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皇帝要選親

左丞相陳宜中接替陸秀夫之位,榮升右丞相之職,統率文武百官,主持中書省的諸般事宜。

樞密院副使張世傑接替陳宜中,榮升左丞相之職,輔助右丞相陳宜中。

而陳吊眼則被免去兵部尚書一職,榮升樞密院樞密使,掌管天下兵馬事,終於踏進了一品大員的門檻。

至於兵書尚書一職,則由右金吾衛大將軍,因當年在臨安城救駕有功而深得楊太后寵信的蘇劉義擔任,時來運轉,陡升幾階成了六部堂官,步入了朝廷中樞。

再加上一個戶部尚書蘇郭義,這蘇家竟然一門兩尚書,也算是盛榮一時,足以媲美當年蘇門七進士的美談。

這下朝廷的格局又徹底被手腕高超的楊太后打破,陳宜中領銜的國舅黨,陳吊眼及吏,禮兩部尚書領銜的陳系,還有張世傑,蘇郭義,外加一個得楊太后信任的蘇劉義所領銜的清流系。

三系鼎足之勢有成!

看着一個個敕命的頒佈,陳靖元心中都不得不佩服楊太后的手段之高超。

既要用着陳系,又壯大兩系防着陳系,真是一個心機深沉的女人啊,難怪陸秀夫也常贊,有此女子輔助幼帝,實乃大宋之福。

更令陳靖元想不到的是,在左右兩丞相之間,楊太后竟然重新設置了二品平章政事之位。

而這個正二品的平章政事人選,楊太后卻遲遲沒有公佈,更是讓衆臣們心中暗暗猜測這個位置是留給何人?

這個正二品的平章政事之位,只要指責是協助兩位丞相處理日常公務,頒佈敕令之類的工作,雖然沒有實際意義上的位高權重,卻是將來左右丞相的後備人選,比之正二品的一部尚書還來得尊貴殊榮。

這個平章政事的人選以燕國郡公陳靖元的呼聲最高,還有被賦閒的楊廷玉也是衆人心中所選,但是楊太后一天沒有公佈,就誰也不靠譜。

宣佈完一番人事任命之後,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因爲下一步就是大肆封賞徵北大都督府大都督及其麾下的一干猛將了。

也有人猜度可能楊太后就要宣佈平章政事人選爲陳靖元。

可楊太后開口的第一句話卻不是大肆封賞,而是問着陳靖元道:“燕國郡公,如今東瀛是否全面平定?”

陳靖元也是一愣,還以爲楊太后會率先開口褒獎幾句,誰知竟然問起這個。

他感覺自己和幾十萬將士浴血奮戰征伐東瀛的戰功被楊太后給無視了一般,心中頓時產生了一股失落感,心情不愉地悶聲道:“如果太后不信,可再派使者前去東瀛巡視一番嘛."

特意將一個再字咬的分外重音,意思是指早前黃道林出任宣慰使出使東瀛之事。

小肚雞腸,楊太后心中不禁莞爾,鳳目帶着一股嫵媚和威儀瞥了陳靖元一眼,心道,縱你如何能征善戰,到底是少年心性啊。

沒有理會陳靖元的不愉,今天的楊太后彷彿跟陳靖元槓上了一般,還是沒有提及封賞之事,而是問道:“燕國郡公的徵北東瀛軍威名赫赫,哀家聽聞宋軍所到之處,東瀛殘匪無比聞風喪膽,

逃之夭夭,哀家怎會不信?哀家如此慎重一問,是想着如果將都城遷往東瀛京都,是否安全?”

遷都?

不僅陳靖元傻眼,朝中一干大臣傻愣,就是在楊太后身邊貼身侍候的李敬忠都一臉詫異,從沒聽太后提過呀?

