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不流放個太子還能叫秦王嗎?

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百姓們開始了新一年的耕作之事,翻土播種.

船司空縣郊外,一羣農民正在賣力的耕作者,有年輕人捲起了裳,光着腳走在土地上,手裡拿着犁,一頭老牛不慌不忙的走在他的前頭,遠處還有幾個忙碌的人,都是他的家人,忙到了中午,烈陽高高掛起,一家人方纔聚集在樹蔭邊,吃着餅,大口喝着水.

在此刻,從道路上走來了一衆行人.

他們都騎着駿馬,頓時就引起了這些農民的注意.

年輕人還好,只是探出脖子來看,老人卻是警覺的起身,拄着手裡的農具,身爲老秦人,數十年的操練和紀律幾乎融入在骨子裡,幾乎是看到生人的那一刻,就起了身.

畢竟,按着秦國的律法,若是看到生人,就必須要將這個人的情況稟告給當地的亭長,若是不及時報告,這個生人又犯了罪,那麼這一路上所有見過他的人都要連坐.

這就讓老秦人對陌生的面孔有着極大的牴觸.

可是,當看到那一羣人鮮衣怒馬,還有甲士跟隨的時候,老人就即刻低下了頭.

對高爵位的驚懼同樣融入在他們的骨子裡.

爲首的那位,騎着白色駿馬,身材極其高大,任誰看了,都得稱讚一聲好壯士.

這位壯士也注意到了路邊的農民,伸了伸手,跟隨着他的衆人都停了下來,壯士翻身下馬,將繩交給一旁的年輕人,又拉着一個孩子,就朝着耕地的方向走了過去.

一秒記住

這幾個農民趕忙起身拜見.

老人走上前,以濃郁的秦地口音問道:"客有什麼吩咐呢?"壯漢咧嘴笑了起來,示意衆人坐下來."你們都是船司空縣人?船司空縣哪裡的?"

"正是我們是鄭陽裡的農戶,從這條路走一里便能趕到."

老人說着,又急忙拿出了自己的驗,籍拿遞給壯漢來看,壯漢接過,仔細看了幾眼,隨後遞給了他.

"這頭牛是你們自己家的?""並非如此.""乃是裡中所借,憑證我這裡也有."

看着老人不安的模樣,劉長揮了揮手,說道:"老丈不必驚恐,我乃是舞陽侯樊伉,這是我的兒子樊安!"

周圍的那些農民聽到這句話,卻更加的恭敬,他們或許不知道舞陽侯是誰,可他們知道了面前這位是個侯,這就足夠了,老人還是有些見識的,在得知面前這位的身份之後,他的臉上甚至出現了喜色.

"我曾有幸跟隨您的阿父作戰,在軍中擔任車左.您與將軍一般威武雄壯!"

"哈哈哈,我雖雄壯,卻遠不如當今聖天子啊,當今聖天子那纔是雄壯啊,生死虎豹,有萬夫不擋之勇,天下無人能敵,就是舞..就是我阿父,也不是他的對手!"

聽着"樊伉"的吹噓,一旁的"樊安"只是翻了個白眼.這位樊伉,當然就是劉長.

劉長一番話,就取得了這些人的信任,倒不是因爲這些人好騙,只是因爲劉長有着身份證明,同時大概也沒有人敢在司隸地區冒充舞陽侯,除非他的地位比舞陽侯還要高.

老人也笑呵呵的恭維了起來,"早聽聞聖天子乃是雄壯猛士,只是舞陽侯戰戰先登,親斬最多,聖天子怕是不如他啊."…

這個先登,就是在攻城時第一個衝上城牆.按着秦國的律法,你若是能第一個登上城牆,還活着回來,就是一個人頭都沒砍,也能直接給你升三級的,何況,樊噲這個登城狂人在最先登城的同時還能親手看下三四十個人頭,有時候一個人衝的太快了,直接一個人俘虜一百來人,這可是攻城戰啊!!!

因此,漢軍都對樊噲的武力有着極大的自信.

在楚漢戰爭裡,論武力,那位一戰獨自斬殺了數百人的項羽顯然是天花板,屬於此時的武力天花板,甚至可能是全華夏的天花板,在正史裡能一個人砍好幾百個,一個人拿下一座城的,好像就只有這麼一位了,這戰績屬實比很多演繹還要離譜.

