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裴元慶被擒

“我倒很欣賞楊家將,如果他們肯投降我唐國的話,你們整個楊家將,朕都會重用。!”

楊家將整體的戰鬥力還是很驚人的,說實話,唐煜真的想要這麼一支隊伍。

如果楊家將肯投降,他是真的會毫無懷疑的接受的。

不過,他這樣說完,三郎楊勳卻是哈哈大笑:“我楊家忠烈,豈會投降你們唐國,別癡人做夢了,要殺便殺,何須多言?”

楊家將之所以出名,除了他們能打仗外,再有是,他們楊家忠於朝廷,是不可多得的忠臣。

楊家父子忠烈,自然做不出投敵賣國的事情來、

見此,又有武將跳了出來:“聖,這楊家將的人,也不會投降,留着他們也沒有用,不如殺了算了。”

唐煜猶豫了一下,道:“還是扣押着吧。”

算楊勳不願意投降,唐煜還是不忍心殺他。

而在楊勳被押下去後,一名侍衛突然急匆匆的跑了來。

“聖,楊家將二郎楊永,在外面叫陣。”

“哦,又來了一個?”裴元慶頓時興奮起來,道:“聖,讓末將再去把他抓來如何,讓他們兄弟兩個人解解悶。”

對於楊家的七郎八虎,現在的裴元慶還真沒把他們放在眼裡,他覺得自己去了之後,說擒拿能擒拿。

唐煜見了裴元慶擒拿三郎楊勳的事情,也有點低估楊家將,點點頭後,便道:“好,你去吧。”

裴元慶得令之後,不做遲疑,帶着兵馬提着鐵錘跑了出來。

二郎楊永見了裴元慶,頓時怒道:“小小唐將,快快將我三弟放出來,如此我倒可以饒你一條性命,如若不然,我手長槍可是不長眼的、”

見楊永這般大言不慚,裴元慶呵呵一笑:“想救你家三弟,也要看你有沒有這個本事,你且來戰啊。”

楊永凝眉,隨之長槍在手,直接向裴元慶殺了過來。

雙方很快過了幾招。

本來,裴元慶覺得自己要擊敗楊永會很容易,不曾想幾招之後,楊永並沒有露出絲毫不敵的樣子。

而楊家槍法十分的精妙,裴元慶與之過了十幾招後,已經露出了一些破綻,楊永嘴角露出一絲冷笑,緊接着一槍刺去,將裴元慶給刺下了馬。

隨之,便有人將裴元慶給五花大綁的給帶走了。

裴元慶被抓,這邊立馬有人急匆匆跑進軍營通報去了。

“聖,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啊…………”

聽到這個聲音,唐煜的心微微沉了一下,問道:“出了什麼事情?”

“聖,裴將軍被那楊家二郎楊用給生擒了去。”

這個消息說出來後,一衆人都有點不敢相信。

“什麼,裴元慶竟然不是那楊用的對手,這怎麼可能?”

“是,是裴元慶可是我唐國很厲害的猛將啊,那楊永能有多厲害?”

“太不可思議了,裴元慶竟然被生擒了,這在以前,簡直不敢想象啊。、”

“…………”

大家都被這個消息給震驚住了,以至於現在他們只是震驚這個消息,而忽略了裴元慶被抓的這件事情。

直到陳平點出了這點。

“聖,裴將軍被抓,我們要想辦法救他出來才行、”

陳平提醒了一下,衆人才恍悟過來。

‘哎呀,怎麼把這個給忘了,聖,要趕緊救裴將軍啊。’

“聖,我們手裡有楊勳,可以拿他們做交換,我想楊家沒有傷裴元慶,也必定是爲了這個。”

“…………”

兩軍交換俘虜,這是很常見的事情,一點都不會讓人覺得怪。

如今大家提出這個,也沒有什麼,唐煜這邊,自然是連忙點頭應了下來的,楊勳雖然重要,而且是他很看重的人,但相較下,裴元慶更爲重要。

“聖,我們只需要等着楊家派人來行了。”

楊勳的身份不低,更是楊業愛之,所以交換的事情,他們肯定會迫不及待的替出來,他們想要保持面子,那可以高冷一點,等他們先提行了。

不過,唐煜卻是搖了搖頭:“不,我們先提。”

裴元慶是唐煜愛將,他要讓裴元慶感覺到他對裴元慶的在乎,至於什麼面子不面子的,他不怎麼在乎。

見此,一衆官員也沒有說什麼,只能點頭應了下來。

這樣說好後,唐煜的使臣連忙去了虎王城下,把唐煜要交換俘虜的事情給說了一下。

城的人得到信後,急匆匆的給楊業送了去。

軍大帳,裴元慶被帶了來,一衆楊家將都將他給圍了起來。

“呵呵,唐國的猛將也不過如此嘛。”

“是,是,二哥說擒拿他回來,擒拿他回來。”

“我看擊退唐國也不是什麼事。”

“…………”

大家這樣說着,裴元慶卻是一臉的不屑,雖然被擊敗了,但他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危險。

而這個時候,六郎楊景道:“裴元慶,如今成爲了我宋國俘虜,你可知道你接下來的命運?”

他要嚇唬一下裴元慶,折損一下唐國的士氣,不過裴元慶卻是嘿嘿一笑:“得意什麼,你們三哥還在我唐國手裡呢,你們想要他活命,最好對我態度好一點。”

裴元慶可不是莽夫,什麼都不懂,楊景臉色微變,隨即又淺笑道:“這麼說來,你是覺得你們唐皇一定會用我三哥來換你了,你覺得你家唐皇真的這般看重你嗎?”