李敬忠若有若無的眼神告訴陳靖元,這次楊太后可真是保密到家了,竟然一點風聲都沒漏出來。

當然,琉球與東瀛相比,不僅沒有東瀛大,也沒有東瀛富饒,遷都京都城,倒是一個好的建議。

新任右丞相陳宜中立即發揮出了應有的功效。衝着身後的國舅黨人使了使眼色,率衆跪拜山呼道:“太后英明,遷都東瀛,真乃高瞻遠矚之舉,臣等佩服。”

清流系自陸秀夫走後剛得穩定,自然不會拂了太后的意思,由張世傑牽頭,蘇郭義,蘇劉義兄弟二人附議,率着清流系一干大臣們也是跪拜山呼遷都乃大勢所趨,太后英明,皇帝萬歲云云。

輪到陳系表態,陳吊眼也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偷眼瞧了下兒子。

只見陳靖元笑了笑,道:“臣早前就說過,東瀛諸事已大定,大宋龍旗所到之處,都乃我大宋之土。”

言下之意,遷都之舉他也贊成。

他陳家在東瀛圈了多少山,圈了多少地,圈了多少金礦,圈了多少城中私產,連他自己都計算不清,唯有王來寶這大算盤才能心中有數。

如果真要遷都,也正是他小金庫大斂財之時。

一遷都到東瀛,多少文武百官,皇親貴戚,豪門富紳需要購置田地,購置屋宅,購置店面,這一切地一切只是成全了他陳家的小金庫。

見着陳靖元表態,陳吊眼等人也是山呼萬歲,贊同遷都。

三系皆舉手贊成,楊太后很滿意這個結果,這纔開始封賞起徵北軍的功勞,對着李敬忠一頷首,示意他宣讀聖旨。

李敬忠上前一步,展開手中聖旨,不時看着殿下,高聲宣讀道...

能夠替大宋開疆闢土,盡取一國之地,這封賞無論怎麼封都不算大。如陸秀夫所言,欲逐鹿中原,驅除韃虜,恢復宋室,東瀛高麗必率先取得,否則沒有一個穩健的大後方,冒然挺進中原的話,必敗無疑。

所以,陸秀夫臨終前纔會說:“如東瀛大定,則封燕國公。”

除了陳靖元爵位再升一級,晉封國公外,其帳中諸將皆得到升官一級與進封伯爵的封賞,就連文廷玉,張遷侯都沒有漏掉,一個得了伊賀伯的爵位,一個得了奈良伯的爵位。

戰死的李績興更是被追封爲武良侯,建祠立廟,與在東瀛戰死的幾萬將士受世人香火供奉,也算告慰他們的在天英靈了。

當然,被押解到琉球,得到赦免的東瀛天皇桓武,也得了一個爵位,爵位倒是封了國公,畢竟是一國之君,也不能委屈了他。關鍵是這爵位的名稱在陳靖元聽來着實不雅,竟然以桓武天皇的家族命名,世襲罔替,稱爲:菊花國公。

至於陳靖元兵權之事,楊太后也知道不能操之過急,因此沒有第一時間解散徵北都督府,而是保留了徵北大都督府的建制,同時榮升陳靖元爲樞密院副使,提舉徵北都督府諸事。

反正樞密院樞密使

是他老子,也不在乎多放一個兒子進去,這種人情,楊太后樂得去做。

年不過十九,封燕國公,升從一品樞密院副使,陳靖元也算是大宋開朝幾百年中的一個異數。

陳某人之前你被楊太后無視的陰霾心情瞬間頓掃一空,他沒想到楊太后竟然能對他如此豐厚的封賞,就連麾下戰將與謀士也都得到了加官進爵。

轉頭一看朝中衆臣豔羨的眼神,父親陳吊眼,岳父李倫老懷安慰的神情。

沐春的岳父吏部尚書王澤恩,顏鼎善的岳父禮部侍郎孫延福兩人捋須沾沾自喜,一副表示沒有跟錯人的神情。

陳靖元心中浮動,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隨即對着楊太后和小皇帝盈盈一拜,高聲道:“吾皇萬歲,太后千歲,臣等必爲早日恢復中原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楊太后很滿意陳靖元現在的態度,攏了攏耳鬢髮梢,嬌笑道:“燕國公起來吧,哀家曾說過,誰替大宋建功立業,皇家和朝廷必不吝賞賜。”

陳靖元回到自己的站位後,緊接着楊太后又和衆臣討論了一番遷都的事宜和遷都的日期等等。

最後楊太后溺愛地看了眼小皇帝,笑着道:“如今官家也快十二歲了,再過幾年就要學會自己親政了,哀家的意思是想在遷都前給官家尋上一門親事,衆卿以爲如何?”

