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海平面下降

等記者團採訪完畢,張昊將陳奕霆、何勇、惠城市長曹傅民、以及香山市長賴軍等人召集到了一起,利用坐車的時間,衆人一起開了一個小會。

否則三個小時的車程,太浪費了。

會議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加速推進大首都圈的一體化進程,這是也紀樟秋留給他的十大施政目標之一。

“老陳,其它幾條跨城地鐵什麼時候能通車?”張昊詢問道。

陳奕霆立馬彙報道:“珠惠地鐵二號線已經接近完工,最遲年底之前就能通車;珠城到深城的地鐵,按照計劃,明年八月份正式通車;

珠城到香城的地鐵,估計要到兩年後;除此之外,珠城到江菛的地鐵線以及珠城到莞城的地鐵線,均已破土動工,如果一切順利,104年之前,應該能投入使用。”

“這麼多的大工程,一定要保證施工安全。”張昊當即強調道。

“您放心,我們一定加強管理。”

陳奕霆趕忙承諾道。

張昊笑着點點頭:“一旦這幾條線路實現通車,到時候整個珠灣區都將變成二十四小時生活圈,不僅能容納更多的人口,也能顯著提高經濟活力。”

其實除了惠城,本土各大城市也都在瘋狂修地鐵,一方面是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緩解就業難題;

另一方面,也是爲了未雨綢繆,以便應對迫在眉睫的危機。

毫不諱言,如果藍星平均氣溫繼續下降,加上日益嚴峻的沙塵暴天氣,人類恐怕真的要搬進地下生活了。

何勇緊跟着附和道:“是啊,這幾年的移民壓力越來越大,所有人都往咱們這邊跑,實在是令人頭疼。”

“移民…確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但好在前面十年已經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咱們只需要按照紀執政官制定的路線,一步一個腳印,我相信最終會解決這個問題的。”

張昊趁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他相信剛剛的會議內容,今晚就會送到紀樟秋的面前。

“對,辦法總比困難多。”

“咱們不像某些西方人,遇到困難只會退縮,他們從來不想解決困難,只想着解決製造困難的人。”

這一位開口的,明顯是在內涵歐羅巴人在非洲大陸的胡作非爲。

張昊擺擺手:“大家有信心就好!”

說完了地鐵的事,香山市長賴軍緊接着拋出了一個難題:“執政官,今年難得有機會,我想跟您反映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張昊隨口問道。

“珠城仗着自己的首都地位,將珠江出海口的那一大塊土地,直接劃入了自己的懷中,導致我們喪失了出海口,這種做法太過份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賴軍忿忿不平道。

最近十年,由於兩極冰蓋的持續擴張,導致海平面下降了大約三十米,以至於珠江口露出了一大片土地。

加起來有一千兩百平方公里。

這在寸土寸金的珠三角,簡直就是一筆唾手可得的驚天財富。

賴軍這邊話音剛落,其他人立馬紛紛跟進,表達了憤慨之情,特別是惠城市長曹傅民,他們同樣也沒了出海口。

誰能想到,堂堂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本土商貿中心,居然變成了一座內陸城市,這TMD上哪說理去?

陳奕霆趕緊反駁道:“你們這是沒事找事,是在搞小圈子,都說了要推進大首都區的一體化建設,不管是港口、還是交通線,沒人攔着不讓你們用。”

“老陳,你這是在強詞奪理。”

曹傅民狠狠拍了一下大腿。

沒有自己的港口,等於處處都要受制於人,這能是一回事嗎?

賴軍雙眼瞪着陳奕霆,高聲道:“老陳,做人要講良心,我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一個港口而已。”

“咳,大家都別激動,有話慢慢說。”

張昊趕緊勸了一句。

陳奕霆攤了攤雙手,滿臉無奈道:“老張,不是我胡攪蠻纏,前年劃界的時候,他們沒說反對。現如今都過去兩年了,還來拿這個說事,有些說不過去吧?”

