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韓信發威圍項羽

回到秦朝當皇子

【又寫了三千,本來是打算今天寫完的。可我還是小瞧了這情節啊。。。總不能胡亂寫了。嗯,快結尾啦。呼呼,今天八千字。有多少發多少。】

項羽退師垓下,整頓兵力,同時在項羽三萬餘精騎強大的威懾力之下,章邯軍不敢太過逼迫。

彭越倒是躍躍欲試追擊了一次,結果被項莊領兵伏擊,若不是英布接應及時,恐怕就要落了個全軍覆滅。

雖如此,但彭越軍和英布軍還是損失不淺。

項羽在垓下修築營寨,挖深溝,築壁壘。十萬餘最後的楚軍精銳集結整頓,恢復實力。

而扶蘇,若不是因爲前線戰局依舊沒有平靖。在滿朝文武的勸阻之下不能到來,不然,扶蘇是要親自坐鎮過來的。

爲了加強此次垓下之戰的軍事指揮以及垓下之戰的實力,扶蘇命令章邯爲此戰統帥,節制周遭軍隊。同時,命令邯鄲行營軍增援韓信,陳餘領所部將近七萬人接管韓信駐紮的齊地城池,爲韓信空出兵馬。同時帶領精銳,進入彭城,協助韓信作戰。

至此,加上邯鄲行營軍陳餘所部,以及代郡行營軍韓信所部,彭越,英布所部,這些盡皆歸屬章邯麾下。

章邯接管過軍事指揮權,擺開軍事地圖,看着章邯眼下所在的固陵,以及韓信所在的彭城,在對照在彭城的韓信,很快便佈置開了軍事任務。

首先,自然是章邯帶着還有戰力,渴望軍功的彭越和英布從固陵出發,向垓下出兵。同時,爲了試探項羽的虛實,章邯命令韓信和陳餘率軍南下,向項羽發起進攻。

這個進攻是試探性意味的,但戰爭往往不那麼容易受人控制。此次,便是如此。陳餘命部將夏說試探性進攻垓下。

但楚軍的反應卻是超級大。

許是連番敗仗積累了太多的怒火,許是項羽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總之,夏說的進攻成功試探出項羽的態度之後,也招惹了項羽的主力三萬精騎的追殺。

若不是韓信率兵及時接應,夏說全軍都要覆滅了,儘管如此,陳餘付出的帶價還是有些沉重。

夏說所部傷亡大半,夏說自己,也重傷昏迷,沒個三四月休養是再難重返戰場了。

提及彭城韓信這邊的戰事,自然不得不提韓信的佈置。韓信在得到邯鄲行營軍的協助之後,兵力大增。

韓信自己的本部是有將近六萬正規軍的,加上本地徵集以及幾場戰事的俘虜,韓信手中馬馬虎虎也有個兵馬十萬,當然,其中算是主力的只有六萬餘。能夠帶出去廝殺的,只有四萬餘。

而今邯鄲行營軍接管沿途打下城池的防務,解放了韓信的那兩萬兵。邯鄲行營軍本身又有兵馬七萬,再加上餘下俘虜的,此次過來,韓信總共兵馬便達到了二十萬。

爲了協調好和自己一個等級的陳餘的關係,韓信便建議分兵進攻。一共二十萬兵馬,分兵三路,對陣垓下的項羽。

陳餘聽聞,很是贊同。對於韓信這個後起之秀,陳餘私心說是不大喜歡的。甚至還帶有些嫉妒的因素,陳餘跟隨大秦鞍前馬後,算是老資歷了。儘管也有些本事,但一個降將的因素。讓陳餘有些自卑,再加上着實沒什麼可以自傲的戰功,於是在國內並不算十分出色的戰將。