一干大臣們又紛紛說好,有甚者更是開始替太后張羅起皇后的人選來,有的說某某尚書家的千金怎麼樣,有的說某某將軍家的女兒怎麼樣,有的說某某侍郎的表妹如何如何。反正五花八門,就差將還在孃胎裡的閨女推薦給楊太后甄選。

陳靖元也是傻了,心中惡搞地想着,這小皇帝過了年也才十二歲啊,這麼早成婚他搞得動嗎?

但是歷來皇帝選後都是趁早,沒有一個年幼登基的皇帝到了二三十歲才選後,楊太后既然有這個雅意,他陳靖元也不能獨樹一幟反對楊太后鼓動兒童過早性行爲不是?

楊太后看着衆臣們如此熱心推薦,婉拒了一番,笑道:“其實皇后的人選哀家心裡已經有了人家。不過皇帝選後不能馬虎,咱們也不能直接將人家的閨女直接娶進宮來不是?到時候還需要勞煩右丞相陳大人,禮部尚書李大人,還有燕國公陳大人三人一同走一趟,替官家提個親纔是。”

三大巨頭去提親,這可是那戶人家的殊榮啊,衆人紛紛猜測到底是誰家這麼幸運,能和天家結成姻親。

楊太后又思量一番道:“此女比官家大了六歲,雖說年紀有些差距,但是勝在年紀大點能懂事,會體貼人不是?而且哀家也決定了,這平章政事之位就由我那未來的親家來擔任,此人爲官一方口碑甚佳,更難得是在琉球此家人名聲卓卓,端的是一戶好人家。”

到底是誰啊?

衆臣聽着楊太后繞來繞去,心裡跟被貓撓了似的癢癢。

陳靖元則是微微蹙眉,怎麼還讓我也去提親,莫非我認識不成?而且聽着楊太后形容的那人,怎麼越來越像一個人?

果不其然,楊太后一念出那人的名字,陳某人活活傻愣在當場,怎麼會是他?

PS:感謝【叫你難忘】【機友323454...】的月票,感謝支持。

(本章完)

