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唯我獨尊

君子可欺之以方啊。”劉修長嘆一聲,將剛剛收到的密札送給郭嘉。這是戲志才用秘密通道送來的急件。雖說急件,可是畢竟不如電報快捷,從鄴城傳到這裡,足足花了十天時間。

戲志才說了兩件事,一是袁隗和袁紹聯繫了,好象在準備合擊曹操。另一個是袁紹派人去洛陽找宮裡的宦官,讓他們在董太后面前說盧植擅權,有不臣之心。結果如何,現在不得而知,但是劉修基本能估計到盧植的反應。

董太后是個貪婪而目光短淺的女人,她根本認不清眼前的形勢,還以爲現在是靈帝在世的時候,一心想獨攬大權。把她留在朝堂上一點好處也沒有,是時候把她趕走了。

至於盧植,劉修的心情就比較複雜了。盧植無疑是個君子,可是他性格太剛正了,在眼下這個形勢未明的情況下,盧植居然會把防範的重心放在他身上,不能說他的擔心沒有道理,但總得有個輕重緩急吧?如果小天子一定守不住江山,那是由我這個楚元王后裔繼承天下好,還是由袁紹繼承天下好?

從盧植的舉動看來,他能做的大概只是防範他劉修,而不是袁紹,因爲袁紹他根本防不住。爲了遏制他劉修,盧植寧可削弱他的實力,摧毀朝廷一方好容易積累起來的優勢。

說得難聽一點,這就是那拉氏老太太“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源頭,儒家的文化向來就有防內甚於防外的傳統,攘外必先安內,從春秋時起就著於經典,所以讀書人都認爲這很正常,這是因爲在他們心裡,這天下就是天子一家的。與其他臣民無關,天子失位,被臣子所奪。和被外敵所奪一樣,甚至更加不能接受。哪怕是在外面被人打得頭破血流,回到家。關上門,老子就得是唯我獨尊,說一不二,誰想和老子分權,那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這也是蔣委員長寧可放過對日本的索賠,也不能接受國共合作的心理淵源所在,因爲中國的統治思想裡,君臣共治這個理念從戰國開始就淡漠了,到秦始皇一統天下,集權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董仲舒用天人感應理論。已經是把制衡帝王的權利由人手中交到了天手中,而天往往是靠不住的,既然皇帝是天子,那天難道不幫他的兒子反幫你?

現在盧植自己成了權臣,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他自已引退,這樣他就辜負了先帝的囑託,而且從此不會有人再能限制劉修。先帝爲什麼臨終前把盧植從涿郡召到洛陽來,委以重任?就是因爲只有盧植才能制衡劉修,不管是從道義上還是從實力上,只有盧植可以和劉修抗衡。盧植退了。劉修雖然不能說從此爲所欲爲,但是能像盧植這樣擋在他面前的人是再也不會出現了。

另一條路,是盧植堅持不退,把董太后打下去。這個結果也是劉修願意看到的,雖然對他個人來說,這遠不如盧植引退來得便利,可是他知道,有盧植坐鎮洛陽,他可以放心的在益州經營,放心的打仗,洛陽不會出大亂子。

他不知道盧植會怎麼做,他只能等。再說了,他現在也沒時間關心洛陽的事情,他要去涼州主持對大小榆谷的戰事。

這件事劉修本打算交給夏侯淵和韓遂處理就行了,可是閻忠表示反對。一是夏侯淵和韓遂都是資歷很老的部將,由任何一個人爲主,另一個人爲副,都很難合作,要讓他們兩個人俯首聽命,只有劉修親自出馬。另一個原因很悲哀,閻忠說,這次戰事運用的大軍將在三萬以上,幾乎是涼州所有的兵力,交到任何一個人的手裡都不合適。戰勝了,就會有功,有功就會有賞,誰主持這次戰事,那將士們就會把恩情記在誰的頭上。施恩由上,這個權利不能放。

劉修很無奈,他終於明白了,爲什麼曹操做了丞相之後還要東征西討,徵關中,徵漢中,多次出兵江淮,幾乎都是親歷親爲,所謂的五子良將,除了于禁領七軍救樊城,成就了關羽的一世威名之外,其他人很少有獨自領軍的機會。張遼、樂進和李典三員大將守合肥,總兵力不過七千人。

他剛剛感慨完了盧植,現在就輪到了他自己了。

“讓戲志才從鄴城脫身。”劉修對郭嘉說道:“他這麼做雖然可以得到第一手情報,但是太危險了。一旦袁紹察覺到了什麼,他很可能就逃不掉。安排一個人看着袁紹就行,僅憑一個冀州,他翻了不了天。洛陽情況複雜,荊州、揚州都要安排人負責,讓他回洛陽主持全局事務。”

劉修頓了頓,又道:“我不僅有袁紹一個對手。”

郭嘉明白了,轉身去寫密札。密札自有一套書寫的技術,不是懂行的人,就是拿到這份密札也看不明白。劉修身邊負責這些事的人就是郭嘉,其他人如果孟達、閻行都不能參與。

“對了,召孟達一起到冀縣,讓他父子團聚一下。”

