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真是宣德爐?

“追封我肯定知道啊。”

此時,唐清華尷尬笑道:“只是不明白,無緣無故的,幹嘛要追封一個和尚而已。”

“能稱爲緇衣宰相的,會是普通和尚嗎。”俞飛白鄙夷道:“人家上朝的時候,穿着王公貴族的衣服;下朝的時候,就穿着緇衣袈裟。明成祖永樂皇帝見了他,都不叫名字,而是叫少師,太子少師。”

“那又關宣德皇帝什麼事。”唐清華嘀咕起來。

這個時候,王觀有些明白了,輕輕笑道:“清華,你知道宣德皇帝是誰嗎?”

“肯定知道啊。”唐清華點頭道:“明代很荒唐的一個皇帝,貌似喜歡一個叫鳳姐的民間女子,而且寵信大太監劉謹,搞得寧王造反,最後落水死了……”

衆人一聽,頓時愣住了。

“哈哈……”

半響之後,俞飛白瘋狂大笑起來,捧腹喘氣道:“清華,你是故意逗樂是吧。那明明是正德皇帝,你怎麼把他和他的祖宗宣德皇帝混爲一談了。”

“那是兩個人?”

唐清華有些意外,隨即臉孔一紅。天可憐見,他真的不是無知,只不過是聽到大家德呀德呀的叫喚,第一印象就是正德皇帝了。

“清華,明宣宗宣德皇帝,與明武宗正德皇帝,確實是兩個人,而且相差了一百年。”王觀微笑道:“宣德皇帝朱瞻基,那是明代的第五個皇帝,他是永樂皇帝的孫子。傳說在永樂皇帝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他夢見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

“在古代,大圭象徵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朱棣,正說明要將江山交給他。非常巧合,朱棣醒了以後就聽到彙報,他的孫子出生。這個孫子,就是後來的宣德皇帝。”

此時,王觀笑呵呵道:“說起來也有趣,朱棣很討厭自己的長子,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因爲朱高熾長得很肥胖,走路也要人攙扶。這對於英武雄壯的朱棣來說,生養出這樣的兒子,簡直就是一種恥辱。”

“另外,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與他頗有幾分相像,而且作戰勇猛,在武將中威信很高,並且在靖難之役中,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朱棣也曾經許諾,要把江山傳給二兒子。”

王觀比劃道:“大兒子孱弱,二兒子英武。正是有了這樣的對比,朱棣奪了江山之後,就開始糾結了,到底要將皇位傳給誰呢?不過,朱棣也沒有苦惱多久,因爲朱高熾生了個好兒子。作爲長孫的宣德皇帝,從小敏慧異常,深得朱棣的喜愛。在考慮皇位傳承的過程中,第三代繼承人的平穩過渡,也佔據了很重要的因素。”

“這就是所謂的好聖孫,據說清代康熙皇帝傳位給雍正皇帝,很大程度就是考慮到乾隆皇帝的聰穎。”俞飛白在旁邊補充起來。

“言歸正傳,反正在朱棣在位期間,幾次遠征漠北,讓太子留守京城。道衍和尚就承擔了太子、太孫的輔導講讀,稱爲三代帝師一點也不爲過。”

王觀沉吟道:“所以說,宣德皇帝即位之後,懷念道衍和尚的教導,鑄造一個大爐子,讓一些和尚供奉他,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沒錯沒錯。”皮求是點頭道:“道衍和尚和朱棣亦師亦友,在他死了以後,朱棣還給他造墓塔,立神道碑呢。碑塔就在房山那邊,我曾經去見過。”

“不說人了,說爐子!”鬧了個烏龍,唐清華很尷尬,急忙轉移話題道:“這麼大的爐子,該是怎麼造出來的?”

“八尺高的大鼎都造得出來,更何況三尺高的爐子。”俞飛白隨口道:“清華,不要小看了古人,但凡能用手工製作出來的東西,對於古人來說,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

“我問的是工藝。”唐清華沒好氣道:“別扯其他。”

“工藝……”俞飛白眼睛溜溜一轉,瞎蒙道:“這是這樣造唄,在地上挖個坑,做好了模型,把燒化的銅汁澆灌進去,然後冷卻打磨。”

“切,別以爲我不知道,這是永樂大鐘的做法。”唐清華鄙視道:“不要忘記了,當初還是我們一起逛的大鐘寺,人家講解的時候,我也在旁邊聆聽。”

“大爐和大鐘也差不多的。”俞飛白嘴硬道。

“果然,問你也是白瞎。”唐清華切的一聲,回頭請教道:“錢老,您說說看,大爐子是怎麼鑄成的。”

“這個不好說。”

此時,錢老專注的觀察爐子,聽到詢問之聲,幾秒鐘之後才反應過來,溫和笑道:“中國有三大傳統鑄造工藝,分別是泥範法、鐵範法和失蠟法。永樂大鐘就是採用泥範法鑄成,至於這個大爐,就需要仔細研究才知道答案了。”

