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批出產

這有了銀紙這種貨幣,大家都覺得方便了很多。萬淑慧還承諾,銀紙絕對不會濫發行。大家繳納上來多少銀子,就發行多少的銀紙,實行呂宋島的銀本位政策。這樣當誰要是離開呂宋島的時候,就要把銀紙上交,然後,兌換上海城或者是新光城銀行的銀子或者是銅錢。等額支付。

爲了怕貨幣貶值,四個城市都是由城市的所有者統一存入了一筆錢,作爲建設城市的基金,這筆錢分別存在各自所在的銀行裡,換成了銀紙給四個城市的管理者們。其中,陳文蕙就存入了一百萬兩銀子。其實本來也沒有這麼多錢,但是,陳文蕙收到了黑家的買百姓,奴僕的錢,還有世家們買百姓,奴僕的錢,自然就能輕鬆支付一百萬兩銀子存在那裡了。

世家們本來還想着,帶了兩三百萬的銀子,這光是搬運都要花費一大筆的錢,這銀子可是很重的,車馬,護衛都是少不了的,勞民傷財啊。這回聽了這個消息,都很贊同,就直接不用搬運了,直接存在京城的分號裡就行了,去掉給陳文蕙買人的錢,還有支付黑家的一些費用,還存了二百萬兩的銀子,管事運費就省下了一大筆。

陳文麟的錢,更是簡單,本來就支付給黑家和陳文蕙一大筆的銀子,爲了支持兒子的事業,白氏一下子就在京城的銀行裡存了一百萬兩的銀子。

黑家更是簡單,他們本來就收到了另外三城的訂單,有用人的,有買工具的,有買種子的等等。去掉這些銀子,他們直接在新光城的銀行裡存了一百萬兩銀子。

陳文蕙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還是在上海城呢,她當時就給身邊的人說:“世家們真是有錢,我們小陳家畢竟崛起的時間太短,底蘊太薄,跟人家沒有的比啊。還有黑家。真是有錢啊。聽說這些銀子存進新光城的時候,都是老銀子了,大概黑家的庫房都放不下了。正好借我們的庫房用呢。這黑家比世家們還狠呢,他們積攢的時間比世家們還長呢。”

這樣一來,整個呂宋島的貨幣很統一,都是用銀紙。十分的便利。根據這些銀子。當時,新光城就印刷出來大小面值不一的貨幣。共五百萬兩銀子的,各自給了各家的負責人。陳文蕙的這一百萬兩銀子的銀紙是保存在萬淑慧哪裡的。說起來多,其實也就是三大箱子的事情,這還是大多都是小面值貨幣的問題。因爲要留着將來發放工錢用的。紙幣比起來銅錢和銀子來還是佔地方少的多。這三個箱子是用特製的鎖具鎖上的,還跟着有賬本,直接把紙幣偷走都沒有用。因爲有賬目的,多了的錢也沒有地方花去。這個鑰匙需要兩個人同時才能開。一個是萬淑慧,一個是綠芽。

至於別的家,他們都沒有問。畢竟陳文麟的有白氏培養好的人手,十分得力。世家們更不用說了,都是老手。黑家也都是精明的金明鋪的人來管理賬目。

這樣一來,陳文蕙的銀行一下子就因爲這件事情,多了五百萬的銀子存放。還有,這些百姓們也存了很多錢,進去,雖然都不多,但是也有二三十萬人的全部家當,特別是那些工匠們,還是十分富裕的。所以,這些錢也有近兩百萬銀子的。陳文蕙手裡的銀子一下子多了近七百萬兩銀子,但是因爲要支付印刷紙幣的錢,陳文蕙還是要想法子,給這些銀子找到去處才行。好在銀行的人都很精通業務,很快就把這幾百萬的銀子貸了出去,大楚有了幾百萬的流動資金,經濟也好了一些,陳文蕙的銀行也能多一些收入。

這一個事情,就讓陳文蕙樂的合不攏嘴。

陳文蕙還在上海城的時候,就已經接到了呂宋島的好消息。因爲陳文蕙的人手準備的充分,之前的計劃周詳,慶春城和黑家的城市普寧城,,陳文麟的城市天水城,是實行一樣的制度。都是先給百姓蓋房子,同時組織各個工坊開工,百姓們也都在開荒,伐木,換取生活所需的錢和東西。

這樣一來,很快,從呂宋島來的船隊就不是單程的運輸百姓過來了,而是有了許多的出產。當然,這些出產大多是一些藥用植物,還有一些是珍貴的木材。當然,也有少數一些不是很大,不是很複雜的木質傢俱。