第二百四十八章 後花園逸事第三百三十章 講武堂的招生辦主任不好當喲第二百七十六章 城破那一刻第三百七十九章 白蓮教主熊海山第二百八十六章 混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與郭瑾璇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綠帽子?第八十章 翁婿暢談第三百七十四章 公私有別,涇渭分明第一百三十四章 下馬威第三十六章 不學無術的陳靖元第一百九十二章 黃道林之死第九十九章 朝議之時聞捷報第四百二十六章 楊太后第六十章 太傅張世傑來訪第一百二十九章 替大人第五章 月黑風高夜第七十二章 陷入死局第三百一十七章 清平公主冒然上門第三十三章 落魄貴族(新書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零一章 亂起第九十六章 你什麼你?胡鬧!第一百八十五章 嫂子第九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二百一十九章 兄弟,咱回家第六十二章 坐而論道分時勢第四百二十五章 魯王歸來,太后醉酒第二百五十五章 翟國秀入軍營 (今日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李沅芷的崛起第三十七章 與林家的第一次接觸第一百六十章 李沅芷說情【爆發第三更】】第一百八十四章 歸蝶夫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宜蘭城外十萬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先驚後喜第一百四十四章 朝堂又是風雲起第八十七章 合縱連橫、三系妥協第九十三章 攻城,攻城!第一百九十章 集體會議第八十九章 戰前:平南都督府第三百九十八章 與郭瑾璇第一百五十八章 劍指琉球列島,*是中國的第一百六十六章 治安警備司第四百二十一章 西夏宮廷動亂第一百三十四章 下馬威第二百三十六章 追擊潰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替大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冥冥之中有神明第七十九章 平南侯爺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舅楊廷玉下臺第四百零二章 文天祥有話說第一百零六章 沐春的要求?第三章 出謀劃策(下)第八十二章 我是侯爺,你幾品?第三百三十八章 廟中定毒計第一百五十四章 和公主鬧掰了第六十二章 坐而論道分時勢第二百三十章 賢二登基做天皇第十五章 突發狀況第二百一十二章 左光斗上殿告御狀第四百一十一章 對飲三大碗第八十八章 大安羅府的女主人第三百四十章 宮闈事發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堂又是吵翻天第三百四十八章 燕王駕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兄弟,咱回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後花園逸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堂又是吵翻天第三十九章 北洋軍的戰果第三百一十六章 路上小插曲【五更繼續】第二章 出謀劃策(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海上偶遇共謀大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左光斗上殿告御狀第二百一十九章 兄弟,咱回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公主,我來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東瀛南北行省第二百五十三章不怕噎死嗎?第三十章 子接父業第三百六十章 有美相伴,我看行第三百零八章 張世傑訪燕國公府【爆發五更之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連中六元第三十六章 不學無術的陳靖元第二百六十章 魯王紆尊降貴第一百四十三章 諸位,平南都督府令第七十六章 假神父加恩休斯第三百零五章 哥薩克行省聯名上奏第二百二十七章 突襲(一)第二百零三章 *出使高麗國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堂又是吵翻天第二百一十九章 兄弟,咱回家第四百章 燕京城的由來第二百五十章 成交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家都病了(今日第一更)第二百二十五章 海上偶遇共謀大計第三百八十七章 炸開了鍋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切都在進行中第二百零七章 故布疑雲還是有心爲之第三百六十三章 學蒙古人打俘虜第一百二十八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二百七十五章 受傷
第二百四十八章 後花園逸事第三百三十章 講武堂的招生辦主任不好當喲第二百七十六章 城破那一刻第三百七十九章 白蓮教主熊海山第二百八十六章 混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與郭瑾璇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綠帽子?第八十章 翁婿暢談第三百七十四章 公私有別,涇渭分明第一百三十四章 下馬威第三十六章 不學無術的陳靖元第一百九十二章 黃道林之死第九十九章 朝議之時聞捷報第四百二十六章 楊太后第六十章 太傅張世傑來訪第一百二十九章 替大人第五章 月黑風高夜第七十二章 陷入死局第三百一十七章 清平公主冒然上門第三十三章 落魄貴族(新書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零一章 亂起第九十六章 你什麼你?胡鬧!第一百八十五章 嫂子第九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二百一十九章 兄弟,咱回家第六十二章 坐而論道分時勢第四百二十五章 魯王歸來,太后醉酒第二百五十五章 翟國秀入軍營 (今日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李沅芷的崛起第三十七章 與林家的第一次接觸第一百六十章 李沅芷說情【爆發第三更】】第一百八十四章 歸蝶夫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宜蘭城外十萬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先驚後喜第一百四十四章 朝堂又是風雲起第八十七章 合縱連橫、三系妥協第九十三章 攻城,攻城!第一百九十章 集體會議第八十九章 戰前:平南都督府第三百九十八章 與郭瑾璇第一百五十八章 劍指琉球列島,*是中國的第一百六十六章 治安警備司第四百二十一章 西夏宮廷動亂第一百三十四章 下馬威第二百三十六章 追擊潰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替大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冥冥之中有神明第七十九章 平南侯爺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舅楊廷玉下臺第四百零二章 文天祥有話說第一百零六章 沐春的要求?第三章 出謀劃策(下)第八十二章 我是侯爺,你幾品?第三百三十八章 廟中定毒計第一百五十四章 和公主鬧掰了第六十二章 坐而論道分時勢第二百三十章 賢二登基做天皇第十五章 突發狀況第二百一十二章 左光斗上殿告御狀第四百一十一章 對飲三大碗第八十八章 大安羅府的女主人第三百四十章 宮闈事發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堂又是吵翻天第三百四十八章 燕王駕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兄弟,咱回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後花園逸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堂又是吵翻天第三十九章 北洋軍的戰果第三百一十六章 路上小插曲【五更繼續】第二章 出謀劃策(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海上偶遇共謀大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左光斗上殿告御狀第二百一十九章 兄弟,咱回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公主,我來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東瀛南北行省第二百五十三章不怕噎死嗎?第三十章 子接父業第三百六十章 有美相伴,我看行第三百零八章 張世傑訪燕國公府【爆發五更之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連中六元第三十六章 不學無術的陳靖元第二百六十章 魯王紆尊降貴第一百四十三章 諸位,平南都督府令第七十六章 假神父加恩休斯第三百零五章 哥薩克行省聯名上奏第二百二十七章 突襲(一)第二百零三章 *出使高麗國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堂又是吵翻天第二百一十九章 兄弟,咱回家第四百章 燕京城的由來第二百五十章 成交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家都病了(今日第一更)第二百二十五章 海上偶遇共謀大計第三百八十七章 炸開了鍋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切都在進行中第二百零七章 故布疑雲還是有心爲之第三百六十三章 學蒙古人打俘虜第一百二十八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二百七十五章 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