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反攻漢口(二)

第二天,校閱,王振宇的第二營此刻正整整齊齊的站在全軍最右側。等會在黃總司令抵達校場的時候,身爲值星官的王振宇將是第一個看見並向其報告的人。一想到自己馬上就要見到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黃興了,王振宇明顯感覺自己的呼吸有些不順,情緒開始變得激動起來。

無論後世怎麼詆譭這位革命元勳,有兩點是無可質疑的:一點就是他對革命的忠誠,從頭到尾,黃興都沒有從革命中爲自己謀取哪怕半點私利;另一點就是黃興永不言敗的革命精神,雖然他屢屢失敗,但他卻屢敗屢戰,從未放棄。這樣鍥而不捨的精神恰恰是我們這個古老民族最欠缺的。

不過這些眼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振宇很快就要見到國民黨的三大祖師爺之一的黃興黃克強了。這要是放到後世都夠他自我吹噓一輩子了,丫的,就算是和林志玲一起跳倫巴都沒親眼見到黃興來得刺激。

遠處,兩名騎兵快馬奔馳而來。這兩名全福武裝的士兵縱馬從全軍陣前跑過後又調轉馬頭,未做任何停留回馳而去,於是大家現在都知道黃總司令要來了。

大約幾分鐘後,一行人騎馬出現在視野中。王振宇視力非常不錯,很快他就看清這一行人的最前面,是一個身穿藍色將官大禮服服身材略有發福的中年男人。這該不會就是黃興吧,看那鬍子,沒錯,和歷史教科書上的照片無二了,這應該就是黃興了。

越來越近了,王振宇努力的挺直自己的胸膛,雙肩靠後用力夾住,這個軍姿是王振宇在後世多次軍訓的唯一成果,放到任何地方都是絕對的標準。

“援鄂湘軍第一師第一協值星官步隊第二營管帶王振宇向總司令報告”當黃興行至離自己三米遠處,王振宇一個大步邁出,身體右轉,鼓足丹田之氣大聲喊道後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黃興騎在馬上對着眼前這個軍官回了一個軍禮,沒有說話,目光很快從王振宇身上移向了整個受閱軍陣。

王振宇之前已經學了規矩,他繼續道:“援鄂湘軍第一師第一協全體官兵就位,請黃總司令檢閱。”

黃興這才點點頭,對着王振宇面色和藹的說了五個字:“辛苦,請稍息。”王振宇努力剋制住內心的激動,敬禮,再右轉歸隊。心中又是一陣竊喜,黃司令跟自己說話了。雖然這也只是在例行公事,可總比魯迅筆下那個逢人就吹噓說地主老爺同自己說話的乞丐好吧,那可就是一個字,滾。

黃興一行人的速度並不快,他還真是一個隊列一個隊列的看過去的。直到隊列最左側的盡頭,黃興扭轉馬頭,拔出佩刀,直指前方,接着朝着整個隊列的右側奔馳開來。一邊奔馳一邊大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本來萬人齊受閱的壯觀場面已經激起了大家胸中的那股子豪氣,黃興再這樣一帶動,全軍的士氣立刻就被點燃了,所有的官兵先是興奮的舉起手中的武器“呼,呼”的大叫,然後是齊聲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王振宇也跟着一起大喊,聲嘶力竭。。。。。。

戰爭總是充滿了戲劇性和偶然性。

11月16日下午,當上萬民軍渡過漢水的時候,最讓人跌破眼鏡的事情卻發生了。面對民軍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北洋軍方面卻全然不知,他們正在享受這場明明能打贏卻不讓打贏的奇怪戰爭。

負責此次南下鎮壓武昌叛亂的第一軍總統馮國璋把自己統帥的北洋第四鎮和第六鎮一共八個協的軍隊佈防於在玉帶門車站到南岸嘴一線的地域上,炮口直指漢陽。至於這個地域以外,北洋軍根本沒有分太多的兵力設防,這倒不是他馮國璋託大,而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就憑他現在手上的力量,如果不是袁宮保再三嚴令不許自己再啓戰端,自己一聲令下,三天之內肯定能拿下漢陽,民軍那點戰鬥力在經過漢口之戰後他還真是瞧不上眼。