此次鉅鹿戰事,若不是扶蘇搭把手,恐怕最終並不能擊退項羽,收復鉅鹿。

不過算起來,陳餘這個老資歷對韓信的心態是十分微妙的。韓信如同彗星崛起,叫人側目,戰功之卓著,也叫人佩服。

多種心態纏繞起來,叫陳餘雖然不喜歡韓信,但也不願意得罪。而今扶蘇直接命令陳餘協助韓信,陳餘心中彆扭的同時,也不得不對韓信的軍事命令表示服從。

韓信提出要分兵三路,這顯然是要將主動權讓該陳餘這個老前輩。?~少了這個年輕的不像話的上司在眼前,陳餘當然喜歡。

於是兵分三路就此形成。

其中,左路軍是韓信本部。中路軍駐紮彭城,由留守部隊組成,多居中策應不承擔主戰任務。

至於右路軍,便是陳餘所部。此次試探項羽的夏說部,便是在右路軍。

右路軍給打敗了,作爲主將,韓信不能沒有表示。

於是韓信集合二十萬大軍,連彭城守軍都帶出了一些。集合起來,向項羽發起進攻。

對於韓信的挑戰,項羽絲毫沒有畏懼。而在對夏說之戰中,楚軍鼓舞起來的士氣也是嗷嗷叫地迎戰韓信。

戰事迅速擴大,而此刻章邯麾下第二遠征軍團以及彭越軍,英布軍都沒有趕到。擴大的戰事以及超脫出了章邯的控制,於是章邯在清理本地治安後,請求扶蘇出面,增援垓下。

而理由,不是章邯覺得韓信此戰恐怕要遭遇挫折,而是章邯覺得虛弱的楚軍對上士氣正盛的韓信軍,恐怕到時候功勞沒得章邯分多少了。

事實證明,章邯不愧名將之稱。韓信這位大秦國內的新起只修果然強悍,面對項羽的咄咄逼人,非但沒有堅守,反而主動進攻。

而韓信進攻的理由還不少。首先,當然是夏說一戰,實在叫韓信臉面沒法放。內部護短元素,促使韓信必須做出動作。

夏說是陳餘的部將,同時也是韓信的手下。爲了到時候打起來不和陳餘發生爭端,韓信作爲哪怕名義上的老大,都要爲手下出頭,做出樣子,收買人心。至少叫內部不會生出什麼齷齪來。軍令能夠順利下達到戰鬥部隊!

再者,算起來就是私利了。項羽如此犀利的反擊,未嘗沒有試圖收回彭城的打算。擊敗夏說,乃至於在野戰之上,擊潰韓信軍團,進而收服彭城。

可惜扶蘇一開始就算到了這裡,韓信兵力不足,於是邯鄲行營軍直接增援彭城。二十萬大軍下來,項羽想要啃下來,得掂量掂量牙口,再者,難不成章邯是擺設?

儘管章邯麾下遠征軍團正在趕來,不過兵者需要謹慎。韓信不會天真地以爲項羽這位膽大包天,戰術上天馬行空的強者真沒可能來個強行上馬,擊潰韓信部收回彭城。

於是韓信用“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這一思想,直接進攻。

進攻,是韓信不打算防守的考量罷了。再者,這一站打下來。韓信明顯感覺到邯鄲行營軍的親近,韓信,不愧是天生將兵之人。

時間滑到十二月,韓信三路進攻項羽,項羽強勢反擊。

韓信三路進攻,左右兩翼都是不弱,但中間這些,則有些麻煩。說起來,自然是指揮結構有些麻煩。韓信和陳餘是平級,兵力不如陳餘,資歷不如陳餘,韓信結結實實一個新起之秀。對於指揮二十萬大軍着實有些吃力,能夠如臂揮指的,只有麾下本部六萬餘人。

要真只有這六萬人去打,韓信還不得直接歇菜。於是韓信不能在中路,不然六萬人佔據了中路,陳餘是在左路還是右路好?

總不能最後三路成了兩路。於是韓信在左,陳餘在右,中間那些是兩軍合起來的。韓信指揮麻煩的都丟到中路去了。

於是戰事一起,項羽首先盯準了中路衝殺過去。儘管韓信的左路和陳餘的右路都很是兇猛,兩面夾擊過來,效果不錯。

但項羽纔不管韓信左中右分兵幾路,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盯準了中路一個衝殺,中路支撐不住,竟然被項羽殺潰了。

中路沒了,項羽再對準陳餘的右路,這陳餘損失夏說之和中路所部後,已經是最弱的了。又被項羽盯上,一番苦戰下來,很是悲催。

於是初戰失利,劉邦不得不退卻。

而此刻,章邯的請求正中扶蘇下懷。扶蘇帶着李左車軍團,領着十餘萬兵朝着垓下進發。

這李左車軍團,是原京師衛戍軍團,而今戰時,是京師近衛軍團。基本上扶蘇走到哪兒,這些便跟隨到哪兒。李左車,期澤,慶倪三將官領着十萬兵跟過去。扶蘇的四營親衛軍則貼身護衛。

