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朕要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人!

崇禎皇帝帶着從杭愛山砍人事件中活下來的幾萬精騎跑路回京了。

這次的杭愛山砍人事件搞的有點兒大,原本僅僅是打算實行一下三光政策的崇禎皇帝在發現杭愛山的大部落時腦袋一發熱,就把事情搞大了。

簡單來說,杭愛山砍人事件最後帶來的好處多不勝數——整個勒石草原上面再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力量,就算是莫思巴圖爾汗,以後也只能變成一股比較大的馬匪,還得隨時小心着明軍的圍剿。

壞處就是戰死的士卒確實很多,多到崇禎皇帝都感覺有些喘不過氣來。

在這種情況下,崇禎皇帝自然不可能再留在迤都,而是帶着這幾萬京騎一起回京了。

回京,京城中有自己的大小老婆還有可愛的兒子和女兒,這些將士們在京城中有老婆孩子的可以回家,沒有老婆孩子的也可以在京營之中好好休整一番。

回去的時候,崇禎皇帝特意選擇從安定門入城,出兵之時走的德勝門,如今大勝而歸,自然要走安定門。

而且,自己身後的這些士卒,還有他們懷裡捧着的那些金壇中的英魂,他們當的起!

六萬餘精騎,以四騎並行的姿勢組成一條不見首尾的長龍,遮天蔽日的旌旗或舒或卷,身上的裝備和刀劍火銃還是那些戰場上帶回來的破爛,並沒有因爲入城儀式而換成新的。

離着安定門還有五里的距離,跟在崇禎皇帝身後的一騎就當先越衆而出,快速奔向城門,扔下一柄羊毛大纛之後便兜轉馬頭,馳了回去。

接着是第二騎,第三騎,不斷的有象徵韃靼大汗或各部落小汗的東西扔下。

溫體仁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小聲道:“這天氣太熱了些。”

跟在溫體仁身後的一衆文官們,除了兵部尚書崔呈秀以外,剩下的幾乎都與溫體仁一樣擦起了額頭上的冷汗。

見前面一衆大佬們有開始要牀聊的趨勢,殿前御史當下便越衆而出,喝道:“安靜!”

溫體仁等一衆大佬當即就閉口——殿前御史官職不大,但是在這種場合,殿前御史的話卻無人敢不聽。

等待崇禎皇帝的時候閒聊,屬於殿前失儀,被參上一本可不是鬧着玩的。

不遠處的周皇后同樣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水,小聲的道:“不知道陛下到哪裡了?可曾清減了?”

跟在周皇后身邊的袁妃、田妃,再加上婉妃和宜妃等都沒有說話——周皇后這時候說話可以,但是其他人卻不能答話。

周皇后本身也沒指望着會有人回答自己,宮中的規矩,自己門清,等級森嚴的宮中地位相差一級便是天地之別。

過了好半晌,這條長龍的先頭部隊纔算是出現,卻不是所有人想象中威風無比的崇禎皇帝。

打頭的將士們把刀劍斜斜的背在身後,左手控着馬疆,右手則是抱着金壇。

道路兩旁的人羣一下子安靜了下來,不管是文武百官,還是百姓,都是難以置信的盯着眼前這條長龍。

這麼多人手裡捧着的金壇,很多人都認識——裝骨灰用的。

眼前這條几萬騎的長龍,每人懷裡抱着一個金壇,那也就是說,足足陣亡了幾萬人?

這些騎兵沒有理會任何人的意思,對道路兩旁擺着的酒碗根本就視而不見,進了城門之後便徑直往南而去,方向正是忠烈祠所在。

直到最後一列抱着金壇的騎兵過去,纔出現了崇禎皇帝的儀仗,接着是崇禎皇帝以及身後那些手裡沒有金壇的士卒。

等在崇禎皇帝到來之前,周皇后就帶着後宮諸妃從鑾駕上面下來,等候在道路旁邊。

見崇禎皇帝來到身前止住了戰馬,周皇后才盈盈拜道:“陛下拓土萬里得勝而歸,妾爲陛下賀!爲大明賀!”