而樊噲大概就是第一梯隊了,緊跟其後,就如同曹參與韓信一般,緊隨其後,卻還是差了那麼一步.

不然,以項羽那般狂傲的性格,也不至於見到樊噲之後,稱一聲壯士,還給酒給肉,還聽進去了樊噲的勸諫,讓他坐下來,他對劉邦都沒這麼客氣,這大概就是過度練肌肉會吸引同性吧.

劉長此刻也沒有跟老人反駁,只是笑呵呵的聽老人講述高皇帝當初在老秦人裡招募士卒,去打項羽的事情.

"那箭矢跟雨點一樣啊,我們都害怕的不敢前進,手裡的盾都要裂了,舞陽侯大呵了一聲,頂着那箭雨就衝了上去,我當時嚇得閉上了雙眼,跟在他身後就開始衝了."

劉長聽着這些先登戰績,不由得搖着頭,心裡無限感慨,阿父麾下都是狠人.在兩漢時期,戰戰先登的,喜歡親自動手砍人的,漢初有個樊噲,漢末有個樂進,這兩位一高一矮,卻都是先登狂魔.

"那您也是先登啊.爲什麼爵位不高呢?"

"受了傷,腿腳不便,就未能參與後來的戰事"

劉長跟他們交談了許久,又令人拿出了吃的,邀請他們一起來吃,很快,劉長就跟這些人很熟悉了,吃飽喝足之後,劉長方纔笑着說道:"我其實是有事想要請求老丈來幫忙的."

"舞陽侯請吩咐!"老人起身就要行禮,卻被劉長攔下來.

劉長指着一旁的半大孩子,說道:"這是我的嫡子安."

"自幼頑劣,不服管教,惹是生非,糾結了一批勳貴子弟,在長安無惡不作!"

"我準備讓他在這裡住半年的時日,讓他也嚐嚐這底層之苦!"

聽到這句話,不只是劉安,就是站在身後默不作聲的張孟和呂祿都忍不住了.

"不可啊!!!"

幾個人同時出聲,那老人卻沒有忙着拒絕,只是打量着那孩子.劉安在前不久,犯了一件錯.

這過錯並不大,其實就是在曹姝教訓他的時候,他忍不住頂嘴擡槓,不過,這屬於老劉家祖傳的,都喜歡這麼擡槓,直到大漢滅亡的時候,一羣宗室不也是整天擡槓嗎?

可劉長卻抓着他這個過錯不放,將他帶出了長安.如今這意思,是要流放自己嗎???"阿父!!您不能什麼都跟秦王學啊!!"

"我豈能被流放!!""爲何不能?!"

"生長與婦人之手,不知民間疾苦,整日誇誇其談,就是要讓你嚐嚐這苦頭!"

"我要見大母!"

"別說是你大母,就是你大父現在爬出來勸我,我都要將你留在這裡!"…

看到如此倔犟的阿父,劉安頓時就明白,這廝是來真的了.

而呂祿卻忍不住說道:"陛.安並非是對生母無禮,只是嘀咕了幾句而已,若是您就要對他進行如此苛刻的懲罰,那豈不是要讓安揹負上不孝的罪名?這讓他以後如何能服衆?如何能辦事?"

"名聲不好就不能辦事?我怎麼就能辦?!"

劉長不悅的說道:"若不是看他年紀小,我就暫且廢了他的爵位,將他趕出去,任由他在外頭自生自滅三年,然後再帶過來了,就是年紀小,纔給他安排了人家!"

張孟向來是話少的,只幹實事.

作爲太后派的一員,他此刻也忍不住開口說道:"可安畢竟年輕啊,若是讓他留在這裡,出了什麼意外."

"不必多言!"劉長很是強硬的打斷了他們.

看着劉長這油鹽不進的樣子,衆人滿臉的無奈.

劉長卻看向了那位老者,笑着問道:"能否讓這個豎子在您家裡藉助一段時日呢?"

老人有些遲疑,劉長卻再次說道:"我會在暗中留下一個甲士來看守負責他的安全,也看着他,不讓他外出,或者讓其他人來打擾到他,你放心,這位甲士只聽我的命令,不會聽從他的命令,您完全可以將這豎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若是不幹活,就不要給他飯菜,吃一樣的,住一樣的,讓他換上尋常人家的衣裳."

