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界上只能有一個皇帝

朱老四本來就瞅着安南不順眼——實際上,大明的那些鐵頭娃皇帝就沒有誰是看着安南能順眼的。

在裴伯耆和陳天平先後控告了胡氏的行爲之後,朱老四乾脆召見了安南使臣,並且安排他們與陳天平見面。

在看到使節們錯愕下拜,甚至涕泣之後,裴伯耆便向安南使節責之以大義,把場面搞的一度很緊張。

本來就看安南不爽的朱老四,這下子看安南就更不爽了,乾脆開始直接插手安南朝堂——朱老四派出了馬仔去核實情況。

胡家爺倆一瞧自家腦袋頂上的那位話事人已經動了真格的,便慫了,乾脆利落的承認了責任之後,又要求“迎歸”陳天平。

然而,陳天平的事情還沒有解決,安南國又作出來一個大死,或者說是安南被作了一個大死。

永樂三年,位於廣西的思明土官及雲南寧遠州土官向朝廷控訴,轄境猛慢、祿州等地被越南所佔。

土官基本上可以理解爲土司——接受朝廷的羈縻,大部分時間都是各行其事,也不太把朝廷當回事兒。

即便如此,在大明皇帝和滿朝文武的眼裡,這些土官土人也屬於自己人。

按照當時在皇帝心中和朝堂大佬們心中的親疏遠近來排名,毫無疑問的就是漢人第一,少民,也就是這些土司土官屬於第二階梯。

第三才輪到這些藩屬國,最後才輪得到外邦蠻夷。

排名第二的土官們告狀,而且告的是排名第三的藩屬國,永樂皇帝當時就來勁了。

原本在永樂二年的時候,占城國就已經派遣使節到了大明,然後控告胡氏“攻擾地方,殺掠人畜”,並進一步“請吏治之。”

只是別管朱老四還是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們,都沒太當回事兒——大明爸爸的某個乾兒子控告另一個乾兒子,當家做主的大明有些懶得理會。

然而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現在是自己家的老二跑來控告乾兒子太過份,搶了自己家老二的土地和人頭,這讓一家之主怎麼忍?

疼乾兒子而虐了自己家兒子的人,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

永樂三年二月,大明朝廷派出了使節,跑到安南把胡家爺倆給訓了一通,並且要求胡家爺倆兒把安南侵佔了的土地給交出來,還給大明。

胡氏父子雖然願意息事寧人,也確實交還了一些土地,但兩國關係仍然緊張。

其後,安南胡家爺倆所派到明廷的使節,都遭扣留,不許回國。大明朝廷又派員入越,查探山川道路險要之地,以爲日後南征做準備。

然後吧,並不算太傻的胡氏父子也開始整軍備戰了,在多邦城加強防守,並且在各個河海要處裝插木樁陷阱,整頓軍庫。

但是安南自己內部也不是一條心。

有官員認爲只好“從他所好,以緩師可也”,左相國胡元澄則認爲只決定於“民心之從違耳。”

也就是說,有的官員們認爲都這個鳥樣兒了,就老老實實的聽着大明爸爸安排算了,要殺要剮全憑大明爸爸說了算。

但是也有的人認爲,只要安南國內的百姓支持,安南也未必真的就虛了,或許還能有一戰之力。

永樂四年丙午,大明爸爸派鎮守廣西都督僉事黃中領五千士兵,護送陳朝“前國王孫”陳天平回安南。

當這支“送歸國主”隊伍進入安南境內的支棱隘時,就遇上了胡氏父子派來的軍隊阻擊。

胡氏父子派了多少兵不清楚,但是結果卻讓人很不開心——明軍不敵,陳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