周皇后說完之後,跟在身後的袁妃、田妃、婉妃、宜妃等便接着一起拜道:“妾爲陛下賀!爲大明賀!”

接着便是溫體仁等朝堂大佬們一起躬身拜道:“臣爲陛下賀!爲大明賀!”

崇禎皇帝笑着揮了揮手,示意周皇后等人平身,卻沒有下馬,而是朗聲笑:“朕率十萬精騎,一戰而勝莫思巴圖爾,屠韃靼部落十二,築京觀於燕然,宣示武功,震懾不臣!大明萬勝!”

崇禎皇帝的話音落下,跟在崇禎皇帝身後的士卒便抽出了馬刀,斜指天空,一起喝道:“大明萬勝!陛下萬勝!”

兩萬多沒有捧着金壇的士卒們一起大喝,登時帶動了周圍的百姓跟着一起喊了起來:“大明萬勝!陛下萬勝!”

這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

過了半晌之後,崇禎皇帝才擡手示意停止。

兩萬多的士卒依次停止了喊聲,接着百姓們的喊聲也慢慢停了下來,崇禎皇帝喝道:“下馬!”

前面聽到崇禎皇帝聲音的將士們依次翻身下馬,帶動着後面的將士們也跟着下馬。

崇禎皇帝來到擺成一條長龍,延綿足有數裡的酒桌前,端起一碗酒便一飲而盡,任由酒水從嘴角滴落也毫不在乎,反而哈哈大笑道:“飲酒!”

……

回到宮中的崇禎皇帝終於可以放鬆下來了,從離京開始就一直崩着的弦也終於鬆了下來。

別看崇禎皇帝在迤都戰場上還有心情看段小榮的作品,那也是讓大明的將士們看的——朕都有心情看小劉備,你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跟着朕打仗,肯定是勝仗嘛!

崇禎皇帝沒有立即召見溫體仁等文官系統的大佬,而是好好的放鬆了一番——怎麼放鬆的過程屬於不可描述部分。

然後,崇禎皇帝才仔細思考起了之前在迤都時,朱純臣所說的那番話。

朱純臣當時曾經說眼下繼續用兵,不如休養生息兩年。

崇禎皇帝當時就感覺朱純臣說的挺有道理,一路之上越想則越是感覺朱純臣說的對。

自己把大秦的軍功勳爵名田宅制翻出來一部分,雖然也有一定的修改,沒有安全照搬,但是這玩意的恐怖之處已經完全顯露出來了。

整個軍方就跟瘋了一樣在研究着哪裡能打,該打哪裡,目的不只是單純的開疆擴土,更多的還是爲了軍功。

但是站在崇禎皇帝的角度來看,卻不能爲了軍功而軍功。

軍功,必須爲整個大明帝國服務,這是前提!

而且最讓崇禎皇帝感覺到不安的,是現在的地盤太大了些!

沒錯,從古至今乃至於到後世,除了建奴那夥兒崽賣爺田不心疼的敗家仔之外,從來沒有哪個皇帝頭疼的問題卻讓崇禎皇帝感覺到了頭疼!

地盤太大了也會頭疼?

如果有人當着崇禎皇帝的面問出了這句話,崇禎皇帝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他,會!

自從崇禎皇帝登基之後,除了大明原本的版圖之中的遼東、奴爾幹都司,朵甘思宣慰司、烏思藏宣慰司、大琉球之外,新弄到手裡的土地就包括朝鮮、琉球、新明島、爪哇、呂宋、非洲黑叔叔那邊的一大片尚未正式命名的土地!

就這,還沒有算上被大明租借的“倭國九州島”,而依着崇禎皇帝的貔貅性子,這島要是能還回去纔是見了鬼!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把倭國變徹底變成大明的一部分。

當然,倭國的事兒還不着急,畢竟那片土地有的是時間慢慢研究,但是眼前就直接多了勒石草原這麼大的一塊地方。

如果說不知道勒石草原有多大,那麼換個最直觀的說法——相當於大明的山西、陝西、朵甘思宣慰司加在一起的面積!

