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將道教立爲國教

作爲一個強勢獨斷的帝王,葉宇在這方面行事很是到位。

這恰恰印證了當年虞允文的預言,他們所擁立的這個年輕人不是個察納雅言的仁君!

朝會上因爲一件小事,就將幾名位列朝班的官員,一擼倒地削職爲民永不錄用,這種將君權獨斷髮揮淋漓盡致的做法,自大宋開基以來也是極爲少見的。

蔣芾與嶽霖一干文臣也集體選擇了沉默,因爲他們誰都看得出,這是當今陛下在有意地借題發揮!

大宋立朝以來都是秉承祖訓,貫徹實施重文輕武的國策。

但是自從葉宇登基之後,這項國策雖然沒了明確摒棄,但從不斷以武官替換文官來看,文官們也看清楚了當今陛下的本心意圖。

即便如今談不上崇武抑文,但也是有着打壓文官的趨勢。

北伐之前,蔣芾、嶽霖等人尚且可以進諫勸言,但是如今北伐雖未有徹底,但已經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如此武官勢力如日中天的冉冉崛起,已經讓他們失去了應有的底氣!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葉宇有意打壓優越感極強的文官集團,他們這些人雖有微詞卻也只能默默的沉受着。

因爲葉宇不似趙昚那般優柔寡斷與仁慈,也不似當年趙構那樣軟弱膽怯受制於臣子,恰恰有着鮮見地鐵血手腕與殺伐果斷!

除了商議繼續北伐之事外,關於撥款修繕皇陵之事,葉宇也是在羣臣的紛紛進諫後,仍舊是獨斷專行力排衆議行駛自己當初的決定。

即便身爲太上皇的趙昚出面勸說,葉宇也是絲毫的不給面子!

爲此葉宇還親自下了詔命,向滿朝文武以及天下百姓道明瞭自己良苦用心。

“……國祚不興,山河破碎,中原之地淪爲金人鐵蹄踐踏,我漢家百姓蒼生終日惶惶險遭滅絕之憂,然歸其根本是何人之錯?……蓋因趙氏官家歷代昏聵不思進取,方釀成靖康之國恥!趙氏一族之過錯,卻累及天下數萬子民,故而趙氏有負於天下百姓……”

?宇洋洋灑灑概述了上萬言半白半文的理由,其中的中心思想主要在於兩點。

一則是說趙家的皇帝都是罪人,沒有能夠保護好這片漢人江山,以至於發生了靖康之恥險些滅了國。所以趙氏一族是個罪人,自己做了孽,卻讓自己的子民承受滅國災難,所以十分的慚愧難當!

如今雖然收復中原回來了,但也是用數萬漢家兒郎的生命換來的。

這些英烈將士浴血奮戰埋骨荒丘,至今都得不到一塊墓穴安置,而本就是罪人的趙氏皇族,又有何顏面去修葺恥辱的皇陵!?

二則是說留下荒棄的皇陵而不修,就是讓將來後人牢記這一段歷史教訓,更是警醒世人勿忘國恥!

殘缺,容易讓人牢記與緬懷,更比書中的文字道理,更能直觀的表達什麼是: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葉宇的這些論述類似於罪己詔,但顯然要比罪己詔立意更高,更讓天下人感受到這位年輕帝王的魄力。

能夠在百姓面前如此大氣魄的公開認錯,可謂是自古以來頭一回,要知道自古帝王下罪己詔也是極爲少見的。

更何況葉宇此次不僅自謙自己有罪,更是連帶趙家的列祖列宗都奚落批駁了一遍。

這對於當下的環境裡,那可是有些大逆不道了!

自古是子不言父過,作爲皇帝就更是如此來,所以先輩立下的規矩以及判決的鐵案,子孫們就是做了皇帝也不敢輕易地去更改,即便這個規矩與判決證明都是錯誤的!

這就是古代以身作則的孝道,雖然這種孝道可以看作是形式主義的愚孝,但當下真的是一種等同律法的桎梏枷鎖。

但即便如此,葉宇還就真的做了,不僅做了而且十分徹底,不僅在天下人面前數例了徽欽二帝的罪行,而且還要將殘垣斷壁的皇陵,作爲勿忘國恥的永久紀念地!

大不敬!實在是荒唐!

這是趙氏宗親所有人的同一心聲,宗正寺不止一次的上奏進諫,但是換來的卻是一概駁回!