陳天平經被胡氏父子審訊後,被處以凌遲,也就是把胡氏父子直接把陳天平給千刀萬剮了。

這個行爲就比較嚴重了,相當於直接一耳光就扇在了朱老四的臉上——大怒之下,朱老四當即就決定懟死安南。

永樂四年,朱老四派總兵官朱能,也就是朱純臣他家老祖宗,加封“徵夷將軍”,配印信,兵分兩路去懟死安南。

可是朱能的運氣不算太好,在行軍之中病故。

然而朱能的病故並沒有影響到大明爸爸懟人的決心,朱能病故之後由副將張輔,也就是首代英國公他老人家頂上,帶着左副將軍沐晟、右副將軍張輔、左參將李彬、右參將陳旭等一大票雙花紅棍,濃煙滾滾的就殺向了安南。

大明爸爸的軍隊一邊向越南腹地步步推進,一邊發出檄文向越人呼籲胡季犛父子的行爲是“肆逞兇暴,虐於一國”,並列出胡氏“兩弒前安南國王以據其國”、“賊殺陳氏子孫宗族殆盡”、“淫刑峻法,暴殺無辜,重斂煩徵,剝削不已”等二十大罪,又稱明軍的到來是“吊爾民之困苦,復陳氏之宗祀”,以動搖安南民心。

事實證明,這一招很好使,永樂四年夏天出兵,到了十二月丙申十一日的時候,張輔就帶着一衆馬仔們殺到了多邦城。

隨後,張輔又帶着一衆馬仔們攻入安南的重要城市東都升龍,並大肆掠奪,“擄掠女子玉帛,會計糧儲,分官辦事,招集流民。爲久居計,多閹割童男,及收各處銅錢,驛送金陵”。

到永樂五年五月十一日,胡氏父子在奇羅海口被俘,胡氏父子統治下的安南滅亡,領土被大明爸爸拿到了手裡。

當然,大明爸爸的本意是好的,原本是想着替安南原本的陳氏王族討回一個公道,重新扶植他們登上王位,並打算對“久染夷俗”的越人“設官兼治,教以中國禮法”,以達致“廣施一視之仁,永樂太平之治”。

可是陳氏王族的命不太好,被胡氏父子殺戮殆盡,無可繼承。

大明爸爸無奈之下,只得在安南設置交址都指揮使司、交址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及交址等處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將之直接管轄。

沒錯,哪怕是後來安南又冒出來一個被稱之爲陳氏後人的陳季擴,大明爸爸也照樣不承認,乾脆視其爲反叛,繼續出兵進剿。

再後來,因爲大明的官員們和永樂皇帝都講究個面子,沒有對安南施行什麼滅絕政策,再加上駐守在安南的官員們也互相扯皮,最終導致了安南反叛不斷,成了大明的一大負擔。

洪熙元年,太子朱瞻基即位,也就是後來的宣宗皇帝,考慮到“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便允許軍府從安南撤兵。

大明爸爸退兵了之後,安南再一次處於獨立的狀態,只是朝貢不絕,直到原本的崇禎十七年都是奉大明爸爸爲正統。

這也是爲什麼崇禎皇帝瞧着朱瞻基不太順眼的原因。

打小就被朱老四帶在身邊調教出來的皇太孫朱瞻基,就是這麼個玩意?

安南是他放棄的,奴爾幹都司也是從他開始放棄的,這就是朱老四調教出來的?

放棄奴爾幹都司,崇禎皇帝好歹能理解,畢竟在當時,奴爾幹都司算得上是苦寒之地,不斷的向奴爾幹都司那邊移民也不太現實。

可是安南能一樣?隨便扔把種子就能收穫的土地,說放棄就給放棄了?應該是把人殺光了也不能允許他們獨立纔對!

有了這麼一出的歷史,再加上這回正好要路過安南,崇禎皇帝就開始琢磨着怎樣才能收復故土了。

沒錯,在崇禎皇帝看來,這裡就是故土,哪怕是不從強漢時的交趾郡算起,這裡都是大明的交趾布政使司,當然是自古以來的故土。

然而當崇禎皇帝命人整理出來安南的資料之後,則是更加的蛋疼不已。

安南國主倒還是姓黎的,可是真正管事的卻是鄭鬆。

鄭鬆權勢炙手可熱,自任“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徵稅、抽丁、治民等權,地位世襲,人稱“鄭主”,國主黎氏只負責臨朝聽政及接見使節。

而阮潢派軍把守廣南,控制南方,又將女兒嫁給鄭鬆之子鄭梉,結成姻親,尋求和好。

然而並沒有什麼鳥用,南北對峙的局面已成,從天啓七年開始,雙方都互懟過三回了。

彼其娘子!這兩個混賬東西拿着大明的土地不當回事兒,朕還指望這裡的土地能多產些糧食呢!

