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外祖陳

009 外祖陳

相較於沈氏這樣自北南遷過來的,陳氏理應是算是地道的江南人。

又相較於沈氏悠久的歷史和厚厚的傳承族譜,陳氏的底蘊更是顯得分外單薄——

陳氏僅僅是在沈四太太的太祖陳元清之後才發跡的。

陳元清此人,來歷已經難以追查,出來之時是孤身一人,並無父母族人。這麼一個人,在大興太祖立國,開恩科廣納天下人才之時,二十歲的陳元青脫穎而出,高中頭名。且在太極殿上,侃侃言談“安民七要”,得太祖帝賞識,點狀元,委重任,從此成爲大興重臣,爲大興安定貢獻良多。在其經歷了太祖帝,又輔助太宗皇帝十幾載之後,才無病仙去。

太宗感念其功績,追封其爲文登公,給了其莫大的榮耀!

在文登公的光芒之下,其子陳次潛顯得並不那麼耀眼。他未曾科舉,卻是蔭封出仕,一直都在禮部領了個閒職,仕途之上實在沒什麼成就。這位陳次潛,癡迷於詩詞話本。他從不避諱,也不用筆名,一生留下無數詩詞作品——

到如今,隨便到那個書局看一看,哪怕是鄉間最寒酸的小鋪子,都能找到陳次潛的作品!陳次潛這個名字,只要是識字的,幾乎沒有人不知道!

哪怕這些被許多學究大儒斥責爲“閒書”。

只是很少有人知曉,他其實就是文登公的唯一嫡親的兒子罷了!

陳家到了第三輩,也就是四太太陳氏的父親陳澤復這一輩,總算不是單傳,有了嫡親兄弟三人。其中,身爲嫡長的陳澤復不墮文登公之名,十六歲下考場,場場獨佔鰲頭,竟然是連中三元!

在時任首輔多年的文登公的廕庇下,陳澤復的仕途自然也是一路坦蕩,點翰林,放外任,歸朝堂……六部歷練,任過禮部、工部尚書位,如今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已經坐了好幾年了。

誰都清楚,他是必然會入內閣的,只差一點兒時機罷了。

也就是說,陳澤復是如今當之無愧的重臣之一。

“……你的外祖,是個極其了不起的人。”沈大太太將陳家的情況簡要地向沈柔凝解說一番,見沈柔凝震驚之中多有不解,隨即又無奈笑道:“你是不是想問,有陳家如此顯赫的姻親,爲何大家都從來不做談論?”

沈柔凝點點頭。

她的母親沈四太太陳氏,無論她性格多麼冷漠,從她的身上,從她周身平常的神態舉止,任誰都能一眼瞧出她出身不一般,絕對是個自幼被良好教養的閨秀。

她曾經猜測過,陳氏是否爲罪臣之後……但後來再發現,又不像。

不是罪臣,爲何又瞞着輕易不對人說……如此矛盾,沈柔凝自然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

沈大太太有些遲疑,片刻之後,才嘆息道:“其實,大家都是不清楚你母親的出身。你父親母親的婚事是怎麼成的,我卻是並不知曉的。只是知道,你母親嫁進來的時候,除了一個範嬤嬤和一些日常衣服首飾之外,別無一點兒陪嫁。”

“沒有陪嫁?”沈柔凝愣住了。

嫁妝的多寡,對於女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陳家,顯然不是出不起嫁妝的人家。陳氏又是唯一的嫡女。

怎麼會沒有嫁妝。

“而且,當時,你母親額角之傷的結痂未退。”

傷口都沒長好就嫁了人,可見當時成親是多麼匆忙。

沈大太太回想當時沈四太太陳氏回到沈家村敬茶認親時候的模樣,有些感慨出神,片刻之後,她有些苦笑,道:“當年有族中長輩開口詢問了幾句……你母親並不解釋,只冷漠開口說,若是不喜她,和離也好,休棄也罷,都隨沈家。”

這樣的話,就異常嚴重,也很不中聽。

“之後,大家也就沒有問。”沈大太太道:“且你母親一直在院子中幾乎不與族人交往,加上你父親在外異常維護她,大家想到她額角傷痕,也都體諒她,再少問她過去如何了。”

沈氏族人一開始對沈四太太很是有些意見。

畢竟,都是親戚,住的又近,像陳氏那麼神態冷態一開口就硬邦邦傷人的,實在讓人着惱。但陳氏這麼多年都不出院子,大家想起她一個女人那樣的花容月貌卻毀了,也就逐漸覺得她十分可憐起來。

沈四老爺爲人又真不錯。

生的兩個孩子也是聰明惹人疼愛的。

都是一家人,又沒什麼矛盾,惱過之後,也就開始能夠體諒,將人往好處思想了。

“我同你說的這些,你心中有數就好。”沈大太太摸了摸沈柔凝的額頭,道:“不論當年在你母親身上發生了什麼,都是不與你們這些小輩相干的。你儘管放心就是。”

沈柔凝點點頭,心中卻在思量——

連嫁妝都沒有……

難道陳氏當年犯下了大錯,惹了陳家不肯認陳氏這個女兒,這才匆匆將其打發給了癡情的外地人沈四老爺?也因爲此,陳氏怨恨上了孃家人?