“不過,一般情況下,比較小型的爐子,就是用失蠟法制作的。根據史料記載,明代宣德年代製造的那批宣德爐,就是用黃蠟作模坯,經過裝澆口、上料、煮蠟、烘烤模、澆鑄打磨等幾十道工序,才最終成型。”

錢老娓娓而談道:“期間,精煉十二遍是基礎,還要在爐子成型的時候,浸泡在特製的水銀之中。泡了幾十天,等到水銀滲入銅骨,才取出來再進行燒煉和烤煉。就是經過了這道水銀浸泡的工序,爐體纔會呈現豔麗明亮的彩光和寶色。”

“之後,就是滲入赤金了。在燒煉的過程中,把提純後的金粉灑在爐體表面,然後在高溫的灼燒下,金粉慢慢的滲透爐中,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呈現絢麗的色澤效果。”

說到這裡,錢老也有幾分驚歎:“就是經過這些特殊的工序處理,最終成型的宣德爐,纔會寶光四射。儘管經過一段時間,寶光會收斂起來,但是把玩一段時間,就會重新露出耀眼的奪目奇光,美不勝收。”

“舉世公認,宣德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能從黯淡中發奇光。而且放在火上燒久了,色彩燦爛多變,熠熠生輝。”在說這話的時候,錢老目不暇接的打量眼前的大爐,眼睛散發出陣陣驚喜漣漪異彩。

“錢老……您的意思是?這個,真是宣德爐?”俞飛白不敢相信道:“這麼大的一個……不太可能吧。”

“爲什麼不可能?”錢老微笑道:“當年,宣德皇帝下令鑄造一批香爐,有人說鑄造了三五千多個,也有人說是一萬多個。這些香爐,絕大部分陳設在宮廷的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給了皇親國戚,及功名顯赫的近臣和各個香火旺盛的廟宇。”

“當年,道衍和尚曾經在慶壽寺居住長達二十年之久,甚至是在寺中圓寂的。由於他的原因,這個寺院的香火十分旺盛,也是京城名寺之一,自然也有被賜予香爐的資格。所以說,這個大爐的來歷,也不用質疑。至於爐子的規格……”

錢老輕輕搖頭道:“飛白,誰告訴你,宣德爐只能精緻小巧,不能這樣高大的?”

“流傳下來的真爐規格,還有史料的研究……”俞飛白纔想解釋,卻讓錢老打斷了。

“飛白,你就是被史料研究矇蔽了眼睛。”

錢老微嘆笑道:“要知道宣德爐燒造出來之後,註定是宮廷御用物品,只有小部分流入到民間。不過,流入民間的東西都在高官權貴手裡,普通的文人百姓,根本無緣一見,怎麼可能知道其中的詳情,也談不上研究了。”

“再之後,就是到了明末崇禎時期,大明王朝內優外患,連年戰爭,國庫空虛,崇禎就將內府庫藏的歷代各種銅器,全數發給寶源局,拿去熔鑄錢幣,其中包括上古三代及宣德年間的銅器。”錢老苦笑道:“這種情況下,不管宣德爐是一萬多件,還是三五千件,估計也存留不了多少。哪怕說,明宮廷留下了一部分真爐,可是經過了李自成攻入京城、滿清鐵騎入關的事件之後,這部分真爐恐怕也蕩然無存了吧。”

“這也是爲什麼到了康雍乾年間,宣德爐仿品大量涌現的原因。主要是真品都沒有了,只能鑄造一些仿製品聊以自慰。”

錢老搖了搖頭,繼續說道:“也就是說,大家都不能肯定宣德爐有沒有這種形制的大爐。可能還有更大型號的,但是沒有流傳下來,只有一些小號的真爐在動亂中得以倖免。所以說,世人就以這些小號的爐子爲藍本製作仿品,久而久之,就讓大家覺得宣德爐沒有大爐了。”

“呃,也不是沒有可能……”俞飛白動搖了。

“飛白,你不要考慮什麼型號。”

這個時候,錢老微笑道:“如果這是宣德爐,你會怎麼鑑別真僞?”

“看鑄造工藝、銅質、款識、色皮……”俞飛白列舉起來,然後不好意思道:“當然,我知道這樣看,至於看得準不準,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沒人笑話他,因爲其他人也拿捏不準。真品宣德爐是個迷,至今爲止,世上還沒有公認的標準器可供參考比對。哪怕可以確定這個大爐就是宣德年間製作的,也未必就是大家認定中的宣德爐……