“喏。”

……

十月下,劉修到達冀縣。涼州刺史孟佗率人出迎,護羌校尉夏侯淵、隴西太守韓遂也趕了過來。大家見面之後,一陣熱情的寒喧,孟佗自是不用說,看到一年多沒見的兒子長得又高又壯,英姿勃勃,非常高興。那些掾吏們一看這是刺史大人的愛子,又是在車騎將軍身邊做事,自然一個個上前奉承。孟佗心裡美滋滋的,卻一本正經的連連謙虛,都是將軍教導得好,如今關中學堂有將軍這樣的名將,有荀悅那樣的通儒,什麼樣的人才教不出?你們要想子弟才成。也都送到關中去吧。

那些涼州豪強心裡把孟佗罵翻了,送到關中學堂可是做人質,你也太損了吧。可是嘴上還不得不連聲贊同,不過都說勸別人把子弟送去,絕可不提自家的。

劉修看在眼中,也不言語,涼州雖然不能比關中文風鼎盛。可是這些大戶人家大多都會請人教育自已的孩子,他們纔不會主動把子弟送到關中,而那些想到關中讀書的普通人家子弟。又沒有這個資本,關中學堂雖然學費並不高,但生活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看來有必要在涼州也辦一些規模小些的學堂。有利於培養人才,收攏人心。

劉修在孟佗彙報完了糧草的準備情況後,順便提起了這個問題。孟佗有些爲難。他說,涼州這兩年有所發展,但是底子還是薄,地方大,官吏不能太少,太少了管不過來,人口少,賦稅就少。要維持現在的官吏運行,已經勉爲其難。辦學堂雖說開銷不是很大,但是這畢竟也是一個開支,開起來容易,那是個政績。可是如果無法維持,沒幾年就要關門,或者招收不到學子,那可就不好看了。

劉修聽了這話,對孟佗刮目相看。作爲孟佗來說,開設學堂是個政績。至於幾年後的事,誰知道他還是不是涼州刺史,就算是,開張的時候轟轟烈烈,關門的時候悄無聲息,天朝的官員們不都是這麼幹的?一個腐朽的封建社會官僚能拒絕這樣的誘惑,實在是不容易。

換句話說,孟佗這是站在他來想問題,而不是一心只顧自己的政績了。

“你說得有道理,這件事要從長計議。”劉修很滿意,他讚了孟佗兩句,隨即提到了快要運到的山東絲帛和蜀錦,這是這麼多年第一次大規模的重開絲綢之路,涼州是商隊出關中後第一個區域,能否及時供應,是非常考驗當地官員,特別是孟佗這個涼州刺史能力的一個問題。

“將軍,水的問題尚且可以解決,可是糧食的問題,涼州很難自己解決。”孟佗猶豫了好一會,還是實事求是的對劉修說:“涼州的耕地很少,大部分百姓還是以放牧爲生,將軍要徵羌,羌人征服之後怎麼安排?他們不善於耕種,而且涼州也沒有這麼多的地讓他們耕種。眼下供應那些商人問題不大,擠一擠,還能擠出來,可是以後商人越來越多,必然會出現缺糧的問題,將軍,這個不能不重視啊。”

劉修也非常爲難。涼州的情況正如孟佗所說,耕牧並重,耕地有限,糧食產量一直不高,這兩年關中糧食產業增長較快,能夠支持涼州一些,但那主要是供軍隊的軍糧,再供商人的口糧,那關中也承受不起。益州倒是有糧,可是益州的糧運出來的成本過高,通過棧道肩挑車拉,那效率實在太低,通過水路吧,由涼州入益州容易,可是由益州出涼州,那就困難了。

還是得儘快平定關東啊,沒有關東的糧食,大漢就像斷了奶的孩子,很難長得健壯。

“你先籌備着,我也在想辦法。”劉修也只能安慰孟佗,“我會讓成都學堂和關中學堂的技師們去考察,看看怎麼改善益州涼州之間的道路,要想富,先修路啊。”

這話一說,劉修忽然心中一動。他以前想的是怎麼生產能賺錢的商品,可是現在卻發現,僅有商品是不夠的,運不出來也不行,商品要流通才有意義,才能發財。以前他經常在牆上看到大標語,什麼“要想富,先修路”,或者“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只是當政府的宣傳用語,可是現在一想,這話還是有些道理的。大漢目前只有六千萬人,和後世的十六億相去並遠,但是以現在的生產力水平力水平來說,六千萬其實也已經到了土地能供養的極限了。這兩條標語,似乎對現實也非常適用。

控制人口,他沒什麼辦法,推行計劃生育好像不太可行,可是修路卻勢在必行。益州到涼州要修路,益州去天竺也要修路。南方不像北方的草原,隨便哪裡都可以找到路,大山之中,沒有政府的統一規劃,科學勘探,要想修一條路出來可不是容易的事。儘管如此,操之過急也會造成社會危機,前有秦始皇修直道,漢武帝開夜郎道,後有隋煬帝開大運河,都是功在千秋,過在當世的事,隋煬帝更是爲此葬送了江山和大好頭顱。