甚至因爲此事,趙氏衆多元老宗親紛紛前往宮中請願,想要以此讓葉宇能夠收回成命。

然而他們越是威逼施壓就越會遭致帝王的不滿,更不用說是葉宇這種乾綱獨斷的人。所以不僅沒能勸服葉宇收回成命,反而有不少趙氏宗親因此而住進了刑部大牢!

滿朝文武對於葉宇此舉是頗有微詞,但是對於天下的百姓以及文人來說,卻是將葉宇直接上升了堯舜一般的高度。

因爲在封建禮教的思想禁錮下,皇帝那就是天命之子,天子即便是犯了錯,百姓們首先想到的是奸佞之臣進了讒言,與天子本身沒有任何的關聯的。

而且自古皇帝都善於遮醜,這一點嗜好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避免,否則他也不會塗改歷史與翻閱起居錄了!

也正是因爲這樣,葉宇的這種另類言行,纔會讓他們感動得一塌糊塗!

葉宇此次不僅打壓一些本該打壓的人,也是一舉賺夠了天下民心,可謂是一舉雙得名利雙收!

……

在遷都汴京不久,葉宇特意頒佈旨意,賜封全真教掌教真人丘處機爲國師,並將終南山劃給了全真教以作道場!

此舉既是圓了恩師王重陽的遺願,也是爲了答謝全真教曾經在西北戰場,以及北伐事業上的多番襄助之恩!

這幾年全真教或明或暗都幫助不少,但是遠沒有濟公給予葉宇的幫助巨大,但是即便是這樣,葉宇卻沒有想過去扶植佛教。

因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葉宇的本心很排斥佛教。

自古便有‘佛門大興,則滅國’一說,佛門不事生產,佔地佔田坐吃山空,若是佛門興起的話,圈地的惡劣情況,以及所謂的超脫思想,就會衍生無數民生問題!

佛門大興,不止會使人變成兩腳羊消磨意志,男的勘破紅塵做和尚,女的月·經不調做了山中尼姑,加上佛門戒條那麼多,若是整個國家都勘破紅塵無慾無求,豈不是要亡國滅種?

歷史上信奉佛教的國家,不是積弱滅亡就是窮困潦倒,葉宇可不想自己幸苦打下的江山,成爲沒有攻擊性的‘聖人’國度!

神佛之論,葉宇向來只是看作一種學術、一種思想教化衆生,畢竟那些虛無縹緲的境界沒有人體驗過,真僞與否誰也說不清楚道不明。

思想的自由,難以評論佛道之間的對與錯,但顯然道家思想暗含治國之道,對於政權的穩固有着一定積極作用!

所以葉宇決定將道教立爲國教,當然,道教教義中的消極思想,將來需要有所改動!

改道教教義使其變的平民化大衆化!使其道教教義具有侵略性,就像十字軍東征一樣,不信道教的都是異端分子,會下地府十八層地獄受苦。

同時將道教的戒條尺度放寬,完全吸納基督教的平民化,可以娶妻生子喝酒吃肉,也可以經營產業入仕爲官!

如此一來,何愁不興!?