扶蘇得知前線戰時之後,扶蘇很快便看出了韓信所部的窘迫。這些窘迫,不僅是源自韓信,而且還是源自內部的指揮不便。

至此,扶蘇下詔緊急獎賞韓信軍功爵爲大庶長,陳餘爲左庶長。

軍功爵大漲的韓信和陳餘此刻正值初戰項羽落敗,聽此,一陣驚愕。升官發財,這自然是喜悅的。

扶蘇表面上,是獎賞韓信攻克齊地的功勞,以及陳餘後鉅鹿一戰收服趙地,常山地的功勞。可實際上,扶蘇是技巧性地調停了韓信和陳餘之間的指揮矛盾。

聽得這個消息,陳餘十分果斷地表示回彭城駐守後方,押運糧草。而陳餘也知道,自己對陣項羽,沒有可以戰勝的把握,於是十分果斷地做了後勤,將指揮權交給韓信。

而韓信,也立刻收拾兵馬。將陳餘所部接受過來,兵馬儘管縮水到只有十五萬,但韓信還是分兵三路,自己卻改居於中路,但此次左右兩路都可以如臂揮指。

於此,韓信失利之後,命左右兩路進發。

楚軍迎戰,不防左右兩路夾擊。於是楚軍受挫,項羽攻勢爲之一頓。

至此,韓信再次親率中路主力進發。這一次,韓信麾下的主力如同完全變了一般,一改之前指揮混亂,配合失調的弊端。在韓信的指揮下,配合靈活,指揮順暢,兵將上下一心,齊齊用命。

