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05章軍隊擴張

其實老劉的這幾種作物之所以都能適應這裡的環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些種子來自後世的北京,而現在的薊縣,便是後世的北京大興區所在,地理位置幾乎在一起,而這時土地的肥沃程度又

遠遠高於後世,所以才能令老劉帶來的這幾種作物生根芽,取得比後世更高的產量。

臨近薊縣的漁陽就出產鐵礦石,因此老劉已經把無極的鐵匠鋪搬到了漁陽,爲了用水力拉動風車,鐵匠鋪也是選在鐵礦山腳下的大河邊上,由於工匠們已經熟悉了鍊鐵鍊鋼的工藝流程,因此漁陽的鐵匠鋪很快便開始成爲老劉的兵器和護具製造基地,而且規模比以前擴大了許多,生產兵器和鋼甲護具的度也大大提高,只是爲了保密,鐵匠鋪周圍被老劉用高牆圍了起來,同時派駐了一支三百人的軍隊駐守,負責鐵匠鋪的安全保衛工作。

至於無極甄家莊院的鐵匠鋪,則繼續生產曲轅犁、鋤頭、鐮刀等農具產品,然後由甄家商隊負責行銷大漢各州,爲老劉賺取資金,那裡由於有老劉派去的士兵把守,因此也不必擔心會有人前去搗亂。

不說老劉在幽州的所爲,眼下朝廷與張角的太平道之間,也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了。

並不是皇甫嵩的新軍故意激怒張角,而是由於有些地方官府看到朝廷似乎開始壓制太平道,因此便自作主張,在各自的領地內也開始排擠甚至鎮壓當地的太平道信徒,令張角現在展太平道信徒的進程舉步維艱,而且幽州的消息他也知道了,渠帥張牛角不知道被什麼人給刺殺了,而幽州的那些信徒也都因爲官府給他們分了田地,紛紛脫離了太平道的控制,還有些乾脆加入了幽州地方的屯田軍,所以現在幽州的太平道信徒已經不復存在了。

張角心裡明白這肯定是幽州刺史劉備乾的,可是他又沒有任何的證據,現在的形勢已經對他很不利了,據從洛陽傳回的消息,朝廷的那支新軍每天都在加緊訓練,而且裝備精良,似乎就是衝着太平道來的,其他各地傳回的消息也令張角頭疼,現在手下的三十多個渠帥竟然被暗殺了七八個,太平道的組織本來就不甚嚴密,有些地方的渠帥一死,其他信徒便作鳥獸散,所以這樣下去,等不到甲子年甲子日,自己的這些信徒恐怕就剩不下多少了,因此張角和護法鬼影與兄弟張樑商量,是不是把起事的日期提前。

聽張角把最近各地的情況說完,鬼影道:“教主,我記得您以前說過,甲子年甲子日起事,是您按照《太平經》推算出來的,我們輕易更改,會不會對我們的起事不利呢?”

“確實如師弟所說,如果輕易更改日期,肯定會對我們不利,可是眼下的局勢已經大變,三十六方的渠帥已經沒了七八個,而我們的信徒也少了近十萬人,這樣下去,我怕等到了那一天,我們手下已經無兵可用了,還拿什麼起事,你們說是嗎?”張角道。

張樑想起那些信徒訓練時的情景,心中就覺得時機未到,因此對張角道:“可是大哥,我們手下的那些信徒訓練的時日不多,根本上不了戰場,上次護法也曾說過,只有經過兩三年的訓練,他們才能真正成爲一支精兵,這點大哥你也要考慮呀。”

鬼影聽張樑這樣說,也在一邊點頭稱是。

其實張角也知道現在自己手下雖然信徒人數衆多,但他們原來都是種地的農民和城市中的無業遊民,除了一些渠帥有些功夫,其餘的根本就不是當兵的料,可是眼下的形勢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境地,如果自己繼續隱忍不,那早晚各地的太平道渠帥和信徒們都會被朝廷各個擊破,等到了自己定好的甲子年甲子日恐怕想幹什麼都晚了,怎麼辦?急的張角也是腦門冒汗,突然他想到了上次讓張樑聯繫鮮卑和烏桓幾部的事情,於是便對張樑道:“三弟,能不能聯絡