“呵呵,我說老陳,前兩年是怎麼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你別揣着明白裝糊塗。”曹傅民意味深長道。

這件事說起來很簡單,前兩年他們不是沒提出過反對,但在紀執政官的強力壓制下,只能被動接受。

現在執政官換人了,甭管有用沒用,先把糾紛拋出來再說,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沒準兒會有意外收穫。

最起碼也沒什麼損失。

陳奕霆聳了聳肩:“這件事已經是既定事實,現在說什麼都晚了。而且我們已經對伶仃新區有了全盤規劃,不可能因爲你們的幾句怨言,就要白白放棄。”

伶仃新區就是珠江口的那塊土地。

曹傅民也知道跟對方打嘴炮沒用,於是把希望放到了張昊身上:

“執政官,這件事您一定要替我們做主,無論如何,惠城兩千三百萬父老鄉親,不能失去出海口。”

畢竟,這位新執政官也是惠城人。

張昊笑了笑,趕緊安撫道:“老曹你放心,這件事我站在你們這一邊,惠城確實需要一個出海口。”

“執政官,還有我們香山。”

賴軍一看有戲,連忙提醒道。

陳奕霆見狀,立馬着急了:“執政官,伶仃新區是紀執政官牽頭設立的,就連名字也是他老人家親自取的……”

張昊擺擺手,打斷道:

“老陳,你聽我說完,伶仃新區既然都成立了,那就沒有再拆分的必要,我的意思是,乾脆將伶仃新區升級爲由你們珠城管轄的聯邦級新區,諸位在伶仃新區享受同等的開發權。”

事實上,這是他對紀樟秋的一種試探,就算試探不成功,也能順勢收穫周邊一衆城市的好感。

總之一句話:惠而不費。

陳奕霆聞聽此言,立馬在心裡暗道了一聲:“厲害!”

這麼做有三大好處:

一是將伶仃新區的開發區由地方轉到了中央,鞏固了中央集權;

二是籠絡了周邊幾個城市,特別是惠城、深城和香城,無一不是實力雄厚的特大城市,影響深遠;

最後一點,這件事阻力很小,缺少了執政官的支持,他們珠城再強勢,也敵不過周邊城市的羣起攻之。

與之相反,曹傅民等人則是喜出望外,他們雖然沒有獲得出海口,但起碼摘掉了頭頂上的緊箍圈。

以後都不用擔心受制於人了。

“執政官,這個主意好,我們強烈支持。”曹傅民恨不得當場就給幾個兄弟城市打電話,大家一起推動這項政策。

“太好了,這才叫公平。”

賴軍瞥了一眼陳奕霆。

張昊笑了笑,然後看向陳奕霆:“老陳,你覺得這個提議怎麼樣?”

“這個…這裡面牽連甚廣,我暫時沒辦法回答,需要回去開會討論一下。”

陳奕霆採用了拖字訣。

“行,這件事不急,咱們回頭再說。”

張昊擺了擺手。

這件事不用他出手,相信曹傅民等人比他還要着急,關鍵還是紀樟秋的態度,只要對方不反對,百分百能成。

接下來,衆人又聊起了中東能源的開發問題,紀樟秋雖然收回了油氣田,但還沒來得及分蛋糕。

各方早就磨刀霍霍了。

張昊不是小白,這裡面的利益糾葛很複雜,不是他能貿然插手的,還是留給行政院長範禎祥來處理吧!

“諸位,中東油田就那麼多,競爭肯定異常激烈,我建議你們可以多個選擇,不要只盯着中東地區。”

“哦?執政官,您說的是?”

張昊沒有賣關子,直截了當道:“眼下正是開發對岸的好時機,各位不妨轉變一下思路,選擇更容易的目標。”

跟夢境裡不一樣,現實世界中,由於前幾年的經濟危機,導致開發對岸的進度大大受挫,到現在都還沒恢復過來。

“對岸?”

衆人不由得面露遲疑。

相比於中東的油氣田,投資對岸不僅要重建基礎設施,開採難度也更大,絕對不是第一選擇。

何勇突然微微一笑:“大家聽我說,早在十年前,執政官閣下就曾建議投資墨茜哥灣上的海上油井,如今回頭再看,州里收穫頗豐。”

其他人自然也是知道這件事的,只是沒想到發起人居然是執政官閣下。

張昊擺擺手,滿臉謙虛道:“我當時只是隨口一說,多虧了當時的李州長,也就是現在的交通部部長的支持,這纔有了後來的一系列成績。”

“執政官,投資對岸真的有利可圖?”衆人紛紛側目。

“當然,絕對有利可圖。”張昊鄭重地點了點頭,“對岸號稱天選之地,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它的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長年位居聯邦第一,這裡面大有可爲。”

“可是火山灰?”