畢竟時間太短,很多東西,特別是那些精緻的傢俱,需要鏤空,雕花上漆等工藝的,短時間內還是造不出來的。

不過,陳文蕙很聰明,她爲了不浪費女性勞動力,還從新光城買進了許多的棉花,帶到了呂宋島,由自己的人手,城裡的女人們加入紡織工坊,來織布,紡紗。這些出產的很快,呂宋島的第一批棉布,沒有幾天就產出來了。可是,這些萬淑慧並沒有往外賣?畢竟,這種附加值不是很高的東西,來回運輸,光是運費都讓人受不了。這些就是留着在呂宋島消費的。畢竟這幾十萬的人也是要吃飯穿衣的。

即使是這樣,只有簡單的出產,這些東西到了新光城之後,被運到上海城以後,還是在上海城引起了轟動,很多商家都來碼頭上看呂宋島的第一批出產。這些傢俱,還有那些珍貴的木材都被大家圍觀着。本來,呂宋島的航線,上海城和新光城都開始發售了。有頭腦機敏的已經買了,看了這個局面,毫不猶豫的攬了運送百姓或者是採購的物資的活計就去了呂宋島航行。還有那些沒有買航線的商人,本來對於呂宋島的事情都在觀望着。畢竟現在,海貿生意不像最開始那麼好賺了,畢竟倭國,新羅等國的動亂帶來的影響很大。現在,突然有了新的城市可以貿易,而且,還是一下子四個城市,雖然只是早期,和倭國,新羅沒有得比,但是也讓他們興奮起來,都紛紛開始買新航線起來。

陳文蕙在上海城看到這個景象,很高興說:“看吧,我們的呂宋島還沒有建設呢,就已經給大楚帶來了效益了。上海城的航線銷售多了很多,貿易也比之前活躍了一些。上海城,蘇州城,京城,青陽城,因爲銀行的貨幣充足,貸款多了,給那些做生意的人發放的貸款就多了。那些本來有門路可以去西北,去東北,去西南販賣貨物的人,因爲本錢不夠用的,沒有法子去。現在貸了款,就能出行,就能去經商,這對稅收,對百姓的生活,對各行各業都有好處。哎,這麼好的景象,可惜皇上還沉迷在自己的愛情裡面,真是的。”

當然,這些話,都是在自己的府裡說的,畢竟是在大楚,不能隨便非議皇帝的。但是,也能看出,陳文蕙心裡還是很得意的。畢竟,一個小姑娘,能給大楚帶來這麼大的變化,心裡能不高興,得意嗎?

自從呂宋島的一批出產到達上海城之後,呂宋島的物資就充沛起來,百姓們遷徙的進程也快了起來。因爲有那些商人們的加入,多了很多海船,自然大楚的東西運來賣的就多起來,呂宋島的樹木很多都被運到大楚。除了這些木材之外,還有一些少量的當地特產。就是幾百年來和黑家據點交易的那些和黑家比較要好的當地的土著,他們本來都是和黑家交易,現在來了新的可交易對象,自然是忙拿出來交易了。這些大楚的客商,帶來的東西,比黑家的東西還要多,還要豐富,這些絲綢,茶葉,瓷器,美酒,美食等等都耀華了土著們的眼睛,忙拿出多年珍藏出來交易。

大楚的商人們對於這個可是高興壞了,這裡面,每天都有人因爲撿漏而發財的人,更加刺激了大楚商人貿易的心。

當然,這是個城市中,商人們最愛去的還是黑家的普寧城,畢竟,這裡的城市比較有規模,其他三個城市還是三個工地呢,這已經被黑家建設了幾百年了,當然要好一些。

這些商人們來到呂宋島交易後,發現,呂宋島的這四個城市都是使用的是一種紙幣,叫做銀紙的。他們的東西賣出去之後,只能換的一張,甚至是幾張的紙,這些商人們開始很不滿意,後來,他們拿了這個銀紙,到了新光城,立刻就兌換到了足額的銀子。這個消息傳開,大家對於銀紙的信譽度都有了信心,也都覺得這個法子好,於是再次到呂宋島的商船都不再帶銀子了,那麼笨重的東西,哪裡有銀紙方便啊?他們都是出發前就在上海城或者是新光城兌換好了銀紙,好去交易,返航之後,在到上海城,新光城兌換了銀子拿回大楚去。

這樣也有另外一種好處。那些呂宋島的百姓,工匠們對於發給他們的不是銅錢,不是銀子,而是一張紙,本來有些擔心,現在聽到這些客商們的話,知道,這些客商們到了新光城,上海城就能兌換銀子,都有信心起來,對於銀紙的信任度增加了不少。對於自己城市的管理着的信賴也增加了不少。給南洋的建設工作帶來了好處。(未完待續)

