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老闆時不時的有個驚人之舉,什麼銅佛啊,石像啊、人民幣的稀有品、瓷器、黃花梨等等有些檔次的貨,隔一段時間就會買到一件半件,所以財富慢慢的積累起來,還真把搖搖欲墜的老房子翻蓋了,乘機把大兒子嫖過的一個小雞變成了媳婦。
溫蒂說她也買過雞老闆的破爛,總體沒得到多少便宜,畢竟溫蒂不是張天元,那撿漏的本事還得好好練練才行的。
張天元跟着溫蒂來到了雞老闆的汽車古玩店旁邊。
雞老闆顯然沒認出溫蒂。
畢竟時間隔得久了,再加上雞老闆歲數大了,這眼睛也不太好,所以只當是兩個陌生人。
張天元也沒跟這人囉嗦,直接開門見山地就問雞老闆最近有沒有弄到什麼好貨。
雞老闆的兩個兒子在國內鏟地皮,雖然說最近幾年農村人也精明瞭,很多東西都不會便宜賣給別人。
可是千萬別忘了,在農村,很多人就算手上有寶貝,可他也沒辦法把東西賣出去。
因爲他不知道路子。
他必須得通過這些鏟子才能賺錢。
有時候明知道自己賣得便宜了,可還是得賣。
“我上了一個四扇屏,鄭板橋的竹子,很不錯,你要喜歡,可以看看。”
雞老闆所謂的四扇屏並不是鄭板橋的畫,可是一提到鄭板橋不覺讓人精神振奮,可惜沒那麼牛掰,那是一幅刺繡,很文雅的貨色,他眉飛色舞的向描述,倒是讓張天元產生了幾分興趣。
“拿出來看看吧,如果真是好東西,那我肯定買。”
雖然說張天元對刺繡這些東西不是很明瞭,但總歸他是有鑑字訣的,實在自己解決不了的東西,乾脆老實交給鑑字訣也就是了,真沒什麼好丟人的。
雞老闆拿出了東西。
張天元那麼一瞧,這東西不錯,完全是鄭板橋的竹子風采,有圖有字,文雅娟秀,那細細的批線和精緻的繡工,雖然針法比較單一,卻把鄭板橋原作的風貌反映的淋漓盡致。
搞刺繡的朋友知道,越是針法單一的好繡工,年代越早。
針法是在實踐中創造的,越是往後,創出的繡法越五花八門。
很明顯,貨物是清代,那淡淡的黃色絲綢做地,更增添了幾分古色古韻。
東西確實不錯,雖然張天元在刺繡方面不是特長,但畢竟是個古董鑑定方面的大師,不用鑑字訣,都能看出來這東西不俗了。
“多少錢?”
張天元好奇地問道。
雞老闆笑了笑,然後還神秘兮兮地四下看了看,這才說道:“我要至少一萬掛零,因爲有人給到一萬塊了,我沒有賣。”
“你這東西值一萬美金?”
張天元不信。
“說錯了,是一萬人民幣,我要美金,當然人民幣也行,反正這位老闆你是知道的,我沒有美國綠卡,說不定過兩天就要回去了,帶着美金可能反而不方便。”
雞老闆說道。
“哎呀,你這倒是給我出難題了,這樣吧,我給你一千美金,東西賣給我怎麼樣?”
張天元用鑑字訣鑑定過了,這幅刺繡還真是清代的東西,雖然說不是什麼名家的作品,可是這種東西好歹它也算是個古董,如果流落在雞老闆這樣的人手裡,那估計過不了多久就該被弄壞了。
所以啊,他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應該買下來。
雞老闆這傢伙明顯是個嗜錢如命的人,而且對於東西還不是很懂,一千美金雖然不夠一萬人民幣,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雞老闆稍微猶豫了一下就答應了。
今天這刺繡且不說了,張天元聽溫蒂說起過這雞老闆乾的另外一件蠢事兒,就是沒眼光作的。
某天,雞老闆剛打開門不久,正無所事事的坐在雜貨堆裡發呆,忽然兩個人上門了,雞老闆認識,是同行裡的鏟子。
他們在近郊的一個村子裡鏟貨,遇到一條書桌,農家少二千元不賣,他們看不準,不敢招呼,要求雞老闆去看個究竟,買成後按規矩給提成。
鏟子說的村子就在市邊上,幾乎跟市裡連在一起,分不出裡外了。
雞老闆聽說,不敢怠慢,趕緊鎖了店面,叫了出租三輪車,一路突突突的奔了去。進到院子裡,看到那件桌子。
雞老闆別看賣古董多年,跟好多東西熟絡,可對木器仍舊處在面熟的層面上,他左看右瞧,上上下下看了個遍,愣是沒弄個分明。
“這是個鐵梨木的!”雞老闆認定了。
鐵梨木屬於硬木,檔次卻比較低。
排在紫檀、黃花梨、紅木之後,如此說來,其檔次就打了折扣。
一個書桌二千塊,雞老闆犯了思量,要知道,他家的貨色多是三錢不值兩文買來的,只有真正確認無疑的上等貨,他纔會花上千塊的大價錢購買。
所以,既然是鐵梨木的,他就猶豫了。
在這裡不能不說一句:鐵梨木做傢俱,盛行於明代,到了清代用鐵犁做大件傢俱的現象幾乎絕跡了。
也就是說,鐵梨木傢俱年份都好,以明代居多。
它屬於硬木,年份又好,用腿肚子想一想都知道兩千塊那是個便宜!
雞老闆回到店裡,望着成堆的爛貨,準備好好想一想。
他的店內蒐集了不少茶壺,多是七八十年代的貨色,收來很便宜,有點毛病的三塊兩塊,沒毛病缺蓋的不過五塊,帶蓋子的也就十塊八塊。
那些壺剁成了小山,雞老闆十五塊起價銷售,二十三十的賣,稍微好的賣到一百多元,利潤不低,每個星期四都能賣上千塊,賺頭不少。
所以,他望着成堆的茶壺出神:二千塊能買多少茶壺啊?還要給引路人提成,又是二百塊!
雞老闆帳算得精,又怕買回來虧了本,遠遠不如買茶壺更穩妥,所以沒了動靜。
那二位眼巴巴等了一天,沒得到回覆,心想雞老闆恐怕沒戲了,他們辛辛苦苦趟上的貨物,萬一被別人發現,被別人買了去,他們就白忙活了。
他們又動起別的腦筋,把電話打給一百里以外的一個古董販子。
這個古董販子也是老幹家,聽明白雞老闆的看貨經過,看到了機會,他明白就是鐵梨木的,也會有不小的收穫,所以立刻動身奔那個村,馬不停蹄的去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