劉安滿臉的不悅,"阿父你不必這麼做,我也知道底層是.""你知道什麼呢?""書裡的道理,和你所看到的道理是不一樣的!"

劉長厲聲喝斥,劉安不敢言語,劉長便令人去帶着劉安換衣裳."事成之後,我當有重賞!"

劉長對這位老丈也做出了許諾,他們也一家也不敢反對,只得答應.

在劉安進去換衣裳的時候,劉長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後,說道:"張夫何在?"

"臣在!"

一位尋常的郎中走了出來,這人長得濃眉大眼的,一臉的正派,跟張孟如出一轍,他就是張孟的兒子,張夫.

他跟自己的阿父一樣勇猛剛烈,而脾氣要比他阿父還要火爆的多,他最初是在武庫擔任小吏,劉長壓根就不認識他,直到某一天,宗室裡幾個豎子喝了酒,趁着酒勁想要去武庫拿點真傢伙來玩,甲士阻攔,他們就仗着自己的身份來恐嚇,甚至動手.

而甲士們一看,面前站着的都是一羣諸侯王,河西王,北庭王,西庭王,燕王太子,哪裡又敢真的還手,被他們弄得連連後退,就在這個時候,豎子們遇到了張夫.

張夫表示這裡是廟堂武庫,要求他們後退,否則就不客氣了.豎子們並沒有將這個年輕的小吏放在眼裡.劉祥甚至上前挑釁,用劍鞘來捅他的胸口.

暴怒的張夫一巴掌打在劉祥的臉上,劉祥整個人都被打懵了,除了阿父,仲父,阿母,姨母,大母,安之外,居然有人敢打我??

隨即,劉啓和劉卬上來幫忙,跟張夫扭打在一起,張夫以一敵四,扭打了許久,被打的鼻青臉腫的,可面前幾個諸侯王,那就被打的更慘了,這廝不留情面,也完全不顧及這些人的身份,招招都是打鼻樑,當柴武帶着人趕來的時候,張夫正騎在燕王太子的身上猛打.…

看着倒在地上痛呼的諸侯王們,柴武二話沒說,就將這小吏綁起來送到了劉長的面前.

此刻,柴武方纔告訴劉長,這小吏是衛尉張孟的兒子.

劉長也很是驚訝,打量着面前這位勇猛且有膽魄的暴躁傢伙,頓時斷定,這廝是個當將軍的好手.

要知道,那個劉卬年紀雖然小,卻也繼承了仲父的一些武力,達不到劉長這麼變態的程度,可打個甲士都是輕輕鬆鬆,這些豎子們一擁而上,還被打的這麼慘,這人是能打的,最難得的是,他敢抓着一羣諸侯王打,劉長要的就是這種人啊!

劉長故意板着臉,恐嚇他,"你毆打朕的猶子,不怕被誅族嗎?"

張夫卻回答道:"陛下令我們守衛武庫,若是因爲他們的身份就放任他們進去,那纔是該被誅族的罪行!"

劉長大喜,即刻讓他成爲了郎中.

劉長也有自己的想法,劉安麾下如今兩個舍人,一個善政,一個善文,面前這廝還年輕,稍微磨礪一番,也可以送到劉安麾下當個舍人,算是補齊了武這方面的短板,畢竟自己的兒子未來也需要猛士來鎮守四方啊.

而劉長不知道的是,站在他面前的這位張夫,就是歷史上的漢初猛將灌夫.

他的阿父張孟,因爲在劉長的影響下,多次抓捕劉長有功,故而不斷升遷,沒有再如歷史上那樣被灌嬰看中,收爲門客,甚至賜姓灌,因此他的兒子張夫,也就沒有變成灌夫.

歷史上,這位是周亞夫的部將,在他阿父戰死之後,他披上鎧甲,手拿戈戟,召集了軍中與他素來有交情又願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幾十個人,準備殺進吳軍營帳裡斬殺吳王,給他的阿父復仇.

可是當他走出軍營的時候,他的那些好友都不敢前進了,只有兩個人願意出來,還有十個他的隸臣跟隨在他的身邊.

他就帶着這些人一路飛奔衝入吳軍中,一直到達吳軍的將旗之下,陣斬數十,在所帶去的人全部戰死之後,灌夫寡不敵衆,又殺了出來,身上受重創十多處,醫治後沒有死,傷口剛好了一半,他又去找將軍請求讓自己再去衝陣,並說自己已經熟悉了地形,一定可以砍下敵人的將旗!