第十四章 拜師第八十三章 神秘藥第七十五章 新人口政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打工潮第一百四十三章 蓬勃發展的豆油事業第一百零五章 當刀子第十三章 振作起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有門第二百零三章 克南的幸運第八十二章 風雪中的年第一百一十九章 點子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形勢逼人第二十六章 買地第七十九章 管理兩個城市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第二百五十章 庇護第二百八十七章 東宮風雲第六章 婚配第八十九章 預謀第五十七章 內部認購第四十二章 機會來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同盟第一百五十九章 成爲郡主的小姑子第一百零八章 喜鋪第七十八章 怒氣第二十一章 多生孩子第三百四十章 陳年往事第十八章 酒樓第二百三十五章 納妾第二十九章 得種第二十五章 四個條件第三十五章 品牌第一百六十六章 萬民傘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擊哪一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班師第一百六十一章 搶佔先機第二百四十二章 人情第四十一章 萬萬不可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忘約定第一百八十六章 皇帝也缺錢第九十四章 海上航行第四十六章 辜負第五十八章 仇恨第二百三十五章 先頭部隊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聲第二章 家庭第一百零五章 新管理模式第一百五十九章 交換條件第二百零一章 女衛第一百八十四章 建個道觀第二百三十九章 比有錢第二百八十一章 遺傳第一百九十六章 心事第四十四章 李夫人的招數第一百二十九章 各謀出路第二百五十九章 官眷第五十七章 內部認購第四十六章 幫助窮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同方向的慈善第一百一十五章 護女的藍家第一百五十六章 情深第一百四十章 識趣第二百六十五章 添堵第二十九章 得種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是王土的地方第一百六十八章 賢臣第十一章 春天第七十一章 是幫?是害?第三百二十二章 互相學習第一百八十八章 自求多福(11號第二更)第五十二章 趙家嫡女第一百四十章 識趣第九十章 出售第一百四十五章 心情不同第二百二十八章 姐妹命運第一百一十章 堂姐妹第一百二十八章 皇子第十四章 難以抉擇第二百六十章 新規矩第一百五十三章 成全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人第十五章 有福之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高麗蔘第二百四十三章 倭國之行第八十八章 姆力第五十七章 桃花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錢的姑娘第一百一十三章 爲我所用第一百一十一章 爲情所困第六十六章 人之將死第十六章 佔便宜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可輕饒第二百三十五章 開朗第四十八章 倭國局勢第一百五十七章 干政第九十六章 震驚中的城市第五十三章 思敏縣主第二百二十五章 有門第三百一十二章 絕招第二百六十七章 請看戲
第十四章 拜師第八十三章 神秘藥第七十五章 新人口政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打工潮第一百四十三章 蓬勃發展的豆油事業第一百零五章 當刀子第十三章 振作起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有門第二百零三章 克南的幸運第八十二章 風雪中的年第一百一十九章 點子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形勢逼人第二十六章 買地第七十九章 管理兩個城市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第二百五十章 庇護第二百八十七章 東宮風雲第六章 婚配第八十九章 預謀第五十七章 內部認購第四十二章 機會來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同盟第一百五十九章 成爲郡主的小姑子第一百零八章 喜鋪第七十八章 怒氣第二十一章 多生孩子第三百四十章 陳年往事第十八章 酒樓第二百三十五章 納妾第二十九章 得種第二十五章 四個條件第三十五章 品牌第一百六十六章 萬民傘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擊哪一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班師第一百六十一章 搶佔先機第二百四十二章 人情第四十一章 萬萬不可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忘約定第一百八十六章 皇帝也缺錢第九十四章 海上航行第四十六章 辜負第五十八章 仇恨第二百三十五章 先頭部隊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聲第二章 家庭第一百零五章 新管理模式第一百五十九章 交換條件第二百零一章 女衛第一百八十四章 建個道觀第二百三十九章 比有錢第二百八十一章 遺傳第一百九十六章 心事第四十四章 李夫人的招數第一百二十九章 各謀出路第二百五十九章 官眷第五十七章 內部認購第四十六章 幫助窮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同方向的慈善第一百一十五章 護女的藍家第一百五十六章 情深第一百四十章 識趣第二百六十五章 添堵第二十九章 得種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是王土的地方第一百六十八章 賢臣第十一章 春天第七十一章 是幫?是害?第三百二十二章 互相學習第一百八十八章 自求多福(11號第二更)第五十二章 趙家嫡女第一百四十章 識趣第九十章 出售第一百四十五章 心情不同第二百二十八章 姐妹命運第一百一十章 堂姐妹第一百二十八章 皇子第十四章 難以抉擇第二百六十章 新規矩第一百五十三章 成全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人第十五章 有福之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高麗蔘第二百四十三章 倭國之行第八十八章 姆力第五十七章 桃花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錢的姑娘第一百一十三章 爲我所用第一百一十一章 爲情所困第六十六章 人之將死第十六章 佔便宜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可輕饒第二百三十五章 開朗第四十八章 倭國局勢第一百五十七章 干政第九十六章 震驚中的城市第五十三章 思敏縣主第二百二十五章 有門第三百一十二章 絕招第二百六十七章 請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