“黃石火山的噴發強度已經越來越弱,相信再過幾年就會停止噴發,現在參與進去,正是最佳時間。”

張昊這不是在信口開河。

根據夢境裡的記憶,過不了兩年,黃石火山就會停止噴發。

何勇首先表態道:“執政官,我們粵州州府願意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你們早就把螃蟹腿吃下去了,現在要吃的是最肥美的蟹膏。”

張昊笑着打趣道。

“哈哈,希望如此吧!”

何勇笑得非常開心。

他的上一任,李部長,就是因爲政績突出升遷到了中央,而且還是要害部門交通部,他想複製對方走過的路。

其他人見狀,也都蠢蠢欲動,紛紛表示會慎重考慮。

張昊沒有強求,他只是想賣衆人一個好,刷點好感度,至於能不能抓住機遇,就看這幾位的魄力了。

……

午飯時間,衆人在地鐵上用了餐。

爲了不留下味道,吃的都是粗糧麪包,又硬又幹,楊華卿有些吃不慣,張昊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在夢境裡,他吃過添加木屑和秸稈的麪包,比粗糧麪包難吃一百倍,牙齒不好的人,通常會嚼得滿嘴都是血。

他至今記憶猶新,那種又痛苦又滿足的感覺,真的很讓人上癮。

下午一點四十分,列車終於到達了終點站。

離開了地鐵站,一行人又去了其它兩處地鐵建設工地視察,爲了表示親民,張昊甚至下到了地下施工工地。

視察結束,返回途中。

楊華卿紅着眼睛,偷偷掐了一下老公的胳膊,忍不住埋怨道:“讓你逞強,萬一出事了怎麼辦?”

“放心好了,有特勤人員跟着,我想冒險都不行。”張昊揉了揉胳膊,趕忙安撫道,“我們只是在洞口轉了一圈,根本就沒深入,能有什麼危險?”

“下次不準支開我,咱們倆是夫妻,應該共同面對危險。”

楊華卿認真說道。

張昊苦笑着點點頭:“真不是故意支開你,主要是下面空氣不好,很污濁,我不是怕你受不了嘛!”

“我連命都不怕,還怕區區灰塵?”

楊華卿沒好氣道。

“好了,別生氣了,我保證沒有下一次了。”張昊拍着胸脯迴應道。

楊華卿嘆了一口氣,緊跟着話鋒一轉:“老公,我剛剛去家屬區看了看,發現這邊的工人們過得很苦,按理說他們工作不差,養活一家子應該足夠了。”

“咳,估計是黑中介從中作梗。”

張昊回答道。

在夢境裡,他也吃過很多虧,對此一清二楚。

在官方的要求下,很多公司既有解決就業問題的任務,又有降低生產成本的壓力,在如此大背景下,派遣工或者說是臨時工,得到了極大發展。

也因此,黑中介層出不窮。

楊華卿頓時眉頭一皺:“黑中介?那相關部門爲什麼不管管?”

“人家你情我願,怎麼管?”

張昊搖了搖頭。

對很多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有一份穩定工作,其它的都可以做出讓步。

歸根結底,還是工作機會太少了。

“難道就這麼放任不管?”

張昊滿臉無奈:“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這種事是管不過來的,如果強行介入,最後吃虧的還是那些臨時工。

我這麼跟你說吧,這些臨時工基本上都是外來人口,只有他們纔會甘願被黑中介壓榨,如果真取締了黑中介,這些工作機會根本不會落到他們頭上。”

“你這是什麼歪理?”

楊華卿鬱悶道。

“唉,老婆,這就是現實,很多東西的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咱們不能只憑主觀臆斷,最後好心辦壞事。”

張昊語重心長道。

楊華卿垮着一張臉:“就算你說得有理,但黑中介的存在,本身就是錯的,總不能一直錯下去吧?”

“當然,等到失業率降下來,黑中介自然會銷聲匿跡。”