心中大怒不已的崇禎皇帝乾脆把這些情報扔給了來宗道,冷哼道:“說說看,這安南國究竟該如何處置?”

來宗道悄然擡頭望了崇禎皇帝一眼,又趕忙低下了腦袋。

安南,是你家老祖宗放棄的,甚至於安南國主自己關起門來自稱皇帝的事兒,大明上上下下也差不多都知道一些。

您老人家手裡握着錦衣衛和東西廠,怎麼可能不知道?您老人家不也在裝傻嗎?

然而這些話在心裡想想沒什麼問題,說出來可就是找死了。

連溫體仁都有被崇禎皇帝扔進詔獄悔過的經歷,自己這個在崇禎皇帝心中遠遠比不過溫體仁的小撲街,還是老實一點的爲好。

斟酌了半晌之後,來宗道纔開口道:“啓奏陛下臣以爲,可以先下旨申飭一番?”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道:“擬詔,安南國主黎氏,治國無方,以致鄭、阮相攻無日,百姓難安。

黎氏守土治國有責,令其好生管束鄭、阮之輩,若不能,朕親自代爲管教。”

朱純臣躬身道:“陛下既沿海岸歸國,則必經安南國,不若?”

朱純臣的心裡也不爽安南很久了。

自己家的老祖宗死在遠征安南的路上也就算了,畢竟是死在半路上,不是死在戰陣之上,可是安南那個屁大點兒的地方還能搞出這麼多的事情來,總是沒完沒了的鬧騰,也着實讓人噁心。

再加上軍府的情報表明,安南的土地極爲肥沃,好生打理之下,一年兩熟是很正常的事兒,便是一年三熟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朱純臣自然打算順道滅了安南算了。

反正崇禎皇帝沿着海路走,肯定會帶着負擔運輸的北海艦隊一起行動,而北海艦隊或許懟不過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可是要想懟死安南的水師,卻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再加上隨行的大軍,還有云南等地的衛所一同進剿,想必搞死安南國還是很容易的。

聽到朱純臣的這般說法,整個大帳中的文武官員們都靜了下來,一齊將目光投向了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卻呵呵笑道:“先派人過去傳詔吧,同時曉諭安南國主,朕要在彼處登岸停留數日,命其做好迎駕的準備。”

來宗道一聽崇禎皇帝這話,心中便大叫一聲不好!

這哪裡是剛纔設想中的假道伐虢,這根本就是崇禎皇帝要以身爲鉺,賭上自己的名聲,直接硬推了安南!

俯身下拜之後,來宗道開口反對道:“啓奏陛下,臣聞不教而誅謂之虐也。

安南國侍我大明如父,朝貢不斷,冒然伐之,必然於陛下清譽有礙。若要平安南之地,遣一支偏師,加上北海艦隊即可,陛下何以親自前往?

臣萬死,請陛下三思?”

其他官員也一起躬身道:“請陛下三思!”

崇禎皇帝笑眯眯的道:“朕要那些許清名有何用?能讓我大明百姓吃飽?能讓我大明天下太平?

衆位愛卿也不必勸了,朕意已決,只等那安南國主前來迎駕!”

張之極躬身道:“陛下,不若微臣直接率兵前往安南,待安南平定之後,陛下再於彼處登陸?”

崇禎皇帝則哈哈笑道:“朕有北海艦隊,有京營,有新軍,有各地衛所精兵,倘若如此防護之下還要等着安南平定了再前往,朕的膽子,也未免太小了一些。

英國公和成國公都不必再勸了,朕意已決,等到安南國主前來覲見迎駕之時,便是他的死期!”