第342章 何謂十六字箴言第322章 黎大隱的兒子們第79章 且以詭辯攬乾坤第67章 樸實無華第25章 漸陷漩渦覺權術第49章 聖意相阻志難酬第236章 精忠報國引風潮第167章 稍後到我臥房來第20章 鳳陵客出計突破第5章 真誠之前須僞善第92章 月夜初逢危難間第16章 月下中秋第250章 一着爭來千秋業第235章 白日做夢夢未醒第766章 刀出鞘、必飲血第18章 山好水好人更好第317章 民心究竟是什麼第626章 柳千帆兵敗而逃第27章 孤星獨吟第155章 各懷心思談笑間第660章 你,可曾後悔過第96章 起伏不定波濤怒第316章 交予顧夕風密旨第251章 夜色朦朧第6章 別把敵人當弱智第592章 宋夏交戰進行時第336章 血染江北映山紅第116章 七竅玲瓏第85章 劫掠有道第33章 退敵只在彈指間第184章 自己挖坑第222章 或是天命不可違第189章 一場誤會第13章 是非分明第126章 你能給予我什麼第7章 天生犯賤第10章 變幻局勢一觸發第273章 三尺白綾送趙惇第52章 公主殿下失蹤了第90章 師徒情深第106章 一桶江山第308章 大宋皇帝的口諭第589章 肅州城下蘊軍威第15章 宋金之戰近在前第74章 半個詩人黎大隱第174章 以命抵命第267章 更尊崇的三結義第168章 心甘情願第26章 你別亂摸第28章 佔着茅坑不拉屎第223章 其實是你想多了第137章 一盤殘局第268章 詔書之外的故事第61章 雨打沙灘萬點坑第77章 王處一袒護愛子第266章 自古兒不嫌母醜第660章 你,可曾後悔過第107章 南葉北柳初對決第144章 無筆墨痕第297章 柳千帆臨危受命第113章 月夜玫瑰伴佳人第14章 經商之道第163章 人的本性第32章 林中相談第286章 我玩剩下的把戲第84章 讓他們將來養老第12章 男上女下第173章 遼軍攻城進行時第26章 注意形象第15章 何人爲證第767章 爲了大宋千秋業第40章 風緊火急葬三軍第5章 趙構心聲第93章 風雨欲來第91章 華林一遊第10章 變幻局勢一觸發第88章 羯鼓三通第115章 純善之輩第21章 高麗學士再折辱第229章 臨行前的送別宴第5章 量體裁衣第790章 輸在你手中不冤第161章 標點符號第46章 亭下漠然訴前因第778章 月夜之下顯神蹟第331章 葉宇版軍制改革第25章 媚兒代筆第120章 防火防敵防女人第122章 莊園之中宇液池第128章 究竟誰更加坦誠第99章 二人月下話短長第173章 遼軍攻城進行時第279章 北伐滅金的序幕第21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2章 你做初一我十五第215章 香車美人第617章 收網正在進行時第50章 雞毛蒜皮第82章 忍耐片刻第85章 劫掠有道
第342章 何謂十六字箴言第322章 黎大隱的兒子們第79章 且以詭辯攬乾坤第67章 樸實無華第25章 漸陷漩渦覺權術第49章 聖意相阻志難酬第236章 精忠報國引風潮第167章 稍後到我臥房來第20章 鳳陵客出計突破第5章 真誠之前須僞善第92章 月夜初逢危難間第16章 月下中秋第250章 一着爭來千秋業第235章 白日做夢夢未醒第766章 刀出鞘、必飲血第18章 山好水好人更好第317章 民心究竟是什麼第626章 柳千帆兵敗而逃第27章 孤星獨吟第155章 各懷心思談笑間第660章 你,可曾後悔過第96章 起伏不定波濤怒第316章 交予顧夕風密旨第251章 夜色朦朧第6章 別把敵人當弱智第592章 宋夏交戰進行時第336章 血染江北映山紅第116章 七竅玲瓏第85章 劫掠有道第33章 退敵只在彈指間第184章 自己挖坑第222章 或是天命不可違第189章 一場誤會第13章 是非分明第126章 你能給予我什麼第7章 天生犯賤第10章 變幻局勢一觸發第273章 三尺白綾送趙惇第52章 公主殿下失蹤了第90章 師徒情深第106章 一桶江山第308章 大宋皇帝的口諭第589章 肅州城下蘊軍威第15章 宋金之戰近在前第74章 半個詩人黎大隱第174章 以命抵命第267章 更尊崇的三結義第168章 心甘情願第26章 你別亂摸第28章 佔着茅坑不拉屎第223章 其實是你想多了第137章 一盤殘局第268章 詔書之外的故事第61章 雨打沙灘萬點坑第77章 王處一袒護愛子第266章 自古兒不嫌母醜第660章 你,可曾後悔過第107章 南葉北柳初對決第144章 無筆墨痕第297章 柳千帆臨危受命第113章 月夜玫瑰伴佳人第14章 經商之道第163章 人的本性第32章 林中相談第286章 我玩剩下的把戲第84章 讓他們將來養老第12章 男上女下第173章 遼軍攻城進行時第26章 注意形象第15章 何人爲證第767章 爲了大宋千秋業第40章 風緊火急葬三軍第5章 趙構心聲第93章 風雨欲來第91章 華林一遊第10章 變幻局勢一觸發第88章 羯鼓三通第115章 純善之輩第21章 高麗學士再折辱第229章 臨行前的送別宴第5章 量體裁衣第790章 輸在你手中不冤第161章 標點符號第46章 亭下漠然訴前因第778章 月夜之下顯神蹟第331章 葉宇版軍制改革第25章 媚兒代筆第120章 防火防敵防女人第122章 莊園之中宇液池第128章 究竟誰更加坦誠第99章 二人月下話短長第173章 遼軍攻城進行時第279章 北伐滅金的序幕第21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2章 你做初一我十五第215章 香車美人第617章 收網正在進行時第50章 雞毛蒜皮第82章 忍耐片刻第85章 劫掠有道