可是上回自己自作主張打下了漢口,雖然事後被王爺們賞賜的一個爵位,可也爲此生生捱了老袁一頓訓斥。如果自己在沒老袁的命令的情況下,再去進攻漢陽,很可能訓斥就要變成撤換了。但是上頭不讓打,自己也得做好打的準備,所以北洋軍把作戰的重心放在了南岸嘴一線,始終保持對對岸的民軍的威壓態勢。至於自己的側後,由於輕視民軍以及這片地域空曠沒有軍事價值等諸多原因,馮國璋確實是沒太在意。當然最大的原因是也不會想到民軍竟會違背軍事常識,逆着漢水攻擊自己的側翼,這是不科學的。

衆多因素之下,民軍反攻漢口的作戰就有了一個夢幻開局,他們成功的出現在了北洋軍的側後,而敵人卻毫不知情。

後世的歷史學者們對於黃興在陽夏保衛戰中發起反攻漢口的作戰一致是持批評意見的,並且就此發表了一大堆學術論文,騙取了一大筆國務院研究經費(這些文化騙子也不怕生兒子沒**)。

他們認爲在敵強我弱的態勢下反攻漢口,從軍事上看就屬於註定要失敗的的冒險行爲。而明知會失敗卻依然要去做,也從一個側面有力的論證了黃興缺乏軍事才幹的這一基本事實。那感覺如果那一仗要是換他們這幫子磚家指揮就會如何如何,反正比黃興是要強!一羣紙上談兵的傢伙。

不過磚家們有一點絕對沒分析錯,黃興此刻選擇反攻囤積重兵的漢口就是在冒險。因爲形勢發展到不冒險不行的地步了,容不得他再繼續四平八穩下去了。

血戰月餘之後丟失漢口的結果極大的打擊了革命黨人的士氣,同時也嚴重動搖了黃興這個戰時總司令的威信。

在湖北軍政府內部,對於黃興這個外人跑來掌握軍隊的指揮權也是存有很大意見的。只不過礙於黃興巨大的革命聲望,大家不便公開反對而已,但是背後拆臺之類的事情自然是不會少的。如今漢口一丟,大家就無所顧忌了,公開要求撤換戰時總司令的呼聲在武昌漸漸高了起來,局勢已經處在失控的邊緣。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如不能通過一場勝利鼓舞士氣扭轉局面的話,那麼接下來很可能使武昌起義落到如同盟會之前的十次起義的下場,功敗垂成。

大家還別不認同,黃興可不是穿越衆,他根本不可能知道歷史接下來是怎樣的。他哪裡會想到袁世凱此刻打的居然是養匪自重的算盤,而自己只要守在漢陽別輕舉妄動就可以坐等革命勝利了。

站着說話的人可以不怕腰痛,可身爲戰時總司令的黃興卻必須對整個革命負責。所以明知敵強我弱,明知反攻漢口可能會失敗,黃興也要義無反顧的去冒險一搏,這就是革命的大無畏精神。

當然,儘管是冒險一搏,但也不等於跟小日本一樣去玩腦殘搞玉碎攻擊。敵強我弱的這個基本事實還是不能視而不見的,因此反攻漢口這一決策多少還是黃興慎重考慮之後的做出來的,而非後世一拍大腿式的決斷。

讓黃興下定決心的因素之一,就是根據潛伏在漢口的革命黨同志送回來的準確情報,漢口方面清軍的主力雖然集中在南岸嘴一線,可是其後勤輜重的大部分物資卻都囤積在玉帶門車站。每天會有車皮南下,從北方把各類物資輸送到這裡卸車,然後再根據前方部隊的需要進行配送。要是放到三國演義裡來說,這個車站要是官渡之戰中袁紹大軍的烏巢了,只要奪了此地,必能扭轉戰局。

情報上還說守衛這個玉帶門車站的是清軍北洋第六鎮的一個協,協統叫馬繼曾。嗯,和淳于瓊沒什麼關係。。。

黃興拿着這個由革命黨人冒死遞回來的情報,反覆思量後認定只有冒險攻擊玉帶門切斷清軍的後路和物資補給,才能沉重打擊韃子的士氣,才能真正有效的扭轉整個湖北乃至全國的戰局。

