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舌戰荊州(上)

州牧府,大廳中。

左右兩側,聚集着劉表麾下的武將謀臣。

其中,以蔡瑁、蒯越爲首,兩人是劉表入主荊州的功臣,當之無愧的坐在前方。蔡瑁坐在左側第二位,蒯越和蒯良坐在右側第二位、第三位。往後面則依次是劉表的其他文武官員,如伊籍、張允、黃祖等人。

大廳中,左右兩側的首位都沒有人坐,顯然是留給龐德公和司馬徽的。至於王燦的座次,則位於劉表下方,比其他人座次靠前,區別於劉表麾下的文官武將。

劉表峨冠博帶,盡顯出一州之主的氣度。

他帶着王燦、龐德公和司馬徽進入府中,往大廳中走去。進入大廳後,龐德公、司馬徽和王燦不停地拱手作揖,朝站起身打招呼的人回禮。蔡瑁、蒯越見龐德公和司馬徽走進來,不敢怠慢,趕忙起身向龐德公和司馬徽行禮,又拜見王燦後,才坐下。

大廳中,濟濟一堂。

荊州的武將文臣交頭接耳,時不時瞅王燦兩眼。

這些人見王燦年紀不大,不過二十出頭,已經官居益州牧,羨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佩服者有之……總之,王燦在衆人面前出現,可謂是出盡了風頭。這些人雖然眼熱,可王燦是朝廷任命的益州牧,讓這些人只能望洋興嘆,徒自嘆息。

劉表柔和的目光掠過一衆人,輕輕的咳嗽兩聲。

剎那間,大廳中安靜下來。

劉表吸口氣,朗聲說道:“諸公,今日龐先生和司馬先生返回襄陽,又有劉益州入我荊州做客,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啊,諸公請!”劉表端起案桌上斟滿酒的酒樽,朝王燦、龐德公和司馬徽遙敬了一杯酒,然後一飲而盡。

王燦也是端起酒樽,朝劉表敬道:“燦入荊州,碰到龐先生和司馬先生,得到兩位先生教誨,今日入襄陽,又得景升公盛情款待,不勝感激。”他端起酒樽,仰頭一飲而盡,說道:“燦先乾爲敬,諸公,請!”

“請!”

衆人齊聲附和,都仰頭喝下一樽酒。

大廳中,你來我往,好不熱鬧。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有劉表穿針引線,又有龐德公和司馬徽時不時說兩句話,氣氛十分熱烈。

王燦酒量好,非常豪爽,在文臣武將中左右逢源,博得了衆人的好感。只是,這些人當中,卻有幾人對王燦持有戒心,如蔡瑁、蒯越和蒯良,以及劉表的外甥張允,這幾人本能的對王燦有些排斥。

劉表喝了許多酒,面色微紅,眼睛有些迷離。

他砰的放下手中的酒樽,大聲說道:“諸公,王益州入荊州拜訪,其一是拜訪孤,其二是想要和孤訂立盟約,結爲盟友,諸位意下如何?”

“啊?!!”

劉焉話音一落,在大廳中掀起陣陣驚呼聲。

龐德公和司馬徽看向王燦,陷入沉思中。兩人和王燦一道返回襄陽的途中,經常聊天,知道王燦入荊州肯定有要事,絕不僅是拜訪劉表。

然而,龐德公和司馬徽都沒想到王燦佔據天險益州,卻還要和劉表結盟,真是夠奇怪的。不管如何,大廳中的文官武將徹底的討論了起來,有支持和王燦結盟的的,有認爲王燦居心叵測的。

總之,劉表的一席話,把王燦放在了火爐上燒烤。

王燦聞言,心中暗罵劉表無恥,將劉表的女性親屬問候了個遍。

他孃的,王燦剛剛在馬車上和劉表談話,劉表說等接風洗塵後,再找王燦仔細的商議,還說要促膝長談。現在劉表直接提出王燦結盟的事,讓文武官員討論,明顯是讓王燦說服荊州的官員,居心不良啊。

龐德公和司馬徽思慮片刻後,相視一望,微不可查的搖搖頭。

劉表見沒人反應,又說道:“王益州和孤談起荊州,說荊州有三大威脅。”

“其一,荊州之北靠近汝南郡和宛城,董卓屯兵在汝南和宛城,使得荊州北方的門戶遭到威脅,容易被董卓所趁。”

