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張老九想要挾持張天元,無非是因爲張天元的身份和地位.
只要能挾持張天元,絕對不敢有人隨便對他出手的。
當年張天元在公海上鬧出的事情,他可是聽說過的,一直都把這人當成了偶像崇拜。
只是現在需要挾持這個偶像來幫自己擺脫困境了,他必須得這麼幹,不然以後沒得混了。
然而這傢伙只聽說過張天元的英雄事蹟,卻似乎忘記而來張天元在打架方面,比他更猛。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簡直如同變戲法一般。
張老九的短刀瞬間就到了張天元的手裡。
本來是張老九要挾持張天元,最後卻成了張天元一腳將張老九踩在了地上。
“夥計,你們看着辦吧,這傢伙不光是入室搶劫,金額高大一百三十多萬,而且重傷金寶的父親,現在有持刀抗法,企圖殺害我。
這時而要是處理不好,我可會不樂意的。”
張天元回頭看了朋友一眼,說道。
“來人,把這傢伙銬起來,還有其他人一起。真是反了天了。”
朋友其實心裡頭也是陣陣後怕。
如果張天元有個什麼三長兩短,不光他這個警察做不了了,估計整個富城都得震盪。
現在這場面,是最好的狀況了。
他知道張天元不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但是卻絕對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
張老九這貨,選誰挾持不好,偏偏選張天元,這簡直是蠢到家了,做了一件世上最爲愚蠢白癡的事情。
警察們帶着一羣人上了警車,然後離開了。
當然,那三件古董也一同帶走了,畢竟那可算是證物。
張天元倒是不怕他們把東西弄壞了,這一,他還是很信任這些警察的。
畢竟以前也有過很多次的合作。
看着警車離開,劉金寶又一次給張天元跪下來,而且是涕淚橫流啊。
說了一堆感激的話,嘴巴都有些不利索了。
張天元看到這一幕就頭疼,回頭對李雲璐說道:“把這傢伙架起來,咱們也該回了。”
只是他剛準備離開的時候,忽然間眼前閃過了一道金光。
“屋裡頭有東西?”
剛剛警察雖然說把屋裡頭的東西都拿出來了,可是真得很難說他們沒有遺漏啊。
畢竟古董這東西,有時候真得很不起眼,除非是專家,否則看走眼的時候是很多的。
他急忙朝着屋子裡頭跑去。
劉金寶和李雲璐也跟在後面追了過去。
進到屋子裡頭,張天元開始四下裡尋找,終於鎖定了那金光產生的來源。
農家院的廚房裡頭,有一個放鹽巴的瓷質物品,就靜靜地躺在櫃子上。
裡面的鹽巴已經沒有了。
看起來這廚房也有很長時間沒有用過了。
上面甚至長出了不少的蜘蛛網。
“金寶,這也是你們家的東西嗎?”
張天元問道。
劉金寶此時已經停止了哭泣,看了看那瓷器搖了搖頭道:“不是,我從來就沒見過這東西,大概是這戶人家的吧。”
張天元了頭,都說富城百姓家裡古董多,這話還真是一不假。
在櫃檯上,其實有兩隻相仿的這種瓷器。
一個原來是放鹽巴的,另外一個,原來應該是放味精的。
裡面還有些許殘留,所以張天元可以看得很清楚。
在外人看來,這東西沒什麼稀奇的,可是在張天元看來,卻卻是兩隻相仿的清乾隆款礬紅御製三清茶詩碗和青花御製三清茶詩碗。
礬紅鮮明亮麗,青花淡雅純正。
兩碗均高5.4釐米、口徑10.7釐米、底徑4.8釐米;
敞口,深腹,圈足,內有“大清乾隆年制”篆書官窯款;
內外口沿下及外近底部爲如意紋;內底心圓形開光,內飾折枝的鬆、梅、佛手各一株。
兩碗的外腹部爲同一首乾隆御題詩,曰: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
鬆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
烹以折腳鐺,沃之承筐雪。
火候辯魚蟹,鼎煙迭聲火。
越甌潑仙乳,氈廬適禪悅。
五蘊淨大半,可悟不可說。
馥馥兜羅遞,活活雲槳澈。
偓佺遺可餐,林逋賞時別。
懶舉趙州案,頗笑玉川譎。
寒宵聽行漏,古月看懸玦。軟飽趁幾餘,敲吟興無竭”。
落款爲“乾隆丙寅小春御題”,末尾鈐“乾”、“隆”篆書圓、方二章。
全詩 句,110 個字,加上款文和印章,共10個字,書體爲楷書。
清朝歷代皇帝嗜茶,宮廷飲茶之風盛行,宮廷內務府專門設有“御茶房”。
其中以乾隆皇帝嗜茶聞名,品茶鑑水有獨到之處。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於乾隆八年規定,每年正月從初二至初十之間擇吉日在重華宮舉行茶宴,宴請文武百官,場面宏大。
“列坐左廂,宴用盒果盃茗”,飲茶品茗,聯楹賦詩,在宴會上,乾隆聖制《三清茶》詩,最後還會賞賜給近臣宮廷御製的“三清茶碗”以示恩寵。
那麼什麼是“三清茶”呢?
三清茶以貢茶爲主料,佐以清高幽香的梅花、清醇瑩潤的松子、清雅芳香的佛手,三樣清品,合稱“三清”。
“三清茶宴”爲乾隆帝所創,古代皇帝在茶中加梅花、松子、佛手這三樣清品,招待大臣,有着吉祥的寓意梅花寓一種精神,象徵五福;松柏四季常青,凌寒不凋,寓意長壽;佛手諧意福壽。
其調製方法是以乾隆皇帝最愛喝的龍井茶爲主料,將佛手切成絲投入瓷壺中,衝入沸水,投入龍井茶,然後沖水至滿壺。
與此同時,用銀匙將松子仁、梅花分到各個蓋碗中,最後把泡好的佛手、龍井茶衝入各杯中,這就是“三清茶”。
乾隆皇帝在御製《三清茶》詩題後自注雲:沃梅花、鬆實、佛手,啜之,名曰三清。
乾隆認爲,以上三種物品皆屬清雅之物,以之瀹茶,具幽香。
“三清茶”是乾隆皇帝的最愛,每次舉行茶宴時,須擇一宮廷時事爲主題,羣臣聯句吟詠,目的在於示惠聯情,參加者多爲詞臣,如大學士、九卿及內廷翰林。
把吟詠的詩句抄錄在茶碗上就變成了著名的三清茶碗,並將三清茶碗賞賜給大臣。
三清茶具是清代皇室定製的茶具,品種包括陶瓷、漆器、玉器等,三清茶瓷具以青花、礬紅釉爲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