黃興何嘗不知守衛漢陽的重要性,但是此刻他已經沒得選擇了,唯有孤注一擲了。方方面面的因素逼着黃興最終做出了反攻漢口的選擇。

而八千援鄂湘軍順利抵達前線,獲得了一批生力軍的黃興最終下定了攻擊決心,勝敗在此一舉。

下午一時許,看着眼前並不雄偉,甚至還帶着幾分殘破的宗關,黃興放下望遠鏡,一咬牙對站立在身邊的援鄂湘軍的幾個主官說道:“讓兒郎們進攻吧!”

“是”王隆中,劉玉堂等人立正敬禮,轉身回各自部隊下達作戰命令。

“衝啊,殺啊”下午三時,江霧早已散去,埋伏了大半天的援鄂湘軍以第一協王隆中部所屬第一營粱錫球部和第二協劉玉堂部所屬第二營胡兆鵬部擔任本次全軍的突擊先鋒,經過簡單的戰鬥動員後兩部一齊朝着宗關發起了攻擊。

兩部並沒有按照訓練操典傻傻的去組成步兵方陣,而是強調迅速敏捷。兩營人馬做一字長蛇態直撲清軍,力求第一時間衝入宗關守軍防禦工事中。

守衛宗關的是清軍北洋第六鎮的一隊步兵,只有一百多人。主要是起警戒作用,所以並沒有配備類似於馬克沁重機槍這樣的便宜防禦的重武器。加之沒想到民軍居然敢潛到眼皮子底下來,因此雖構築了簡單的防禦工事,卻沒有任何戒備。慌亂中自然是給民軍殺了一個措手不及,這一隊清軍根本沒能組織起任何有效抵抗,只是呆呆的看着民軍從天而降出現在自己身邊,接着黑洞洞的槍口對着自己一干人等。這個時候腦袋再不好使,也知道該把自己的槍用雙手高高舉過頭頂。幾乎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宗關易主了。