“其二,荊州東面毗鄰揚州、豫州,袁術狼子野心,藉着四世三公的名號,招賢納士,訓練甲兵,積極備戰,所謀甚大。”

“其三,荊州南方和長沙太守孫堅接壤,孤上次派遣黃祖打敗孫堅,和孫堅結下仇怨,遲早要被孫堅的攻打。”劉表將王燦的論斷說出來,然後繼續說道:“王益州說荊州情勢危急,不可不防,諸公都是飽學之士,胸有韜略,都說說各自的想法,暢所欲言。”

尼瑪的,好無恥。

王燦聽了後,心中忿忿不已,對劉表徹底無語。相比於司馬徽的‘面相論’,劉表翻臉不認人更讓王燦氣憤。

劉表當着衆人的面提出來,明顯是是想通過荊州文武官員來反駁王燦的話,其中隱含的想法,不言而喻。劉表麾下的官員,都是長袖善舞的茬,善於察言觀色。他們聽了劉表的話,立刻清楚了劉表的想法。

蔡瑁猛地站起身,大步走到大廳中,拱手道:“蔡瑁,拜見王益州。”

王燦用餘光掃了眼劉表,卻見老狐狸笑眯眯的看着他。

見此,王燦恨不得立刻衝上去,痛扁劉表一頓,發泄心中的怒火。他深吸口氣,壓下心中躁動的情緒,拱手說道:“蔡將軍,有何見教?”

蔡瑁朗聲道:“瑁乃江東微末之士,心中有些疑惑,請王益州解答?”

王燦聽到蔡瑁的第一句話,心中立刻升起不妙的感覺。

荊州內大族林立,盤根錯節,比益州大族更甚。據建立在襄陽的英雄樓傳回消息,稱荊州有五大家族,分別是龐家、蔡家、習家、蒯家、黃家。

其中,龐家以龐德公爲首,有巨大的影響力,卻沒有出仕爲官。

蒯家有兩大代表人物,分別是蒯良和蒯越,兩人都在劉表麾下任職。蒯家實力雄厚,名聲鼎盛,劉表能入主荊州,蒯越和蒯良有着不可磨滅的功勞。

黃家的代表人物是黃承彥和黃祖,兩人都是黃氏族人,一文一武,頗有影響力。黃承彥閒雲野鶴,卻聲名在外,黃祖在劉表麾下爲官,牧守一方。有黃承彥和黃祖支撐,黃家的勢力不低於龐家、蒯家。

至於習家,雖有習幀等名士,卻沒有爲官,並不出衆。

蔡瑁所在的蔡家,不僅在荊州出名,整個大漢都是名聲璀璨,威望鼎盛,屬於赫赫大族。蔡瑁父親蔡諷的妹妹嫁給當朝太尉張溫,蔡諷的長女又嫁給黃承彥爲妻。蔡家內外聯姻,屬於當之無愧的大族。

如此煊赫鼎盛的大族,蔡瑁卻突然冒出‘微末之士’,讓王燦非常不爽。

你裝逼也就罷了,何必在老子面前裝逼呢?王燦心中非常不愉快,還是拱手說道:“蔡將軍有何事?儘管道來,燦盡力爲將軍解惑。”

蔡瑁笑道:“瑁感激不盡。”

頓了頓,蔡瑁神色一肅,說道:“瑁雖久在荊州,卻曾聽聞王益州一年前是漢中太守,昔日的益州牧是劉焉。然而,王益州擔任漢中太守不過一年光景,就發兵攻打成都,殺死趙韙一家,囚禁劉焉親子。”

“昔日王益州是劉焉的下屬,卻被王益州攻打,以至於自己身死,家業敗落。若是我家主公與你結盟,恐怕不用多久,王益州也會發兵荊州。以瑁觀之,王益州非是結盟,而是圖謀荊州。”

蔡瑁說得擲地有聲,讓劉表的臉色一變再變。

王燦聞言,也是臉色大變。

“呼!呼!”

王燦深吸口氣,壓下心中的怒氣,迅速平靜下來。他並沒有接着蔡瑁的話回答,那樣只會落入下風。王燦想了想,拱手問道:“蔡將軍,可曾讀《左傳》?”