張昊隨口敷衍道。

起碼在未來十幾年,這種現象都不會消失。

第1章 天啓第82章 青梅竹馬第272章 貓屎咖啡第381章 “狐假虎威”第245章 代工第361章 端午節小福利第421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439章 富不過三代第362章 端午節日常第232章 “度蜜月”第9章 崽賣爺田心不疼第368章 古巴和朗姆酒第437章 急流勇退第172章 造船廠的加班補貼第162章 發薪日第172章 造船廠的加班補貼第328章 提名候選人第173章 兔肉綜合徵第19章 效果圖第134章 面授機宜第132章 動員大會第127章 視察造船廠第57章 小姨子第135章 第一次登門第270章 仗義執言第40章 低調開業第126章 李大娟的日常第248章 女兒奴第329章 “調虎離山”第443章 正式分家第283章 爭與不爭第25章 階段性成果第452章 提前退休第308章 全民發錢第325章 靜悄悄的改變第287章 愚人節事變第401章 要當爺爺了第378章 金龜婿第364章 埃斯康迪達銅礦第364章 埃斯康迪達銅礦第273章 撐死膽大的第96章 領糧票第394章 老佛爺第139章 雪梨港第218章 不歡而散第68章 發言人第321章 意外的候選人第314章 第三個孩子第26章 地主家的傻兒子第73章 歸心似箭第301章 大丈夫不拘小節第261章 海上油井和背叛第393章 如願以償第173章 兔肉綜合徵第463章 動盪不安第17章 設計方案第223章 領證和婚紗照第225章 “閩德時代”第186章 高帽子第68章 發言人第269章 澳洲開發序幕第285章 孕第122章 招聘第447章 四合院和廢鈔第418章 格局打開第176章 終於來電了第359章 口徑即正義第194章 各取所需第262章 年終獎風波第452章 提前退休第276章 拍賣會(1)第211章 暖炕第366章 突遇大案第15章 末日罐頭第288章 私掠艦隊第152章 理髮店的新業務第47章 順應民意第2章 噩夢成真第390章 兩場婚禮第27章 空手套白狼第281章 別墅到手第53章 全家南下第315章 滿月酒第399章 新鮮木乃伊第301章 大丈夫不拘小節第32章 倉庫區第124章 暴漲的金價第330章 舉世矚目第386章 馬尾冰藻第373章 婚姻制度瓦解第31章 滿載而歸第296章 魚肝油第223章 領證和婚紗照第80章 第一夜第324章 家人們的反應第300章 老家來信第432章 倒數第五名第117章 竭澤而漁第409章 “春雷行動”
第1章 天啓第82章 青梅竹馬第272章 貓屎咖啡第381章 “狐假虎威”第245章 代工第361章 端午節小福利第421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439章 富不過三代第362章 端午節日常第232章 “度蜜月”第9章 崽賣爺田心不疼第368章 古巴和朗姆酒第437章 急流勇退第172章 造船廠的加班補貼第162章 發薪日第172章 造船廠的加班補貼第328章 提名候選人第173章 兔肉綜合徵第19章 效果圖第134章 面授機宜第132章 動員大會第127章 視察造船廠第57章 小姨子第135章 第一次登門第270章 仗義執言第40章 低調開業第126章 李大娟的日常第248章 女兒奴第329章 “調虎離山”第443章 正式分家第283章 爭與不爭第25章 階段性成果第452章 提前退休第308章 全民發錢第325章 靜悄悄的改變第287章 愚人節事變第401章 要當爺爺了第378章 金龜婿第364章 埃斯康迪達銅礦第364章 埃斯康迪達銅礦第273章 撐死膽大的第96章 領糧票第394章 老佛爺第139章 雪梨港第218章 不歡而散第68章 發言人第321章 意外的候選人第314章 第三個孩子第26章 地主家的傻兒子第73章 歸心似箭第301章 大丈夫不拘小節第261章 海上油井和背叛第393章 如願以償第173章 兔肉綜合徵第463章 動盪不安第17章 設計方案第223章 領證和婚紗照第225章 “閩德時代”第186章 高帽子第68章 發言人第269章 澳洲開發序幕第285章 孕第122章 招聘第447章 四合院和廢鈔第418章 格局打開第176章 終於來電了第359章 口徑即正義第194章 各取所需第262章 年終獎風波第452章 提前退休第276章 拍賣會(1)第211章 暖炕第366章 突遇大案第15章 末日罐頭第288章 私掠艦隊第152章 理髮店的新業務第47章 順應民意第2章 噩夢成真第390章 兩場婚禮第27章 空手套白狼第281章 別墅到手第53章 全家南下第315章 滿月酒第399章 新鮮木乃伊第301章 大丈夫不拘小節第32章 倉庫區第124章 暴漲的金價第330章 舉世矚目第386章 馬尾冰藻第373章 婚姻制度瓦解第31章 滿載而歸第296章 魚肝油第223章 領證和婚紗照第80章 第一夜第324章 家人們的反應第300章 老家來信第432章 倒數第五名第117章 竭澤而漁第409章 “春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