第471章 江山一統(四)第418章 1918(三)第62章 虎嘯長沙(六)第271章 後袁時代(五)第168章 調任危機(二)第120章 和平時光(三)第436章 磨刀赫赫(四)第471章 江山一統(四)第74章 龍盤靖州(七)第226章 督軍末日(二)第443章 狂風暴雨(一)第460章 濟南會戰(三)第344章 名將傳說(三)第58章 虎嘯長沙(二)第323章 新年(一)第33章 冬日練兵(三)第124章 戰爭前夜(二)第333章 捲土重來(三)第244章 煉獄之戰(二)第272章 合黨(一)第234章 大進軍(四)第149章 無名高地(二)第300章 軍事觀察團第73章 龍盤靖州(六)第405章 改革佈局(三)第142章 板溝伏擊戰(一)第26章 漢口葉家(三)第313章 西南事變(一)第315章 西南事變(三)第450章 血戰山西(一)第153章 善後(三)第426章 五四之夏(五)第22章 天降橫財(二)第63章 虎嘯長沙(七)第38章 整軍猛虎(三)第459章 濟南會戰(二)第355章 混沌世界(三)第399章 好大一盤棋(二)第82章 洪江攻略(二)第255章 大決戰(二)第238章 決戰前夜(二)第240章 決戰前夜(四)第189章 血雨腥風(四)第318章 變局(一)第397章 徐州之戰(六)第261章 屍山血海(二)第280章 國民政府(四)第107章 大開發(六)第136章 智取桂北(三)第441章 戰爭降臨(四)第218章 血戰常德(三)第383章 風雨欲來(一)第301章 海軍(一)第405章 改革佈局(三)第437章 磨刀赫赫(五)第212章 戰雲密佈(三)第438章 戰爭降臨(一)第136章 智取桂北(三)第163章 鋼鐵王國(二)第105章 大開發(四)第297章 上海行(三)第270章 後袁時代(四)第277章 國民政府(一)第63章 虎嘯長沙(七)第15章 逆襲玉帶門(三)第39章 整軍猛虎(四)第31章 冬日練兵(一)第106章 大開發(五)第250章 進軍江南(二)第41章 東去南京(一)第361章 喇嘛教(四)第177章 京華風雲(一)第262章 屍山血海(三)第471章 江山一統(四)第440章 戰爭降臨(三)第418章 1918(三)第256章 大決戰(三)第244章 煉獄之戰(二)第11章 反攻漢口(三)第74章 龍盤靖州(七)第390章 武松打虎(二)第161章 國家社會黨(六)第461章 濟南會戰(四)第47章 上海灘(四)第392章 徐州之戰第44章 上海灘(一)第37章 整軍猛虎(二)第347章 修羅地獄(三)第162章 鋼鐵王國(一)第285章 對德宣戰(四)第472章 江山一統(五)第65章 虎嘯長沙(九)第104章 大開發(三)第200章 土地改革(一)第190章 血雨腥風(五)第117章 大開發(十六)第18章 揚名天下(一)第72章 龍盤靖州(五)第275章 合黨(四)
第471章 江山一統(四)第418章 1918(三)第62章 虎嘯長沙(六)第271章 後袁時代(五)第168章 調任危機(二)第120章 和平時光(三)第436章 磨刀赫赫(四)第471章 江山一統(四)第74章 龍盤靖州(七)第226章 督軍末日(二)第443章 狂風暴雨(一)第460章 濟南會戰(三)第344章 名將傳說(三)第58章 虎嘯長沙(二)第323章 新年(一)第33章 冬日練兵(三)第124章 戰爭前夜(二)第333章 捲土重來(三)第244章 煉獄之戰(二)第272章 合黨(一)第234章 大進軍(四)第149章 無名高地(二)第300章 軍事觀察團第73章 龍盤靖州(六)第405章 改革佈局(三)第142章 板溝伏擊戰(一)第26章 漢口葉家(三)第313章 西南事變(一)第315章 西南事變(三)第450章 血戰山西(一)第153章 善後(三)第426章 五四之夏(五)第22章 天降橫財(二)第63章 虎嘯長沙(七)第38章 整軍猛虎(三)第459章 濟南會戰(二)第355章 混沌世界(三)第399章 好大一盤棋(二)第82章 洪江攻略(二)第255章 大決戰(二)第238章 決戰前夜(二)第240章 決戰前夜(四)第189章 血雨腥風(四)第318章 變局(一)第397章 徐州之戰(六)第261章 屍山血海(二)第280章 國民政府(四)第107章 大開發(六)第136章 智取桂北(三)第441章 戰爭降臨(四)第218章 血戰常德(三)第383章 風雨欲來(一)第301章 海軍(一)第405章 改革佈局(三)第437章 磨刀赫赫(五)第212章 戰雲密佈(三)第438章 戰爭降臨(一)第136章 智取桂北(三)第163章 鋼鐵王國(二)第105章 大開發(四)第297章 上海行(三)第270章 後袁時代(四)第277章 國民政府(一)第63章 虎嘯長沙(七)第15章 逆襲玉帶門(三)第39章 整軍猛虎(四)第31章 冬日練兵(一)第106章 大開發(五)第250章 進軍江南(二)第41章 東去南京(一)第361章 喇嘛教(四)第177章 京華風雲(一)第262章 屍山血海(三)第471章 江山一統(四)第440章 戰爭降臨(三)第418章 1918(三)第256章 大決戰(三)第244章 煉獄之戰(二)第11章 反攻漢口(三)第74章 龍盤靖州(七)第390章 武松打虎(二)第161章 國家社會黨(六)第461章 濟南會戰(四)第47章 上海灘(四)第392章 徐州之戰第44章 上海灘(一)第37章 整軍猛虎(二)第347章 修羅地獄(三)第162章 鋼鐵王國(一)第285章 對德宣戰(四)第472章 江山一統(五)第65章 虎嘯長沙(九)第104章 大開發(三)第200章 土地改革(一)第190章 血雨腥風(五)第117章 大開發(十六)第18章 揚名天下(一)第72章 龍盤靖州(五)第275章 合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