上鮮卑和烏桓的難樓、蘇僕延部落,讓他們配合我們,這樣只要我們這邊起事之時,他們也兵協助,他們的騎兵可是不容小覷,有了他們的配合,估計我們成事的可能就增大了幾分。”

“大哥,上次我就和您說過,鮮卑的大王檀石槐現在病重不起,鮮卑各部的大人都在爲他死後爭奪鮮卑大王之位而暗做準備,因此他們現在根本就沒時間來幫我們;至於烏桓那邊,您可能還不知道,遼東的蘇僕延部落也被劉備給平定了,現在幽州境內,只有上谷的難樓還在獨立支撐,但上谷地處幽州境內最接近薊縣的地方,那劉備肯定不會容忍他們繼續存在,我估計用不了多久,難樓部落也會被劉備消滅,所以這些人恐怕我們是指望不上了。”

突然又想起一事,張樑接着對張角道:“還有一件事我剛纔忘了說,現在幽州那邊正在大量招募民伕,說是要修建道路和碼頭,只要百姓前去應徵,不但有吃有喝有工錢,等他們幹完這些活以後,還會給他們分配土地,允許他們長期在那裡居住,所以現在不僅是冀州,就連青州、兗州、徐州、幷州等地都有大量百姓前往幽州應徵,這其中有不少人原來都是我們各方的信徒,大哥你趕緊拿個主意吧,晚了我們真的就大勢已去了。”

當真是外憂內患層出不窮,張角現在不光是腦門出汗,渾身也是冷汗不斷,思考再三,張角纔對二人道:“師弟、三弟,我看這樣吧,我們一是通知各地的渠帥,讓他們一定小心自身的安全,多配一些貼身護衛,同時嚴格約束手下的信徒,給他們一些好處,決不能再放他們前往幽州;還有就是加緊訓練,購置武器護具,我們的信徒不是不行嗎,那就多花些錢財,找一些江湖人士來加入我們的太平道,只要多出錢,我想總會有人前來投靠的,最後就是我們再忍一段時間,俗話說的好,小不忍則亂大謀嗎,至少到明年,我們的訓練就會有一些效果,而且估計鮮卑內部的王位之爭也該差不多了,那時再聯合他們,對他們許以重金土地,有這些誘惑相信他們肯定會出兵的,你們覺得這樣如何?”

鬼影張樑二人沉思了一下,也確實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於是二人都點頭稱是,然後他們便按照張角的意思,下去安排人手給各地的渠帥送信去了。

洛陽的靈帝得到老劉送來的呈報,知道幽州的烏桓已經被消滅了三部,三郡之地也迴歸了大漢,不禁龍顏大悅,看來御弟對自己承諾的驅逐外族的事情已經基本做到了,那下一步等平定了上谷難樓之後,御弟就要揮師北上了,這樣一來,大漢的疆域就要得到擴張,大漢最強盛的武帝在位時也沒完成的大業,就要在自己的手中實現了,這樣一來自己豈不成了比武帝還要英明神武的一代聖君。

高興之中的靈帝對老劉的其他要求一概答應,這樣老劉合併二州的事情,也就得到了朝廷的同意,同時靈帝還同意了老劉提出的在邊境各州中設置郡國兵和常備戍邊軍的要求,只是軍費一定要由各州自行解決,另外戍邊軍的人數也由各州按自己的能力來決定,但最多不能過五萬人。

有了朝廷的批准,老劉組建一支五萬大軍的目標已經不再有什麼障礙,於是老劉開始對幽州各郡的文武官員進行一些調整,以便在自己的身邊能有足夠的謀士和武將,這樣自己在清除掉上谷的難樓部落之後,纔好策劃北伐大計。