可週亞夫並沒有同意這個申請,不過這件事之後,灌夫就名揚天下了.

可惜,就因爲他那暴躁的脾氣,遊俠習氣,最後以不敬之罪被斬殺,更因族人橫暴被滅族.

劉長看着他,隨意的說道:"你留在這裡吧不要與安接觸,就安心看着他,不要讓外人來打擾他,也不要讓他逃離"

"唯!"

劉長沒有再多說什麼,將爲劉安所編造的證件留給了農民,以便官吏檢查,便帶着人離開了.

直到他離開,都沒有再去看劉安一眼.

呂祿有些悶悶不樂,畢竟是在他面前長大的孩子,如今被如此對待."唉,陛下的處罰太過.不過是頂嘴幾句而已"

"頂嘴沒什麼大不了的,朕也常常頂嘴.""那您這是"

"先前朕讓他編寫啓蒙之書,這豎子居然引以爲恥.他做的好文章,能做好學問,跟着留侯也學會了不少東西,腹有良策,奈何,就是太高高在上,自視清高,他這個樣子,將來我如何安心將大事託付給他呢?"…

"啓在這方面都比他要優秀!"

呂祿嚇壞了,急忙說道:"陛下,這番話可不能說啊"

"有什麼不能說的.這豎子這麼發展下去,那就是一個大昏君無視民間疾苦,只懂得沉浸在文章之中做皇帝難道要看文章做的好不好嗎?要看他有沒有什麼學問嗎?"

"阿母對他太過溺愛,沒有人敢得罪他,更不曾吃過苦頭,朕這次,就是要讓他好好感受一下民間的情況,他不是一直都說要探索道嗎?道就在民間,這下他可以自己去探索了!"

"這麼對太子是否有點."

"呵,朕一定要留下遺令,往後太子都要去民間居住,真正去感受一下百姓的生活,免得都高高在上,誇誇其談,無所作爲!"

劉長都這麼說了,其餘衆人自然也就無法反駁什麼.當他們回到長安的時候,呂產老遠就看到了他們.

他看起來格外着急,一路跑到了兩人的面前.

"長弟啊,你這是去了哪裡,姑母連着派了三撥人去找你,非說要你將安帶回來."

劉長聽聞,臉色甚是平靜.

"傳朕的命令,讓那些人都回來,再敢私自出城者,棄市!"

呂產一愣,正要說什麼,劉長低下頭來,死死盯着他,呂產頓時就慫了,"唯!!"

劉長這才縱馬進了長安城.

呂祿還是很擔心,可劉長看起來完全不在意這件事,"身毒國的使者不是說今天趕來嗎?難道還沒有趕到?"

"陛下,這些蠻夷不曾見過大漢這般雄偉的大國,進了大漢之後,只怕是沿路觀看盛世景象,遲遲不能趕到."

"讓馮敬安排好相關事宜!""唯!!"