蔡瑁哼了聲,面露譏諷之色,說道:“瑁雖微末之士,一介武夫,卻也熟讀左傳,知曉詩書禮儀。王益州有何見教,儘管道來便是。”

司馬徽和龐德聞言,心中一突。

兩人看了眼蔡瑁,眼中露出憐憫的神情。

他們兩人曾經追問王燦,卻被王燦窮追猛打,吃了點小苦頭。現在蔡瑁衝上去打頭陣,爲難王燦,說不得不僅沒打擊王燦,反而被王燦羞辱。

王燦微笑着說道:“燦雖然也是武夫,去也是愛書之人,曾經夜讀《左傳》,視之爲珍寶。燦記得《左傳》之上,記載了一個叫‘魏舒辭賄’的故事,非常的有趣,待我爲將軍緩緩道來,請將軍點評。”

蔡瑁聽後,頓時變了臉色。

王燦卻不管不顧,好似沒有看見蔡瑁的神色。

他站起身,走下臺階,徑自說道:春秋時期,晉國的執政大臣韓宣子去世,晉國大臣魏舒繼任韓宣子的官職,成爲執政大臣。魏舒執政後,把兩個舊貴族的田地分割爲十個縣,分別去派遣有才華,有功勞的人去這些地方,擔任這些縣的長官。官吏當中,有一個官員和魏舒同宗,名叫魏戊,被派到梗陽縣去當長官。

就在魏戊擔任長官的時候,梗陽有人打了一樁官司,非常的複雜。魏戊自知能力不足,認爲這樁官司他很難斷定,便派人將官司上報給魏舒,讓魏舒親自處理。

這時候,訴訟的一方暗中挑選歌姬送給魏舒。

魏舒見後,打算收下來。”

魏戊知道這件事後,就對朝中的大臣閻沒和女寬說:“魏舒因爲清潔廉明,不收賄賂而揚名諸侯各國,如果收下歌姬,就沒有比這更大的賄賂了。您二位一定要勸諫他。”

閻沒和女寬見魏戊說得鄭重,便答應下來。”

一日退朝後,閻沒和女寬沒有離開。等送飯菜的侍從來了,魏舒見兩人還在,就招呼兩人一起用餐,顯示對兩人的尊重。”

閻沒和女寬雖然盯着桌上的飯菜,卻嘆口氣。

等用餐的時候,兩人又兩次嘆氣。

飯吃完後,魏舒問道:“我聽伯父、叔父說過,吃飯的時候要忘記憂愁,您二位爲什麼三次嘆氣呀?”

魏舒被兩人步步引誘,進入套子。

閻沒和女寬聽後,異口同聲的說道:“昨日夜晚,有人把酒賜給我們兩個小人,所以沒有吃晚飯。”

“現在肚子餓得慌,見剛上來的飯菜,恐怕不夠吃,所以嘆氣。菜上了一半的時候,我們責備自己,暗暗說:難道將軍請我們吃飯,會不夠吃?因此,我們再次嘆息。等到飯菜上完,我們願意把小人的肚子當作君子的心,剛剛滿足就行了!”

話說到這裡,王燦冷笑着說道:“蔡將軍,你聽完這個故事,知道是什麼道理麼?”

蔡瑁臉色漲紅,並沒有說話。

王燦擺擺手,喝斥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句話說出口,更是臊得蔡瑁面紅耳赤,低着頭,不敢正視衆人的目光。