他要擊敗唐煜在裴元慶心目的形象,不過裴元慶卻是聳聳肩,道:“當然,我唐皇肯定會救我的。”

“那可不一定哦……”

剛要繼續說下去,一名將士急匆匆跑了進來:“將軍,唐國天子派人送來書信,要用三公子換裴元慶。”

這話出口,楊景的話自然也說不下去了,裴元慶哈哈大笑:“怎麼樣,你們說怎麼樣,我說我家天子會來交換我吧,你們想救你們三哥性命啊,趕緊把我給放了吧。”裴元慶有點得意忘形,其他人見此,卻也無可奈何,都把目光投向了楊業,楊業點點頭:“告訴唐皇,在虎王城下,我們交換俘虜。”

第1403章 撤兵吧第1630章 天災第1116章 恩情第97章 比算第1788章 擊敗嶽山第754章 樊梨花下山第363章 巴中之戰第1822章 番外30、抄家開始第1505章 找點麻煩第410章 賜死第205章 樑雄回國第1461章 皆大歡喜第658章 鉤鐮槍成第304章 囂張的秦二世第982章 出城戰第1067章 擊殺第1011章 折回2第665章 矛盾第1127章 漢奸第121章 唐運久昌第44章 迷惑第250章 泄題風波第1326章 如何處理第425章 驅使燕王第435章 多爾袞回京第831章 玉門關一戰第961章 滅南明第1507章 你夠了第846章 後招第27章 奴隸第1416章 刺殺成功第486章 利用皇子第899章 相逢第335章 出使漢國第569章 誰勝第626章 得救第550章 女帝的秘密第102章 誰是兇手第1357章 訓練府兵第1741章 遷都第1660章 營救家眷第422章 明國的危機第1641章 稱帝否第822章 放人第923章 出手第1148章 再次御駕親征第58章 安排第1100章 薨了第1224章 無人敢第917章 安祿山謀反第1246章 米國傳奇第824章 心疑第1653章 北唐應對第1794章 番外2紈絝太子第353章 奈何奈何第1646章 唐煜選擇第958章 觸犯第464章 又一天第974章 復國第975章 天竺第1091章 滅織田第1373章 看誰厲害第453章 消息第1663章 敲詐突厥第1023章 倭國怒第1708章 不如罷手第1167章 退兵第1030章 不戰第1592章 埋下了隱患第709章 劫持第35章 夜殺第196章 十萬大軍第1649章 死無對證第564章 神偷之術第1709章 遼國退兵第479章 風言風語第290章 螳螂捕蟬第1647章 皆稱帝第676章 明國求援第262章 招商第1664章 滅之部落第974章 復國第1494章 又被盜第940章 富饒第77章 一槍殺之第1250章 北市城的守第669章 攻破六安城第863章 鍘刀第1636章 獨孤劍潛逃第1249章 新北城失守第921章 郭子儀第1321章 宮變第1667章 誰人可勝第1336章 唐煜的選擇第148章 和尚給錢第1257章 前去營救第1749章 消息泄露第1134章 互殺之戰第541章 將計就計第1292章 凝聚國力
第1403章 撤兵吧第1630章 天災第1116章 恩情第97章 比算第1788章 擊敗嶽山第754章 樊梨花下山第363章 巴中之戰第1822章 番外30、抄家開始第1505章 找點麻煩第410章 賜死第205章 樑雄回國第1461章 皆大歡喜第658章 鉤鐮槍成第304章 囂張的秦二世第982章 出城戰第1067章 擊殺第1011章 折回2第665章 矛盾第1127章 漢奸第121章 唐運久昌第44章 迷惑第250章 泄題風波第1326章 如何處理第425章 驅使燕王第435章 多爾袞回京第831章 玉門關一戰第961章 滅南明第1507章 你夠了第846章 後招第27章 奴隸第1416章 刺殺成功第486章 利用皇子第899章 相逢第335章 出使漢國第569章 誰勝第626章 得救第550章 女帝的秘密第102章 誰是兇手第1357章 訓練府兵第1741章 遷都第1660章 營救家眷第422章 明國的危機第1641章 稱帝否第822章 放人第923章 出手第1148章 再次御駕親征第58章 安排第1100章 薨了第1224章 無人敢第917章 安祿山謀反第1246章 米國傳奇第824章 心疑第1653章 北唐應對第1794章 番外2紈絝太子第353章 奈何奈何第1646章 唐煜選擇第958章 觸犯第464章 又一天第974章 復國第975章 天竺第1091章 滅織田第1373章 看誰厲害第453章 消息第1663章 敲詐突厥第1023章 倭國怒第1708章 不如罷手第1167章 退兵第1030章 不戰第1592章 埋下了隱患第709章 劫持第35章 夜殺第196章 十萬大軍第1649章 死無對證第564章 神偷之術第1709章 遼國退兵第479章 風言風語第290章 螳螂捕蟬第1647章 皆稱帝第676章 明國求援第262章 招商第1664章 滅之部落第974章 復國第1494章 又被盜第940章 富饒第77章 一槍殺之第1250章 北市城的守第669章 攻破六安城第863章 鍘刀第1636章 獨孤劍潛逃第1249章 新北城失守第921章 郭子儀第1321章 宮變第1667章 誰人可勝第1336章 唐煜的選擇第148章 和尚給錢第1257章 前去營救第1749章 消息泄露第1134章 互殺之戰第541章 將計就計第1292章 凝聚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