如此的話,這些年四太太從不與京城通信,也能解釋了。

長輩間的恩怨,但凡家風還不錯的人家,都不會波及小輩身上。更何況是陳家那樣的書香門第,權臣之家。

作爲陳家唯一的一對外孫輩,想來陳氏會報以極大的善意。

“多謝大伯孃教誨。”沈柔凝真心實意地同沈大太太道了謝,道:“凝兒知曉如何做了,必不會讓大伯孃失望的。”

“你這孩子。”沈大太太又是欣慰又是感慨,嘴脣嚅動一下,最後嘆息一聲,說起了行李之類的來。

若真是陳氏當年有錯……沈端榕是男孩子,又年幼,影響有限;但沈柔凝卻已經滿十歲了……只是希望,當年陳氏將事情瞞的很緊,日後也不會被再次扒出來罷。

沈柔凝並不知道沈大太太心中的憂慮。

她留意到的是,沈大太太與她交談之時,右手會不經意地放在桌上的一個信封上過一下。

沈柔凝不動聲色地看了幾眼,認出了這是京城沈三老爺的字跡。

“長兄親啓”。

顯然,這是寫給沈大老爺看的。

沈四老爺的書桌上也有這麼一封信,上面是“吾弟親啓”,是沈三老爺寫給沈四老爺的,沈柔凝有看過信上內容,就是勸說沈四老爺上京參加春闈,並邀請四房一家進京小住這些。

言辭自然是懇切的。

因而,她纔會認得沈三老爺的字跡。

這兩封信應該是同一時間送回來的……

“大伯孃,三伯父好像調回京裡有幾年了吧?”沈柔凝好奇地問道:“那他現在的官職厲害麼?聽說京城人很多,三伯父家裡的地方應該很大吧?”

沈大太太再次摸一下那個信封,神色之間似乎別有些什麼一閃而過,才笑道:“你三伯父啊,回京是有三年了……現在任職的是吏部員外郎,六品的官兒,在京城可不算什麼大官……”

沈柔凝瞭然。

六品的官兒,放在京城,那的確是非常不起眼的官兒了。只是吏部掌管天下文官升遷考績,吏部的員外郎手中的權利也不算小。

而沈四太太的父親,正是吏部尚書大人。

難怪沈三老爺一定要讓四房人都一起進京。

有這樣的姻親關係,不知利用的纔是傻子。沈三老爺今日才一力拱着沈四老爺去春闈,讓四房人都進京,怕是他也才得模糊的消息,想讓四房一家過去試探一下陳家對沈四太太陳氏的態度,然後看看這姻親關係到底能不能走通吧。

而顯然,沈大老爺和沈大太太很清楚沈三老爺的目的。

這其間厲害分析,應該都在桌面上的這封信裡面。

沈柔凝向沈大太太手底那牛皮紙的信封上看了一眼,收回了目光,微笑着聽沈大太太開始介紹起沈三老爺家的情況。

323 比試496 達海058 談話1491 入宮502 孩子緣236155 不答應076 教導074 陳二太太328 醉酒256 大火440 嫁250 試探070 交談226 黃幼香035 懲罰185 南洋458 早晚321 表哥表哥043 逛了街157 恭喜父親303 胭脂鋪子446 曠野344 不解420 解釋261 情分429 沈端鬆098 船家302 閒談363 昏倒256 對不起239 舅公368 商議509 啞謎092 慶賀194285510 解釋199 慶隆七年111 勸留328 醉酒101 託付359 折騰211 大哭165 問親242 不去077 午後318 讓她跳207433 察覺401 天變419 東宮150 衆離222 姐夫086 撞上033 小和尚307 駕臨360 進宮473331 念頭051 邀請028 夜色下292 調令161 從戎493 不得已254 變化526 拜訪020 人情往來132 打起來053 鄧氏人265 送別438 添妝187 管不了107 朝露宮531 炸雷210 有喜297 病塌140 也湊合025 出身白312 佛珠055 拜請求訂145 祈福531 爲什麼271 喜宴084 兄弟482 驚恐071 出行047 花瓶377 選擇321 表哥表哥515 果盤322 有趣107 朝露宮091 喜報431 八方街137 聰明誤343 遲疑210 有喜450 微醺249 梅花酒
323 比試496 達海058 談話1491 入宮502 孩子緣236155 不答應076 教導074 陳二太太328 醉酒256 大火440 嫁250 試探070 交談226 黃幼香035 懲罰185 南洋458 早晚321 表哥表哥043 逛了街157 恭喜父親303 胭脂鋪子446 曠野344 不解420 解釋261 情分429 沈端鬆098 船家302 閒談363 昏倒256 對不起239 舅公368 商議509 啞謎092 慶賀194285510 解釋199 慶隆七年111 勸留328 醉酒101 託付359 折騰211 大哭165 問親242 不去077 午後318 讓她跳207433 察覺401 天變419 東宮150 衆離222 姐夫086 撞上033 小和尚307 駕臨360 進宮473331 念頭051 邀請028 夜色下292 調令161 從戎493 不得已254 變化526 拜訪020 人情往來132 打起來053 鄧氏人265 送別438 添妝187 管不了107 朝露宮531 炸雷210 有喜297 病塌140 也湊合025 出身白312 佛珠055 拜請求訂145 祈福531 爲什麼271 喜宴084 兄弟482 驚恐071 出行047 花瓶377 選擇321 表哥表哥515 果盤322 有趣107 朝露宮091 喜報431 八方街137 聰明誤343 遲疑210 有喜450 微醺249 梅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