒙哥汗(巴森扎布),
蒙古將領術速忽裡(德力格爾)等,
都在此時出場,展現雙方情勢。
當電影中出現釣魚城特寫,展現那個獨特的“一字城牆”(利用山脊分割敵軍),還有石砌炮臺與牀弩陣列時,整個電影質感瞬間上升了一個高度。
同影院的觀衆,甚至有人發出驚呼,顯然驚歎於此時國產電影的服化道水準和特效場景。
隨後第二幕,蒙軍攻城,整個戰場成了絞肉機。
這段也是電影的第一個高潮情節。
陳麟風在看的時候,恍惚間彷彿是在看《指環王》,電影很有《指環王》米那斯提力斯之戰的感覺。
第一階段,進行遠程對轟。
蒙軍回回炮拋射火油彈 vs宋軍“霹靂炮”反擊。
隨後有術速忽裡帶領蒙軍敢死隊攀巖偷襲,士兵被滾木礌石擊落的場景。
也有城頭的大規模廝殺,衆人刀刀到肉,讓熱血噴張的場面。
戰爭烈度逐漸上升。
城門的爭奪成爲重點。
蒙軍攻城錘撞擊包鐵城門,宋軍傾倒熱油焚燬敵軍,焦屍與鐵器粘連,人命如草芥。
張珏率死士出城逆襲,用鉤鐮槍破壞雲梯。
都發生在這一時期。
宋軍軍民團結,一心抗擊賊兵,將軍領頭,士兵用命。
蒙軍這邊則各種族人都有,攻城中間有強攻有突襲,有牛皮盾陣,還有夜攻,還有多兵種協同作戰。
實力強悍,壓迫力簡直透過熒幕。
戰鬥最白熱化的時候,暴雨突至,蒙軍火藥受潮失效(歷史記載)。
戰爭暫停,城內得以暫時喘口氣,那根險些崩斷的弦終歸還是穩住了。
這一幕,持續了約有50分鐘,時間不短,但觀影的人看的聚精會神,幾乎感受不到時間流逝。
陳麟風哪怕提前看過,此時在音效和bgm加持下,也完全沉浸了進去。
他只覺得這錢砸的值,果然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當初劇本定下後,覈算成本。
得知至少要3億的製作費用,還是實打實的,張衛平當時就縮了,風險大,他也沒那麼多錢。
還是陳麟風出了大部分,最終才得以正式立項。
這也是張衛平這幾年面對老謀子,愈發氣虛的原因。
人家真不太需要你了。
3億的製作費,演員根本沒佔多少,在國內也是首次搞這麼大。
腦子裡轉着這些念頭,電影還在繼續。
短暫的喘息後,立馬迎來的就是更加殘酷在戰鬥。
然而歷史往往就是存在着衆多意外和偶然因素,在幾乎難以支撐的時候,男主的一發火炮,擦中了蒙哥汗,將其打落馬下。
整個戰爭迎來了關鍵的轉折點。
這時鏡頭拉高,釣魚城處,外面的蒙軍撤退,士兵們癱坐血泊中,沒有歡呼,只有麻木喘息。
更遠的西方大陸,一支騎兵(埃及馬穆魯克)擊潰了蒙古西征軍。
阿音札魯特戰役終結了蒙古的西擴。
北方蒙古帝國首度哈拉和林,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
偌大的蒙古帝國,彷彿終於看到了落幕的希望。
結尾,時光加速。
釣魚城一直都在,直到一日,蒙軍又來。
已經老邁的張珏召集軍民,男主也在,昭示着又一場戰爭的到來。
電影至此結束。
陳麟風嘆了口氣,36年後的這場戰爭,是必輸之局。
再往後就是崖山一跳,華夏第一次完全被異族統治。
大過年的,當然不能拍這麼喪,於是電影中只是略略的展現,未來還有艱苦的戰爭。
普通觀衆大多不太瞭解釣魚城的歷史,不知道最後那段代表着什麼。
他們多是興奮的討論着電影對於戰爭場面的展現。
“太刺激了,第一次看這麼牛的戰爭戲。”
“是啊,以前一說攻城,就是擡着梯子往上爬,頭回知道有這麼多攻城器械。”
“就是一炮打翻蒙古大汗這段有點突兀,感覺好假。”
“哥們,這是史實。”
“啊?”
“……”
回家之後,陳麟風專門在網上搜了搜電影的影評。
果然,誇獎最多的,就是戰爭場面的呈現,太真實了。
好多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手法,大家都是頭回看到。
這回專家顧問真起到作用了。
對於張一謀頭回這麼聽專業人士的話,大家普遍表示讚賞。
“以前《英雄》和《黃金甲》那假的不行的戰爭場景,到如今換了個想法,竟然這麼突出。”
“《1259》刷了三遍,一直看不膩,這纔是真正的戰爭電影,以前那些都拍的什麼東西?”