崇禎皇帝的想法簡單。

這個世界上,只能有一個皇帝,而這個皇帝也只能是自己,剩下的那些最多隻能稱之爲藩王,敢自稱爲皇帝的,還是去死好了!

張之極和朱純臣等人眼見勸不動崇禎皇帝,便也不再勸了,只是退下去之後便商量着該怎麼對安南用兵。

沒有跟張之極和朱純臣等人一起退出去的來宗道卻又躬身問道:“陛下,若平滅安南之地,該處百姓當如何置之?”

PS:今天,拿《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祭天。

另外,限免都兩更8000字,朕真的是起點良心啊!

第三百七十六章 你可長點兒心吧!第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帶溝裡去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朕的原則不會變第三百九十章 朕憑本事借的第七十三章 學院第四十九章 殺意第七百四十三章 沒學會走,先跑兩步再說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頭滾滾福王府第三百九十八章 就不好好過第三百六十四章 求個恩典去倭國第二百七十五章 汝便開此先河第四百八十章 作死的朵顏三衛第五百五十章 《巴達維亞合約》第四百七十四章 有人搶生意!第五百五十二章 這腰牌的主人在哪兒?第五百二十八章 是誰給了桑切斯勇氣第五百四十三章 慫!第六十章 折割第五百九十二章 祖制是個好東西第六百一十六章 你自己在幹什麼,心裡沒數?第四十六章 攻心第六百九十三章 開天闢地頭一遭,年根底下剮人第四百零三章 誰敢跳就摁死第三十一章 生兒子沒那啥第七百八十五章 兩個智障!第二百零九章 半夜截殺第二百八十章 買買買第四百四十四章 一切以大明百姓爲重第二十二章 大明不滅,香火永存第四百零五章 詭異的平靜第四百四十六章 關門,放瘋狗(還債4/100)第一百二十一章 入宮第四百零四章 他們大概是死人了罷?第二十一章 比潑婦還潑婦的大明皇帝第三百二十章 廢立大汗?第二百三十七章 燎原之勢(4千字大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諸葛亮罵死王朗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平等的條約才叫條約!第八十章 移封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切罪孽歸於貧僧第六百九十七章 主業副業要分清第八百三十章 賣了又能怎麼樣?第九章 王承恩的皮島之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賜死第二百零九章 半夜截殺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夠用了第九十章 忠奸第二百五十五章 遍地烽煙的根源(4千字第二更)第五百零一章 深度火力不足綜合症發作(2/5)第六十九章 年終第八百六十二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一百二十章 皇后有喜第四百七十四章 有人搶生意!第三百六十四章 求個恩典去倭國第八百二十二章 更加陰狠的借殼上市第一百九十五章 左右都是不要臉第三百零五章 京察第五百四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六十八章 忠烈祠第六百四十三章 還是拆了好!第八百五十五章 沒救了,等死吧第三百四十七章 兩派都是華族第三百三十七章 金汁是個好東西(突如其來的4000字加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狡兔死,飛鳥盡?第四百零一章 指點,無間第七百零八章 當復蒙元故土!第一百六十五章 背黑鍋的毛文龍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路援軍第七百零九章 皇后,朕知錯矣!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明不受威脅!第七百七十九章 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第七百二十五章 有如關雲之長第六章 朕看看他們怎麼收錢的第六百三十二章 宣緬甸王他隆覲見!第六百八十三章 陛下將至第一百零三章 截殺第六百七十一章 君不見商紂之事乎?第四百五十四章 軍事管制第二十四章 崇禎借錢第二百六十二章 崇禎皇帝的辦法(4千字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二章 多鉚蒸鋼第二百章 被迫撤軍第三百三十四章 明日友好七條(突如其來的4000字加更)第四百一十九章 兵圍大凌城第五百四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五百六十章 奴才必不負陛下厚望!第三百三十九章 欺負老實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人得看清楚自己才行第三百零五章 京察第三百六十章 老子跟你講道理第四百九十三章 又一家想要內附的第三百二十三章 連老丈人都坑第三百三十一章 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第五百二十六章 都挺不要臉的第七百八十四章 又捱揍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這智商……感人!第九十二章 排隊槍斃第五百三十五章 求生欲很強的魏國公