龐德公和司馬徽相視一望,嘴角微微抽搐。

這傢伙,說話可真狠吶。

自今日之後,蔡瑁的大名將要傳遍荊州了。

第1064章 孫策再襲營第1152章 潘璋和魯肅相遇第1124章 孫堅連遭打擊第854章 新發現第661章 反擊第787章 雷霆手段第365章 轟動的消息第816章 議定辦法第1186章 師兄顧雍第893章 提醒第753章 穩住陳宮第463章 路遇老道士第165章 曹操問計第620章 曹操心理失衡第587章 馬超VS徐晃第856章 準備行動第1289章 呼廚泉主動上鉤第525章 師兄弟第1307章 呂蒙攻勢受阻第960章 兄弟三分第361章 天公不作美第34章 實力第165章 曹操問計第1098章 孫策不甘失敗第1166章 孫權暈倒在地上第815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1061章 中計了!中計了!第1056章 甘寧的消息傳來了第1038章 算有遺漏諸葛亮第920章 曹操之謀第1062章 李典的三恨第38章 舌戰李儒第113章 收服甘寧第480章 九江賊第17章 途中偶遇第362章 嚴顏的後手第1085章 孫堅氣得吐血第405章 勢如破竹第270章 獲勝第931章 倒黴的張飛第735章 往南門逃跑第112章 二請趙雲第533章 左慈的來意第1178章 王燦的毛病犯了第469章 親自去拜訪第858章 一個都不留第984章 劉備暴露了第701章 馬騰捲土重來(下)第545章 曹操也插一腳第1175章 離開廬江郡第209章 圍殲(上)第734章 入甕了第57章 返回汝南第1310章 擒拿徐晃第179章 戰前的準備第789章 誰活膩了?第856章 準備行動第244章 悲壯第895章 韋端的決定第1157章 被識破了計謀第644章 曹操收徐晃第542章 取名的爭執第1053章 一騎絕塵太史慈第1064章 孫策再襲營第754章 各自的打算第150章 慘敗中的勝利第725章 呂蒙找茬第1123章 魯肅的憂慮第220章 疑惑第1085章 孫堅氣得吐血第160章 袁紹志得意滿第882章 王燦扭轉局面第400章 破關(下)第455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146章 飛熊軍第1099章 開啓攻打江東的大幕第225章 心思各異第694章 陳宮的建議第874章 各有心思第216章 招攬高順(上)第824章 法正的主意第372章 後退十里第31章 一家之言第674章 慘烈的攻城第153章 活過來的漢中兵第1100章 蠢貨章允第405章 勢如破竹第329章 抓捕閻圃(下)第1064章 孫策再襲營第708章 爭鋒第801章 拜訪童淵第996章 包圍鹿門山第757章 劉備出手第122章 混戰第464章 左慈和龐統第266章 一個不留第1261章 曹丕北上第1124章 孫堅連遭打擊第1176章 扼住曹操的咽喉第603章 碰面
第1064章 孫策再襲營第1152章 潘璋和魯肅相遇第1124章 孫堅連遭打擊第854章 新發現第661章 反擊第787章 雷霆手段第365章 轟動的消息第816章 議定辦法第1186章 師兄顧雍第893章 提醒第753章 穩住陳宮第463章 路遇老道士第165章 曹操問計第620章 曹操心理失衡第587章 馬超VS徐晃第856章 準備行動第1289章 呼廚泉主動上鉤第525章 師兄弟第1307章 呂蒙攻勢受阻第960章 兄弟三分第361章 天公不作美第34章 實力第165章 曹操問計第1098章 孫策不甘失敗第1166章 孫權暈倒在地上第815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1061章 中計了!中計了!第1056章 甘寧的消息傳來了第1038章 算有遺漏諸葛亮第920章 曹操之謀第1062章 李典的三恨第38章 舌戰李儒第113章 收服甘寧第480章 九江賊第17章 途中偶遇第362章 嚴顏的後手第1085章 孫堅氣得吐血第405章 勢如破竹第270章 獲勝第931章 倒黴的張飛第735章 往南門逃跑第112章 二請趙雲第533章 左慈的來意第1178章 王燦的毛病犯了第469章 親自去拜訪第858章 一個都不留第984章 劉備暴露了第701章 馬騰捲土重來(下)第545章 曹操也插一腳第1175章 離開廬江郡第209章 圍殲(上)第734章 入甕了第57章 返回汝南第1310章 擒拿徐晃第179章 戰前的準備第789章 誰活膩了?第856章 準備行動第244章 悲壯第895章 韋端的決定第1157章 被識破了計謀第644章 曹操收徐晃第542章 取名的爭執第1053章 一騎絕塵太史慈第1064章 孫策再襲營第754章 各自的打算第150章 慘敗中的勝利第725章 呂蒙找茬第1123章 魯肅的憂慮第220章 疑惑第1085章 孫堅氣得吐血第160章 袁紹志得意滿第882章 王燦扭轉局面第400章 破關(下)第455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146章 飛熊軍第1099章 開啓攻打江東的大幕第225章 心思各異第694章 陳宮的建議第874章 各有心思第216章 招攬高順(上)第824章 法正的主意第372章 後退十里第31章 一家之言第674章 慘烈的攻城第153章 活過來的漢中兵第1100章 蠢貨章允第405章 勢如破竹第329章 抓捕閻圃(下)第1064章 孫策再襲營第708章 爭鋒第801章 拜訪童淵第996章 包圍鹿門山第757章 劉備出手第122章 混戰第464章 左慈和龐統第266章 一個不留第1261章 曹丕北上第1124章 孫堅連遭打擊第1176章 扼住曹操的咽喉第603章 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