“確實,這是我看過的最精彩的歷史戰爭片。”
“電影看下來,幾乎沒有尿點,前後甚至還隱晦的提到了南宋朝對武將的壓制,以及南宋註定失敗的暗指。
但又只是輕輕一點,全程還沒有戀愛戲,甚至都沒什麼女人出現,詳略太到位了,簡直不像是老謀子拍出來的片子。”
“哈哈,聽說小陳是劇本的指導,最初還是他建議拍的這段歷史,我感覺我明白了點什麼。”
“人家又沒隱瞞,百科上編劇欄明明白白寫着陳麟風的名字。”
“果然還得是陳導出馬,單是當編劇也行啊,希望陳導以後繼續給張導當編劇。”
“是啊,國師的畫面和大場面,加上陳導的劇本,簡直無敵。”
“票房十億了,給我繼續衝,這樣的電影就得多拿點票房。”
“……”
陳麟風看到這裡,順便搜了下現在春節檔的票房。
《宋蒙之戰》10天票房,10.4億票房。
《西遊降魔篇》9.2億,《一代宗師》4.8億。
按照他腦子裡的記憶來看,《西遊降魔篇》前面超出前世,後面又還了回來。
前世10天的時候,幾乎已經到10億,如今卻還差不少,差不多還要兩天時間才能突破。
這也正常,春節檔競爭激烈,排片比不過,票房肯定受影響。
《一代宗師》倒是佔了便宜,就算比另外兩家票房低不少,畢竟營銷出名頭了。
比之前世最終的2.8億票房,這要好太多。
最大的贏家還是張一謀,不管是業內還是電影人,對《宋蒙之戰》的評價都很高。
陳麟風之外第二個突破十億的大導。
而且是實實在在的靠質量突破,跟《泰囧》的意義又有不同。
關鍵是電影投入了3億用來製作,加上營銷費用,3.5億打不住。
這樣的大製作,在過去根本想都不敢想。
不像過去猛往高了喊成本,業內是真能看的出來,電影是不是真花了大錢去做。
此外還有劇本,業內已經默認了有小陳插手。
畢竟張衛平那麼碰瓷營銷,如果不是真的,誰敢這麼幹。
小陳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能讓你這麼佔便宜?
也正因如此,業內專門有人研究了《宋蒙之戰》的劇本。
說起來劇情是很簡單的,就是正常的順拍。
唯一比較能讓人稱道的,就是劇情的節奏比較好,還遵循了好萊塢三幕的格式。
但說起來又沒那麼嚴格遵守三幕。
正常好萊塢劇本,第二幕有初段高潮戲,最終一幕,肯定還要有更高的情緒點,也就是常見的和大反派決戰。
但《宋蒙之戰》在第三幕,就收着來,短短的攻城戲後,蒙哥汗突然死掉。
接着就變成了蒙太奇式的高遠景。
那個掃便整片戰場,下方將士、軍民次第擡頭望來的鏡頭,彷彿突破次元壁,讓人心中一驚。
既凸顯戰爭殘酷,又彷彿在告誡今人,不要忘記過去。
有影評人將之稱爲今年的最佳鏡頭,可以與影史的那些經典神鏡頭相比。
然後被去過柏林電影節的人反駁,還有《小丑》中的亞瑟階梯獨舞呢,那纔是真正的藝術。
扯的有點遠。
不少業內人士分析之後,感覺《宋蒙之戰》是典型的重大場面、重特效,輕劇本的類型。
但又有人指出故事節奏的重要性,如果沒有陳麟風那種水平的劇本節奏,在史詩戰爭中,還能用短短的戲份,來展現羣像,這功力高了去了。
確實,宏大的戰爭戲,表現的是集體,而電影的故事衝突、情緒流轉,都要聚焦個人。
這兩者本質上是衝突的。
這也是過去的那些戰爭歷史片,爲什麼總是演成家長裡短。
像是什麼“萌萌,站起來”,或者“爲了女人去打仗”,都是想要去塑造人物,可又偏離了戰爭的主題。
從這個角度說來,陳麟風的劇本又好像高妙到不行。
兩方一個吹張一謀的鏡頭好,能指揮那麼多人搞大場面。
一個吹陳麟風的劇本妙,塑造了那麼多鮮活的人物。
互相之間爭論不休。
搭配上陳麟風如今三金大滿貫的新聞,輿論甚囂塵上。
這部電影也將張一謀推向更高處。
畢竟票房超過十億了,而且電影的質量,着實突破了大衆的心理預期。
因而吹捧者甚多。
電影的票房,也就在這些吹捧聲中,越吹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