第214章 羣賢的盛宴第468章 這是太尉還是縣尉??第120章 總有人得放下痛苦第212章 第二代的張不疑與召平第652章 學我者死,類我者也死第476章 宗室老六第368章 當天子親自批閱奏表之時第357章 太子安和他的徵北大將軍第857章 平城的天空今天老狼依舊十六歲!第458章 大漢長公主第120章 總有人得放下痛苦第749章 什麼情況?第332章 羣賢將至第545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82章 賠我戰車!第150章 季布第726章 天資愚鈍第512章 單于之死第297章 上有昏君,下有佞臣第680章 他還是個孩子啊!!第254章 這都是爲了你好第505章 闔家團圓第683章 威名在外第628章 溫柔的阿父第875章 帶走第875章 帶走第513章 來了個更狠的第134章 你誰啊??第879章 未來第133章 我不是不懂第214章 羣賢的盛宴第609章 秦皇漢文第466章 朕實在是付出太多了第84章 就是來給你跳個舞助興第600章 夏侯竈第771章 浮丘伯:身毒專用版第131章 爭執永遠都不會消失第828章 豁然開朗第78章 欒布!劈了他!(求首訂啊!)第202章 天下何人不通唐第153章 劉長給冒頓的回信(二合一)第420章 人形外掛第211章 法家的鷹犬第208章 我是你祖宗!!第853章 論孝第609章 秦皇漢文第684章 國之羣賢第510章 大漢不夜城第764章 安息人所爲!!第253章 敵在未央宮第63章 呂后打人啦!第489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55章 悔不當初第812章 何人知你?第894章 呂后第302章 從未聽聞第766章 是好是壞第791章 不如父第604章 人才濟濟!第324章 打完就走第364章 三賢治西南第611章 故人相見第497章 千牛侯第484章 有朋自遠方來,鞭二十,驅之別院第655章 鈔能力第386章 大漢皇帝不是人第722章 大祭酒第721章 是來朝聖的第57章 蓋公第568章 人老了記性差第489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728章 只能罵一罵好人第339章 撈人布第749章 什麼情況?第666章 良善之家第552章 朕只負責點頭第752章 韓嬰使趙第361章 某徹侯的爽文人生第280章 挑釁也不是這麼個挑法第508章 來自高學問的迫害第530章 好漢劉老七第240章 過秦論第3章 大小無賴第472章 一丘之貉第667章 王恬啓第55章 趙王劉如意第889章 廟堂的禮法第49章 誰去喊一下太醫令?第602章 連張不疑都像個賢臣第381章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第600章 夏侯竈第668章 自古法家不善終第461章 那甲士能做郎中令嘛?第585章 這是個聖賢啊!第583章 差點就圓不上第470章 君臣之重擔因事請假第149章 冒頓的信第818章 不像話
第214章 羣賢的盛宴第468章 這是太尉還是縣尉??第120章 總有人得放下痛苦第212章 第二代的張不疑與召平第652章 學我者死,類我者也死第476章 宗室老六第368章 當天子親自批閱奏表之時第357章 太子安和他的徵北大將軍第857章 平城的天空今天老狼依舊十六歲!第458章 大漢長公主第120章 總有人得放下痛苦第749章 什麼情況?第332章 羣賢將至第545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82章 賠我戰車!第150章 季布第726章 天資愚鈍第512章 單于之死第297章 上有昏君,下有佞臣第680章 他還是個孩子啊!!第254章 這都是爲了你好第505章 闔家團圓第683章 威名在外第628章 溫柔的阿父第875章 帶走第875章 帶走第513章 來了個更狠的第134章 你誰啊??第879章 未來第133章 我不是不懂第214章 羣賢的盛宴第609章 秦皇漢文第466章 朕實在是付出太多了第84章 就是來給你跳個舞助興第600章 夏侯竈第771章 浮丘伯:身毒專用版第131章 爭執永遠都不會消失第828章 豁然開朗第78章 欒布!劈了他!(求首訂啊!)第202章 天下何人不通唐第153章 劉長給冒頓的回信(二合一)第420章 人形外掛第211章 法家的鷹犬第208章 我是你祖宗!!第853章 論孝第609章 秦皇漢文第684章 國之羣賢第510章 大漢不夜城第764章 安息人所爲!!第253章 敵在未央宮第63章 呂后打人啦!第489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55章 悔不當初第812章 何人知你?第894章 呂后第302章 從未聽聞第766章 是好是壞第791章 不如父第604章 人才濟濟!第324章 打完就走第364章 三賢治西南第611章 故人相見第497章 千牛侯第484章 有朋自遠方來,鞭二十,驅之別院第655章 鈔能力第386章 大漢皇帝不是人第722章 大祭酒第721章 是來朝聖的第57章 蓋公第568章 人老了記性差第489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728章 只能罵一罵好人第339章 撈人布第749章 什麼情況?第666章 良善之家第552章 朕只負責點頭第752章 韓嬰使趙第361章 某徹侯的爽文人生第280章 挑釁也不是這麼個挑法第508章 來自高學問的迫害第530章 好漢劉老七第240章 過秦論第3章 大小無賴第472章 一丘之貉第667章 王恬啓第55章 趙王劉如意第889章 廟堂的禮法第49章 誰去喊一下太醫令?第602章 連張不疑都像個賢臣第381章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第600章 夏侯竈第668章 自古法家不善終第461章 那甲士能做郎中令嘛?第585章 這是個聖賢啊!第583章 差點就圓不上第470章 君臣之重擔因事請假第149章 冒頓的信第818章 不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