第450章 見血了!第758章 當時名士第367章 等待的痛苦第966章 媒體的盛宴第293章 讓人驚喜的訪客第328章 表裡不一,惱羞成怒第448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666章 小木箱,大案子第298章 等着看好戲第107章 雙贏的交換第398章 黑市拍賣(2)第283章 廉價的東西第941章 葡萄酒,滋味不錯第981章 十年磨一劍第174章 拍賣會前奏第554章 極品大紅袍第520章 交流心得體會第898章 不去英國不行了第859章 福字碑,釉裡紅第783章 求個心安罷了第482章 變異的手鐲第556章 萬物靜觀皆自得第413章 新聞發佈會第749章 夜光杯的傳說第352章 禮物第671章 雍正遺寶第174章 拍賣會前奏第480章 發現什麼破綻?第867章 青銅禮器第936章 一票難求!第932章 隱畫,鍾馗第614章 把人埋了,東西歸你第296章 神奇的透光鏡第537章 也算是因果報應第142章 書畫作品也有反串第181章 未來計劃,馮家失竊第199章 代溝呀,分明就是代溝第220章 封缸酒,邢窯瓷第645章 一般黑,月山貞一第386章 竟然是真的!第1026章 頁紙千金第369章 你的鳥兒不錯嘛第100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204章 壁壘森嚴的寶庫第500章 招個大掌櫃第1029章 歌以詠志第973章 堪輿第163章 來一場比試第132章 大西之寶第944章 丹書鐵卷第976章 尋龍第57章 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第125章 世風日下,古道熱腸第341章 先談條件再動手第484章 一起回家第915章 閉門羹第1028章 矢志必得第720章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人物第172章 水太深,不要參合第405章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第429章 一切只是開始第509章 不值錢的玩意第686章 夭折的大項目第852章 水精第956章 夾牆,房樑第946章 又立功了第231章 爲了我們,你犧牲一下第6章 古瓷片第1057章 一輩子的事業第331章 乖乖賠禮道歉第70章 關鍵的一票第235章 王觀同學太過分了第642章 袖裡青蛇膽氣粗第104章 你怎麼看?第308章 賺了一千倍第466章 不是一般的低端第376章 潘家園“鬼市”(4)第88章 想要揀漏,運氣纔是關鍵第478章 珠光寶氣第887章 黃金寶匣第1052章 國家寶藏(2)第344章 矢車菊藍第934章 真正的大餐第733章 又一件轟動全國的重寶第1014章 安排了後手第940章 跌宕起伏,高潮不斷第362章 很有名的短劍第539章 有兩把刷子第406章 有恩必報第50章 三足金蟾(1)第393章 文房第五寶第716章 順水人情,一舉兩得第403章 好大的八卦第799章 瓷母第911章 逐漸浮出水面第659章 梳妝奩,失竊事件第884章 壁畫的玄機第646章 好像有貓膩第555章 頑石老人第643章 霸道之劍:工布
第450章 見血了!第758章 當時名士第367章 等待的痛苦第966章 媒體的盛宴第293章 讓人驚喜的訪客第328章 表裡不一,惱羞成怒第448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666章 小木箱,大案子第298章 等着看好戲第107章 雙贏的交換第398章 黑市拍賣(2)第283章 廉價的東西第941章 葡萄酒,滋味不錯第981章 十年磨一劍第174章 拍賣會前奏第554章 極品大紅袍第520章 交流心得體會第898章 不去英國不行了第859章 福字碑,釉裡紅第783章 求個心安罷了第482章 變異的手鐲第556章 萬物靜觀皆自得第413章 新聞發佈會第749章 夜光杯的傳說第352章 禮物第671章 雍正遺寶第174章 拍賣會前奏第480章 發現什麼破綻?第867章 青銅禮器第936章 一票難求!第932章 隱畫,鍾馗第614章 把人埋了,東西歸你第296章 神奇的透光鏡第537章 也算是因果報應第142章 書畫作品也有反串第181章 未來計劃,馮家失竊第199章 代溝呀,分明就是代溝第220章 封缸酒,邢窯瓷第645章 一般黑,月山貞一第386章 竟然是真的!第1026章 頁紙千金第369章 你的鳥兒不錯嘛第100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204章 壁壘森嚴的寶庫第500章 招個大掌櫃第1029章 歌以詠志第973章 堪輿第163章 來一場比試第132章 大西之寶第944章 丹書鐵卷第976章 尋龍第57章 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第125章 世風日下,古道熱腸第341章 先談條件再動手第484章 一起回家第915章 閉門羹第1028章 矢志必得第720章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人物第172章 水太深,不要參合第405章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第429章 一切只是開始第509章 不值錢的玩意第686章 夭折的大項目第852章 水精第956章 夾牆,房樑第946章 又立功了第231章 爲了我們,你犧牲一下第6章 古瓷片第1057章 一輩子的事業第331章 乖乖賠禮道歉第70章 關鍵的一票第235章 王觀同學太過分了第642章 袖裡青蛇膽氣粗第104章 你怎麼看?第308章 賺了一千倍第466章 不是一般的低端第376章 潘家園“鬼市”(4)第88章 想要揀漏,運氣纔是關鍵第478章 珠光寶氣第887章 黃金寶匣第1052章 國家寶藏(2)第344章 矢車菊藍第934章 真正的大餐第733章 又一件轟動全國的重寶第1014章 安排了後手第940章 跌宕起伏,高潮不斷第362章 很有名的短劍第539章 有兩把刷子第406章 有恩必報第50章 三足金蟾(1)第393章 文房第五寶第716章 順水人情,一舉兩得第403章 好大的八卦第799章 瓷母第911章 逐漸浮出水面第659章 梳妝奩,失竊事件第884章 壁畫的玄機第646章 好像有貓膩第555章 頑石老人第643章 霸道之劍:工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