連之前察哈爾、土默特、好陳察哈爾還有泰寧衛那麼一大片的草原都沒沒安排明白,突然之間又多了這麼一大片草原,也就可以想象崇禎皇帝究竟會有多麼蛋疼了。

實際上,蛋疼不止是崇禎皇帝,連內閣和戶部等大明的朝堂機構都在頭疼。

地方夠大,總得有百姓居住吧?沒有百姓居住的地方還能算是自己家的地盤?

遼東的建奴可是前車之鑑!

當然,有移民實邊這麼一條路可以選擇,但是所有的地方都移民實邊?

大明現在纔多少人?就算是把所有的逃戶、隱戶都給算上,把那些賣身爲奴的傢伙們也給算上,估計都不會超過兩億!

雖然說崇禎皇帝登基之後的天災挺多,理論上應該會產生很多的流民,可是實際上呢?

實際上,崇禎皇帝爲了在登基最初就先弄個基本盤出來,對於賑災抓的是最狠的!

平時貪一些還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撐死了也就是被做成稻草人,在賑災的時候貪一些,那可是牽連三族乃至於九族的大事兒!

得了賑濟的百姓們能活下去,後來遭災的百姓知道官府不會放任自己這些人不管,心裡有了底氣的大明百姓根本就不在乎遷移的那邊兒好處!

能留在大明,天朝上國的中心活下去,誰願意去那些偏遠之地討生活?

楚國和秦國,明明受了周王室的冊封卻還是被當成蠻子,被中原的百姓們鄙視,這不就是實際的例子?

百姓們不願意遷移,當然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還有一個詞叫強遷,比如建奴們搞出來的湖廣填四川,禁海令的內遷五十里,都是實打實的例子。

就算是崇禎皇帝也玩了好幾回,比如遷民往呂宋、爪哇等地,這些事兒也幹了不少回了。

但是能一直這麼幹?

崇禎皇帝不是二傻子,只要想一想就能想到,再這麼幹下去,百姓們可就會有意見了。

百姓們在自己活着的時候有意見能忍,自己死了之後呢?累積的怒火可能就會顛覆掉自己好不容易纔折騰安穩的大明帝國!

崇禎皇帝不敢去賭,也不願意去賭這種事兒,畢竟賭贏了不過是把徹底佔有地盤的時間提前一些,賭輸了可就是賭國運了!

該怎麼辦?

崇禎皇帝有些撓頭,總之是很頭疼。

在後宮浪了好幾天之後,崇禎皇帝終於把溫體仁和郭允厚等文官系統的大佬們召進了宮中。

等溫體仁等人行完了覲見的禮儀之後,崇禎皇帝就直接開口道:“朕想要知道,我大明到底有多少人!”

郭允厚當下便躬身道:“啓奏陛下,我大明民八千餘萬人。”

崇禎皇帝卻呵呵笑了一聲道:“朕的意思是,那些奴婢,那些逃戶、隱戶全都算上,一共有多少人!是精確到人!

只要是我大明百姓,不論有無我大明戶籍的都算!”

穿越過來十多年的時間了,崇禎皇帝自然不是剛開始的小白,以爲大明朝的人口就真的只是官方紙面上統計的這麼點兒。

實際上,就崇禎皇帝的推算,現在的大明應該有兩億人左右而不僅僅是八千萬。

至於郭允厚所說的八千餘萬人,指的是擁有正式的,得到官府承認戶籍的百姓。

而這裡面,不包括奴籍,賤籍,還有逃戶,隱戶,在官府看來,這些人根本就不算人,充其量也就是兩條腿,會走路的大牲口!

然而以前的情況在那裡明擺着,不是今天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再加上不斷的天災,讓崇禎皇帝根本就騰不出手來搞什麼人口普查。

本身單純依靠人力進行人口普查就已經夠費勁的,再加上其間不知道會觸動到多少人的利益,也讓崇禎皇帝一直有些投鼠忌器的感覺——真要是在天災的時候再把人給逼反,殺的還是中原百姓,而且誰敢保證沒有了張獻忠李自成,就一定不會出現趙獻忠和王自成?