第三百七十六章 你可長點兒心吧!第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帶溝裡去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朕的原則不會變第三百九十章 朕憑本事借的第七十三章 學院第四十九章 殺意第七百四十三章 沒學會走,先跑兩步再說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頭滾滾福王府第三百九十八章 就不好好過第三百六十四章 求個恩典去倭國第二百七十五章 汝便開此先河第四百八十章 作死的朵顏三衛第五百五十章 《巴達維亞合約》第四百七十四章 有人搶生意!第五百五十二章 這腰牌的主人在哪兒?第五百二十八章 是誰給了桑切斯勇氣第五百四十三章 慫!第六十章 折割第五百九十二章 祖制是個好東西第六百一十六章 你自己在幹什麼,心裡沒數?第四十六章 攻心第六百九十三章 開天闢地頭一遭,年根底下剮人第四百零三章 誰敢跳就摁死第三十一章 生兒子沒那啥第七百八十五章 兩個智障!第二百零九章 半夜截殺第二百八十章 買買買第四百四十四章 一切以大明百姓爲重第二十二章 大明不滅,香火永存第四百零五章 詭異的平靜第四百四十六章 關門,放瘋狗(還債4/100)第一百二十一章 入宮第四百零四章 他們大概是死人了罷?第二十一章 比潑婦還潑婦的大明皇帝第三百二十章 廢立大汗?第二百三十七章 燎原之勢(4千字大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諸葛亮罵死王朗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平等的條約才叫條約!第八十章 移封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切罪孽歸於貧僧第六百九十七章 主業副業要分清第八百三十章 賣了又能怎麼樣?第九章 王承恩的皮島之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賜死第二百零九章 半夜截殺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夠用了第九十章 忠奸第二百五十五章 遍地烽煙的根源(4千字第二更)第五百零一章 深度火力不足綜合症發作(2/5)第六十九章 年終第八百六十二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一百二十章 皇后有喜第四百七十四章 有人搶生意!第三百六十四章 求個恩典去倭國第八百二十二章 更加陰狠的借殼上市第一百九十五章 左右都是不要臉第三百零五章 京察第五百四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六十八章 忠烈祠第六百四十三章 還是拆了好!第八百五十五章 沒救了,等死吧第三百四十七章 兩派都是華族第三百三十七章 金汁是個好東西(突如其來的4000字加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狡兔死,飛鳥盡?第四百零一章 指點,無間第七百零八章 當復蒙元故土!第一百六十五章 背黑鍋的毛文龍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路援軍第七百零九章 皇后,朕知錯矣!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明不受威脅!第七百七十九章 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第七百二十五章 有如關雲之長第六章 朕看看他們怎麼收錢的第六百三十二章 宣緬甸王他隆覲見!第六百八十三章 陛下將至第一百零三章 截殺第六百七十一章 君不見商紂之事乎?第四百五十四章 軍事管制第二十四章 崇禎借錢第二百六十二章 崇禎皇帝的辦法(4千字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二章 多鉚蒸鋼第二百章 被迫撤軍第三百三十四章 明日友好七條(突如其來的4000字加更)第四百一十九章 兵圍大凌城第五百四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五百六十章 奴才必不負陛下厚望!第三百三十九章 欺負老實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人得看清楚自己才行第三百零五章 京察第三百六十章 老子跟你講道理第四百九十三章 又一家想要內附的第三百二十三章 連老丈人都坑第三百三十一章 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第五百二十六章 都挺不要臉的第七百八十四章 又捱揍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這智商……感人!第九十二章 排隊槍斃第五百三十五章 求生欲很強的魏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