要想做點事真是不容易啊,只憑着書生意氣是遠遠不夠的。

第699章 害人不淺第338章 斬將第44章 青澀阿飛第64章 柳暗花明第139章 炮灰?第315章 最後一擊第690章 一家人第303章 欲蓋彌彰第636章 無毒不丈夫第448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605章 判若兩人第53章 勉強第180章 殃及池魚第28章 臨陣換將第518章 劉備的領悟第103章 心思第80章 怪力亂神第631章 蹋頓和彌加第543章 海船第558章 西陵之戰(五)第99章 喜憂參半第729章 來者不善第272章 最強步卒第535章 變陣第35章 我掏,我再掏第695章 天子借錢第557章 西陵之戰(四)第669章 疲軍第215章 愚不可及第512章 盧慎之死第420章 風雨欲來第518章 劉備的領悟第247章 計高一籌第251章 豪賭第46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上)第632章 馬踹連營第598章 戰法之變第446章 抉擇第709章 太后的擔心第742章 風乍起第159章 狂童與傻且第21章 低調是王道第759章 根基第194章 根基第750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37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第761章 太史慈第228章 鬼才第203章 大賢良師第380章 麥田的守望第550章 孫策第483章 神棍左慈第485章 慈不掌兵第281章 以退爲進第673章 帝王術第173章 逼你上船第282章 風乍起第733章 最後的真相(三)第365章 柱石與蛀蟲第117章 捨我其誰第436章 兩隻狐狸第257章 樂不思蜀第740章 天佑袁氏第357章 半渡而擊第537章 別無選擇第500章 何去何從第621章 對症下藥第84章 我好怕第728章 勝劵在握第475章 錦帆賊甘寧(上)第46章 初進言第253章 聲東擊西第15章 新朋友第320章 投鼠忌器第147章 蹋頓的陰謀第173章 逼你上船第114章 襄邑錦第491章 亂戰第735章 生死之戰(上)第433章 趁勝追擊第142章 並非真相第722章 該來的總要來第289章 不速之客第251章 豪賭第574章 無賞之功第41章 歷史在改變第427章 一線生機第641章 毫釐之失第624章 晴天霹靂第462章 英雄末路第148章 天火第559章 汩羅江畔釣魚翁(上)第657章 奪路而逃第538章 皇家無情第463章 雪夜來客第549章 山雨欲來第104章 射鵰手第415章 逃之夭夭第662章 曹操的威脅第583章 家事
第699章 害人不淺第338章 斬將第44章 青澀阿飛第64章 柳暗花明第139章 炮灰?第315章 最後一擊第690章 一家人第303章 欲蓋彌彰第636章 無毒不丈夫第448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605章 判若兩人第53章 勉強第180章 殃及池魚第28章 臨陣換將第518章 劉備的領悟第103章 心思第80章 怪力亂神第631章 蹋頓和彌加第543章 海船第558章 西陵之戰(五)第99章 喜憂參半第729章 來者不善第272章 最強步卒第535章 變陣第35章 我掏,我再掏第695章 天子借錢第557章 西陵之戰(四)第669章 疲軍第215章 愚不可及第512章 盧慎之死第420章 風雨欲來第518章 劉備的領悟第247章 計高一籌第251章 豪賭第46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上)第632章 馬踹連營第598章 戰法之變第446章 抉擇第709章 太后的擔心第742章 風乍起第159章 狂童與傻且第21章 低調是王道第759章 根基第194章 根基第750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37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第761章 太史慈第228章 鬼才第203章 大賢良師第380章 麥田的守望第550章 孫策第483章 神棍左慈第485章 慈不掌兵第281章 以退爲進第673章 帝王術第173章 逼你上船第282章 風乍起第733章 最後的真相(三)第365章 柱石與蛀蟲第117章 捨我其誰第436章 兩隻狐狸第257章 樂不思蜀第740章 天佑袁氏第357章 半渡而擊第537章 別無選擇第500章 何去何從第621章 對症下藥第84章 我好怕第728章 勝劵在握第475章 錦帆賊甘寧(上)第46章 初進言第253章 聲東擊西第15章 新朋友第320章 投鼠忌器第147章 蹋頓的陰謀第173章 逼你上船第114章 襄邑錦第491章 亂戰第735章 生死之戰(上)第433章 趁勝追擊第142章 並非真相第722章 該來的總要來第289章 不速之客第251章 豪賭第574章 無賞之功第41章 歷史在改變第427章 一線生機第641章 毫釐之失第624章 晴天霹靂第462章 英雄末路第148章 天火第559章 汩羅江畔釣魚翁(上)第657章 奪路而逃第538章 皇家無情第463章 雪夜來客第549章 山雨欲來第104章 射鵰手第415章 逃之夭夭第662章 曹操的威脅第583章 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