還是那句話,玩的一旦太大太過火,原本的好事兒就會變成賭國運的舉動——除了倭奴們動不動就喜歡賭國運之外,沒聽說過哪個國家首腦喜歡幹這種事兒!

聽到崇禎皇帝的話,郭允厚當下便躬身道:“啓奏陛下,若是賤籍和隱戶等一起算上,那我大明百姓人口當在萬萬數以上。

但是陛下想要知道確切的數字,卻是需要一兩年,甚至於兩三年的時間去統計?”

既然崇禎皇帝想要玩人口普查,那就玩唄——反正人口越多,戶部能收到的崇禎寶鈔也就越多,人頭稅什麼的可都是銀子!

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平公主(4千字大章)第三百二十章 廢立大汗?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過是些野猴子第二十八章 上屋抽梯,關門打狗第六百九十八章 怕老婆,是美德……第二百七十章 給老子砸第四百五十九章 近在眼前的瀋陽城第八百零七章 滿滿的都是黑歷史第六百四十四章 區區蠻夷,還算個事兒?第一百七十六章 徹底除名的杜爾伯特族第五百章 你是說朕是昏君?(1/5)第七百九十七章 風!大風!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過是些野猴子第四章 先收買一波人心第五百七十一章 拖出去喂狗第十四章 議政的建奴第六百五十六章 絕密情報第二百八十一章 始作俑者第三百七十四章 求陛下賜名第二百八十三章 內心是拒絕的第十一章 這傢伙是郭靖郭大俠的原型吧?第六百八十三章 陛下將至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願意敗家?第七百章 流氓不可怕第七十二章 詔對第二百二十三章 牽扯到了倭奴(3K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清風館中落驚雷第五百三十一章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第一百三十九章 通遠堡城下鏊兵第四百一十二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六百三十四章 留着當個傾銷對象第十六章 朕等着你來!第八百一十八章 罪無可恕!第六百一十五章 把這孫子捆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誰不盼着自己的國家強大第四百七十七章 焚其祖廟,絕其苗裔!第三百一十六章 驚變,好機會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願意敗家?第五百一十二章 威逼利誘也得把事兒把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這腰牌的主人在哪兒?第一百章 父女談話第七百一十九章 十四年後出詔獄(第二更)第五百八十六章 包羞忍恥是男兒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湖傳言第三百七十一章 趕緊跑第七百九十四章 答應,還是拒絕?第一百六十一章 收買人心和禁閉(4千字大章)第三百六十一章 朕很好奇啊第六百三十五章 預備第五十五章 觀刑第五百四十八章 殃及的池魚?第六百一十章 是朕提不動刀了?第四百六十章 瀋陽城門開第六百六十二章 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第五百三十六章 坑死人的損招第三百四十七章 兩派都是華族一路同行,感恩有你——衆籌白銀萌感言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孃的,不對勁啊第二百五十六章 炮決,挖坑坑人(4千字第三更)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二借糧(4千字大章)第九十二章 排隊槍斃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顆蘋果落下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孔府事變第二百三十章 給建奴潑髒水(4千字大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互相看不順眼第六十五章 劫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朕的心,經不起這麼傷第三百二十九章 徹底栽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更加陰狠的借殼上市第六百八十一章 緹騎四出第四百八十九章 要不然,咱們降了?第三百零四章 天地之間有杆稱第五百九十四章 皇帝有點兒蠢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修德政,四海賓服(4千字第一更)第八百七十二章 朕不後悔!(大結局)第十章 崇禎皇帝的軍改宣言第二百零七章 九族不夠,十族來湊!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們不死,朕心不安!第七百零八章 當復蒙元故土!第四百八十一章 徹底慌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兩萬萬兩白銀第五百八十二章 蠻子的新玩法?第三十七章 築京觀第八百二十六章 這裡是真正的天堂!(爲萌主狗雷加更)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爸爸永遠是你爸爸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路援軍第五百八十一章 對面的蠢貨在找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八股摻沙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學生李信(4千字大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羣魔亂舞的遼東和大屠殺第二百零六章 朕欲借爾人頭一用!第五百七十四章 真香!第一百四十章 肘腋生變須臾間第六百零二章 蠻子好說,大明百姓才更讓人頭疼!