有了朝廷的許可,老劉自是可以在幽州重新進行官員的分配,武將之中,已經在代郡跟着關羽學了一段時間的鮮于輔接任代郡都尉,從帶方郡回來的盧敏擔任代郡太守,這樣荀攸和關羽就都回到了薊縣老劉身邊,而玄莬郡已經併入遼東,太守由石韜擔任,因此田豐也得以返回薊縣。

爲了組建戍邊軍能有足夠的將官,老劉把呂曠派到樂浪郡擔任都尉,替回了徐晃,又派麴義前往遼東,把顏良也換了回來,這樣將來戍邊軍成立了,軍中的武將就不會捉襟見肘了。

由於朝廷已經同意地處邊疆的各州可以組建一支不過五萬人的戍邊軍,因此老劉開始正式組建幽州戍邊軍,按照老劉最初的設想,戍邊軍中有輕騎兵兩萬人、突騎兵兩萬人,剩下的一萬人仍然是陷陣營六千人,器械營四千人,這樣下來,正好是五萬人。

老劉實在搞不懂當時的那些武將的名號和制度,而且實行起來也有很多的弊端,因此他在和戲志才商量過之後,決定按照後世的做法來重新編制幽州的軍隊,輕騎兵的兩萬人分爲兩個軍,也就是幽州戍邊軍輕騎兵第一軍和第二軍,每軍士兵人數爲一萬人,而一個軍又分爲兩個師,每師五千人,一個師又分爲三個團,每個團的士兵人數是一千五百人,剩下的五百人爲親衛營,直接歸師部指揮,而一個團又分爲五個連,每個連的人數是三百人,再往下分就是三十人爲一個排,十個人爲一個班,這樣老劉戍邊軍的編制便完成了。