至於韓信。更是將指揮藝術發揮到極致,於是楚軍大潰,項羽不得不再次突圍,率兵回營堅守壁壘。

至此,扶蘇率兵趕至垓下,合圍楚兵。

第65章 戰火後勤帥難安(下)第99章 劉邦克豐章邯亂(下)第4章 挽大廈無戀帝都第85章 固原蕭關兵戈待(上)第21章 剝落處盡是柔情(上)第120章 隴西末第27章 鉅鹿血戰風雲涌(下)第25章 胭脂川上胭脂馬第26章 此天下苦秦久矣(下)第110章 六箭驚天定賊酋第5章 營嘯一發內爭陋(下)第66章 有女故人遠方來第32章 要戰便戰三戶津(上)第31章 扶蘇發威 聖旨制下第23章 以快打快驚草蛇(下)第19章 斬宋義破釜沉舟第29章 重騎破陣劉邦逃(下)第88章 援軍何處有第104章 狡詐梟雄冒頓者第43章 函谷一破震天下(上)第54章 血雨染身衣第27章 宵小落定愁躍江(下)第85章 固原蕭關兵戈待(下)第28章 膚施怪事 煮茶談心第2章 咸陽初掌急政苛(下)第29章 重若千鈞的“扶蘇”第79章 雪落北疆染血起(上)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上)第40章 一將難求偏師去(下)第37章 霸權強權克項羽(上)第14章 鉅鹿烽火安陽靜(上)第10章 國子學校捏李氏(上)第30章 雁門首豪話紛爭第81章 車兵鳴奏末代曲(下)第75章 王死城落餘旗立(下)第10章 國子學校捏李氏(上)第26章 此天下苦秦久矣(下)第26章 步騎結合不厭詐(上)第120章 隴西末第37章 旬月復魏河內靖(上)第12章 公子百智有一失(下)第18章 此行事見與當時(上)第58章 河南血地大河赤(上)第31章 烽火煙起槍戟銳(下)第50章 財賦首當論賬簿第25章 膚施大難 疾馳而上第16章 此去營中有悍卒第100章 繳獲解燃眉第16章 盛宴安得車馬喧(下)第30章 風起塵卷刀劍出(下)第58章 河南血地大河赤(下)第7章 蹴鞠圖得軍國藝(下)第17章 上諭雷霆蕩奸邪(上)第78章 張楚身死東南亂(下)第76章 病重託付嶺南事(上)第67章 嬌蠻掌櫃徒奈何第39章 攘外安內聲東西(上)第51章 逼殺兩酈英布歸第33章 氣魄傾服皆用命(上)第39章 莫測風雲莫測心(下)第40章 殺父仇上奪妻恨(下)第32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下)第10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下)第6章 英雄男兒露崢嶸(上)第10章 王門貴閥任一人(下)第21章 再戰鉅鹿搏鬥將(上)第33章 氣魄傾服皆用命(上)第55章 私錢公用名不順第61章 千里遙謝使君恩第33章 捲起長袍持秦戟第31章 與虎謀龍貪虎皮第32章 查抄紀家 季福來投第6章 營嘯始由兵將論(上)第32章 神鬼莫測潛密室第75章 王死城落餘旗立(上)第1章 沛縣風雲人物現(中)第86章 帳內生隔閡第33章 狡詐季福 屏外刀斧第95章 螳螂捕蟬誰居後第22章 陛下終有遲暮時(下)卷終章絕地中生路黃河首更送達第31章 三寸不爛漳污前(上)第88章 援軍何處有第27章 王師此去大秦勝(下)第79章 雪落北疆染血起(上)第49章 選賢任能第12章 妾身擬將身相許(下)第50章 天予弗取受其咎(下)第28章 國殤秦曲戰歌烈(上)第55章 初師克城降舊將(下)第13章 一朝得入中相府(上)第15章 立世不愧爲男兒(下)第6章 定陶勝敗夜銜枚(下)第8章 虞姬一曲驚凡塵(下)第33章 重賞之下出勇夫(下)第46章 霸王意決南下定第10章 王門貴閥任一人(下)第40章 殺父仇上奪妻恨(上)第14章 兩相無奈怎生忍?(上)第15章 鉅鹿初戰心各異(上)
第65章 戰火後勤帥難安(下)第99章 劉邦克豐章邯亂(下)第4章 挽大廈無戀帝都第85章 固原蕭關兵戈待(上)第21章 剝落處盡是柔情(上)第120章 隴西末第27章 鉅鹿血戰風雲涌(下)第25章 胭脂川上胭脂馬第26章 此天下苦秦久矣(下)第110章 六箭驚天定賊酋第5章 營嘯一發內爭陋(下)第66章 有女故人遠方來第32章 要戰便戰三戶津(上)第31章 扶蘇發威 聖旨制下第23章 以快打快驚草蛇(下)第19章 斬宋義破釜沉舟第29章 重騎破陣劉邦逃(下)第88章 援軍何處有第104章 狡詐梟雄冒頓者第43章 函谷一破震天下(上)第54章 血雨染身衣第27章 宵小落定愁躍江(下)第85章 固原蕭關兵戈待(下)第28章 膚施怪事 煮茶談心第2章 咸陽初掌急政苛(下)第29章 重若千鈞的“扶蘇”第79章 雪落北疆染血起(上)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上)第40章 一將難求偏師去(下)第37章 霸權強權克項羽(上)第14章 鉅鹿烽火安陽靜(上)第10章 國子學校捏李氏(上)第30章 雁門首豪話紛爭第81章 車兵鳴奏末代曲(下)第75章 王死城落餘旗立(下)第10章 國子學校捏李氏(上)第26章 此天下苦秦久矣(下)第26章 步騎結合不厭詐(上)第120章 隴西末第37章 旬月復魏河內靖(上)第12章 公子百智有一失(下)第18章 此行事見與當時(上)第58章 河南血地大河赤(上)第31章 烽火煙起槍戟銳(下)第50章 財賦首當論賬簿第25章 膚施大難 疾馳而上第16章 此去營中有悍卒第100章 繳獲解燃眉第16章 盛宴安得車馬喧(下)第30章 風起塵卷刀劍出(下)第58章 河南血地大河赤(下)第7章 蹴鞠圖得軍國藝(下)第17章 上諭雷霆蕩奸邪(上)第78章 張楚身死東南亂(下)第76章 病重託付嶺南事(上)第67章 嬌蠻掌櫃徒奈何第39章 攘外安內聲東西(上)第51章 逼殺兩酈英布歸第33章 氣魄傾服皆用命(上)第39章 莫測風雲莫測心(下)第40章 殺父仇上奪妻恨(下)第32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下)第10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下)第6章 英雄男兒露崢嶸(上)第10章 王門貴閥任一人(下)第21章 再戰鉅鹿搏鬥將(上)第33章 氣魄傾服皆用命(上)第55章 私錢公用名不順第61章 千里遙謝使君恩第33章 捲起長袍持秦戟第31章 與虎謀龍貪虎皮第32章 查抄紀家 季福來投第6章 營嘯始由兵將論(上)第32章 神鬼莫測潛密室第75章 王死城落餘旗立(上)第1章 沛縣風雲人物現(中)第86章 帳內生隔閡第33章 狡詐季福 屏外刀斧第95章 螳螂捕蟬誰居後第22章 陛下終有遲暮時(下)卷終章絕地中生路黃河首更送達第31章 三寸不爛漳污前(上)第88章 援軍何處有第27章 王師此去大秦勝(下)第79章 雪落北疆染血起(上)第49章 選賢任能第12章 妾身擬將身相許(下)第50章 天予弗取受其咎(下)第28章 國殤秦曲戰歌烈(上)第55章 初師克城降舊將(下)第13章 一朝得入中相府(上)第15章 立世不愧爲男兒(下)第6章 定陶勝敗夜銜枚(下)第8章 虞姬一曲驚凡塵(下)第33章 重賞之下出勇夫(下)第46章 霸王意決南下定第10章 王門貴閥任一人(下)第40章 殺父仇上奪妻恨(上)第14章 兩相無奈怎生忍?(上)第15章 鉅鹿初戰心各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