第四百零五章 詭異的平靜第七百六十九章 腦袋讓驢踢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細柳營故事(爲盟主長空飛血還債加更一)第三百七十章 不養米蟲第五百七十六章 各種各樣的藩王第五百五十一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平公主(4千字大章)第三百二十章 廢立大汗?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過是些野猴子第二十八章 上屋抽梯,關門打狗第六百九十八章 怕老婆,是美德……第二百七十章 給老子砸第四百五十九章 近在眼前的瀋陽城第八百零七章 滿滿的都是黑歷史第六百四十四章 區區蠻夷,還算個事兒?第一百七十六章 徹底除名的杜爾伯特族第五百章 你是說朕是昏君?(1/5)第七百九十七章 風!大風!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過是些野猴子第四章 先收買一波人心第五百七十一章 拖出去喂狗第十四章 議政的建奴第六百五十六章 絕密情報第二百八十一章 始作俑者第三百七十四章 求陛下賜名第二百八十三章 內心是拒絕的第十一章 這傢伙是郭靖郭大俠的原型吧?第六百八十三章 陛下將至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願意敗家?第七百章 流氓不可怕第七十二章 詔對第二百二十三章 牽扯到了倭奴(3K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清風館中落驚雷第五百三十一章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第一百三十九章 通遠堡城下鏊兵第四百一十二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六百三十四章 留着當個傾銷對象第十六章 朕等着你來!第八百一十八章 罪無可恕!第六百一十五章 把這孫子捆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誰不盼着自己的國家強大第四百七十七章 焚其祖廟,絕其苗裔!第三百一十六章 驚變,好機會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願意敗家?第五百一十二章 威逼利誘也得把事兒把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這腰牌的主人在哪兒?第一百章 父女談話第七百一十九章 十四年後出詔獄(第二更)第五百八十六章 包羞忍恥是男兒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湖傳言第三百七十一章 趕緊跑第七百九十四章 答應,還是拒絕?第一百六十一章 收買人心和禁閉(4千字大章)第三百六十一章 朕很好奇啊第六百三十五章 預備第五十五章 觀刑第五百四十八章 殃及的池魚?第六百一十章 是朕提不動刀了?第四百六十章 瀋陽城門開第六百六十二章 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第五百三十六章 坑死人的損招第三百四十七章 兩派都是華族一路同行,感恩有你——衆籌白銀萌感言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孃的,不對勁啊第二百五十六章 炮決,挖坑坑人(4千字第三更)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二借糧(4千字大章)第九十二章 排隊槍斃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顆蘋果落下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孔府事變第二百三十章 給建奴潑髒水(4千字大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互相看不順眼第六十五章 劫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朕的心,經不起這麼傷第三百二十九章 徹底栽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更加陰狠的借殼上市第六百八十一章 緹騎四出第四百八十九章 要不然,咱們降了?第三百零四章 天地之間有杆稱第五百九十四章 皇帝有點兒蠢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修德政,四海賓服(4千字第一更)第八百七十二章 朕不後悔!(大結局)第十章 崇禎皇帝的軍改宣言第二百零七章 九族不夠,十族來湊!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們不死,朕心不安!第七百零八章 當復蒙元故土!第四百八十一章 徹底慌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兩萬萬兩白銀第五百八十二章 蠻子的新玩法?第三十七章 築京觀第八百二十六章 這裡是真正的天堂!(爲萌主狗雷加更)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爸爸永遠是你爸爸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路援軍第五百八十一章 對面的蠢貨在找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八股摻沙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學生李信(4千字大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羣魔亂舞的遼東和大屠殺第二百零六章 朕欲借爾人頭一用!第五百七十四章 真香!第一百四十章 肘腋生變須臾間第六百零二章 蠻子好說,大明百姓才更讓人頭疼!第四百零五章 詭異的平靜第七百六十九章 腦袋讓驢踢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細柳營故事(爲盟主長空飛血還債加更一)第三百七十章 不養米蟲第五百七十六章 各種各樣的藩王第五百五十一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