正文_第880章 換裝備正文_第255章青州事定正文_第520章邪馬女王(二)正文_第977章 懷疑冷箭正文_第838章 火燒糧倉正文_第470章 臨別贈言正文_第1018章 智王爺的隱藏正文_第681章麋家麋繯正文_第426章 抵達王城(一)正文_第18章烏桓大軍正文_第28章洞房花燭正文_第211章張角之死正文_第665章糧草協定正文_第840章 尋找糧倉正文_第863章 暫時平衡正文_第874章 刺殺袁譚正文_第849章 孔融死訊正文_第161章奉旨出兵(一)正文_第342章鮮卑之滅正文_第822章混個身份正文_第633章荊襄之地正文_第557章水軍登陸正文_第578章攻心爲上(一)正文_第407章 求取捨利(二)正文_第532章鬥智鬥勇正文_第232章同門相殘正文_第140章陷陣精兵正文_第104章春色無邊(二)正文_第774章連夜偷襲正文_第436章 東西對決(一)正文_第324章凱旋而歸(一)正文_第368章滅匈揚威正文_第303章危機四伏正文_第750章伏擊正文_第606章夾道送行正文_第914章 智王爺的計劃正文_第259章明爭暗鬥(二)正文_第606章夾道送行正文_第587章訴說衷腸正文_第719章北邊的軍鎮正文_第616章匈奴爲惡正文_第841章 下策正文_第580章緩兵之計正文_第248章進入朝鮮正文_第1015章 鬥智鬥勇正文_第282章偷襲鳥山正文_第467章 最後一戰正文_第862章 向西正文_第860章 韓家大公子正文_第15章大賢良師正文_第612章探囊取物正文_第1065章 順利掌控正文_第599章回轉耽羅正文_第172章水淹鄴城(一)正文_第435章 誰是強者正文_第1021章 智王爺的無奈正文_第207章東進泰山(二)正文_第966章 老劉的計劃正文_第398章貴霜寺院(二)正文_第845章 城門攻防正文_第899章 兇鴉逃亡正文_第89章勞軍歌舞正文_第13章顏良文丑正文_第746章新的計劃正文_第283章山頂亂戰(一)正文_第579章攻心爲上(二)正文_第528章圍城打援(二)正文_第765章邊境小鎮正文_第778章冒用身份正文_第715章求賢正文_第674章佔據安陽正文_第744章協議正文_第634章寺院遇匪正文_第791章護送正文_第818章宮廷內亂正文_第250章細說外族(二)正文_第1042章 細作到底是誰正文_第228章鬼影再現正文_第432章 羅馬軍團正文_第510章狼山定計(一)正文_第648章自作自受正文_第266章馬韓之戰正文_第681章麋家麋繯正文_第146章盧龍戰起正文_第622章圍攻姥山正文_第606章夾道送行正文_第257章遼東公孫正文_第416章 無心插柳正文_第971章 單獨談話正文_第686章搶劫武器正文_第718章兩種策略正文_第810章方山領兵正文_第121章回歸薊縣正文_第1028章 匈奴王的回憶正文_第236章豐收之年正文_第793章少將軍呂偉正文_第681章麋家麋繯正文_第516章雉姬尾子正文_第88章刺殺牛角正文_第961章 互相牽制的局面
正文_第880章 換裝備正文_第255章青州事定正文_第520章邪馬女王(二)正文_第977章 懷疑冷箭正文_第838章 火燒糧倉正文_第470章 臨別贈言正文_第1018章 智王爺的隱藏正文_第681章麋家麋繯正文_第426章 抵達王城(一)正文_第18章烏桓大軍正文_第28章洞房花燭正文_第211章張角之死正文_第665章糧草協定正文_第840章 尋找糧倉正文_第863章 暫時平衡正文_第874章 刺殺袁譚正文_第849章 孔融死訊正文_第161章奉旨出兵(一)正文_第342章鮮卑之滅正文_第822章混個身份正文_第633章荊襄之地正文_第557章水軍登陸正文_第578章攻心爲上(一)正文_第407章 求取捨利(二)正文_第532章鬥智鬥勇正文_第232章同門相殘正文_第140章陷陣精兵正文_第104章春色無邊(二)正文_第774章連夜偷襲正文_第436章 東西對決(一)正文_第324章凱旋而歸(一)正文_第368章滅匈揚威正文_第303章危機四伏正文_第750章伏擊正文_第606章夾道送行正文_第914章 智王爺的計劃正文_第259章明爭暗鬥(二)正文_第606章夾道送行正文_第587章訴說衷腸正文_第719章北邊的軍鎮正文_第616章匈奴爲惡正文_第841章 下策正文_第580章緩兵之計正文_第248章進入朝鮮正文_第1015章 鬥智鬥勇正文_第282章偷襲鳥山正文_第467章 最後一戰正文_第862章 向西正文_第860章 韓家大公子正文_第15章大賢良師正文_第612章探囊取物正文_第1065章 順利掌控正文_第599章回轉耽羅正文_第172章水淹鄴城(一)正文_第435章 誰是強者正文_第1021章 智王爺的無奈正文_第207章東進泰山(二)正文_第966章 老劉的計劃正文_第398章貴霜寺院(二)正文_第845章 城門攻防正文_第899章 兇鴉逃亡正文_第89章勞軍歌舞正文_第13章顏良文丑正文_第746章新的計劃正文_第283章山頂亂戰(一)正文_第579章攻心爲上(二)正文_第528章圍城打援(二)正文_第765章邊境小鎮正文_第778章冒用身份正文_第715章求賢正文_第674章佔據安陽正文_第744章協議正文_第634章寺院遇匪正文_第791章護送正文_第818章宮廷內亂正文_第250章細說外族(二)正文_第1042章 細作到底是誰正文_第228章鬼影再現正文_第432章 羅馬軍團正文_第510章狼山定計(一)正文_第648章自作自受正文_第266章馬韓之戰正文_第681章麋家麋繯正文_第146章盧龍戰起正文_第622章圍攻姥山正文_第606章夾道送行正文_第257章遼東公孫正文_第416章 無心插柳正文_第971章 單獨談話正文_第686章搶劫武器正文_第718章兩種策略正文_第810章方山領兵正文_第121章回歸薊縣正文_第1028章 匈奴王的回憶正文_第236章豐收之年正文_第793章少將軍呂偉正文_第681章麋家麋繯正文_第516章雉姬尾子正文_第88章刺殺牛角正文_第961章 互相牽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